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佳薇 馮淑然
摘 要:溫庭筠少有天賦、才華橫溢,是晚唐詩壇的著名詩人,他一生寫出了許多優(yōu)秀的詩作。他的詩詞,題材多樣,內(nèi)容豐富,辭藻華麗?!赌档ざ住肥撬拇碇髦?。溫庭筠詩風香艷,他筆下的牡丹花婀娜多姿,嬌媚艷麗,如嬌滴滴的美人;同時,其命運多舛、顛沛流離的失意人生,又賦予其牡丹詩更深的含義:對繁華轉(zhuǎn)瞬即逝的感慨、壯志未酬的哀嘆以及對生命的思考。
關(guān)鍵詞:溫庭筠 牡丹花 《牡丹二首》
水漾晴紅壓疊波,曉來金粉覆庭莎。裁成艷思偏應(yīng)巧,分得春光最數(shù)多。欲綻似含雙靨笑,正繁疑有一聲歌。華堂客散簾垂地,想憑闌干斂翠蛾。——溫庭筠:《牡丹二首》其二
溫庭筠,本名歧,字飛卿,又稱“溫八叉”,唐代著名的詩人、詞人。他在詩中稱自己為“江南客”,將故鄉(xiāng)稱為“楚國”“楚鄉(xiāng)區(qū)”,由此可知他的家鄉(xiāng)在吳東地區(qū)。溫氏一族在隋末唐初的政壇十分光輝顯赫,唐初宰相虞國公溫彥博是他的祖先,所以到他這一代依舊深得李唐王朝的信任。但是到晚唐時期榮光不在,家族逐漸衰微,溫家與一般的下層文人家庭沒有差別。祖業(yè)凋零、家事落魄本已不幸,溫庭筠又少年喪父。沒有了家庭的支柱,經(jīng)濟條件也日漸拮據(jù)。溫庭筠從小就受到文學的熏陶,即使家道中落,但他依舊熱愛文學;再加上顯赫的家族背景一直激勵著溫庭筠,他一心向往功名,有著濟世的抱負。不過溫庭筠青年時期的愿望不僅是使自己的家族重新振興,他從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響,認真學習儒家經(jīng)典,心懷的是經(jīng)邦濟國之志。無奈他的人生是悲劇性的,即便是才華橫溢,心懷天下,想要濟世報國,卻因不愿同流合污而受到小人的陷害,落得一身的誹謗,命運多舛。他因逼不得已而四處漂泊,最終流落他鄉(xiāng),貶死于方城,境況無比凄涼。但這些并不影響他的偉大文學家的地位和聲譽。溫庭筠現(xiàn)存詩歌337首,其詩歌在晚唐五代詩壇也聲名卓著,詩歌題材豐富多元,《牡丹二首》是他著名的詠花詩,本文重點欣賞第二首。
《牡丹二首》是歌詠牡丹花的佳作,這兩首寫牡丹的詩格調(diào)工細新穎。其一是一首五言律詩:“輕陰隔翠幃,宿雨泣晴暉。醉后佳期在,歌余舊意非。蝶繁經(jīng)粉住,蜂重抱香歸。莫惜薰爐夜,因風到舞衣?!盿開篇即寫牡丹的狀貌:翠色的帷帳外是微陰的天色,雨過天晴后,花上的露珠如哭泣的淚珠。但是等到了歌舞之余,醉酒之后,美好的時刻很難再有了,一切都漸漸衰敗。不由得聯(lián)想到花開正盛時招蜂引蝶,受盡了喜愛。所以不要可惜爐內(nèi)的薰香,因為要充分利用這美好的夜晚觀賞牡丹花。此詩充分表達了詩人惜花、惜時、惜人的情感。其二是一首七言律詩,是緊接著其一而作,同樣是從雨后的牡丹花開始起筆。
首聯(lián)“水漾晴紅壓疊波,曉來金粉覆庭莎”,是寫一陣微風吹來,碧水蕩漾,牡丹的紅光花色映照水中,依稀壓出層層波紋。微風吹拂著花中金粉,覆滿了庭院中的莎草。在這句詩中,詩人并沒有直接描寫牡丹花的外表,而是借助水中倒影、庭院莎草間接描繪了牡丹花的婀娜多姿,花香四溢。像這樣的間接描寫并不少見,如唐朝唐彥謙《牡丹》的“開日綺霞應(yīng)失色,落時青帝合傷神”b,描寫了牡丹花開時的美麗讓綺麗的霞光都黯然失色,花敗時司春之神青帝都為之黯然傷神。其實這就是從側(cè)面描寫了牡丹花的國色天香,通過“綺霞失色”和“青帝傷神”襯托出了牡丹花的風姿。這種不以詩人直接的感觸入詩,間接去寫牡丹花,反而更能夠把讀詩的人帶入場景中,自己去體會牡丹花的嬌艷與芬芳。開篇,詩人便以簡潔的筆墨勾畫出一幅鮮艷嬌嫩的牡丹圖。
頷聯(lián)筆鋒一頓,詠出兩句工麗的對仗:“裁成艷思偏應(yīng)巧,分得春光最數(shù)多?!币庵^,牡丹花將自己裝扮得艷麗美好,是春日里最奪目的美景。此句將牡丹花提到了很高的地位,一個“最”字,無疑表明了詩人的心意:在詩人眼中一切都比不過牡丹花的美麗。作者睹花而思人,睹花而起興。詩人身處唐朝,唐朝在經(jīng)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高度繁榮,世人來到唐朝,無不稱贊大唐的繁華。因此當時的社會風氣是一種積極向上、意氣風發(fā)的。牡丹花色澤艷麗,身形婀娜,香氣迷人,更重要的是牡丹花是富貴的象征,因此十分惹人喜愛。在唐代社會,賞牡丹、買牡丹、栽牡丹興盛,形成了一種時代性的“牡丹熱”。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賞牡丹》:“庭前芍藥妖無格,池上芙蕖凈少情。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jié)動京城。”c一個“唯”字表現(xiàn)出了牡丹花的地位,一個“動”字,非常生動地寫出了牡丹花開時節(jié)唐人賞牡丹花的熱情。
頸聯(lián)“欲綻似含雙靨笑,正繁疑有一聲歌”,這兩句說面前的這些牡丹花,有的含苞待放就好似美人在微笑,有的花期正處于繁盛,花團錦簇疑似傳出聲歌,展現(xiàn)一派迷人情景?!八啤弊趾汀耙伞弊挚梢钥闯龃司湓妼⒛档M人化,并通過笑、唱歌的擬人行為,將繁茂的牡丹花比作俏麗多姿的美人。如果我們身臨其境,看到牡丹花花團錦簇,競相開放,仿佛看到千嬌百媚的美人在吟歌起舞。這一刻是美人最美麗動人的時刻,也是牡丹花妖艷的巔峰時刻。面對牡丹花詩人們不禁沉醉其中,羅隱《牡丹》云:“日晚更將何所擬,太真無力憑欄桿?!眃用楊玉環(huán)來比喻牡丹花,把牡丹花的美艷風姿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徐凝《牡丹》云:“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嬌萬態(tài)破朝霞?!眅更是將牡丹花比作神女,將牡丹花的風情萬種的姿態(tài)表現(xiàn)得活靈活現(xiàn)。
尾聯(lián)“華堂客散簾垂地,想憑闌干斂翠蛾”,作者筆鋒一轉(zhuǎn),看到眼前的景象,引發(fā)思考。不由得想到繁華之后的場面:國色天香的美人是否在宴席賓客散場之后垂下竹簾,倚著欄桿頻斂翠蛾般的秀眉深思呢? 這里寫出了華堂客散后獨留牡丹的冷清,流露出淡淡的憂愁。詩人的這種感觸其實來源于他生活的背景。在“安史之亂”以前尤其是盛唐時期,是國泰民安、民族富強、國家繁榮昌盛的景象,呈現(xiàn)出一種積極昂揚、奮發(fā)向上的盛唐氣象。但是在這盛世的表面下暗濤波涌,“安史之亂”爆發(fā),局勢動蕩、戰(zhàn)火紛飛,人人自危。詩人看到這盛世的繁華轉(zhuǎn)瞬即逝,就如這花開花敗。牡丹花開時嬌艷,但花終究會凋零,唐朝的繁華也已不在。詩人感嘆由盛而衰的牡丹花,抒發(fā)著無奈的感慨。詩人壯志未酬的幽怨,卻在不經(jīng)意間流露出憂生之感嘆。這種對生命的關(guān)懷,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詩歌的藝術(shù)境界。
溫庭筠是“花間派”的鼻祖,其“香艷”詩風深深地烙印在人們心里,在這首牡丹詩中,依舊可以看出他的“香艷”本色。此詩將牡丹花形容刻畫得極為細膩,以濃妝艷抹的美姬喻花之儀態(tài)萬方,雍容華艷,雖傷于俗艷纖巧,卻將牡丹花的視覺美描寫得生動形象,別有一番生機意趣。但并不是詩歌用詞華美就沒有意義,就單純指向形式主義。事實上,溫庭筠的詩含蓄委婉地反映了唐代社會的時代特征,而且集中體現(xiàn)了晚唐詩壇的審美取向。其牡丹詩,內(nèi)涵豐富且具有深意,藝術(shù)手法獨特,作者以美人喻牡丹,又以牡丹花之富貴姿容由盛變衰隱寫紅顏美人由盛到衰的命運。真可謂花比人嬌,人以花嘆,花與人融為一體,進而抒發(fā)了時代的興衰、個人的懷才不遇與生命感慨。
“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保ㄖ芏仡U:《愛蓮說》)唐代以來,上至王侯將相,下至平民百姓都十分喜愛牡丹花。牡丹有花中之王的美譽,唐人深愛牡丹,與唐代熱烈昂揚、繁盛宏大的文化精神密切相關(guān)。牡丹二十天的花期,是唐人不分男女老少、不論貧富貴賤之舉國狂歡的盛大節(jié)日,花市、寺院、道觀,凡有牡丹的地方,便是人潮洶涌,為牡丹所傾倒。這種社會習俗,雖至晚唐五代,時局動蕩,經(jīng)濟委頓,但唐人對牡丹的喜愛卻絲毫不減。而唐代的才子詩人,更是為牡丹文思泉涌,留下了大量的牡丹詩。據(jù)統(tǒng)計,盛中晚唐三個時期,保存下來的牡丹詩有一百多首(初唐沒有牡丹詩存世)?;蚪枘档せㄏ笳髦鴺s華富貴,抒發(fā)對美好繁華的向往;或感慨牡丹花開花時艷壓群芳,花敗時冷清寂寞,以抒發(fā)對光陰轉(zhuǎn)瞬即逝,時光不再的感慨;或借牡丹花寄予真情,詩人以花酬贈友人,抒發(fā)思念情懷;或借牡丹花諷喻世事,批判勞民傷財?shù)纳鐣诎??;ū緹o言,文人借花立言,因此成為中國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a 陳貽焮:《增訂注釋全唐詩》(第四冊),卷五七六,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1版,第226頁。
b 陳貽焮:《增訂注釋全唐詩》(第四冊),卷六六六,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1版,第1012頁。
c 陳貽焮:《增訂注釋全唐詩》(第二冊),卷三五四,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1版,第1695頁。
d 陳貽焮:《增訂注釋全唐詩》(第四冊),卷六五九,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1版,第931頁。
e 陳貽焮:《增訂注釋全唐詩》(第三冊),卷四六三,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1版,第773頁。
作 者: 劉佳薇,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2019級中國古代文學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唐宋文學;馮淑然,河北大學文學博士,南開大學文學博士后,內(nèi)蒙古民族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編 輯:水涓 E-mail:shuijuan393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