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淑珍
(甘肅省武山縣動物疫病預(yù)防控制中心,741300)
羊巴貝斯蟲病是羊寄生性原蟲病,其引發(fā)原因是莫氏巴貝斯蟲寄生在羊的血液內(nèi),而使得羊患病。羊巴貝斯蟲病以往常稱為“焦蟲病”,后又因為其可以通過蜱傳播的特性又稱為“脾熱”。當羊患有羊巴貝斯蟲病后,常常出現(xiàn)高熱、貧血等現(xiàn)象,并且羊巴貝斯蟲病具有一定的傳染性,往往迅速的由幾只羊擴展到大范圍的羊群。
羊巴貝斯蟲病的傳播主要是通過蜱,因此,蜱的數(shù)量會影響到羊巴貝斯蟲病的傳播。根據(jù)此性質(zhì)可以推斷出,該病的傳播主要是在蜱迅速增長的季節(jié),多在春季尾期、夏季以及初秋。除此之外,該病主要是在放牧期間容易傳染患病,單一的羊舍圈養(yǎng)患病的幾率較低。雙芽巴貝斯蟲在我國傳播的主要介質(zhì)是微小羊蜱,同時,微小羊蜱也是我國羊巴貝斯蟲的主要傳播者。雙芽巴貝斯蟲的傳播主要是通過卵繁衍后代,處在幼期的蜱是沒有傳播能力的,只有到成熟期的蜱才能進行傳播。
由于該病傳播介質(zhì)的特點和性質(zhì),羊巴貝斯蟲病的傳播表現(xiàn)出很強的地區(qū)性和季節(jié)性。根據(jù)我國的氣候特點,7 月和8 月階段羊巴貝斯蟲病最容易傳播。針對處在不同年齡階段的羊,患病的概率也不同,處于兩歲以下的羊最容易感染該病,但是死亡率卻不高。成年期的羊雖然感染率不高,但是卻具有較高的死亡率。不同的羊?qū)τ谠摬〉牡挚鼓芰σ膊灰恢拢憩F(xiàn)為本地羊的抵抗力最高,而引入的羊種和良種的羊的抵抗力較低[1]。
當羊感染羊巴貝斯蟲病后,首先最明顯的特征是體溫明顯升高,約升高至41℃到42℃,同時出現(xiàn)精神萎靡、食欲減退等情況,并伴隨著血紅蛋白尿和腹瀉的情況,往往經(jīng)過幾天后,羊死亡。
針對羊巴貝斯蟲病進行診斷需要根據(jù)流行病學的特點,在進行分析后確定。在實驗室進行分析可以抽取羊的靜脈血液,隨后制成血圖片,進行染色檢測。當發(fā)現(xiàn)紅細胞蟲體的感染率比較低,這時應(yīng)在制片檢查之前進行集蟲。如果是對死后的羊進行檢測,可以對淋巴結(jié)進行直接的圖片染色處理。
4.1 西藥治療
方法一:將阿卡普林配成 5%的溶液,按0.6~1mg/kg 體重計算用量,進行皮下注射。
方法二:用三氮脒(貝尼爾)配置成5%~7%的溶液,按7mg/kg 體重進行轉(zhuǎn)換,計算用量,進行肌肉注射。
方法三:將錐黃素配成0.5%~1%的溶液,按3~4mg/kg 體重進行轉(zhuǎn)換,計算用量,進行靜脈注射。如果注射后發(fā)現(xiàn)癥狀并未減輕,可再次進行注射[2]。
4.2 中藥治療
處方一:茵陳 120g、滑石 60g、當歸 60g、郁金30g、萹蓄 30g、板藍根 30g、牛蒡子 30g、木通 30g、龍膽草 30g、蒲公英 30g、燈芯 30g、梔子 30g、黃芩24g、知母 24g、黃檗 24g、連翹 24g、荊芥 15g、生甘草12g,共為末,開水沖調(diào),加入一定的蜂蜜,等水溫降到合適溫度時,進行服用。在連續(xù)服用兩次后,出現(xiàn)退熱現(xiàn)象,隨后采用方法二進行治療,必要時可以輔助葡萄糖液進行補充。
處方二:山藥 60g、當歸 60g、黨參 30g、麥冬30g、黃芪 30g、百合 30g、茵陳 30g、龍膽草 30g、生姜 30g、大棗 30g、茯苓 24g、炒白術(shù) 24g、炒神曲24g、炒麥芽 24g、桔梗 18g、青皮 18g、炙甘草 12g,共為末,開水沖調(diào),加入蜂蜜服用,每隔一天服用一次,連續(xù)服用 3~5 次。
5.1 在蜱繁殖迅速的季節(jié),組織滅蟲活動,有計劃的消滅蜱,減輕疾病的傳播。
5.2 保持羊舍的清潔,從根本上降低蟲繁衍寄生的可能。
5.3 當引進羊時,應(yīng)首先對引進的羊進行處理,處理后應(yīng)首先進行隔離飼養(yǎng),防止新引進羊群對已有羊群進行傳染。
5.4 在羊巴貝斯蟲病高發(fā)的季節(jié),同時對羊舍進行消毒處理,實行藥物預(yù)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