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霞
摘 要:本文針對體育教學中對情景教學與情境教學的混淆不清進行思辨,借用文獻研究對二者的概念進行理解,同時用表格從適用對象、教學側重點、特點、內涵、形式以及二者的關系等方面進行比較,指出情景教學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的廣泛運用;再通過案例研究法來尋找基于學習任務背景下運動情景的類型以及創(chuàng)設運動情景時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學習任務;運動情景;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633.96? ?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5-2410(2020)11-00-02
學習任務:體育課的學習任務就是學習內容具體化,以掌握動作技能、突破知識的重難點為實踐過程,以分享、交流、展示的方式來體現(xiàn)教學的成果。運動情景是以一個主題內容貫穿在整個運動過程中的運動區(qū)域,用故事情節(jié)、角色扮演、場景設置等,將各種動作串聯(lián)起來進行的一種結構形式。“兒童運動情景”是兒童喜歡的,符合兒童認知規(guī)律的;在互動化、探究性的運動情景中,抽象的運動原理被形象化、具體化,讓兒童真正做到想學、會學、學會。
基于學習任務背景下的兒童運動情景是指兒童在適合的運動情景中,以情感融入、身體運動來掌握學習的知識技能,實現(xiàn)學習的主體性、趣味性、高效性,它側重于對兒童自我完成任務的能力和策略的培養(yǎng),重視學習者在完成過程中的參與和在親身體驗中獲得的經驗,有利于兒童掌握動作知識與技能。主張教師根據教學任務和兒童實際設置適合的運動情景,讓兒童在任務驅動下,借助運動情景的幫助,理解學習任務的動作原理,積極、主動解決問題來完成學習任務,讓學生在積極的情感體驗中自主、愉快地學習,更好地達成教學目標。
一、情景教學及案例研究
(一)情景教學和情境教學的異同點比較
情景教學和情境教學兩者之間既有共同點,也有不同點,從適應對象、教學側重點、特點、關系、形式、聯(lián)系進行比較(表1)。
下面用實例來對兩者進行比較,“觸景生情”的情景教學,故事性情景(抗“疫”救援):老師根據兒童天生對故事最感興趣,體育課中設置故事情景,以抗“疫”救援的故事引導兒童進入雙人拋接學習,讓學生在扮演英雄的同時愉快地掌握了雙人拋接的動作要領,更好地達成了課的目標。這個故事性情景具有虛構性、針對性、啟發(fā)性、趣味性;“有我而在”的情境教學,如:中學籃球教學時的比賽性情境,場地是標準的籃球場,每隊五人的雙方對抗賽,裁判的現(xiàn)場判罰,最終賽出結果。在這個比賽性情境中,學生不僅要運用已學的籃球知識、技能,同時要通過伙伴間的配合來完成比賽,此過程要根據場上瞬息萬變的賽情做隨機應變的反應,這個學習的過程具有開放性、廣泛性、真實性。
(二)案例研究構建運動情景的類型
針對“基于學習任務下兒童運動情景的創(chuàng)設”課題研究,教師根據自己所教兒童的認知發(fā)展水平、教材內容設計有質量的兒童運動情景,積極在課上實踐研究,課后組內交流做有針對性的深入的研討,授課教師再對課中的兒童運動情景進行深入的反思,總結、完善自己設計的兒童運動情景。如以雙人拋接為例:課前教師創(chuàng)設了故事性兒童運動情景—抗“疫”救援,準備了直觀的掛圖(因新冠肺炎人們不能近距離接觸);課中把學習任務和運動情景緊密結合,讓兒童在扮演抗“疫”英雄時掌握了雙人拋接的動作要領;課后組內研討,授課教師再次對自己的實踐課進行深度反思,然后撰寫成文。
二、基于學習任務背景下兒童運動情景的創(chuàng)設類型
情景教學是一種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小學體育教學中采取情景教學方式不但能夠豐富教師教學方法,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而且還有利于教學效果與質量的提高。
(一)情節(jié)性情景
情節(jié)性情景教學是指把現(xiàn)實生活中某個場景、片段運用于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借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完成學習任務,稱之為情節(jié)性情景教學。例如:在耐久跑時設置“火車站”情景,每組的1號領取1號墊子,迅速去活動場地內的任意一點上,建立一個“火車站”候車,2號如上方法建立“2號火車站”,依此類推分別散點布置成若干個分站。余一位同學為“火車頭(司機)”,按自選的線路去各站點接“旅客”。
(二)模仿性情景
這類主題是根據兒童年齡特點,選擇兒童喜聞樂見的事物、人物來創(chuàng)編故事、進行情景模仿來組織教學,或以模仿動物形態(tài)及其動作創(chuàng)設情景。如在立定跳遠教學中設置《小青蛙找媽媽》的故事,讓兒童模仿小青蛙屈膝半蹲、用力蹬地向前上方躍出,接著輕巧落在荷葉上的動作,以達成立定跳遠的學習任務。
(三)故事性情景
以故事情節(jié)引導兒童進入課堂學習,更好地發(fā)揮兒童的主體、教師的主導作用。如在雙人拋投一課中,設置抗“疫”救援的故事情景,讓兒童在爭做抗“疫”英雄的情景中思考如何才能拋得準、接得穩(wěn),進而掌握正確的拋接動作。
(四)問題性情景
通過問題設置,讓兒童學會如何提出問題,怎樣去解決問題,初步掌握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引導兒童掌握有效的認識策略。如在怎樣配合跳長繩這課,教師共設計了7個問題:進入長繩的站位?跑進繩的路線?…通過一個個問題的提出,讓兒童深度思考尋找解決問題方法,然后積極實踐驗證,從而能完成學習任務。
(五)競賽性情景
競賽性情景是在體育教學時適當地把一部分學習任務用競賽的方式來進行,以達到激發(fā)兒童的練習興趣、發(fā)揮其潛能,增強其自信的教學方式。如“擲準”練習時,利用兒童求勝心理,設置不同分值投擲區(qū)域,進行練習積分,得分最高者是冠軍,讓課堂學習氛圍在激烈的冠軍爭奪賽中達到高潮。
(六)音像性情景
音像性情景就是利用電子大屏、多媒體創(chuàng)設直觀的運動情景,讓學生通過直觀的觀察,在一個個任務的引領下研究、發(fā)現(xiàn)、生成,很好地完成本課的學習任務,達成預設的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效果。如在“前滾翻”一課教學中,教師利用電子大屏展示前滾翻的分解動作、慢鏡頭,便于學生觀察、理解,同時把動作正確、漂亮的學生投放在電子大屏上,起到示范、激勵的效果,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起到了好的教學效果。
(七)體驗性情景
體驗性情景是一個基于兒童通過本身的生活、運動經驗,從中獲得感性認識的學習過程,其主體是兒童本人。如在“障礙賽跑”一課中,教師設置情景,以“郊游”為主線,創(chuàng)設了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教師在課前布置好場地,有“草地(體操墊)、山洞(跨欄架)、小河(體操墊)、土坡(大體操墊)”,讓兒童一進入課堂就有“觸景生情”的感覺,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兒童在體驗如何通過障礙時學會正確的跨、跳、鉆的動作方法。
三、基于學習任務背景下兒童運動情景的創(chuàng)設建議
(一)讓兒童帶著學習任務浸入運動情景
“浸”是兒童全身心投入的一種學習狀態(tài),兒童帶著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具體的學習任務進入運動情景,而運動情景讓兒童沉浸其中,更好地卷入學習中,他們的思維更活躍,討論更加充分,學習態(tài)度更加主動,學習更深入,效果更好。
(二)創(chuàng)設的兒童運動情景要圍繞學習任務
創(chuàng)設情景時,運動情景要與目標中的學習內容緊密結合,運動情景設置是為完成學習任務而服務的;情景要有利于學生對目標中的學習內容展開探索思考,能幫助學生保持持久的學習熱情;情景要有利于學習內容重、難點的突破,重、難點的掌握是完成學習任務的關鍵;情景要讓不同學習層次的學生得到啟發(fā),幫助他們達成學習目標。
(三)創(chuàng)設兒童運動情景的時機
要想兒童運動情景發(fā)揮作用,需要選擇正確的時機。在課的開始,學生的身心都處在被激活的狀態(tài),我們可以利用小學生對一切的好奇心理設置一定的運動情景讓學生模仿,帶領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體育課基本部分是完成教學任務的關鍵時段,教師需要認真研究學習任務,精心設置便于學生理解和實施具有針對性的運動情景,讓學生“見景生情”,吸引學生參與學習的欲望,調動其學習的積極性。運動情景是突破教學重、難點的手段,讓學生以飽滿的運動熱情和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忘我地投入到運動情景中,從而保證學習任務的高效達成;在課的結束部分運用,使高度興奮的精神狀態(tài)得到適當抑制,使學生的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
(四)創(chuàng)設兒童運動情景的要求
運動情景的設置要體現(xiàn)時代性,要具有科學性、創(chuàng)造性、啟發(fā)性、趣味性,在情景的實施過程中,教師應該征求兒童的建議,要選擇兒童熟悉的故事、生活經歷和思維方式設置運動情景,為兒童主體性的發(fā)揮提供可能,使其始終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同時,轉換教師教的功能為服務于兒童學的功能,教師可以通過語言總結、講解把學習任務與運動情景進行有機的捏合,讓兒童的求知欲得到激發(fā),使得兒童對即將展開的教學內容充滿了興趣和學習的渴望,進而更好地達成學習任務。
(江蘇省南京市力學小學? ?21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