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ncent
這套飛行裝置寬約1米,重量大約12公斤,翼裝飛行員可以輕易攜帶其爬山。同時它的電力來自一個50伏的鋰電池,通過一個鉸鏈裝置連接到飛行員的胸甲上。兩個碳纖維和鋁結(jié)構(gòu)的輕型碳纖維葉輪的總輸出功率為15千瓦,運行速度最高約為25000轉(zhuǎn)/分。
寶馬官方認為,這套電氣化的裝備,可以提高翼服的性能,以實現(xiàn)更好的穩(wěn)定滑翔飛行,從而允許飛行更長的距離。
薩爾茲曼挑戰(zhàn)的當天,隨著太陽慢慢升起,他乘坐直升機飛到阿爾卑斯山霍赫陶恩山脈的德雷布呂德峰上空,此時的高度約為3000米。
3、2、1、go!通過無線電接收到期待已久的信號后,薩爾茲曼深呼一口氣,在打開的直升機艙門的左右兩側(cè)支撐自己……然后縱身一躍跳了下去。與他一起飛行的,還有其他兩名翼裝飛行員。
薩爾茲曼解釋說,這套電動翼裝飛行服啟動后飛行員會立即加速,從而使他們以超過300千米/小時的速度飛行。在飛行中,他必須專注于山上的特定點,以便保持航向,并能在必要時及時做出反應。此外,由于在空中身體上的負荷是巨大的,尤其是附加設(shè)備,必須要強健的身體條件。為此,幾個月來,他每天都在進行特殊訓練,以增強核心肌肉、頸部肌肉和肩部肌肉的能力。
隨著薩爾茲曼拉開降落傘平穩(wěn)落地,這次挑戰(zhàn)也獲得了完美成功。事實上,薩爾茨曼原本計劃在2020年春天在韓國完成這一跳躍。但是,新冠疫情的爆發(fā)使他在韓國舉行全球首映式的計劃戛然而止。經(jīng)過幾個月的不確定,終于有了結(jié)果。新冠疫情開始減弱時,該項目又回到了正軌,并在奧地利找到了新的地點。
翼裝飛行,也被稱為近距離天際滑翔運動,這項運動誕生于上世紀90年代,由極限跳傘運動演變而來。翼裝飛行者往往會身著翼裝,從高樓、高塔、大橋、懸崖、直升機等高處飛下,緊貼著高空中的建筑物或自然景觀進行無動力飛行,最終通過打開降落傘著陸。
由于飛行高度低,加之屬于無動力飛行,對于翼裝飛行者來說,用于調(diào)整姿勢和打開降落傘的時間十分短促,所以危險性和難度極大,因此,翼裝飛行被譽為“世界極限運動之最”。但正是這種巨大的挑戰(zhàn)性和冒險性,反而令很多人癡迷其中。
翼裝飛行最重要的部分是由韌性和張力極強的尼龍材料制成的沖壓式膨脹氣囊,特別是在飛行運動服雙腿、雙臂和軀干間縫制大片結(jié)實的、收縮自如的、類似蝙蝠飛翼的翅膀。在飛行者騰空之后,張開手腳便能展開翼膜,當空氣進入一個個鰭狀的氣囊時,就會充氣使服裝成翼狀,從而產(chǎn)生浮力。這樣一來就能在空中飛行,然后通過移動自己的身體來控制飛行的高低和方向。
理想條件下,飛行運動員將最終達到約160千米/小時的前進速度和500千米/小時的下落速度。正如薩爾茲曼所言,增加了電動裝置之后,翼裝飛行的速度有望超過300千米/小時,跨越了一大步,可以說這是一次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電動翼裝飛行!
33歲的彼得·薩爾茲曼從小便一直夢想飛行。多年后,他成為一名特技演員、跳傘運動員、飛行教練和翼裝飛行員,成功地把飛行變成了自己的職業(yè)。
而電動翼裝飛行服的創(chuàng)意則來自于薩爾茲曼2017年的一次與朋友的交流。當時,他正和一位朋友兼跳傘導師一起為跳傘開發(fā)套裝。測試之后的一天晚上,他們討論了如何提高翼裝飛行服性能時,談到了增加輔助的動力馬達。
薩爾茲曼立刻就被這個想法深深吸引了,之后的數(shù)周,他在家里的車庫里工作,研究如何實現(xiàn)帶有輔助推進技術(shù)的翼裝構(gòu)想。他希望增加滑行時間,從更高的高度起飛,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飛得更遠,并在一個合適的地方安全著陸。薩爾茲曼發(fā)現(xiàn),采用燃料驅(qū)動或傳統(tǒng)發(fā)動機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要采用可持續(xù)性的方式。
之后,薩爾茲曼與寶馬集團設(shè)計創(chuàng)新工作室Designworks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他們的目標是將開發(fā)一種由可再生能源驅(qū)動的高空電力推進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足夠緊湊,可以與普通的翼裝配合使用,并且熱量有限。工作室向薩爾茲曼提供了專家,與翼裝飛行員一起開發(fā)適應新推進技術(shù)的飛行服和電動葉輪。
薩爾茲曼透露:“開發(fā)過程是一個不斷上上下下的過程,我們總是面臨新的挑戰(zhàn)?!彼f,“最初我們打算把推進裝置放在后面。但是在與空氣動力學專家的討論之后,我們決定將飛行裝置移到前面。”
同時,薩爾茨曼和他的團隊也很快不得不放棄使用更大型號葉輪的計劃,以及它提供的額外40%的輸出?!拔业谝淮卧嚧╋w行服的時候,我就很清楚,整個飛行服太重了,我只能有限地活動。關(guān)鍵是,在跳傘時舒適和安全感是最重要的,我還需要自由活動,以便打開降落傘?!币虼耍こ處焸儼阎攸c放在了更小的模型上,這個模型仍然有1米寬,然后通過風洞測試進行了微調(diào)。
薩爾茲曼前前后后完成了30多次試跳飛行單元。設(shè)計團隊一方面不斷優(yōu)化推進系統(tǒng),另一方面盡可能減少重量,還開發(fā)出一個操縱裝置,用來進行緊急切斷飛行。為了有助于飛行員在任何時候方便地操作這套裝置來定位開關(guān),油門現(xiàn)在設(shè)置在了左套筒上,飛行員可以用中指和無名指控制。
經(jīng)過三年的努力,薩爾茲曼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夢想。而電動翼裝飛行服的出現(xiàn),對于翼裝飛行運動來說,相信也意味著一個新時代的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