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睿揚
靜靜的夏夜,仰視茫茫星空,我常常會想:在漫無邊際的星海中,我們所居住的有智慧生物存在的地球是不是一種孤獨的存在?
新聞上說,美國宇航局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外發(fā)現(xiàn)了一顆太陽系外與地球相似指數(shù)為0.98的類地行星,這說明地球在茫茫宇宙中并不孤獨。從《星球大戰(zhàn)》到《星際穿越》,科幻作家們似乎都在有意無意地證明著人類并非宇宙間唯一的智慧生物,人類并不是孤獨的存在。那么,到底是什么動力驅(qū)使著人類不斷找尋和探求未知世界中的“同伴”呢?我以為,是人類心中永久存在的孤獨感——在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發(fā)達的今天,人類的孤獨感依然揮之不去。
泰戈爾有句名言:“孤獨是一個人的狂歡,狂歡是一群人的孤獨?!辈还馨滋斓膱鼍坝卸嗝礋狒[,氣氛多么熱烈,一旦夜闌人靜,昏黃的回家路上只剩孤身一人時,孤獨感便會像一只被籠罩在心底的小野獸開始復蘇,奮力噬咬著內(nèi)心,讓人倍顯空虛和孤獨,而勞累疲憊的我們根本無力反抗,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曾被狂歡鼓起的心如破了的氣球般一點點癟下去,癟下去……
微信、QQ、Facebook……許許多多的社交工具讓人們可以與相隔五湖四海甚至從未謀面的人相識相知,這似乎解決了人們相互溝通的問題。有人說:“我不孤獨,我有上千網(wǎng)絡(luò)好友,我是擁有上萬‘粉絲的微博大V,我很好,我很滿足?!逼鋵嵾@些人是另一種意義上的孤獨癥患者,每天只能依靠眾人的點贊和評論證明自己的存在感,依靠別人的仰慕和崇拜滿足自己的虛榮心——而這種情況,正說明了他們內(nèi)心的孤獨。
判定一個人孤獨與否并不是看他是否被眾人所包圍著,而是看他是否對未知表現(xiàn)出恐懼與不自信。一個人不一定會寂寞,一群人在一起也不代表擁有真正的快樂。只有充實和壯大我們的內(nèi)心,使之足以應(yīng)對一切未知的恐懼,我們才會遠離孤獨,才不會把外在力量作為自己的精神支柱。
而充實和壯大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最佳途徑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當看過了喬戈里的日出、中條山的飛霞、喀拉峻的原野……就會明白最美的風景都是天造地設(shè),最好的陪伴便是依山傍水。當讀懂了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中的滄桑與壯闊,領(lǐng)悟了曹雪芹《紅樓夢》中的盛衰與浮沉,了然了泰戈爾《飛鳥集》中的愛與哲思……就會明白,填補孤獨、強壯生命的最好的東西便是不凡的見識,獨立的思想,以及自愛和愛人的能力。
人,孤獨地生,孤獨地走。孤獨似乎陪伴著我們一生。但是,當我們渡盡劫難,充實了自己的生活,壯大了自己的內(nèi)心……我想,我們就不會再感到孤獨。
【江蘇鹽城市亭湖高級中學高三(10)班,指導老師:王淦生】
點評
作文討論的是一個沒有標準答案的問題:人為什么會有孤獨感?考生以自身體驗和細致的分析告訴我們:孤獨感,源于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恐懼和對自己的不自信。如此,我們才會獲得別人的肯定。而最可靠的其實是自己的生活經(jīng)驗和閱讀積累,是自己精神的豐盈。這就需要我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成為一個內(nèi)心強大的人。全文文思縝密,說理充分,運用排比等修辭手法,使論證更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