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軍
高脂血癥是現(xiàn)代醫(yī)學(xué)病名。中醫(yī)認(rèn)為本病是因痰濕、濕濁及痰瘀所致,主要與肝、脾、腎三臟功能失調(diào)相關(guān)。根據(jù)中醫(yī)的辯證原則分類施治,可顯奇效。
臨床上常見患者神疲乏力、納呆食少、腹脹便溏,舌淡苔薄,脈濡或緩而無力。
治宜溫動脾陽、除濕化痰。
方用桂枝12克,云苓21克,白術(shù)15克,半夏15克,苡仁21克,藿香12克,陳皮12克,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劑,連服7天為一療程。
臨床上常見患者形體肥胖、頭昏身重、胸脘痞滿、惡心欲嘔,或伴眩暈肢麻木等癥狀,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宜豁痰祛濁、活血宣痹。
方用瓜蔞20克,陳皮12克,半夏15克,枳殼15克,白芥子12克,澤瀉5克,姜黃10克,甘草5克。水煎服,1日1劑,連服7天為一療程。
高血脂患者多伴有高血壓、動脈硬化;臨床常見頭昏頭脹痛、耳鳴、面色潮紅、易怒、口苦、失眠多夢、便秘尿赤,舌紅苔黃,脈弦數(shù)。
治宜平肝潛陽、滋陰養(yǎng)血。
方用天麻鉤藤飲加減。天麻12克,鉤藤20克,石決明20克,牛膝 15克,益母草 20克,黃芩 10克,山梔子10克,桑寄生 15克,夜交藤20克,茯苓15克,何首烏15克,菊花15克,蔓荊子15克。水煎服,1日1劑,連服7天為一療程。便秘者加大黃、芒硝;手足震顫加龍骨、牡蠣、珍珠母;肝火偏盛加龍膽草、丹皮。
患者常見頭重眩暈、胸悶惡心、時吐痰涎、倦怠、少食多寐,舌苔白膩,脈弦滑。
治宜化痰清熱、安神寧心。
方用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半夏12克,白術(shù)12克,天麻10克,茯苓 15克,陳皮 10克,生姜 12克,代赭石12克,膽南星 10克,白芥子15克,石菖蒲 15克,澤瀉 15克,瓜蔞 15克,甘草 6克。水煎服,1日1劑,連服7天為一療程。脘悶納差者加白蔻仁、砂仁;痰熱者加黃芩、竹茹、天竺黃等。
以上各型在服藥時,還可用白術(shù)、澤瀉各等份為末,每次3克,用萆薢泡水,送服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