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少敏
(甘肅省隴西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748100)
胸水是患畜體內水液運化失常而停積于胸間的一種病證,多發(fā)于瘦弱馬騾。文中筆者就多年基層診療經驗,對該病的中西醫(yī)療法作一介紹,僅供參考。
多因飼養(yǎng)管理不良,勞役過度、氣血雙虧,又外感寒濕,內傷陰冷,致使肺氣不宣,不能通調水道,下輸于膀胱,或脾陽虛損,健運失司,不能升清降濁,水濕不得下行;或腎虛不能制水,水液泛濫,停積胸間致成本病。此外,異物嗆肺、肺癰等,也可繼發(fā)本病。
患畜精神倦怠,飲食欲減退,身瘦毛焦,咳嗽,氣喘,流涕,行走緩慢,臥少立多,站立時前肢前伸、外叉,并喜前肢站于高處。叩診胸部有痛感,呈水平濁音,有時時后肌膚顫栗,或見胸下水腫。胸腔穿刺,有胸水流出??谏?,舌苔白膩,脈多沉弦。
發(fā)表溫里,瀉肺逐水。若患畜畏寒發(fā)熱,表里俱寒,可用方3.1;如無表證而畜體未虛者,可用方3.2;久病體虛者,可用方3.3。
3.1 小青龍湯:麻黃30g、桂枝30g、細辛20g、干姜20g、白芍45g、半夏25g、五味子30g、炙甘草15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
3.2 十棗湯:甘遂6g、大戟6g、芫花6g、大棗20個。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孕畜忌服。筆者曾接一病例,主訴該馬越來越瘦,臥地不起,站立時1 肢腿常喜前伸,吃喝不好,大便軟。經檢查,診斷為胸水。投服十棗湯加減(芫花換白芥子)。次日畜主來說,患畜服藥后,拉稀很多,也想采食,臥地稍加輔助即可自行起立。繼服1 劑。次日畜主又來告訴說,拉稀已少,飲食欲更為好轉。服第3 劑后,再未拉稀,繼投健脾利水之藥而愈。
3.3 理飲湯:黃芪30g、白術30g、獲苓30g、桂枝20g、干姜30g、陳皮30g、厚樸25g、炙甘草15g。共為細末,開水沖調,候溫灌服。
3.4 加味胃苓湯:蒼術、白術各20g,厚樸15g、陳皮15g、茯苓皮20g、澤瀉15g、豬苓15g、大腹皮15g、桂枝12g、黃芪30g、生姜皮10g、甘草9g。每日1 劑煎服。
一日接一畜主主訴:該騾拉車出汗,感冒失治,漸現(xiàn)精神倦怠,食欲減退和消瘦。半年前,某獸醫(yī)診為胸水、腹水,記有“二尖瓣狹窄,心功能代償期”,用中西藥治療,未見好轉。現(xiàn)癥:胸腹脹滿,氣息較粗,胸部叩診有痛感。兩欣凹陷,腹部下垂而膨大。神倦毛焦,耳耷頭低,體質消瘦,舌質淡,苔白膩、脈緩弱。證屬脾運失職,水濕停聚,治以加味胃苓湯。服上方20 余劑,患騾食欲增加,胸腹脹滿減輕,唯體質仍弱,尿量尚少。原方去蒼術、厚樸、甘草,黃芪增至60g,另加當歸15g、桑白皮30g,每日1 劑煎服。10 余劑后3 診,見諸證均減,乳糜胸水已盡,乳糜腹水明顯好轉;舌淡,苔薄白,脈遲細,陰陽仍虛。改投濟生腎氣湯(炒附子2 個、茯苓、澤瀉、山茱萸、炒山藥、車前子、牡丹皮各30g,官桂、牛膝、熟地黃各15g)10余劑,患騾精神好轉,食欲正常,勞役如前而痊愈,未見復發(fā)。
3.5 歸芪利濕湯治療馬騾胸水:當歸50g、黃芪50g、黨參50g、白芍50g、桔梗20g、豬苓30g、貝母30g、天花粉30g、麥冬20g、木通30g、百合30g、黃苓40g、滑石50g、澤瀉40g。水煎,胃管投服,每日1 劑。
3.6 十棗湯治愈家畜懸飲證:十棗湯是《傷寒論》治療懸飲證的主方,也是一峻下逐水劑。藥用大棗120g,大戟、芫花、甘遂各15g,后三味藥共為末,大棗煎汁,沖調藥末,候溫灌服,每日1 劑,連服3~5 劑。體質差者加黨參、山藥、當歸以健脾胃,益氣血;有全身癥狀者,配合抗菌藥物治療
3.7 針治:如胸水較多者,可在肘后6~10cm 帶脈上方3cm 處用長注射針頭放出胸水。
胸水多為血液循環(huán)紊亂和心肺、胸膜疾患的繼發(fā)證,由于診斷困難,治療效果又不很理想,往往預后不良。以上介紹的各種療法,僅供臨床驗證。此外,也可用以下藥物治療;①10%氯化鈣100~200ml,靜脈注射,每日1 次,可持續(xù)數日。②撒烏安注射液50~100ml,靜脈注射,每日1 次,可連用數日。③青霉素、鏈霉素、土霉素或磺胺類藥物,采用適當劑量,持續(xù)一定日期。④可進行胸腔穿刺,排除積液。穿刺后,可用0.2%呋哺西林或0.1%雷夫奴爾沖洗胸腔。然后注射青霉素100 萬~200 萬單位或磺胺噻唑油劑(磺胺噻唑30~50g,溶于新鮮植物油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