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wèi)星圖像揭示帝企鵝新棲息地
帝企鵝通常在寒冷偏遠且人類難以到達的地方棲息,因此,統計它們的數量并不容易。為了解帝企鵝的生存狀態(tài),英國南極調查局的科學家一直在通過衛(wèi)星圖像尋找帝企鵝的生存痕跡。
歐洲航天局“哥白尼2”號衛(wèi)星連續(xù)幾年拍攝了多組圖像,科學家分析了這些圖像中的棕色像素,認為它們是帝企鵝的糞便污跡。圖像顯示了8個新的帝企鵝棲息地,還證實了之前確認的3個棲息地的存在。目前,整個南極大陸的帝企鵝棲息地總數達61個。這11個新棲息地使已知帝企鵝數量增加了5.5萬只,全球現存帝企鵝總數約為53.1萬~55.7萬只。
英國南極調查局保護生物學負責人菲爾·特拉坦認為,發(fā)現帝企鵝新棲息地的確是一個好消息,但這些地點都位于近期氣候模型預測中帝企鵝數量將會減少的地方。帝企鵝就像“煤礦里的金絲雀”,科學家還需了解氣候變化對這些地區(qū)的影響。
亞馬孫熱帶雨林可能更換新樹種
英國??巳卮髮W全球系統研究所的一項研究表明,亞馬孫雨林中一些較小的林下葉層樹種已經有能力適應日益干旱的氣候。因此,未來的亞馬孫將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森林,而不會是一些人擔心的大草原,沙漠就更不可能了。自2001年起,這個研究小組在亞馬孫河下游的森林里進行了一項干旱實驗。他們選擇塑料鑲板阻止了一半的降雨到36棵小樹所在的區(qū)域,而與這36棵樹木類型和密度相似的另外30棵小樹所在地區(qū)則沒有限制降雨。
研究人員發(fā)現干旱地區(qū)(即限制降雨地區(qū))的小樹通過改變形態(tài)以利用更多陽光來增強光合作用能力,從而把更多的太陽能轉換為化學能,為小樹的生長提供能量。研究小組發(fā)現這些小樹在干旱條件下依然向陽生長,在日益干旱的未來,很有可能取代亞馬孫雨林中現有的大多數樹木。
琵琶魚能組織融合而不引發(fā)排異反應
動物的免疫系統會攻擊外來細胞,因此,幾乎所有脊椎動物的組織融合都會引發(fā)顯著的“排異反應”。這就是人在接受器官移植后必須服用免疫抑制藥物的原因。一項新研究發(fā)現,生活在300米以下海洋深處的琵琶魚可以彼此融合身體組織而不引發(fā)強大的“排異反應”。
琵琶魚通過一種被稱為“性寄生”的過程進行交配。雄性琵琶魚通常身長不足10毫米,依附在體型較大的雌性身上。兩條魚的皮膚組織先開始融合,最終它們的循環(huán)系統都能連接起來,雄性開始依賴配偶來獲取營養(yǎng)并繁殖后代。
德國弗萊堡馬克斯·普朗克免疫生物學和表觀遺傳學研究所的托馬斯·伯姆團隊分析了來自10個物種的31個琵琶魚標本的DNA,發(fā)現它們大多缺少關鍵的免疫系統基因。因此,琵琶魚才不會排斥外來組織,它們似乎用適應性免疫來換取了繁殖成功,且沒有造成嚴重后果。
照射紅光可以治療老花眼
視網膜感光細胞的運作需要大量能量,因此,它擁有高密度的線粒體。然而,隨著線粒體的老化,人的視力及視網膜敏感度也會逐漸下降。英國倫敦大學一項新研究指出,人眼在照射特定波長的紅光后,可明顯改善視力衰退問題。
這項研究對24名年齡介于28~72歲的受試者進行了試驗:實驗前研究人員確認他們的視網膜都是健康的。然后發(fā)給每個受試者一支LED手電筒,要求他們在兩周內每天堅持接受3分鐘670納米紅光的照射;兩周后,對所有受試者的視網膜再次進行測試評估。結果發(fā)現,紅光照射對年輕的受試者毫無影響,但40歲以上受試者的視網膜有了明顯變化,甚至部分受試者的錐細胞對色彩對比敏感度提升了20%。
研究人員表示,特定波長的紅光照射可以為線粒體提供細胞能量,就像給電池充電一樣。紅光照射的方式或許能成為治療老花眼的手段,但在缺乏專業(yè)人員的指導下,切勿自行嘗試。
本欄目責編/季江云jijiangyu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