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天然吸附材料在內陸某核設施液態(tài)流出物排放中的應用研究

      2020-01-16 05:34:45孟靜中核四四有限公司甘肅蘭州732850
      化工管理 2020年30期
      關鍵詞:包氣廠址核設施

      孟靜(中核四〇四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2850)

      0 引言

      我國GB 6249—2011《核動力廠環(huán)境輻射防護規(guī)定》中規(guī)定對于內陸核電廠址,槽式排放出口處的放射性流出物中除氚和碳14外其他放射性核素濃度不應超過100Bq/L,并保證排放口下游1km 處受納水體中總β 放射性不超過1Bq/L。內陸某核設施液態(tài)流出物除氚外的放射性濃度≤40Bq/L,滿足GB 6249—2011的排放要求,但擬選廠址位于內陸戈壁,沒有受納水體,長期露天漫排會造成排放區(qū)域放射性核素累積,因此需要一種更為有效的處理方式滿足合理可行盡可能低的要求。

      文章根據(jù)內陸某核設施液態(tài)流出物源項和廠址特征,按照廢物最小化原則,提出了利用天然斜發(fā)沸石等填料對放射性核素的吸附優(yōu)化排放方案,進一步降低液態(tài)流出物放射性濃度,并對方案的環(huán)境影響進行初步分析。

      1 液態(tài)流出物源項

      內陸某核設施的液態(tài)流出物產(chǎn)生的主要途徑如下:

      (1)工藝廢液經(jīng)過多級蒸發(fā)凈化后的二次蒸汽冷凝液;

      (2)非工藝中放廢液經(jīng)蒸發(fā)產(chǎn)生二次蒸汽冷凝液,再經(jīng)低放蒸發(fā)產(chǎn)生的二次蒸汽冷凝液;

      (3)低放廢液蒸發(fā)的蒸汽冷凝液;

      (4)經(jīng)監(jiān)測符合排放的洗衣廢水和淋浴水。

      液態(tài)流出物年排放量30000m3,放射性濃度≤40Bq/L(除氚外)。

      2 液態(tài)流出物管理策略

      ICRP第81號出版物中給出了放射性廢物管理戰(zhàn)略,對于放射性廢物的處置分為 “稀釋和彌散”與“濃集和滯留”兩種方式。放射性廢物的處置不僅是固體廢物的環(huán)境處置,也包括經(jīng)過審管部門批準的氣態(tài)和液態(tài)流出物的排放行為,兩種處置方式不是相互排斥的。如果存在選擇時,兩種戰(zhàn)略的平衡是一個輻射防護問題,其中包括要考慮在包容期內放射性核素的衰變,以及由于自然或人為破壞增加照射的危險。無論采取何種處置戰(zhàn)略,其核心是公眾和環(huán)境在現(xiàn)在以及將來的安全,這是放射性廢物管理的目標。

      “稀釋和彌散”一般有水體彌散和大氣彌散兩種方式,兩種方式都是通過大的載體趨于無限稀釋來滿足環(huán)境的要求。利用海洋的強大稀釋能力一直以來都是核設施液態(tài)流出物排放的優(yōu)先的選擇。目前世界上運行的同類設施多采用的是海洋排放方式,明顯優(yōu)點是技術上比較簡單,不需要復雜的系統(tǒng)來運行,有多年的運行經(jīng)驗,設計上比較成熟。大氣也是一種巨大的稀釋體,核設施氣態(tài)流出物都是采用大氣彌散的方式排放。在合適的氣象條件下,液態(tài)流出物通過大氣彌散排放也是一種有效的方式,但需要相對比較復雜的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技術要求比水體彌散高,對大氣擴散條件要求高,是一種在特定地理條件下才能實現(xiàn)的排放方式。

      內陸某核設施位于內陸戈壁,沒有可用于“稀釋和彌散”的接受水體,因此,不能采用水體彌散的方式進行排放,液態(tài)流出物長期漫攤排放將帶來放射性累積的問題??紤]到該設施的廠址條件,可以將“濃集和滯留”作為液態(tài)流出物排放的管理策略,據(jù)此提出利用天然斜發(fā)沸石等吸附材料濃集和滯留放射性物質,實現(xiàn)排放方案最優(yōu)化。

      3 液態(tài)流出物排放方案理論基礎

      地面以下潛水面以上的地帶稱為包氣帶,包氣帶劃成毛細管懸著水帶(有時稱土壤水帶)、毛細管水活動帶和中間包氣帶。包氣帶也常稱為非飽和層,對于核素的滯留和延遲具有重要作用。

      核素以離子、絡離子、分子、膠體等狀態(tài)在水中存在,當含有核素的水流過土壤(或巖石)時,發(fā)生復雜的物理化學反應,核素的遷移受到阻滯使其遷移速度遠小于水流的速度。核素遷移反應機理包括離子交換吸附、電性吸附、分子吸附、過濾、沉淀、表面絡合和礦化等。不同核素在土壤-地下水系中的反應機理不同,核素遷移強度差異很大,大致分為極易遷移的核素(如3H)、遷移較快的核素(如129I,99Tc)、遷移較慢的核素(如85Sr,237Np)和遷移極慢的核素(如137Cs,239Pu)四個級別。

      針對包氣帶中核素的遷移,近年來國內開展了一些研究。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通過對野外核素遷移試驗和實驗室研究發(fā)現(xiàn)黃土包氣帶對60Co,85Sr和137Cs具有很強的吸附作用,在天然條件和噴淋條件下,60Co和137Cs的濃度峰向下遷移不超過1cm,85Sr濃度峰在天然條件向下遷移不到2cm,噴淋條件下向下遷移約13cm。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與化學研究所對90Sr和137Cs在某種包氣帶土壤中的遷移情況研究,遷移試驗表明土壤對90Sr的阻滯系數(shù)為220.4,在模擬實際降雨量的情況下,90Sr的平均遷移速度為0.63cm/a,137Cs在沒有明顯遷移,數(shù)值模擬結果基本與大型柱試驗結果相同。

      4 液態(tài)流出物排放方案設想

      鑒于液態(tài)流出物的放射性濃度,且廠址地下水位較深,可采用“濃集和滯留”方式處置液態(tài)流出物。排放方案設想是:設置內填充有合適的吸附介質的排放井,液態(tài)流出物通過排放井將大部分放射性核素滯留在井內,水進入包氣帶后,包氣帶將對殘余的放射性繼續(xù)阻滯,實現(xiàn)最優(yōu)化排放的目的。

      按照30000m3/年,放射性濃度40Bq/L(氚除外)計算,液態(tài)流出物的放射性總活度為1.2×109Bq/年。按設施運行30年,退役20年,50年排放的總放射性活度6.0×1010Bq。設計400個排放井,每個排放井內滯留的放射性總量不超過1.5×108Bq。其工程方案如下:

      (1)排放井長寬深為5m×5m×7m,井壁為混凝土結構,并做防水處理,頂部設有水噴淋裝置,井上部適當一定的蓄水空間。排放井底層填充細沙,中層填充添加過濾吸附介質,頂層填充細沙。過濾吸附填充層按照85Sr最大遷移速度(0.07m/年)保守計算,50年85Sr向下遷移距離為3.5m,考慮一定的余量按4m設計。

      (2)單井年處理量75m3,按年運行300天計,每天處理能力250L。

      (3)排放井頂部設有屏蔽蓋板,確保排放井周圍輻射水平滿足輻射防護要求;排放管線埋深凍土層以下;洗衣廢水雜質較多,需先進行過濾,再排入排放井。

      (4)排放井退役后,可將頂部灌注水泥后就地處置。

      排放井填充材料考慮次用天然斜發(fā)沸石,天然斜發(fā)沸石是一種多空結構的無機非金屬礦物,價格低廉,安全易得,在水處理工藝中常作為吸附劑使用,并兼有離子交換劑和過濾劑的作用。俄羅斯專家研究表明,一個柱容積的斜發(fā)沸石可以從含有24mg/L Ca2-、Mg2-的50000柱容積的水中去除99%的137Cs。美國愛達荷國立核反應堆試驗站采用顆粒大小為1~6mm的斜發(fā)沸石處理中低放射性廢水,90Sr的凈化系數(shù)為200。國內西南科技大學對某核工廠弱放廢水進行了生產(chǎn)規(guī)模的工程應用試驗,結果表明沸石較好的凈化功能。

      5 環(huán)境影響初步分析

      環(huán)境影響初步分析基于以下前提:液態(tài)流出物放射性濃度≤40Bq/L(不含氚),年釋放量≤1.2×109Bq,50年總釋放量≤6×1010Bq;廠址地區(qū)沒有地下水;廠址降雨量小,蒸發(fā)量大;廠址5km范圍內沒有地下水開采。液態(tài)流出物排入排放井后,在重力的作用下滲入濾芯,絕大部分放射性核素被滯留在濾芯的過濾吸附層內,微量放射性濾芯滲入排放井下的包氣帶,包氣帶作為地質屏障進一步滯留和延遲核素遷移。鑒于廠址地區(qū)年蒸發(fā)量遠遠大于降雨量,地表蒸發(fā)將阻止包氣帶中的水分向地下遷移,因此,通過排放井凈化后的水主要通過地表蒸發(fā),即使廠址區(qū)域存在地下水,只要存在一定的包氣帶,凈化后的水也不會進入地下水。

      我國對于中低放處置場核素遷移方面有許多研究,其成果可以提供一些參考。北京師范大學環(huán)境科學研究所與中國輻射防護研究院聯(lián)合開展了《低中放廢物處置場核素經(jīng)地下水遷移對環(huán)境影響預測》研究,對核素在地下水中的遷移進行了詳細分析與計算,該研究表明包氣帶作為地質屏障能延遲核素遷移。正常情況下,當存在6m的包氣帶時,能延遲60Co、137Cs、90Sr、63Ni和239Pu的遷移。500年中,能使60Co吸附在4m以內;137Cs在1m內降低到可忽略水平;使90Sr在6m內和63Ni在3m內的濃度降低到×10-10Bq·m-3。239Pu在庫底的釋放在500年內雖呈上升趨勢,但6m包氣帶使其降低6個數(shù)量級。能穿過包氣帶的核素只有3H和14C。

      假設放射性核素穿過包氣帶進入地下水,重慶大學與馬蘭基地開展的《基巖裂隙水中90Sr遷移的數(shù)值模擬》研究可以提供相應參考。該研究針對我國西北某放射性廢物處置場的水文地質情況,建立了基巖裂隙水滲透模型和90Sr在基巖裂隙水中的遷移模型,并對90Sr進入處置場地下水后的遷移情況進行了數(shù)值模擬預測。假設處置庫建成100年后因人為破壞闖入或土壤鹽堿化對建筑工程的腐蝕破壞等原因,導致核素遷移入地下水并隨地下水遷移和擴散,從而造成地下水污染。模擬計算過程假定處置庫破壞后,殘留核素90Sr瞬時地進入地下水并隨地下水遷移,并模擬了在自然流場(不存在抽水等人類活動的干擾)和存在抽水兩種條件下的核素的遷移。結果表明,核素90Sr進入地下水后的污染范圍不超過30000m2,沿水流方向總的污染距離不超過200m,污染面積比較小。無論處置場中的水井是否抽水,進入地下水中的核素90Sr對該井的影響都不會超過規(guī)定的安全限值,更不會對更遠區(qū)域產(chǎn)生不利影響。

      上述的研究成果表明,在適當?shù)牡刭|條件下,液態(tài)流出采用排放井排放是安全的,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是可以接受的。但是考慮到廠址特征,以及影響包氣帶水分運移和核素遷移的各種因素的復雜性,需要開展野外核素遷移試驗和實驗室核素遷移研究,以及排放井填充材料研究等。

      6 結語

      (1)內陸某核設施雖然沒有受納水體,但采用排放井方案可以實現(xiàn)設施液態(tài)流出物排放方案的最優(yōu)化,技術上完全可以實現(xiàn),經(jīng)濟型和安全性都能滿足要求。

      (2)排放井排放的環(huán)境影響取決于濾芯的材料和包氣帶地質特性,理論上放射性核素不會遷移到地下水。即使放射性全部進入地下水,通過對已有的資料分析,其對環(huán)境的影響也是非常有限的,是可以接受的。

      (3)排放井排放方案其建設費用和運行成本低,最終的退役和處置也較為容易。但是該方案還需要進一步開展有關的研究。

      (4)排放井排放方案不僅只對內陸某核設施,對其它內陸核設施液態(tài)流出物的排放方式也有啟迪和參考意義。

      猜你喜歡
      包氣廠址核設施
      核設施用爆破片ASME與GB/T 567的對比分析
      基于氯離子示蹤法深厚包氣帶地區(qū)地下水補給特征
      層狀非均質結構包氣帶入滲過程單相流與兩相流數(shù)值模擬對比研究
      核設施退役產(chǎn)業(yè)全球經(jīng)驗探析
      能源(2018年7期)2018-09-21 07:56:36
      核設施退役去污技術的現(xiàn)狀及發(fā)展
      中國核電(2017年2期)2017-08-11 08:01:17
      開發(fā)性核電廠廠址保護工作探索與初步實踐
      中國核電(2017年1期)2017-05-17 06:10:08
      楊凌熱電廠廠址區(qū)包氣帶防污性能數(shù)值模擬
      “華龍一號”在內陸廠址建設有關問題的探討
      包氣帶淺層地熱容量計算方法商榷
      華北地質(2015年3期)2015-12-04 06:13:29
      內陸核電站明年或迎解禁31個核電廠址完成初審
      機電信息(2015年28期)2015-02-27 15:57:38
      台前县| 郧西县| 高唐县| 分宜县| 邵东县| 开远市| 屏东市| 固原市| 开封市| 鄄城县| 永顺县| 江口县| 溧阳市| 濮阳县| 深泽县| 凌源市| 出国| 湘潭市| 南江县| 商水县| 县级市| 江陵县| 靖安县| 芒康县| 克什克腾旗| 九龙坡区| 城市| 环江| 山阳县| 盘锦市| 湖南省| 新泰市| 清水河县| 高清| 阳新县| 榆树市| 合川市| 揭阳市| 云林县| 青田县| 邵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