王波
又是一年春花紅,思念漸遠漸無窮。常常獨自徘徊在飄飛的柳絮中靜靜的等待著花開花落,遙望那天邊的流云,深深的思念起我的外婆。悄然離去的外婆,悄然得讓每一個親人都沒有絲毫的準(zhǔn)備,每個親人的心里,都帶著很深很深的遺憾。
記憶中外婆一直精神矍鑠,性格開朗, 勤勞慈祥,年紀大了,總愛嘮叨。自從我懂事以來,從她口中聽說得最多的就是那些年的事。每逢談起往事,外婆總是用了一種特別興奮,特別懷念而又略帶嘆息的聲調(diào)訴說。大家都說像外婆這樣的“大好人”能活過百歲,不想外婆去世得太突然,竟然沒有邁過九十歲門檻,竟有些遺憾、惆悵。
外婆生活于動蕩的年代,歷盡滄桑和坎坷,更有無法用言語訴說的凄苦和蒼涼身世, 年輕時由鄰村嫁到本地,一生育有七個子女, 三個兒子和四個女兒。在那個疾病橫行、饑寒交迫的年代,白天隊里又要集體出工,無暇顧及年幼的孩子,兩個男孩先后患病夭折, 只剩下一個舅舅、媽媽和三個姨媽。在過去物質(zhì)比較匱乏的年代,憑著頑強的毅力和勤勞的雙手,外婆和外公相扶走過了幾十年, 共同撫育五個孩子長大已實屬不易,不久后外公因患眼疾雙目失明,只能在家中摸索著做一些瑣碎之事,晚年更是身體大不如從前,只能每日臥床休息,生活的重擔(dān)便壓在了外婆瘦弱的肩上,生活的艱辛便可想而知了! 然而,外婆偏是一個樂天派,憑著堅毅倔強的性格,硬是把生活的重擔(dān)扛了下來,并且努力讓家庭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
后來,外公病入膏肓撒手人寰,為了不讓外婆寂寞孤獨,就和舅舅們住在了一起。媽媽和幾個姨媽也經(jīng)常回去探望。只是近年來“養(yǎng)兒防老”的思想一直困擾著她。她失去了兩個兒子,總是擔(dān)心自己百年之后受冷落。因此,不論村里誰家有紅白喜事,她都會前往幫忙,就是到了八十多歲,她還是去幫著燒水、擇菜, 也因此結(jié)了一些好人緣。她六十多歲時就為自己準(zhǔn)備了壽衣、壽木, 七十多歲的時候連辦白喜事用的白布、毛巾都準(zhǔn)備了幾塊,還有紙錢等都請人寫好名字一一封包備好,每次聽她嘮叨大限之期不遠時,我們的鼻子總是酸酸的。
外婆一生勤勞,是個能工巧匠,雖然年邁,剪裁、縫補、繡花的活一直沒丟,舅舅和媽媽們是穿著外婆做的鞋長大的,尤其是舅舅個子高,腳掌也大,生活條件艱苦,加上買的鞋也不合穿,只能靠著外婆一針一線的納鞋底子,鞋幫和鞋墊。我們這一輩也是穿著外婆繡的鞋墊長大的,繡得多了以至于到現(xiàn)在家中衣柜里也還有留存。外婆繡鞋墊多以桃、柳、梅花、玫瑰等花型作為參考, 又加以修飾和改造, 樣式各異, 花色艷麗, 十里八村實屬繡花好手。
除此之外,外婆還是把縫披肩的好手, 農(nóng)忙時節(jié),外婆總會帶上自己的針線盒奔走于媽媽的姊妹各家,搜羅出廢棄的化肥口袋,洗凈曬干,剪刀在外婆的手中飛轉(zhuǎn),緊接著飛針走線,無需多時,一件款式新穎又很實用的披肩就算完成了,上身一試,既保暖又防硌,晴天能防曬,雨天能防水,背、挑農(nóng)家肥時還能防污漬,真是一物多用,村里有人也常會慕名前來請外婆縫制,外婆卻也從不推卻,也因此結(jié)交了很多好友。
慈祥的外婆一直秉承友好善良、寬厚仁慈的農(nóng)家人秉性,待人友善、寬容,有節(jié)余的米、面、油經(jīng)常接濟比自己生活困難的鄉(xiāng)鄰,幫助有困難的老人做衣服(那時是粗布、四令布、燈芯絨布料)從未收過任何費用。很多老人非常感謝她,常把自家園里的桃李瓜果摘來送給她嘗鮮,所以外婆無論到哪個女兒家走親戚,都會有一些村里的老人到家里找外婆研究衣服或鞋墊裁剪、縫制的款型及樣式,嘮家常。外婆沒有上過學(xué),沒有什么學(xué)問,但她總對我們說:“做人要不怕吃苦,什么事都是靠辛苦干出來的?!彼逃覀兇艘焉坪蛯捜荩骸吧囝^軟弱沒什么壞處,牙齒再堅固也會遭蟲咬?!彼龢銓嵉脑捳Z一直影響著我們后代的為人。在我們的記憶里,外婆從來沒有大聲罵過我們,更不用說是爆粗口或因我們調(diào)皮而打我們了,相反只有年幼的我們偶爾會惹得外婆生氣,有時竟會讓她傷心難過,現(xiàn)在想想實屬不該!
常聽姨媽們說,我小的時候又黑又瘦還常常生病,走起路來顫顫巍巍的,刮起大風(fēng)能把我吹上天。
記得有一年冬天,媽媽帶著我回外婆家,我因晚上踢了被子,在寒冬臘月夜凍了一晚,第二天發(fā)現(xiàn)時,我竟被凍得說不出話來,全身發(fā)紫,一動不動。這可嚇壞了外婆,跌跌撞撞的奔向床來,把我一把摟進懷里,一捂就是一整天,終于在當(dāng)天晚些時候救活了我。她用她特有的愛和無限的寬容包容生命中的一些罪與罰,感化著年幼無知的我,我也因此對外婆心生了幾分敬意。時至今日,偶有想起,溫暖依舊,不曾想外婆竟這樣去了另外一個世界!
在我的印象中外婆還是把做飯的好手, 那時候家里沒有多少細糧,多少有點兒大都會留給老人、孩子或逢年過節(jié)的時候才吃,但不管什么粗糧只要是外婆做出來的就很好吃。每逢中秋或年節(jié),外婆便又忙著和面,蒸、烙各式面點,外婆做的面點,綿軟酥脆,香甜可口,竟可以和商店里售賣的面點相媲美。此外,兒時外婆在年關(guān)將至?xí)r熬制的麥芽糖,晶瑩透亮,清香甜美,回味悠長,也曾是我們的最愛。
記得每逢春耕時節(jié),母親就會捎信請外婆前來幫廚,而此時也正是青山換綠裝,野花開滿山的大美時節(jié),外婆常會帶著我們姐弟倆去山坡下摘刺白花,掐青蒿做雜糧餅。在幾蓬盛開的刺白花架下,外婆顫顫巍巍地踮起雙腳,伸長胳膊努力的把開得最艷的花枝拽過來,拉到面前,選最好的花朵一枚一枚摘下順手放進腰間的小竹簍里,臉上流露著一種頗為輕松喜悅的表情,松開花枝的那一刻她的手背也常常會被尖利的刺劃破。如今春回大地,百花競相開放,每當(dāng)看到盛開的刺白花我就會不由自主的想起外婆,還有她做的刺白花餅、青蒿粑粑的味道。
可惜春耕很快就要結(jié)束,外婆也要走了, 臨走的前幾天我和姐姐更是前后跟著一刻也不敢離開,生怕一不留神外婆就走了。真正要走的那天,我們抱著外婆的腿哭著挽留, 最終還是沒能留住外婆。外婆走了,我們呆呆地站在院場邊,目送外婆的背影消失在最遠的那座山梁久久不愿回去。外婆走后感覺屋里一下子空了許多,我們就像丟了魂一樣很長時間都打不起精神,更加盼望時間能過得再快一些,夏收時節(jié)母親就能再把外婆請到家里來。
現(xiàn)在想來,外婆一生苦樂憂喜摻半,年輕時為一家人生計,為撫育子女,勞心費力,容顏盡失,皺紋早已爬滿了額頭,背也駝了,出行也要依靠拐杖,晚年一邊為了照顧外公,一邊因與舅舅失和矛盾重重而整日憂心忡忡。好在四個女兒都很孝順,常常接到各家照顧,晚年也算幸福,這也是外婆去世后媽媽和三個姨媽心中倍感寬慰之事。
外婆,從不索取,一味付出,每份艱辛都在她溫柔的眼里淡化。每份欣喜都在她的皺紋里升華。為了不讓自己的兒女受苦,她寧肯自己受苦,用一份溫暖覆蓋了生話中的辛酸。外婆,您是我們永遠的牽掛,也是我們最心疼的記憶,生命里您用您的一份堅強,不屈于任何困難,用您那羸弱的身軀呵護著我們的一切,歲月堆積的厚重讓我們無法回饋。
在生命的長河中,人的記憶是那么不堪一擊,一個眼神、一個手勢、一處景物、一些只言片語都會讓人內(nèi)心漣漪泛起。 在時間的沉淀與消磨中,很多事情漸漸久遠,變成了碎片甚至無法再拼湊起來。一切有關(guān)聯(lián)的記憶片段,斷斷續(xù)續(xù),便由模糊逐漸清晰起來。有一種記憶被時光埋得很深,很深,但它又是生命里最清晰的記憶。生命中的許多東西,往往會被時光輕意擱淺,當(dāng)歲月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淡忘,一如這流失的沙漏,慢慢的,便讓我不會記起它曾經(jīng)來過;可有些人和事,深深地埋在我內(nèi)心最隱秘的角落, 隱秘到我一度忽視它的存在。
夜已深,風(fēng)已起,窗外的世界正趨于平靜,而我的思緒卻在暗夜中紛飛,我親愛的外婆,您在另一個世界,可曾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