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 冰
(長春醫(yī)學高等??茖W校,吉林 長春 130031)
當今時代,在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的過程中,培育大學生跨文化思想已成為新興的教學理念,不僅有助于開闊學生的眼界和跨國界的溝通交流能力,還能夠提升大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水平。如今,越來越多的高校將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列入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的培養(yǎng)內容之一。一個人是否具備文學素養(yǎng)是決定其性格和品行的基礎。作為各大高校重要文學學科之一,大學英語的教學理念對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起到了重要作用。為了提高大學英語教學效果,各大高校正慢慢將英美文學作品帶入課堂,在探究經典英文作品的內涵同時,對大學生培養(yǎng)文學素養(yǎng)具有一定輔助作用。將英美文學作品帶入課堂是一項具有新意并且大膽的教學模式,可以讓大學生提高英語學習興趣的同時,從多姿多彩的文學世界中得到感觸,并能夠為今后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形成打下基礎。
在傳統(tǒng)的學習思維里,學習英語是為了應試達標,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熱情也可能被應試的標準磨去。英語教師多為提高學生的英語分數(shù),教學內容往往是以固定的教材內容為主,沒有創(chuàng)新性。而高校英語課堂選擇與英美文學作品教學相結合,正是為了打破傳統(tǒng)的教材教學定式,提高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的認知,增強學生主動學習西方文化的興趣。英美文學作品當中的西方文化不同于人們熟知的中國文化,有了對于這種新鮮事物的好奇感,就能夠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愛好。不僅如此,英美文學作品要比傳統(tǒng)英語課本中的文章更具生命力,能夠讓大學生拋開傳統(tǒng)死記硬背的英語學習方式,選擇以一種閱讀小說的方式學習。
在閱讀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教師進行教學指導時引領學生去理解文學作品的思想與情感,從而讓學生由客觀地賞析作品升華到主觀進行思考,以一種感同身受的方式思考文章中所遇到的問題。閱讀英美文學作品時,學生會在潛移默化之中受到作者思想的感染,也會在感情充沛的作品之中得到優(yōu)秀文學思想的洗禮,這些為學生奠定良好的文學素養(yǎng)打下基礎[1]。比如,在閱讀《傲慢與偏見》時,女主人公班納特處理愛情問題上的獨立主見,還有她不同于其他姐妹的聰敏機智,有膽識、有遠見的性格特點,這些都能夠激勵學生向女主人公學習。一個飽含豐富思想內涵的文學作品能夠帶給大學生知識上的感悟,更多地豐富他們對于人生價值的思考,從而開闊學生的英語學習視野。
作為培養(yǎng)祖國建設人才的基地,高校肩負著培養(yǎng)建設人才的重任,應以培養(yǎng)具有高效學習能力的人才為目標,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從而為祖國建設輸送人才。高校英語課程融匯英美文學作品,而不是一味固守傳統(tǒng)的教材,就是意在掙脫傳統(tǒng)教材的束縛,開闊高校英語教學的視野,增強學生學習英文原著作品的能力,鍛煉學生學習英語的自主能力,不斷提升學生對英語的認知和理解,使其形成自身的學習邏輯和學習思維。融匯英美文學作品,在無形之中為高校學生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學習內容,能夠激勵學生更加積極學習英美作品中的詞匯和語句[2]。大量閱讀英美文學作品,也能夠增強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中語言表達的理解以及更加深入地了解英美文學作品的表達邏輯,從而加強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的認知,進一步增強學生學習未知知識的動力。學生接觸英美文學作品也是在無形之中同優(yōu)秀的英美文學著作者進行跨越時空對話,是在學習優(yōu)秀著作者的深刻思想和他們的行文邏輯。通過學習英美文學作品,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鍛煉自身的英語水平,從而不斷提高學習能力。
在高校開設英語課程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需要選擇具有可讀性和可借鑒性的優(yōu)秀英美文學作品。一般來講,選擇具有故事性和情節(jié)性的英美文學作品能夠幫助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聯(lián)系到實際生活,從而對人生規(guī)劃以及社會實踐遇到問題進行思考。深入學習和分析英美文學作品能夠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使學生更加全面地認知和理解文學思想。在學習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也必然會從中找到其與國內文學作品的共同性和差異性,英美文學作品和國內文學作品之間的差異性也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比較思維。通過對英美文學作品和國內文學作品的比較解讀,學生可以進一步發(fā)現(xiàn)不同文學作品的思想特征,增強對文學思想的認同,加深對不同文學作品的理解,從而提升對文學作品的獨特見解能力。不同國家文學作品的差異性特征能夠引發(fā)學生對不同國家文學作品的思考,形成自身的文學思考邏輯,學生思考文化差異性的過程也是文學素養(yǎng)不斷得到培養(yǎng)的過程。
建立和諧高效的美學文化課堂,需要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選擇與教學主題相關的英美文學作品,在課堂上分享和講解。英美文學作品并不是局限于詩歌、小說、散文,也可以是具有文學底蘊的戲劇。例如,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在課堂上播放莎士比亞的戲劇,讓學生調動多種感官理解戲劇,在學習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思維,從而加強對學生文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為了切實增強高校英語課堂的教學質量,可以開展以英美文學作品為主題的翻轉課堂教學。采取翻轉課堂的形式,教師為輔、學生為主,引導學生將所讀所思分享給同學和教師,并讓學生以課堂主導者的身份參與到英語課堂建設中來。從閱讀英美文學作品到形成自身的觀點,學生主導課堂的過程也在將所讀所想內化為自己的思想,可以幫助學生不斷深化文化底蘊,增強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
高校英語英美文學作品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從師資力量抓起,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是提升英美文學作品教學效率的重要保障。優(yōu)秀的英語教師應當具備與時俱進的先進品質,能夠從優(yōu)秀的英美文學作品中解讀作品的深刻思想,也能夠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實際進行生活化解讀,引導學生對英美作品的正確理解。因此,各高校應對外語文學教師進行專業(yè)技能的培訓,積極開展有關文學素養(yǎng)的知識講座及競賽,讓教師與大學生參與其中,更高效地培養(yǎng)教師的人文精神及專業(yè)技能。高校英語教師在掌握專業(yè)技術的同時,需要加強對新媒體技術的學習,這些是提升高校整體師資力量的重要途徑。作為高校英語教師,提升英語專業(yè)素養(yǎng)是基本要求[3]。除了參與教師培訓,教師還需要主導接觸新技術和新潮流,把握時代發(fā)展的大勢,增強與時俱進的能力。也正因如此,在新媒體時代,高校英語教師需要及時學習新媒體技術,利用多媒體技術,創(chuàng)新英美文學作品授課的模式。
高校領導和教師可以舉辦各式各樣的英美文學活動,利用好課余時間豐富大學生的文學知識,為培養(yǎng)大學生文學素養(yǎng)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教師可以定期舉辦英美文學作品交流會和相關文學比賽,或者開展一些以英美文學為主題的社團活動等,鼓勵大學生積極參與到活動當中,充分挖掘學生學習文學作品的積極性,拓展他們的第二課堂。例如,可以定期舉辦以英美文學作品為主題的翻譯比賽,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每個小組成員都要有明確的翻譯分工,在有限的時間內共同完成對某一英美文學作品段落的翻譯。這樣的比賽既能夠團結師生,也能夠在比賽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學習英文的緊迫感,提升學生的文學感知能力,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大有裨益。
在這個文化交流十分緊密的時代,宣傳弘揚中國文化的同時,應當學習和了解西方文學文化,博采眾長。將英美文學作品與高校英語教學相結合符合時代發(fā)展的大趨勢,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西方文化,深化學生的文學思想,同時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所具有的差異性,從而打破傳統(tǒng)的思維慣性,創(chuàng)新學生學習英語的視角,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因此,將英美文學帶入大學課堂中也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存在的意義遠遠超出了普通課程的教學目標。讓學生通過文學課堂了解西方文化元素,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當中,同樣是學習和掌握英美文學作品的意義。在學習英美文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的學習思維和學習能力得到鍛煉,對培養(yǎng)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也大有裨益[4]。未來的高校英語教學應加強對英美文學作品的關注,創(chuàng)新英語教學的方式,不斷深化學生的認知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