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jié)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tǒng)佳節(jié),春節(jié)即農(nóng)歷新年,俗稱新春、新歲、新年等。春節(jié)歷史悠久,是個歡樂祥和、親朋好友歡聚的節(jié)日。
年的傳說
傳說古時候有種叫“年”的猛獸,每逢年三十就出來吃人,讓人談“年”色變,但是人們發(fā)現(xiàn)“年”害怕紅色、火光和爆炸聲,人們由此摸準了“年”有怕響、怕紅、怕光的弱點,便想到許多抵御它的方法。如穿紅衣、貼春聯(lián)、掛年畫、貼窗花、發(fā)紅包、放鞭炮、舞獅龍、掛紅燈籠等,于是逐漸演化成今天過年的各種習俗。
春節(jié)自古就有清掃庭舍、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燈籠、通宵守歲等習俗,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息。
貼年紅
年紅,是春聯(lián)、門神、窗花、年畫、福字等過年時所貼的紅色喜慶元素的統(tǒng)稱。過年貼年紅,是中國民間由來已久的風俗,寄托了人們對幸福生活的向往,對美好未來的祝愿。
年夜飯
除夕又稱大年夜、除夕夜、大年三十,是每年農(nóng)歷臘月的最后一個晚上。除夕是闔家團圓的日子,這一天對中國人來說是極為重要的,外出的人都要回家和家人一起辭舊迎新,吃團圓飯。
掛燈籠
過年掛燈籠是中國的古老習俗,紅色代表喜慶,圓形燈籠則寓意團圓美滿,紅燈籠象征著平安祥和、紅紅火火。
守? 歲
除夕守歲是年俗活動之一,除夕之夜,全家團聚在一起,吃過年夜飯,點起蠟燭或油燈,圍坐爐旁閑聊,通宵守夜,象征著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驅(qū)走,期待著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壓歲錢
壓歲錢,又名壓祟錢,因為“祟”與“歲”諧音,之后逐漸演變?yōu)椤皦簹q錢”,是過年習俗之一,是由長輩派發(fā)給晚輩的。年夜飯后長輩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
開門炮仗
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噼噼叭叭的爆竹聲辭舊迎新。爆竹是中國特產(chǎn),也稱“爆仗”“炮仗”“鞭炮”,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放爆竹可以創(chuàng)造出喜慶熱鬧的氣氛,能給人們帶來歡愉和吉利,燃放爆竹已成為具有民族特色的娛樂活動。
拜? 年
春節(jié)期間走訪拜年是春節(jié)傳統(tǒng)習俗之一,新年第一天,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
舞龍
舞龍又稱耍龍燈、 龍燈舞。龍是古老的圖騰,傳說龍能行云布雨、消災降福,象征祥瑞,所以以舞龍的方式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從春節(jié)到元宵節(jié),許多地方都有舞龍的習俗。龍在中華民族代表了吉祥、尊貴、勇猛,更是權(quán)力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