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文英 宋 超 鄧慧愛
郴州是湖南省首批歷史文化名城,是中華民族農耕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郴州市蘇仙區(qū)更是享有“山川之秀甲湘南”“天下第十八福地”之美譽。《故事蘇仙》全書104個故事表達了不同歷史時期蘇仙人民獨具個性的民族精神。以趣味性、可讀性強的故事為載體,使讀者在潛移默化中激發(fā)對于蘇仙文化乃至地域文化的了解與認同,這對探究地域性國學教育具有重要借鑒意義。
“國學”一詞自古有之,因各時代的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不同,其相對概念也在不斷發(fā)生變化。雖然“國學”的概念沒有標準答案,但“國學”一詞具共時性與歷時性,從共時性出發(fā),能獲得一些內在本質的規(guī)律?!皣鴮W”原指國家學府,指以“國子監(jiān)”為首的官學,也稱“太學”。古代的國子監(jiān)接納中外各族人才,為中外文化交流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這可得,“國學”作為一國之學,留下了外來文化的烙印。如國學大師錢穆認為“學術本無國界”、“國學是特定時代的詞”[1],他是站在文化交流融合的基礎上看待“國學”。
近年來學術界關于“國學”概念的研究大致分為以下幾種。從泛指與特指范圍看:第一,“國學”是以儒學為主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與學術,在“西學東漸”背景下相對西學而言,又稱“中學”。正如吳宓認為“國學”是中國全部傳統(tǒng)學術的總稱。第二,“國學”是“中國傳統(tǒng)學術的國家級代表作”,屬于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此概念為第一種“國學”概念的中心樞紐,這兩種概念為種屬關系[2]。從時代發(fā)展角度來看:第一,“國學”有著深刻的歷史內涵,指20世紀之前、西學輸入之前的中國傳統(tǒng)學術。第二,現(xiàn)代“國學”指中國傳統(tǒng)文化。
自我國改革開放、全球一體化以來,“國學”概念增添了時代的烙印。故對待“國學”需以揚棄的態(tài)度,在發(fā)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海納百川,緊跟時代潮流。建議在現(xiàn)代國學教育中采用“國學”的特指概念:“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行研究,更有利于“國學”繼承、發(fā)展的良性循環(huán)。從“國學”特指概念出發(fā),本文中的國學精神指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所表現(xiàn)出來的人文精神,體現(xiàn)了中國現(xiàn)代具有特色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表1
(續(xù)表1)
人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牛的生日:牛成為了人類最親密的朋友鳳鳥告狀:把鳥的圖騰裝飾在青銅器上,感謝鳥為人類做的貢獻65.77%道佛文化騾仙軼事:騾仙成仙修道半幅對聯(lián):和尚建碧云庵弘揚佛法65.77%警示井水酒香:警示要知足金口靈牙:警示要善良、仁義敗家子:警示要自立自強76.73%為國為民從古至今,各個階層:有統(tǒng)治者、官員、平民盤王療傷:盤王為子民戰(zhàn)斗李庭芝拒降:李庭芝將軍拒絕招降、壯烈犧牲百記郴州:知州阮閱編《郴江百詠》為國效力玉女修橋:玉女建橋造福桑梓為民效力1312.50%以傳統(tǒng)民俗風情、飲食文化等為依托表達人們美好品質建塔風波、選址造屋:強調村落之間和睦共處的重要性神酒除妖:道士知恩圖報,冒生命危險用老虎尿泡酒為村民除妖,留下老虎尿酒迎接客人的風俗龐統(tǒng)勵志:壯志難酬時吃西沨渡魚粉后振作、自立自強巧耍旱龍船:崗腳人因禁止端午劃龍舟而巧耍旱龍船,體現(xiàn)了崗腳人的智慧勇敢1716.35%不畏犧牲的紅色革命精神城隍廟遇險:谷安昌大智大勇,對黨忠誠出生入死完成任務逼父開倉:李佑如在長沙宣布革命,在百姓鬧饑荒時、大義逼父開倉舍己為人不屈的英靈:共產黨員黃靜源參加工人運動、為打倒帝國主義壯烈犧牲1817.31%無私奉獻人或動物具某種超自然力來造福民眾,具神話色彩義取谷種:后人建神農殿紀念神農劉家三仙:三兄弟因善良無私而成仙勇斗鯉魚精:石面坦勇斗鯉魚精為民除害橘井泉香:蘇仙母親潘氏用橘葉熬湯,治郴州瘟疫2322.12%
(一)《故事蘇仙》的主要精神內涵及特點分析。新時代國學興盛,地方區(qū)域文化成為新熱點?!豆适绿K仙》作為郴州地域文化的典型代表,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對《故事蘇仙》中蘊含的文化精神內涵進行分類,表1只選取了典型故事作為代表呈現(xiàn),大致可分為十一類。
從表1可知,104個故事中無私奉獻、為國為民的精神內涵所占比例最大,還具有勤勞樸實、忠誠擔當、堅毅果敢等精神內涵。習近平同志在2014年2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中強調,要“深入挖掘和闡發(f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時代價值,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成為涵養(yǎng)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3]。表1中所體現(xiàn)的精神內涵不僅與我國現(xiàn)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契合,也符合習近平同志對于新時代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要求,即符合國學精神的內涵。
以小見大,地域精神與國學精神是相輔相成的,但地域精神獨具地域個性?!豆适绿K仙》表達出來對仁義禮智信的頌揚,不僅符合我國具共性的國學精神,還具蘇仙區(qū)獨有的地域文化精神?!暗赜蛴质且粋€立體的概念,自然地理或自然經濟地理之類可能是其最外在最表層的東西,再深一層如風俗習慣、禮儀制度等,而處于核心的、深層(內在)的則是心理、價值觀念?!盵4]在《故事蘇仙》中,故事被分為了四大板塊分別為:宗教傳說、歷史人物、地理山川、民俗風情,從上可得這四大板塊都是相互交融、相互影響、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因此可看出《故事蘇仙》編排講究科學性與人文性相結合。
自然環(huán)境作為人的生活環(huán)境為地域文化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客觀的物質基礎。它在創(chuàng)作主體的創(chuàng)造下被賦予了人文性,使其具有特殊的雙重性?!白匀画h(huán)境主要通過其所包含的人文因素對人產生影響。這種影響是無形的,潛移默化的。”[4]“在自然中人以為丑的東西在藝術中可以變成極美”[5]故從自然環(huán)境的角度來研究蘇仙區(qū)的地域文化精神,會更加具體與深刻。
從書可知蘇仙區(qū)獨特的神仙、貶謫、道佛、福壽、紅色等文化等都與其自然環(huán)境緊密相連。例如,書中宗教傳說板塊:折嶺是湘粵騾馬古道地勢最高、地形最陡峭的一段(三個道士)[6]53;歷史人物板塊:大奎上在郴州東南部,山高林密,地勢險要(三打大奎上)[7]66。地理山川板塊:神農來郴縣(1995年郴縣撤縣設區(qū)改名為蘇仙區(qū))一帶發(fā)現(xiàn)這里林深樹茂,土地肥沃,但瘴氣比較多,不利于人類繁衍(犀牛斗黑龍)[7]203。風俗民情板塊:以前蘇仙區(qū)五里牌一帶到處都是崇山峻嶺,交通閉塞,瘴氣彌漫(舍命治瘟疫)[7]298。從書中各版塊的故事可知古時蘇仙區(qū)環(huán)境惡劣,不適合人的生存發(fā)展,但正是蘇仙區(qū)千百年來獨特的地理環(huán)境才孕育了蘇仙人民堅韌勇敢的地域精神。
1.蘇仙區(qū)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神仙文化。古時蘇仙環(huán)境惡劣,又常受瘟疫禍害,老百姓既苦難又無助,所以期盼神仙保佑,獲得精神寄托。在《故事蘇仙》中有關神仙施救、治瘟疫、斬妖除魔的故事篇目大致占四分之一。郴州,是盛產佛仙的地方,歷來有九仙二佛之說?!岸春午壬冻恢萆裣晌幕铰浴穭t更多,達44人,其中有道家名士18人,佛教高僧23人,神人2人”。在《故事蘇仙》中不僅提到了有蘇仙、王仙、朱佛、唐道可等仙人施救,還有一些動物如犀牛、鳳凰等施法救百姓于水深火熱之中,這些故事體現(xiàn)了神仙為國為民的慈悲大愛。神仙文化的產生,體現(xiàn)了蘇仙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與美好精神品質的追求。
2.蘇仙區(qū)自然環(huán)境孕育了貶謫文化。蘇仙區(qū)無大江大河,多山地和丘陵又處湘粵贛交界之地,自古被稱“南蠻之地”。所以,這樣的地理環(huán)境不僅是朝廷理想的流放之地,還是一些貶去南方邊境官員的必經之路。貶謫,是中國古代一種特殊的文化現(xiàn)象。被貶謫使官員遭遇身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卻造就了他們在文學上的成就。如書中體恤百姓的韓愈兩次被貶經過郴縣,并作《送廖道士序》感謝蘇仙人民對他的恩情(文公走馬、北湖叉魚);忠言敢諫的秦觀被貶經過郴州寫下千古絕唱《踏莎行·郴州旅舍》(作詞寄相思);愛國將領張學良遭囚禁經過蘇仙嶺寫下:恨天低,大鵬有翅愁難展(恨天低);被貶郴州的詩人張舜民以樂觀心態(tài)寄情山水寫了《郴行錄》(圓泉題字),等。這些被貶官員以豐富的行政經驗來造福郴州,更以他們的詩文潛移默化地陶冶郴州人民的情操,使蘇仙人民從中汲取開放、忍隱、堅韌不拔的精神。
(二)《故事蘇仙》中的進步思想?!豆适绿K仙》體現(xiàn)了人與動物和諧共處,尋求共同發(fā)展的和諧思想。中國自古為農業(yè)大國,農耕文明更為悠久綿長。2018年9月23日我國迎來了第一個中國農民豐收節(jié),在古時要迎來農民豐收更是離不開動物的幫助。在《故事蘇仙》中就有提及動物對人類所做的貢獻如:老牛與天犬為天下蒼生幫神農從天上盜取谷種而被貶凡間(義取谷種);為報答牛為人民所作的貢獻人們把四月八日定為牛的生日(牛的生日);人們?yōu)楦兄x鳥的功績把二月初一定為敬鳥日(鳳鳥告狀)等。動物家畜是中華民族最早的勞動對象,更是我們的鄰居與朋友。尊重與愛護動物體現(xiàn)了人與動物共享自然的和諧觀,這與人們現(xiàn)代可持續(xù)發(fā)展觀相呼應。
(三)《故事蘇仙》可改進的地方。
1.書中四大板塊是相互交融的有機整體,把書中故事劃分至各個板塊,難免會出現(xiàn)板塊界限不夠明確、主題重復的問題。比如,宗教傳說板塊中篇目:文公走馬、豆腐帕贏大炮,為真實發(fā)生的事情,不適合放在此版塊;篇目:聰明的丑女,所涉及的故事十分平常,可考慮刪除。歷史人物板塊中篇目:北湖叉魚,更具傳奇色彩放至宗教傳說板塊更合適。地理山川板塊中大部分故事具神話色彩且重點表現(xiàn)人物的精神品質,與宗教傳說、歷史人物板塊內容相交織,導致板塊劃分不明確。如:地理山川板塊有篇目:段娘娘行善,主要講了百姓為紀念段娘娘的善行建了娘娘廟;篇目:寶鳳姑娘,主要講了百姓感念寶鳳姑娘的美德建了寶鳳庵;宗教傳說板塊中篇目:周寶勸善,主要講了人民紀念壽佛的功績將他勸善的地方稱為洗心池。如此推理宗教傳說板塊中的篇目:周寶勸善,也可放至地理山川板塊。
2.書中部分篇目所體現(xiàn)的精神與現(xiàn)代社會價值觀有沖突。宗教傳說中篇目:區(qū)寄智殺強盜,寫了11歲的區(qū)寄用智慧殺掉了綁架他的強盜。其中區(qū)寄有勇有謀在殺掉強盜后敢于擔當這值得肯定,但區(qū)寄對付強盜是否能用更好的方式,這值得商榷。相較于文中一味贊揚區(qū)寄有勇有謀、了不起,更需提倡要完善各個時代的法律與教育制度。歷史人物板塊中篇目:巧計驅惡僧,寫了喻國人為驅除寺廟男猖女盜的和尚尼姑,在和尚枕頭下偷塞自己從尼姑庵偷的短褲與裹腳布,由此驅除了惡僧。在喻國人想做偷盜之事時,自言道:“成大事者不拘小節(jié),既然菩薩托夢,即使手段激烈些,到底是做了件好事?!彪m喻國人本意是好,但此手段從根本來說還是不得當?shù)?。地理山川板塊中的篇目:祭窯,寫了曹、王二人因想燒出精美的陶瓷而用自己的生命去祭窯,這樣的觀念不論是放在古代還是現(xiàn)代都是危險的。生命誠可貴,雖有比生命更有價值的東西,但純粹因夢到窯神說:“凡是新窯都必須要活人祭奠才能燒出好的瓷器”而獻出生命,這不理性且不尊重生命。上述篇目基于當時人們社會歷史背景與價值觀,有其合理性,雖不能完全以現(xiàn)在的價值觀去評定古時的事,但須以古為鑒,以人為本。
《故事蘇仙》作為蘇仙區(qū)地域文化的代表,蘊含了豐富的地域文化精神。國學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傳遞國學精神。從國學視角出發(fā),融入地方文化故事,傳達國學精神,并滲入到國學教育中,把它稱為“地域性國學教育”。以《故事蘇仙》為模板,進行國學教育,不僅能增強受教育者的故土情懷、加深鄉(xiāng)情觀念,更能激發(fā)文化認同感、提升民族凝聚力,增強家國合一向心力。
(一)地域性文化在國學教育中的融入?!肮适伦鳛橥ㄋ孜膶W的一種,側重于對事件發(fā)展過程的描述。故事強調情節(jié)的生動性和連貫性,較適于口頭講述。某些故事是人類對自身歷史的一種記憶行為,記憶和傳播著一定社會的文化傳統(tǒng)和價值觀念,引導著社會性格的形成”[8]所以,故事不僅有著雅俗共賞的形式與內容,還能傳達一定具時代意義的文化及精神。《故事蘇仙》中104個故事,既相互獨立又相互聯(lián)系,其中涉及“蘇仙傳說”的故事超過一半,文化內涵隨著時代發(fā)展與時俱進。近年來,蘇仙區(qū)通過多種途徑傳承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蘇仙傳說”,出臺保護“蘇仙傳說”的五年計劃。
從文本的接受對象來看,《故事蘇仙》適合各年齡段的讀者,對于沒有識字閱讀能力的小讀者,可通過父母的講述體會到故事中的鄉(xiāng)土特色與審美意蘊。書中故事語言形式通俗易懂、文字簡練、語言富于動態(tài)性,且篇幅較短便于閱讀,適合講解?!豆适绿K仙》中的故事通過塑造豐富有意義的蘇仙區(qū)域人物形象,借助仁愛、忠孝、愛國等文化情節(jié),鑄造了蘇仙人民的勤勞樸實、仁義善良、無私奉獻的精神?!豆适绿K仙》情感質樸、情節(jié)生動,適合小憩捧讀、閑暇翻閱。這不僅符合地域性國學教育的內涵,還與現(xiàn)代國學教育內涵緊密結合。
(二)地域性與開放性相結合的國學教育。國學教育的形式是多樣的,包括社會、學校、家庭、自我教育。在社會教育層面,政府或其他社會組織需加強對蘇仙本土文化的保護與發(fā)揚??梢劳小豆适绿K仙》為傳播客體,將具地域特色的故事通過改編與影視作品、小視頻等新媒體相結合;還能以書中的故事為藍本,組織蘇仙文化長廊、文化墻等活動,弘揚故事中所體現(xiàn)的地域性國學精神。在學校教育層面,可從《故事蘇仙》中選取部分故事編入鄉(xiāng)土教材做為教學資源,有利于構建特色課堂,還能促進教學聯(lián)系本土實際。在家庭教育層面,家長與孩子也可通過情節(jié)生動的《故事蘇仙》為中介,通過故事家長與孩子能在潛移默化中感受知識的魅力、增強本土優(yōu)秀文化的認同感,還能增進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情感,更好地實現(xiàn)家庭教育。在自我教育層面,《故事蘇仙》適合各個年齡階段的具有一定閱讀能力的讀者。不論是學生、家長都能從書中富審美意蘊的語言形式與富深刻生命意蘊的文本內容,獲得文學所獨有的個人審美體驗。
綜上,以《故事蘇仙》作為地域性國學教育的載體,能讓人在潛移默化中體悟蘇仙區(qū)悠久的歷史文化、蘇仙人民美好的精神氣質、蘇仙地域文化的深刻內涵?!豆适绿K仙》的文本形式、文本內容、時代特色適合于各年齡層具有一定閱讀能力的讀者。在閱讀中能激發(fā)讀者的審美體驗,在無形中達到地域性國學教育的目的,促進國家鄉(xiāng)情、激發(fā)文化認同感、繼承和發(fā)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總體來看,在新時代國學熱的背景下,國學教育與優(yōu)秀地域性文化相結合有其深刻的必然性。基于我國歷史悠久、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文化各具地域特色。所以,把國學教育與地域性特色相融合有助于民族特色文化的傳播與交流;有助于中國特色文化在交流中實現(xiàn)古今對話重獲生機;有助于接受者感受文化力量、增強地域文化的鄉(xiāng)情、提升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