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鵬
尊敬的對方辯友:
你們好!
何為“倍速生活”?現(xiàn)代社會,城市發(fā)展日新月異,交通通訊日趨便捷。人們因為都市的快節(jié)奏狀態(tài)而被迫開啟倍速模式:刷劇1.5倍速甚至2倍速,劇情刷完了,演藝人員的匠心卻消解了;聽大咖解讀名著的人越來愈多,靜下心來“把卷沉吟過二更,依然有味是青燈”似成奢望。為了達到目的而加速行程,走馬觀花、浮光掠影就成了必然的結(jié)局。
所以我方堅定認為:“倍速生活”弊大于利。
對方辯友,我方相信:“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美就不見了。
在《品味四講》中,蔣勛先生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闡述生活美學(xué)。他說:“所有的生活美學(xué)都旨在抵抗一個字——忙。忙就是心靈死亡?!庇腥苏f,我每天工作那么忙,只夠掙扎在生存線上,哪有資格來談生活美學(xué)?生存與生活,一字之差,卻存于一心。你慢下來,就是生活,而快起來就只是生存了。工作日忙碌固然是為生活而奮斗,但忙完工作,在雙休日你要給自己一個獨立的空間來享受生活美學(xué)。不倍速,則美彰顯于一衣一食、一住一行中。
對方辯友,我方堅信:“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情就消泯了。
孔夫子“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的諄諄教誨依然縈繞耳畔,木心“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款款吟歌悅?cè)硕?。很難想象,開啟“倍速生活”模式的一家人,生活會是怎樣令人瞠目。丈夫加班很晚才回家,甚至有時不回家。妻子則忙著工作上的雜七雜八的事,孩子寫著沒有休止的作業(yè)。成長于這樣家庭的孩子會幸福嗎?而豐子愷在陪子女吃西瓜時,一邊吃西瓜,一邊發(fā)出有韻律的聲音,而那充滿音樂韻律的聲音引得五歲的兒子詩興大發(fā)。在豐子愷心里,“兒童”占有與神明、星辰和藝術(shù)同等的地位。他愿意接近、理解兒童,所以他常常能夠以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和孩子們心靈相通。不倍速,則家中溫情浮漾。
對方辯友,我方深信:“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本末就倒置了。
哲人康德“人是目的,不是手段或工具”的論斷振聾發(fā)聵。反觀當(dāng)下,有多少人,隨眾而行,卻忘了為什么出發(fā)。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卻困在了文山會海中,勞形于文牘,違己于利欲。為了獲得更多的知識,心安理得地接受了別人的觀點,而錯失了自己直面經(jīng)典、“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的歡愉。就如詹青云所說:“使唐僧成為唐僧的不是經(jīng)書,而取經(jīng)的路”。淪為工具是可悲的,而一個將眾人推入“倍速生活”的社會也是可嘆的。不倍速,則生活之樹繁茂喜人,生活之泉活水自來。
“倍速生活”不可取。一倍速,則美杳無蹤影,情蕩然無存,本末定然倒置。
最后,再次重申我方觀點:“倍速生活”弊大于利。
我方陳詞完畢!謝謝大家!
點評
本文題目化用已學(xué)過的《定風(fēng)波》中的語句,恰到好處。開頭提出“倍速生活”之定義,緊扣材料,為下文張本。明確提出我方觀點,不蔓不枝,直截了當(dāng)。分三個分論點陳述危害,又“反觀當(dāng)下”述現(xiàn)狀,引用論證見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