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平湖市當湖小學 馮躍忠
作文在語文學科中的占比越來越大,卻是不少學生整個學習生涯中的最大“痛點”,儼然成了他們語文學習道路上的程咬金、攔路虎……
其實,說到學生的作文之痛,對于我們語文教師,特別是高段的語文教師來說,作文也是我們的“痛”——評!每每看到班級的大小作文堆在案頭,就立感有一座“五行山”壓在了自己的心頭。因為,批改學生的“佳作”真的是“藍瘦香菇”??!看著學生的“謀篇布局、遣詞造句”,心頭往往一陣五味雜陳。如果,按照常規(guī)的批改路徑——眉批+細批+總評。一篇作文沒有十來分鐘是拿不下來的,一個班的作文往往腰酸背痛,老眼昏花;最最關(guān)鍵的是我們這樣的批改作文不但效率低,而且效果差,原因如下:
對于學生的作文,我們都是傾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從眉批到細批,再到總評,我們都是那么的兢兢業(yè)業(yè)、不折不扣;特別是總評,我們總是要結(jié)合學生的作文實際和學生個性,進行“個性化”的總結(jié):“你能通過仔細觀察,運用恰當?shù)恼Z言、行動和心理的描寫,把人物的暖暖愛意自然地流淌了下來……”
每每批好一篇作文,我們都好像有一種莫名的“成就感”油然而生。但是,往往令我們心寒的是,發(fā)下的作文,孩子們只關(guān)注自己的“成績”,幾乎不看我們的“心路歷程”,把作文本一塞桌肚后就嘻嘻哈哈,走人;一臉的“不屑一顧、毫不領(lǐng)情”。每每看到這樣的場景,我都立感心酸,一陣寒氣直上脊背。
在批閱作文時,我們看到問題就圈出,想到問題就提出,甚至不由自主地進行了“代為感受”。一看,一想:這個詞語不恰當,換;這里描寫不到位,增;這個環(huán)節(jié)不具體,補……但是我想說的是,你的“換、補、增”等,是你的感受?還是孩子的獨特感悟?
比如,有一次我看到一個老師把孩子的“難以理解”,改成“佶屈聱牙”。我想這樣的改動對孩子來說毫無幫助,因為很有可能,這個詞孩子不一定認識,不一定知道意思,更不一定知道它的確切用處。孩子還沒有這樣的認知層級,你的“幫忙”,其實是越位了。我們都知道,茅臺是酒中之王,難道你會在酒席間,倒一杯茅臺給你的孩子嗎?我想你不會。那么,你的這個“代為感受”,就如茅臺對于孩子來說不適合一樣。
我們很多教師在評改學生作文時,往往會“點點、圈圈、畫畫”——滿堂紅,整個作文充滿了教師們的心血和智慧??伞皾M堂紅”作文很不討喜,一下發(fā),學生們看了除了皺眉就是惡心。
“標點有問題,錯別字很多,前后矛盾……問題這么多,怎么搞???”“算了,索性就這樣了!”想想也是,面對這樣的“疑難雜癥”,我們的孩子是無從下手。我們都知道老中醫(yī)看病,面對你這里那里的問題,老醫(yī)生總是會說:“不著急,一樣一樣來。”推崇的是“步步為營”,我們怎么能奢望小學生的作文“一步登天”呢?我想只要每次進步一點,日積月累就是成功。過分的指點,不必要!苦了自己,傷了別人。
針對以上現(xiàn)象和困惑,這幾年,我嘗試了小學高段作文的“評價改革”,想努力達到“解放教師,成就學生”的目的,使得師生在作文評改中都能受益。
1.作文怎樣才算好。作文是小學生思想情感的自然表達,《語文課程標準》也指出,作文要求學生真實地表達自己的情感,用自己的話寫自己的事。也就是我們經(jīng)常講的“我手寫我心,我心傳我情,我情達我意”,簡單來講就是四個字“真情實感”。其中的“真”是核心,是關(guān)鍵。韓寒在一次訪談中談到好作文的標準,也特別強調(diào)一個詞,就是“真話!”我們要努力引導孩子“講真話,吐真言,訴真情”,避免“假話,空話,套話和廢話”。
2.標準怎樣才算好。標準是對重復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統(tǒng)一規(guī)定,它以科學技術(shù)和實踐經(jīng)驗的結(jié)合成果為基礎(chǔ),經(jīng)有關(guān)方面協(xié)商一致,由主管機構(gòu)批準,以特定形式發(fā)布作為共同遵守的準則和依據(jù)。我們的作文評價也應該有標準,更要有量化的指標,量化評價邏輯性強,標準化和精確化程度較高,能對現(xiàn)象的因果關(guān)系做出精確分析,結(jié)論也更為客觀和科學。當然,量化標準的制定將直接影響作文的評價效果。所以,每次的作文評價,我都會結(jié)合本次作文的要求,教參的意見,制定符合實際的評價指標,即十個方面。其中,五個是基礎(chǔ)評價指標(每個10分),另外五個(共50分)是個性化評價標準,根據(jù)每次作文的特別之處來進行個性設(shè)定。例如,部編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那一刻,我長大了”作文訓練,我確定了如下評價標準:
3.評價怎樣才算好。評價盡量做到及時、全面、客觀。通常,在學生回家作文后的第二天,或者當堂作文結(jié)束后,我會立馬隨機抽取一篇,投影,結(jié)合提前制定好的作文評價“十個標準”,進行示范引領(lǐng)評。讓全體學生明確本次評價的標準和要求,大致明白這次作文評價的操作過程,并再次提升學生評價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懂得習作是為了自我表達和與人交流。修改自己的習作,并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guī)范、整潔。根據(jù)表達需要,正確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彼裕覀円嗾{(diào)動孩子們積極參與的合作修改意識,多多采用“師徒鏈式”的評價模式。
1.第一層級——教師評“師傅”
在確定評價標準,并且進行了面向全體學生的示范引領(lǐng)評之后,我就會有重點地對學生中的“師傅”進行個別重點評。召集“師傅們”,圍在一起,一個個講評。從謀篇布局、描寫方法,到修辭手法、表達方式等進行全面的、討論式的評價。目的就是要讓這些“師傅們”更加有針對性、更加立體、直觀地感受評價作文的技巧、路徑和方法。每一次的評價都是對孩子評價作文能力的一次輔導、一次提高。這些“師傅們”在一次次的感受下,不但明白了自己作文的優(yōu)和劣,也提升了評作文的能力,為接下來的評價“徒弟”作文打下了堅實的技術(shù)基礎(chǔ)。
2.第二層級——“師傅”評“徒弟”
現(xiàn)在小學生的心理發(fā)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迅速,他們的世界,他們的想法,我們都已經(jīng)難以理解和琢磨了。我們的老師千萬不要以為,這個班級你接收了1年,或者2年,就對學生“了如指掌”了,其實你了解的可能僅僅是“皮毛”而已。那么誰最了解學生呢?答案就是學生自己。我們的學生對同伴的學習情況、脾氣性格、興趣愛好都很熟悉,很了解。所以他們之間的合作是愉快的、通暢的、有效的。更何況,他們之間沒有代溝,沒有上下級之間的鴻溝,也沒有語言交流的障礙。他們的世界是一體的,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容易被接受的。
首先,確定“師徒”。每次開學初,我都會根據(jù)學生的作文情況、行為習慣等各方面的綜合能力情況,確定好“師傅”。然后,在班級群公布“師傅”名單,利用周末的時間,讓學生們自主“拜師”。家長和學生們都很積極,“拜師”的熱情非常高。往往過不了幾小時,熱門的“師傅”已經(jīng)“收徒”完畢。如果碰到個別“徒弟”無法選擇,個別“師傅”“收徒”不足的情況,我會在周一抽時間,讓剩下的“徒弟”進行當面選擇,也可以是“師傅”當面挑選。人選都確定好之后,我們會進行一個簡短的“拜師”儀式,拍照,存檔;并且宣讀、學習“師徒”職責。
其次,開展評價。可以隨時隨地開展?,F(xiàn)在小學生的學習任務(wù)已經(jīng)非常的緊張了,特別是高段,強度和難度大大超越了以往。所以,我們沒有規(guī)定死評價的時間和地點,給學生以極大的自由度。我常常看到,每次作文下發(fā)后,“徒弟”們便忙開了,因為他們急著想給自己的作文一個結(jié)果,急吼吼地就過去找“師傅”了。所以,“師傅”面前往往都是“徒弟”穿梭的身影。如果有幸,你還會看到教室里,走廊上,水槽邊,甚至在去上技能課的路上……都有“師徒”們切磋的身影。評價的氛圍很濃,很實,很真;既有“師傅”們的諄諄教導、循循善誘,也有“徒弟”們的滔滔不絕、爭論不休……他們有時會為了一個詞的恰當與否翻書,查字典,或者問我,查百度……作文,儼然成為他們學習生活的一部分。
總結(jié)才能提升,反饋才能提高。任何系統(tǒng)只有通過反饋信息才能實現(xiàn)質(zhì)量控制。及時有效的作文信息反饋,能極大地激發(fā)孩子們作文的興趣,提升作文的能力。我注意到了學生對每次作文的期盼,所以我努力做到及時、全面、有效地反饋活動。比如,進行師徒的評價展示,展示“師傅”為什么這么評,評價后“徒弟”的進步點在哪里,是如何修改的。這些情況我們都會進行集中式的反饋。
又如,我們特設(shè)了“五級”作文獎:白銀、黃金、鉑金、鉆石、皇冠。前面四個獎都是同學推磨式評;最后的“皇冠”獎是經(jīng)過群里家長投票而產(chǎn)生的,目的就是要讓家長也知曉和參與作文的進程,擴大作文的影響面。獲得“皇冠”獎的學生,我們會進行“隆重而又簡樸”的頒獎典禮,獎品也很是“誘人”,好多學生看到露出羨慕嫉妒恨的眼神。這樣的“頒獎”活動,激勵了獲獎?wù)?,也激發(fā)了更多學生的寫作積極性。
另外,我們還定期在班級黑板報進行優(yōu)秀作文、進步作文的展示,讓更多學生的作文都得以呈現(xiàn)。因為作文是表達,作文是對話,要有全方位、寬領(lǐng)域、多層次的展示和激勵,才能讓學生的作文活起來,動起來,靚起來。
經(jīng)過近一年的思考、摸索和實踐,我們班的孩子對作文有了重新認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呈現(xiàn)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愛作文”現(xiàn)象。
江蘇省特級教師、作文教學的改革先鋒管建剛曾說,沒有讀者也就沒有作者,作者最終是為讀者存在的,作文最終也是為讀者存在的。而我們現(xiàn)在進行的這個“師徒鏈式”評價系統(tǒng),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難題,通過多種形式的展示交流,全面,立體地呈現(xiàn)了作者的文字、思想和情感,對孩子的習作習慣和能力起到了很好的催化和推動作用。
未來社會,是科技社會,是大科學社會。既要有競爭,又要有合作,任何創(chuàng)造發(fā)明都離不開群體合作。師徒結(jié)對式的評價作文,是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與合作能力的好辦法。學生在不斷的交流、討論、切磋中,自然而然地提升了這一能力。
雖說“失敗是成功之母”,但是亦言“成功是成功之父”。孩子們在這樣的自由天空里談作文,評作文,享作文,逐步找到了作文的魅力,同步感受到了作文成功的喜悅。有了這樣的良性互動和結(jié)果,孩子們對作文的興趣進一步增強,能力也進一步提升,使得他們不再“談文色變”,讓作文成為他們生活的美好部分。
當然,在這樣的評價體系下,還發(fā)展了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上臺表達觀點的能力、探索獨立思想的能力等。
“其實,從我們個人的生命歷程來說,我們90%的努力都是徒勞的,而正是這貌似徒勞的努力,使我們擁有9%的接近成功的機會,而正是這‘9%的接近成功的機會’,最終使得我們有1%的取得成功的可能?!保ㄐご?教師的詩意生活與專業(yè)成長.新華出版社.2009:166-167.)我們堅信,我們的作文評價改革,不管有百分之多少是徒勞,但是只要有,哪怕是百分之零點幾的接近成功的可能,我們也要持續(xù)不斷地努力推進,因為我們別無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