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氮、磷添加對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叢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響

      2020-01-17 06:33:16姜麗麗胡嘉麗汪詩平紀寶明
      華南農業(yè)大學學報 2020年2期
      關鍵詞:叢枝菌根草甸

      林 昕,董 強,王 平,姜麗麗,胡嘉麗,汪詩平,3,紀寶明

      (1 北京林業(yè)大學 草業(yè)與草原學院,北京 100083; 2 中國科學院 青藏高原研究所/中國科學院 高寒生態(tài)院重點實驗室,北京 100101; 3 中國科學院 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chuàng)新中心,北京 100101)

      叢枝菌根真菌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屬于球囊霉門Glomeromycota的專性共生微生物,可以與陸地80%以上的植物根系共生。AMF自身生長所需的碳源完全依賴宿主植物,作為回饋,它們可以幫助宿主吸收礦質營養(yǎng),提高宿主植物對生物及非生物脅迫的抗性[1]。研究發(fā)現AMF對植物種群、群落甚至是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都有重要的調控作用[2-4]。

      高寒草甸是青藏高原東南部主要的草地類型[5],其主要建群植物為莎草科嵩草屬的小嵩草Kobresia pygmaea、矮嵩草K. humilis、線葉嵩草K.capillifolia和藏嵩草K. tibetica等[6-7],因此也稱作高寒嵩草草甸。莎草科植物一直被認為是非叢枝菌根植物,但有研究發(fā)現在青藏高原AMF可以與嵩草屬植物共生[8-9],并對土壤團聚體的形成起重要作用[10]。基于AMF在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性以及高寒嵩草草甸在青藏高原草地中所占的比例,研究高寒嵩草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AMF的群落構建及動態(tài)對深入理解青藏高原草地土壤?植被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義。

      近幾十年來,受全球氣候變暖和人類活動加劇的影響,青藏高原約1/3的草地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退化[11]。施肥是退化草地恢復的有效方式之一,目前關于養(yǎng)分添加(主要是氮和磷)能否及如何影響高寒草甸AMF群落的研究相對稀少,并且僅限于海拔不超過 3 500 m 的區(qū)域[12-14],不能代表海拔為 3 200~5 200 m的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7]。目前基于傳統(tǒng)形態(tài)鑒別[15]和分子測序[16]的研究表明,隨海拔提升,AMF侵染率、孢子數量和物種豐度下降,AMF群落組成也隨之變化。不同海拔高度AMF群落對施肥的響應可能不同,為了更全面地認識高寒草甸,有必要選擇海拔更高的區(qū)域進行研究。

      本試驗選取海拔約4 500 m的高寒嵩草草甸施肥樣地,研究不同氮、磷添加對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AMF群落的影響及潛在驅動因子。本研究的核心科學問題為探究高寒嵩草草甸根系AMF群落對氮、磷添加的響應機制,及在添加氮、磷條件下主導AMF群落變化的因素。

      1 研究區(qū)概況和方法

      1.1 研究區(qū)概況

      研究樣地位于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那曲生態(tài)環(huán)境觀測站 (E91°12′~93°02′,N30°31′~31°55′),屬于西藏那曲東南部,海拔 4 480 m,年平均氣溫?2.1 ℃,年平均降水 406.2 mm,高原山地氣候,土壤類型為始成土,主要植物種類有小嵩草、矮嵩草和藏薹草Carex thibetica等。

      1.2 樣地設計及取樣

      2013 年設置了 48 個 5 m × 5 m 的小區(qū),完全隨機設計,3個施氮梯度,4個施磷梯度,4次重復。施用的氮肥為尿素,各處理每年施用量分別為0、7.5、15.0 g·m?2,分別記為 N0、N1 和 N2。施用的磷肥為過磷酸鈣,有效成分為P2O5,各處理每年P2O5施用量分別為 0、7.5、15.0、30.0 g·m?2,分別記為 P0、P1、P2和P3。每年7月末施肥1次。

      2016年8月18日,在每個小區(qū)隨機挑選1個植被覆蓋度相似的點作為樣點。用土鉆從每個樣點均取深20 cm、直徑8 cm的土塊。將土塊過2 mm篩,去除土和石塊,將保留的根系裝入自封袋作為1份樣品,?20 ℃保存。另取部分過篩的土裝入自封袋,4 ℃保存。共計取得48份根系樣品和48份土壤樣品,冷藏運送至北京林業(yè)大學草地資源與生態(tài)實驗室。在進行后續(xù)試驗分析前,將所有根系樣品室溫解凍,然后用清水洗凈。

      1.3 土壤化學成分分析

      取適量土壤樣品進行土壤化學成分分析。土壤有機碳用重鉻酸鉀滴定法[17]測定;土壤全氮用凱氏定氮法[18]測定;土壤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均用 1 mol·L?1的氯化鉀溶液浸提,然后用紫外分光光度法[19]測定;土壤全磷和有效磷分別用高氯酸?硫酸和碳酸氫鈉浸提,并用鉬?銻比色法[20-21]測定;pH在水土質量比為2.5∶1的條件下測量。

      1.4 叢枝菌根真菌侵染率測定

      根據Brundrett等[22-23]的方法,先從每份根系樣品中剪取若干長1.5 cm的幼嫩根段,用臺盼藍染色。染色后在每份樣品中挑出30個根段,切成1 cm根段,然后將每10個根段平行地放置在載玻片上,滴加乳酸甘油制片,每份樣品制作3個玻片。在200×顯微鏡下根據McGonigle等[24]的方法測定AMF侵染率。

      1.5 叢枝菌根真菌DNA提取、擴增及測序

      在每份根系樣品中,剪取40根長1 cm的幼嫩根段,用CTAB法[25]提取其中的DNA。提取出的DNA用無菌去離子水稀釋20倍作為DNA原液,然后進行巢式PCR擴增。2輪PCR的反應體系均為 25 μL:2 × Pfu PCR MasterMix (KP201) 12.5 μL,無菌去離子水 8.5 μL,DNA 模板 2 μL 以及 2個引物各1 μL。第1輪PCR使用的引物為NS31(5′-TTGGAGGGCAAGTCTGGTGCC-3′)和 AML2(5′-GAACCCAAACACTTTGGTTTCC-3′),反應條件:94 ℃ 預熱 3 min;94 ℃ 變性 45 s,53 ℃ 退火 45 s,72 ℃ 延伸 45 s,35 個循環(huán);72 ℃ 延伸 10 min。第1輪PCR的產物稀釋至1/10作為第2輪PCR的模板。第2輪PCR使用的引物為AMV4.5NF(5′-AAGC TCGTAGTTGAATTTCG-3′)和 AMDGR(5′-CCCAACTATCCCTATTAATCAT-3′)[26],其中AMDGR的5′端帶有由12個堿基組成的barcode。第2輪PCR反應條件與第1輪PCR相同,所得的產物用 10 g·L?12 × TAE 的瓊脂糖凝膠進行電泳(電壓 120 V,時間 30 min)檢測。若樣品有目標DNA 條帶 (約 280 bp)檢出,取 4 μL 第 2 輪 PCR模板用2倍的反應體系進行第2輪PCR。若樣品無目標條帶檢出,用該樣品的DNA原液重復巢式PCR,若2次重復均無目標條帶,則去除該樣品。根據此方法N1P1處理中的1個樣品無條帶,去除后剩余47個樣品。切取含目標條帶的凝膠,使用DNA膠純化試劑盒(Axygen,美國)進行DNA純化。純化后的DNA使用Nanodrop 8000超微量分光光度計測定濃度,根據測定的濃度用移液槍從每個樣品中吸取含100 ng DNA的溶液混合至1個離心管,送至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Illumina Miseq平臺進行高通量測序。

      1.6 生物信息學分析

      測序得到的原始數據使用QIIME[27]進行分析。首先對數據進行質量控制,最大錯誤期望=0.5,最短序列長度=200,然后依次去除重復、chimeras和singletons。使用UPARSE-OTU算法和Silva數據庫,依據97%的相似度閾值劃分代表OTU并制作OTU表。在Excel中除去不屬于球囊霉門、出現的樣本數少于3以及序列數小于總序列量0.01%的OTU,并刪除序列數小于總序列1%的樣品以降低誤差。對所有樣品根據最小的樣本序列量進行重新抽樣,以減小樣本量不同造成的差異。此外,將代表OTU序列上傳至NCBI,與GenBank的已有序列進行比對,獲得相近的參考序列。使用代表序列和參考序列在MEGA 7中使用p-distance模型,在bootstrap值為1 000下構建鄰接樹,直觀查看代表OTU的系統(tǒng)發(fā)生情況。本研究獲得的代表OTU序列均上傳至歐洲核苷酸檔案庫,序列號為LR535994~LR536029。

      1.7 統(tǒng)計分析

      統(tǒng)計OTU數量作為OTU豐度,并計算AMF各科在各樣品和各處理中的相對豐度。在R(3.2.2)中使用Vegan包中diversity功能計算每個樣品的Shannon多樣性指數。

      進行方差分析前,將數據進行轉換以符合數據分布的正態(tài)性和方差同質性。其中,對土壤化學成分、OTU豐度和Shannon多樣性指數數據進行對數轉換,侵染率和AMF科相對豐度數據作反正弦平方根轉換。轉換后的數據在JMP 11中進行雙因素方差分析,分析氮、磷添加是否顯著影響以上數據,具有顯著差異(P<0.05)的結果使用Tukey's HSD檢驗進行多重比較。

      在群落分析前,先應用R對OTU?樣品矩陣進行Hellinger轉換以減少稀有OTU的影響,然后用vegdist功能將矩陣轉化為Bray-Curtis矩陣。在R中使用Vegan包中的adonis功能進行PerMANOVA分析,研究施氮、磷和其交互作用對AMF群落組成的影響。將土壤化學成分數據作為環(huán)境變量導入R并轉化為Euclidean矩陣,與之前的群落矩陣一起進行Mantel分析,以研究土壤化學成分與AMF群落組成的關系。

      最后,進行排序分析以研究不同處理AMF的群落分布情況。首先用原始的OTU?樣品矩陣進行去趨勢對應分析,根據排序軸長結果進一步使用典范對應分析,并用envfit功能進行Monte Carlo檢驗找出與AMF群落分布有顯著相關的環(huán)境因子。最終使用ggplot包進行畫圖,直觀顯示各處理下AMF群落分布及其和環(huán)境因子的關系。

      2 結果與分析

      2.1 土壤化學成分

      方差分析得出,不同施氮處理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含量差異均極顯著(P<0.001);不同施磷處理全磷和有效磷含量也有極顯著(P<0.001)差異;氮、磷添加的交互作用對硝態(tài)氮和有效磷含量有顯著(P=0.021,P=0.040)影響 (表1)。其中,N2處理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含量高于N0和N1處理;P3處理全磷和有效磷量高于其余施磷處理,P2處理有效磷含量高于P0處理(表2)。氮、磷添加及其交互作用未對土壤有機碳、全氮和pH產生顯著影響(表1)。

      表1 不同施肥處理土壤化學成分含量差異顯著性分析Table 1 Significance analyzes of soil chemical component content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表2 不同施肥處理試驗樣地的土壤化學成分含量1)Table 2 Soil chemical component contents of the experiment field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2.2 叢枝菌根真菌侵染率

      如圖1所示,根系樣品AMF侵染率平均值為73.1%。方差分析結果表明,氮、磷的施加及其交互作用對 AMF 侵染率無顯著 (P= 0.350,P= 0.119,P=0.562)影響。

      2.3 測序總體結果

      測序數據除雜后,剩余43個樣品,共獲得234 041條AMF序列。每個樣品序列數從297至15 397不等。將所有樣品重新抽樣至樣本量為297后,獲得36個OTU,每個樣品的OTU數量從1至12個不等,平均值為5.6個。根據稀釋曲線(圖2)可以看出,重新抽樣后 N0P2、N1P0、N1P3、N2P2和N2P1對應的曲線末端趨于平滑,說明測序深度較為飽和。經比對,所有AMF的OTU分屬7個科,其中球囊霉科有27個OTU,10 285條序列,占總序列的80.5%;多孢囊霉科Diversisporaceae有3個OTU,666條序列,占總序列的5.2%;碎球囊霉科Claroideoglomeraceae有2個OTU,146條序列,占總序列的1.1%;無梗囊霉科Acaulosporaceae、原囊霉科Archaeosporaceae、巨孢囊霉科Gigasporaceae和和平囊霉科Pacisporaceae各有1個OTU,序列數分別為441、532、351和350條,共占總序列的13.1%(圖3)。根據OTU代表序列和參考序列構建的鄰接樹如圖4所示。

      圖1 不同施肥處理下叢枝菌根真菌侵染率Fig. 1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colonization rates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圖2 不同施肥處理下分子測序的稀釋曲線Fig. 2 Rarefaction curve of sequencing samples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圖3 不同施肥處理下叢枝菌根真菌各科的相對豐度Fig. 3 Relative abundance of different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families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圖4 36個叢枝菌根真菌OTU代表序列及其參考序列構建的鄰接樹Fig. 4 Neighbor-joining tree constructed based on representative sequences of 36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OTUs and their reference sequences

      2.4 氮、磷添加對叢枝菌根真菌群落的影響

      方差分析結果顯示,氮、磷添加及其交互作用對OTU豐度和Shannon多樣性指數無顯著影響(圖5A、5B)。但施氮對球囊霉科的相對豐度有顯著影響(P<0.001),N2處理球囊霉科的相對豐度顯著低于N1(圖5C)。

      PerMANOVA結果表明氮、磷添加處理及其交互作用對AMF群落組成無顯著影響(P = 0.680,P=0.473,P= 0.589)。Mantel分析結果顯示 AMF 群落組成與有機碳含量和硝態(tài)氮含量有顯著正相關(r=0.176,P=0.110;r=0.142,P=0.041)關系。此外,Monte Carlo結果表明有機碳、硝態(tài)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對AMF群落結構有顯著影響(r=0.04,P=0.001;r=0.327,P=0.013;r=0.185,P=0.025;r=0.188,P=0.020)。這4個環(huán)境因子在典范對應分析中對排序結果的解釋量為11.70%,第1軸和第2軸的解釋量分別為6.13%和2.61%。(圖6)。

      圖5 不同施肥處理叢枝菌根真菌OTU豐度、Shannon多樣性指數及球囊霉科相對豐度Fig. 5 OTU richness, Shannon diversity index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and relative abundance of Glomeraceae in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圖6 不同施肥處理叢枝菌根真菌群落以及顯著環(huán)境變量的典范對應分析圖Fig. 6 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 plot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al community distribution and significant environmental variables among different fertilization treatments

      3 討論與結論

      在農田和天然草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施加氮和磷會降低AMF侵染率、OTU豐度和多樣性,改變根系和根際土壤中AMF的群落結構[28-29]。研究認為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土壤養(yǎng)分的增加使植物更多依靠自身根系去吸收營養(yǎng),降低對幫助其吸收養(yǎng)分的微生物的依賴[30]。本研究發(fā)現,施氮顯著提高了土壤中銨態(tài)氮和硝態(tài)氮的含量,施磷顯著增加了土壤中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但氮、磷的施加對AMF侵染率、OTU豐度、多樣性以及群落組成均無顯著影響。因此,本研究的結果與此前在其他生態(tài)系統(tǒng)下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28-29],該差異可能是由以下原因造成的。

      首先,差異可能是海拔不同造成的。目前相關研究[12-14]的海拔不超過3 500 m,低于本試驗樣地的海拔4 480 m。海拔會顯著影響AMF的群落和功能,Gai等[15]和Shi等[31]通過形態(tài)學方法發(fā)現不同海拔條件下AMF侵染率、孢子密度以及菌絲密度都會有顯著變化;Liu等[16]和Li等[32]通過分子測序手段發(fā)現不同海拔條件下AMF群落組成有顯著差異。本研究與此前研究的海拔不同,氣候、植被及土壤條件都會有不同,進而導致AMF對氮、磷添加的差異性響應。

      第二,在高寒地區(qū)AMF不僅能幫助植物進行養(yǎng)分吸收,同時也可幫助植物應對環(huán)境脅迫。因此即使在施肥條件下植物不需要AMF來幫助其獲取養(yǎng)分,還是要與AMF保持共生關系應對脅迫。Xiang等[13]在海拔3 220 m的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施肥3年,發(fā)現同時添加氮和磷時AMF的OTU豐度和多樣性均顯著高于對照,也高于氮、磷單獨添加時的水平。Chen等[33]研究認為,雖然在養(yǎng)分充足的條件下,植物在營養(yǎng)吸收上降低了對AMF的依賴,然而,植物依然需要AMF來幫助其對抗環(huán)境脅迫,尤其是球囊霉科可以提高宿主抗寒性。在本研究的高寒草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一方面氮、磷的添加使得植物群落降低了對AMF吸收養(yǎng)分的依賴,另一方面植物群落卻增加了依靠AMF來對抗脅迫的需要。因此,2個效應綜合使得在氮、磷添加的情況下AMF的OTU豐度、多樣性和群落組成未受顯著影響。

      另一個可能引起差異的原因是樣品內及樣品間的差異較大,影響了氮、磷添加的效應。從稀釋曲線可以看出,個別樣品的曲線在終點處仍在上升,說明其測序深度未達到飽和,此時增加取樣量可能會有更多的OTU出現。同時,通過典范對應分析圖可以直觀地發(fā)現,N2P3處理3次重復的AMF群落分布距離較大,該處理3次重復的AMF群落的差異是所有處理的重復間差異最大的。基于樣本內的誤差,本試驗結果存在一定限制性。

      本研究中,PerMANOVA分析發(fā)現,施加氮、磷不影響AMF群落組成,但通過Mantel分析發(fā)現AMF群落的組成與有機碳和硝態(tài)氮含量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典范對應分析的結果表明有機碳、硝態(tài)氮、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與AMF群落的分布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其中有機碳與AMF群落分布的相關性最大。有機碳主要對低磷條件(P0和P1處理)AMF群落有影響,硝態(tài)氮、全磷和有機碳主要對高磷條件(P3處理)AMF群落有影響。相關研究也表明,土壤有機質、硝態(tài)氮和有效磷均是對高寒草甸AMF群落有顯著影響的土壤成分[34-35]。

      Zheng等[34]發(fā)現施氮能改變AMF群落,但不是通過直接作用,而是間接地通過改變土壤其他成分(如有機碳)和植物群落來影響AMF群落。土壤成分也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微生物群落[36-37]。因此可以解釋本研究中施肥未對AMF群落產生影響,但特定的土壤因子與AMF群落分布有顯著相關性。

      綜上所述,基于青藏高原4 500 m海拔高寒草甸的研究發(fā)現,氮、磷添加對AMF的侵染率、OTU豐度和多樣性無顯著影響。該發(fā)現回答了本研究要明確的第1個核心科學問題,即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根系中的AMF群落不受氮、磷添加的影響,與海拔較低的AMF群落對氮、磷的響應不同;對第2個核心科學問題,影響青藏高原高寒嵩草草甸根系AMF群落的因子主要是有機碳和硝態(tài)氮含量,全磷和有效磷含量是次要因子。未來研究還需要系統(tǒng)選取不同海拔的樣地,以獲取青藏高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AMF群落對施肥的響應。另外,在全面剖析AMF群落變化規(guī)律及驅動機制的基礎上,亟需研究AMF群落變化如何反饋影響地上植被的個體生長與群落動態(tài),探索高寒草地退化及恢復演替中的地下生態(tài)過程及機理。

      猜你喜歡
      叢枝菌根草甸
      高山草甸
      The world's narrowest river
      山地草甸
      外生菌根真菌菌劑的制備及保存研究
      園林科技(2020年2期)2020-01-18 03:28:26
      武功山山地草甸的成因調查
      活力(2019年21期)2019-04-01 12:17:10
      叢枝蓼化學成分的研究
      中成藥(2018年3期)2018-05-07 13:34:24
      重金屬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菌根技術的應用
      供硫和叢枝菌根真菌對洋蔥生長和品質的影響
      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玉米小斑病發(fā)生的影響
      接種叢枝菌根真菌對土壤水穩(wěn)性團聚體特征的影響
      怀宁县| 任丘市| 阿合奇县| 句容市| 精河县| 鱼台县| 哈巴河县| 高淳县| 嘉鱼县| 新河县| 桐乡市| 黎川县| 班戈县| 井研县| 库车县| 平山县| 图们市| 莱西市| 洪泽县| 武城县| 西畴县| 安康市| 镇康县| 仁寿县| 衡阳市| 岑巩县| 石棉县| 沁水县| 岫岩| 台北县| 凌云县| 海口市| 岗巴县| 鄢陵县| 蒙山县| 英德市| 沛县| 武胜县| 滁州市| 定襄县|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