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青銅壺祭祀類自名簡論

      2020-01-11 08:30趙諺麗
      現(xiàn)代語文 2020年9期

      趙諺麗

      摘? 要:青銅器的自名即器物在銘文中的自稱,可以分析為修飾語和器名兩部分。青銅器自名,尤其是自名修飾語,反映了有關器物功用、質地、形制等方面的關鍵信息。青銅壺是商周時期用于宗廟祭祀的重要禮器。其銘文中的自名“尊壺”“宗壺”“禋壺”“祠壺”和“旅壺”,反映了青銅壺的主要功用是在于祭祀。修飾語“尊”常與表示祭祀相關的青銅器共名“彝”組合,而“宗”則與“宗廟”“宗法制”相關?!暗殙亍奔础暗氺搿敝畨亍!办簟弊鳛樾揎椪Z,修飾共名“器”,義同“祭”和“祀”,泛指祭祀。青銅壺自名為“旅壺”,且銘文中有明確的祭祀對象,可知此器為祭祀祖先所作。

      關鍵詞:青銅壺;祭祀類自名;自名修飾語

      一、引言

      青銅器的自名,即青銅器銘文所記錄的該器的自稱。青銅器的自名可以分析為兩部分:修飾語和器名。例如:

      (1)彭伯壺銘文:彭白(伯)自乍(作)醴壺,其子子孫孫永寶用之。(《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12321)①

      (2)仲南父壺銘文:中(仲)南父乍(作)尊壺,其邁(萬)年子子孫孫永寶用。(《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12329)

      彭伯壺自稱為“醴壺”,則其以“醴壺”為自名,其中,“醴”是自名修飾語,“壺”是自名器名。同理,仲南父壺自名為“尊壺”,“尊”為修飾語,“壺”為器名?!捌髅庇钟泄裁蛯C畡e。王國維在《說彝》一文中指出:“尊、彝皆禮器之總名也。古人作器,皆云‘作寶尊彝,或云‘作寶尊,或云‘作寶彝。然尊有大共名之尊(禮器全部),有小共名之尊(壺、卣、罍等總稱),又有專名之尊(盛酒器之侈口者)。彝則為共名,而非專名?!盵1](P73)簡言之,“共名”即不同形制的器類所共享的名稱。如共名“彝”并不特指某一種器類,不同器類如壺、卣、罍、尊、斝等,皆自稱為“彝”。許慎《說文解字·糸部》:“彝,宗廟常器也?!笨梢?,彝是古代青銅祭器的通稱。“專名”是相對于共名而言的,它是具體某一種器類的專稱,如“壺”“卣”“鍾”等都是青銅器器類專名。

      青銅器自名中的修飾語或說明器物特征,如寶卣(《銘圖》12741)自名“小郁彝”之“小”;或提示器物用途,如彭伯壺(《銘圖》12321)自名“醴壺”之“醴”;或強調器物價值,如伯卣(《銘圖》12887)自名“寶彝”之“寶”等。而同一類器物的器名也并非全然一致,多有異稱、連用等現(xiàn)象。青銅器自名從不同的方面補充了有關器物的多種相關信息,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

      據此,我們對吳鎮(zhèn)烽先生的《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2](以下簡稱《銘圖》)及《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xù)編》[3](以下簡稱《銘續(xù)》)中所收錄的551件商周青銅壺的自名情況進行了整理和統(tǒng)計。根據我們的統(tǒng)計,在551件青銅壺中,333件有自名,282件有修飾語。這333件青銅壺的自名形式豐富多樣。其中,反映器物祭祀功用的自名主要有“尊壺”“宗壺”“禋壺”“祠壺”和“旅壺”。下面,我們就對青銅壺祭祀類的自名現(xiàn)象進行具體分析。

      二、“尊壺”和“宗壺”

      (一)自名為“尊壺”

      “尊”作為自名修飾語,在青銅器自名中十分常見。根據我們的統(tǒng)計,《銘圖》17類酒器中,有爵、角、觚、觶、斝、尊、壺、卣、方彝、觥、罍、和缶13類酒器,均以“尊”為修飾語。在我們統(tǒng)計所得的333例青銅壺自名中,以“尊”為修飾語的有100例,約占總自名數的三分之一。無論是在所見的酒器器類,還是自名數量上,修飾語“尊”都是使用最多的。例如:

      (3)王伯姜壺:王白(伯)姜乍(作)尊壺,其萬年永寶用。(《銘圖》12279)

      (4)仲姜壺:中(仲)姜乍(作)為桓公尊壺,用。(《銘圖》12247)

      (5)壺:乍父癸尊彝。(《銘圖》12194)

      關于“尊”作為修飾語的意義,學界眾說紛紜。具有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以下幾種:

      1.釋為“宗”

      清人徐同柏認為:“尊當讀為宗。宗,尊也?!盵4](P290)

      2.表示“陳列”

      唐蘭先生指出,凡稱為“尊”的器,是指在行禮時放置在一定的位置的器。如“尊鼎”意為陳設用的鼎[5](P7)。黃盛璋同意“陳列說”,并認為不搬動的尊器即等于寶器,后來“不移動”義逐漸弱化,轉變?yōu)楸硎尽白鹳F”[6](P78)。屈萬里也認同這一觀點:“尊,陳酒或置酒祭祀也?!盵7](P433)

      3.表示“尊貴”

      張亞初認為:“(尊)字義與寶相近,是尊貴、高貴的意思?!鹱肿麟p手捧抬酒尊之形,從字形結構講,就有‘尊‘高之意。尊彝之‘尊往往有作從‘阜的。從‘阜的‘尊字‘升高之義更為明顯。”[8](P275)

      4.表示“祭祀、薦獻”

      徐正考認為,青銅器器名前的“尊”是充當動詞性修飾語,有奉獻、登進之意[9](P75)。陳英杰則指出,“尊”不僅表示陳酒祭祀,也同樣有薦獻義:“‘尊之意義有二:置酒而祭;薦獻?!盵10](P316)

      《說文解字·酋部》:“尊,酒器也。從酋、廾以奉之?!吨芏Y》六尊:犧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以待祭祀賓客之禮。”在甲骨文、金文中,修飾語“尊”的字形從廾從酉,或省或增“阜”。從字形來看,像兩手抬高酒罐進獻之形。此外,在金文銘文中,“尊”就有“祭祀”義。比如,四祀邲其卣銘文:“尊文武帝乙宜,才(在)召大廳?!保ā躲憟D》12429)再如,作冊夨令簋銘文:“用乍(作)丁公寶尊簋,用尊事于皇宗,用卿(饗)王逆復?!保ā躲憟D》05353)因此,我們認為,陳英杰先生的觀點可從,“尊”首先應從字形出發(fā)解釋其初始義。作為修飾語,“尊”常與表祭祀相關的青銅器共名“彝”組合,強調了作器者所鑄之器用于祭祀的功能。所謂“尊壺”,即用為祭祀之壺。

      (二)自名為“宗壺”

      根據我們的統(tǒng)計,修飾語“宗”見于爵、觚、觶、尊、壺、卣、方彝、觥、罍、10類青銅酒器的自名中?!白凇蓖鶈为毣蚺c“寶”“尊”等修飾詞組合,共同修飾共名“彝”。在青銅壺中,“宗”作為修飾語的共有5例,具體信息如表1所示:

      可以看出,表1中的五例青銅壺均自名為“宗彝”。曾姬無卹壺甲、乙兩例又稱“尊壺”。從形制來看,這五例情銅器均為方壺,而且同屬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

      《說文解字·宀部》:“宗,尊祖廟也。從宀從示。”在甲骨文中,“宗”作“”(《殷虛書契前編》卷一·四五·四),已作“宗廟”解,“宀像屋宇,示為祭事,屋下設祭,是必宗廟然矣”[11](P865)。李孝定指出:“示象神主,宀象宗廟,宗即藏主之地也。”[12](P2479)傳世文獻中也有釋“宗”為宗廟的辭例。《周禮·春官·肆師》:“凡師甸,用牲于社宗,則為位。”杜子春云:“宗謂宗廟?!?/p>

      商周壺自名中的“宗”修飾共名“彝”,組成自名格式“宗彝”。關于“宗彝”的釋義,學界也曾有過討論。龔自珍云:“宗者,宗廟也……宗彝也者,宗廟之器……宗彝者何?古之祭器也?!盵13](P261)龔氏將“宗彝”之“宗”釋為“宗廟”,將“宗彝”釋為宗廟之器。陳夢家指出,共名“彝”或器名前的修飾語“宗”和“將”均表示一定意義,“宗彝”和“將彝”作為“有限度的共名”,是兩種不同性質的組合:“宗彝”是盛酒器的卣、尊、方彝和壺;金文中的“將彝”之“將”從“鼎”,“將彝”多指烹飪器[14](P70)。杜廼松認為,“宗”為“宗廟”義,并指出金文自名中的宗彝,“應與統(tǒng)治階級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和祖先崇拜觀念而建立的宗法制度聯(lián)系起來。”[15](P44)陳英杰先生進一步論述說:“修飾器名的‘宗是指大宗和大宗之廟……祭器都會放在宗廟里使用,標明的原因是這些器物要放在大宗之廟里使用?!盵10](P288)

      甲骨文和金文中的“宗”為會意字,從宀從示,其字形和意義也一直沿襲下來。因此,將青銅酒器自名中的修飾語“宗”釋為“宗廟”是頗有道理的,“宗彝”即用于宗廟之彝器。在先秦時期,以血緣親疏關系為基礎的宗法制度具有很大影響力,“宗子(嫡長子)”和“庶子”有別,“小宗”和“大宗(有始祖者)”亦有別。青銅器壺自名特以修飾詞“宗”修飾和強調器名,我們也可以根據其自名推斷出該器物是與古代宗法宗廟祭祀有著密切關聯(lián)的。

      三、“禋壺”和“祠器”

      (一)自名為“禋壺”

      修飾語“禋”僅有一例,見于“陳喜壺”,如下:

      (6)陳喜壺:陳喜再立(涖)事歲,月己酉,為左(佐)大族,臺(以)寺(持)民選,宗詞客敬為壺九。(《銘圖》12400)

      例(6)中的修飾語“”字跡模糊。馬承源先生的摹本為“”,并將其釋為“尊”:“當為的別體,即尊字”[16](P45)。于省吾等改釋為“”:“即陻之繁文,從阜從又垔聲,典籍中也作堙,與形不同。陻為禋之借字,漢華岳碑以‘堙埋為‘禋埋……壺之稱‘禋壺,猶蔡侯盤稱‘禋盤。‘宗祠客敢為禋壺九者,是說陳氏宗祠之客籍鑄工敢為禋祭之壺九器也?!盵17](P35)張頷則認同馬承源的觀點,將其釋為“”,他指出,該字字形左半“”為阜不可割裂,隸定的時候不能轉移到字形“”的下面,而“”為卣字,與“酉”音通而意近,可通假[18](P40)。我們認為,張頷先生的解釋略顯牽強,“”字與金文中常見的“”的字形并不相近。因此,于省吾先生釋“禋”可從。

      《說文解字·示部》:“禋,潔祀也。一曰精意以享為禋。從示垔聲?!薄吨芏Y·春官·大宗伯》:“以禋祀祀昊天上帝?!编嵭ⅲ骸暗氈詿?。周人尚臭,煙氣之臭聞者?!笨梢?,“禋”為祭名,是一種燒火升煙以祭天的祭祀方式。此外,“禋”字亦可泛指祭祀。《詩經·大雅·生民》:“克禋克祀,以弗無子?!薄稄V韻·真韻》:“禋,祭也。”史墻盤銘文:“義(宜)其禋祀?!保ā躲憟D》14541)由此看來,陳喜壺自名為“禋壺”,也應是泛指“用于祭祀之壺”。

      (二)自名為“祠器”

      自名修飾語“祠”修飾共名“器”的情況,僅見于兩例,皆出自春秋晚期的“趙孟庎壺”:

      (7)趙孟庎壺:禺(遇)邗王于黃池,為趙孟庎(介)邗王之惕(錫)金,臺(以)為祠器。(《銘圖》12365)

      (8)趙孟庎壺:禺(遇)邗王于黃池,為趙孟庎(介)邗王之惕(錫)金,臺(以)為祠器。(《銘圖》12366)

      《爾雅·釋天》:“春祭曰祠?!薄墩f文解字·示部》:“祠,春祭曰祠。品物少,多文辭也。從示,司聲。仲春之月,祠不用犧牲,用圭璧及皮幣?!薄对娊洝ば⊙拧ぬ毂!罚骸岸^祠烝嘗,于公先王?!泵珎鳎骸按涸混簦脑欢^,秋曰嘗,冬曰烝?!薄吨芏Y·春官·宗伯》:“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礿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可見,上述文獻中的“祠”均為祭名,特指春祭。

      在古代文獻中,“祠”亦可釋為“祭”或“祀”?!稜栄拧め屧b》:“祠,祭也。”《尚書·伊訓》:“伊尹祠于先王。”唐代陸德明釋文:“祠,祭也?!薄对娊洝ご笱拧ど瘛罚骸翱说毧遂?,以弗無子?!泵珎鳎骸耙源罄戊粲诮级C。”陸德明釋文:“祠,本亦作祀?!蓖瑫r,這里的“禋”與“祀”對舉。

      羅振玉云:“《爾雅·釋天》:‘商曰祀……是商稱年曰祀,又曰司也。司即祠字……在商時始殆以祠與祀為祭之總名。周始以祠為春祭之名?!盵19](P53)在金文中,“祠”又作動詞,義同“祀”。如戰(zhàn)國中期壺銘文:“卿(饗)祀先王……敬明新墜(地),雨(雩)祠先王?!保ā躲憟D》12454)其中的“祀”和“祠”,辭例結構和詞性完全相同,均表“祭祀”義?!办簟弊鳛樾揎椪Z修飾共名“器”,義同“祭”和“祀”,泛指祭祀而言,“祠器”即“祭祀之器”,用以說明其祭祀之功能。

      四、旅壺

      修飾語“旅”大量見于青銅器各個器類的自名中。僅商周青銅酒器自名中的修飾詞“旅”就出現(xiàn)在爵、觶、鍴、杯、尊、壺、鍾、卣、方彝、罍、?、瓶等十多

      種器類中。我們對吳鎮(zhèn)烽先生《銘圖》中的17類青銅酒器進行了統(tǒng)計,其中,帶修飾詞“旅”的自名有111例。這些用例多見于西周時期,殷商時代和東周時期數量相對較少。就青銅壺而言,自名以“旅”為修飾語的有23例。關于青銅器器名前的“旅”,到底是什么含義,宋代金石學者就對此展開了討論,迄今為止,仍然沒有定論。其中,代表性的觀點主要有:

      [11]古文字詁林編纂委員會.古文字詁林(第6冊)[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2]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M].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70.

      [13]龔自珍.說宗彝[A].龔自珍全集[C].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

      [14]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三)[J].考古學報,1956,(1).

      [15]杜迺松.金文中的鼎名簡釋——兼釋尊彝、宗彝、寶彝[J].考古與文物,1988,(4).

      [16]馬承源.陳喜壺[J].文物,1961,(2).

      [17]于省吾,陳邦懷,黃盛璋,石志廉.關于《陳喜壺》的討論[J].文物,1961,(10).

      [18]張頷.陳喜壺辨[J].文物,1964,(9).

      [19]羅振玉.增訂殷虛書契考釋(下)[M].東方學會,1927.

      [20][宋]王黼等.博古圖[A].劉慶柱,段志洪,馮時編.金文文獻集成(第一冊)[C].北京:線裝書局,2005.

      [21][宋]董逌.廣川書跋[A].劉慶柱,段志洪,馮時編.金文文獻集成(第十六冊)[C].北京:線裝書局,2005.

      [22][清]阮元.積古齋鐘鼎彝器款識[A].劉慶柱,段志洪,馮時編.金文文獻集成(第十冊)[C].北京:線裝書局,2005.

      [23][清]吳榮光.筠清館金文[A].劉慶柱,段志洪,馮時編.金文文獻集成(第十二冊).北京:線裝書局,2005.

      [24]郭沫若.金文叢考[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

      [25][宋]呂大臨.考古圖[A].劉慶柱,段志洪,馮時編.金文文獻集成(第一冊)[C].北京:線裝書局,2005.

      [26]馬衡.凡將齋金石叢稿[A].劉慶柱,段志洪,馮時編.金文文獻集成(第三十七冊)[C].北京:線裝書局,2005.

      [27]容庚.殷周禮樂器考略[J].燕京學報,1927,(1).

      [28]唐蘭.陜西省岐山縣董家村新出西周重要銅器銘辭的譯文和注釋[J].文物,1976,(5).

      [29]黃盛璋.釋旅彝——銅器中“旅彝”問題的一個全面考察[A].黃盛璋.歷史地理與考古論叢[C].濟南:齊魯書社,1982.

      富平县| 秭归县| 临朐县| 南康市| 芜湖县| 尼勒克县| 罗田县| 高淳县| 星子县| 绥芬河市| 宁南县| 桦川县| 乌兰县| 兴义市| 交口县| 湖北省| 德昌县| 西盟| 社旗县| 祁东县| 五峰| 沈丘县| 剑河县| 阜平县| 福贡县| 大丰市| 罗甸县| 金塔县| 荥阳市| 林甸县| 龙江县| 南和县| 浮梁县| 肥城市| 彭阳县| 梧州市| 贞丰县| 武山县| 资阳市| 德州市| 平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