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驥翔 董鵬 董玲玉 李文中
(北京化工大學,北京 100000)
實驗室是大學的心臟,是高校開展人才培養(yǎng)和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1]。數(shù)據(jù)顯示,70%的學術成果是在高校實驗室產生的。隨著國家教育和科研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高校實驗室的建設水平越來越高,規(guī)模也越來越大,對高校實驗室的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來,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輕則造成財產損失,重則發(fā)生人員傷亡,實驗室安全已經成為影響高校安全穩(wěn)定的關鍵因素。危險化學品是實驗室中一類主要的危險源,據(jù)統(tǒng)計,由危險化學品引起的安全事故占實驗室安全事故的80%[2]。危險化學品,一般指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和環(huán)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物質或裝置[3]。高校危險化學品存在種類多、分布廣、使用頻繁等特點,加之實驗室研究項目多具有探索性、人員具有流動性等影響因素,加強實驗室危化品安全管理成為近年來高校的共識。
(1)管理制度不健全。近年來,國家相繼出臺了《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條例》、《危險化學品目錄(2015版)》等相關法規(guī),北京市發(fā)布了《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規(guī)范,第2部分:普通高校》地方標準,對危險化學品管理提出了宏觀要求和相應標準。但在高校實際管理過程中,存在照搬上級管理制度和文件、管理制度不夠細化、可操作性差等問題。相關管理制度能覆蓋危險化學品采購、儲存、使用、處置等環(huán)節(jié),但是在人員培訓、應急預案、專項檢查等方面往往被忽視。高校中二級學院危險化學品管理制度缺失也是較普遍現(xiàn)象。
(2)實驗室人員安全意識淡薄。人的不安全行為是導致實驗室安全事故發(fā)生的主要因素,強化實驗人員安全意識是減少人的不安全行為的重要途經[4]。由于安全教育缺失,部分實驗室?guī)熒嬖趦e幸心理,沒有樹立正確的風險意識和責任意識,防范危險化學品風險能力不足,處置突發(fā)情況預案缺失,從而導致事故發(fā)生。
(3)安全檢查不嚴謹。開展安全檢查是發(fā)現(xiàn)實驗室違規(guī)采購、儲存、使用危險化學品、排查安全隱患的重要手段。在實際管理工作中,存在重視危險化學品的儲存與使用、忽視采購與處置,重視查找隱患、忽視隱患整改等現(xiàn)象,安全檢查沒有覆蓋危險化學品管理的全流程,也沒有形成管理閉環(huán),并沒有將安全隱患完全排除。因為危險化學品在高校實驗室分布廣,常規(guī)檢查頻次少、覆蓋面窄,也不利于隱患排查[5]。
(4)安全設施不完善。因為空間限制,實驗室存在危險化學品集中擺放、未分類存儲的現(xiàn)象,存放危險化學品的試劑柜沒有通風或吸附裝置,腐蝕性化學品未使用防腐蝕性藥品柜,管制類化學品與其他危險化學品混放導致管制類化學品未執(zhí)行雙人雙鎖管理。實驗室沒有購置專用氣瓶柜存放高危氣瓶,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氣體使用和儲存場所缺少氣體檢測器。實驗室排風效果差、缺少安全護具的情況也普遍存在[6]。
(5)廢液處置不規(guī)范。危險化學品廢液以有機、無機廢液居多,這些廢液大多是有毒有害或易燃易爆的,是實驗室全管理中的危險源。廢液的隨意傾倒會對實驗室人員的健康造成損害,未貼表簽、隨意放置會對實驗室?guī)戆踩[患[7]。大多數(shù)高校未建危險廢液集中存放點,導致實驗室內廢液過量堆積。
(6)信息化管理相對滯后。目前危險化學品信息化管理多停留在采購層面,還未建立針對實驗室危險化學品使用、盤點、消核的管理系統(tǒng)。因為危險化學品種類多、使用頻繁,傳統(tǒng)的手動錄入、人工更新的管理方法已經不能滿足危險化學品精細化管理的要求。
營造平安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是高等學校事業(yè)發(fā)展的根本保證,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關系到人防、制防、技防的各個層面,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重之中。針對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的管理現(xiàn)狀,提出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對策和建議。
(1)構建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制度體系。建立完善的制度體系,是做好實驗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礎。高校應該針對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建立全覆蓋、易執(zhí)行的制度體系,為危險化學品精細化安全管理提供制度保障。針對不同學科和不同類型的實驗室,出臺更具有針對性的二級單位安全管理制度。同時,明確學校、學院、實驗室三級管理主體的安全管理責任,推動管理制度落實執(zhí)行,使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各項工作有章可循、有據(jù)可依,從而構建科學、嚴謹、高效的安全管理機制。
(2)加強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訓。高校師生應該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理念,從根本上認識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與師生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通過加大實驗室安全宣傳警示,形成“我要安全”的文化氛圍;開設危險化學品相關選修課程,提高學生的安全技能;組織危險化學品事故演練,提高學生應對突發(fā)事件的處置能力;各實驗室針對研究項目中使用的危險化學品開展專項培訓,了解危險化學品使用、儲存、處置等環(huán)節(jié)的潛在風險,將危險化學品管理從思想意識轉化為行動自覺。
(3)開展危險化學品專項檢查。組建校、院兩級實驗室安全檢查隊伍,開展危險化學品專項檢查。校級檢查側重于制度落實,院級檢查關注各實驗室危險化學品使用的具體細節(jié)和實際操作。抓住開學、期末、重大節(jié)假日等關鍵時間節(jié)點,開展危險化學品專項檢查。對檢查中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通報,在提交整改報告后進行現(xiàn)場核查,形成隱患整改閉環(huán),確保專項檢查取得實效。建立危險化學品專項檢查數(shù)據(jù)庫,對于多次存在隱患的實驗室給予相應處理。
(4)完善危險化學品安全設施。多方籌措資金不斷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經費投入。根據(jù)易制毒、劇毒、易制爆、腐蝕性等分類為實驗室配備專用藥品柜;根據(jù)實驗需求,完善實驗室通風系統(tǒng)和噴淋設施。根據(jù)不同危險化學品的滅火要點,有針對的配備滅火器、滅火毯、滅火沙。針對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氣瓶,安裝氣體報警器,對危險氣體的使用和儲存進行監(jiān)測。構建危險化學品技防體系,并定期對相關安全設施進行巡檢維護,保證技術防范精準、有效。
(5)妥善處置廢液。廢液處置是危險化學品管理的終端環(huán)節(jié)。各實驗室內應劃定專用廢液暫存區(qū),并設有明確區(qū)域標識。暫存的廢液應張貼標簽,分類收集,性質相忌的廢液應分開存放。建立廢液處置臺賬,做到廢液可追根溯源。建設校級廢液暫存庫,減少實驗室中廢液存量,降低實驗室安全隱患。
(6)完善信息化建設。積極引入信息化管理平臺,為危險化學品添加RFID標簽,利用信息技術實現(xiàn)對危險化學品采購、使用、儲存、盤點、處置等全過程管理,對危險化學品進行全周期動態(tài)監(jiān)測。推動危險化學品管理平臺與財務管理系統(tǒng)、設備管理系統(tǒng)、實驗室分級評價系統(tǒng)、安全檢查和培訓系統(tǒng)有效對接,將危險化學品信息化管理納入實驗室安全管理體系中,提高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危險化學品安全管理是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重要內容,實驗室中危險化學品種類多、用量大、使用頻繁等特點,必然要求對危險化學品進行標準化、精細化、信息化管理,這也是做好實驗室危險化學品管理的發(fā)展趨勢。通過完善管理制度、開展教育培訓、加強安全檢查、強化安全設施、開展信息化建設等具體舉措,可以有效排除實驗室危險化學品帶來的安全隱患,大幅降低實驗室安全風險,營造安全、和諧的實驗室環(huán)境,為教學科研事業(yè)發(fā)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