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京城有一個姓楊的裁縫,名氣很大,手藝十分了得。他不需要量體就能裁衣,哪怕不見本人,只需問明身形特點、高矮胖瘦,他就能裁制出合身的衣服來,心里好像有把尺子似的。當時京城很多官員都在他那里做官服。
這一天,一個叫張成的人來楊裁縫的布莊為自家老爺做官服。張成告訴他說,老爺是從四品,官拜翰林院侍講,中等身材,偏瘦。楊裁縫點點頭,又問道:“官至四品……大人已過不惑之年了吧?”張成笑了,搖搖頭說:“哪兒啊,我家大人剛?cè)鲱^?!?/p>
楊裁縫心里“咯噔”一下,三十出頭就官至四品,可真夠牛的!他仔細想了想,心里有了譜,告訴張成,三天后即可來取官服。
張成想了想,還是建議楊裁縫隨他去量一量尺寸,省得到時候誤了事被老爺責罵。楊裁縫卻胸有成竹地說:“不用,保管大人滿意。如果害你被責罵,我愿備酒菜賠禮?!睆埑芍缓命c頭答應(yīng)。
其實,楊裁縫做官服可是大有學問的。做之前,他得先搞清楚官員的官階高低、升遷早晚。官階高升遷早的,少年得志,不免牛氣哄哄,昂首挺胸,那么衣服的前襟要長一點;相反,官階低升遷晚的,見人總是點頭哈腰,腰板多半直不起來,衣服的后擺就要長一點。正是憑著這個不為人知的訣竅,楊裁縫做的官服才那么合身。
三天后,張成如約來到布莊,見做好的官服周身平整,走線筆直,針腳細密,做工果然考究,他當即付了銀兩,滿意地走了。但兩個時辰不到,張成就把那身官服送回來了,說是前襟太長,需要改。楊裁縫吃了一驚,連連向張成致歉,把前襟改短了一寸。當然,他也沒食言,置酒宴請張成算是賠禮。
張成走后,楊裁縫嘀咕:看來這位大人與別人不太一樣,雖少年得志,卻頗具謙遜之風!
然而奇怪的是,第二天,張成又抱著官服找上門來,說前襟還是長,還得改。沒辦法,楊裁縫又請張成吃了個酒足飯飽,把前襟裁去了半寸多。
但是,次日,張成再次登門。楊裁縫詫異地問:“你家大人身形怎么會如此奇特……”話剛出口,他猛然想到了什么,急忙拱手問:“敢問大人名諱?”張成微微一笑,說:“我家老爺姓王名羅?!?/p>
原來是當時大名鼎鼎駝背高官王羅,怪不得衣服這么奇特!楊裁縫連稱失敬,不禁埋怨起張成來,說要是早點告訴他,他也就不至于這么出丑了。張成“嘿嘿”一笑,說:“是老爺故意不讓告訴你的,讓我趁機賺你幾頓酒喝。老爺聽說過你不量體就能裁衣的事兒!”
楊裁縫霎時羞紅了臉,連說“慚愧”。張成拿出一些銀子遞上,說:“玩笑!玩笑!我家老爺吩咐了,官服改好,酒錢奉上!老爺還讓我給您捎句話——縱然心中有尺,也得因人而異。”? ? (摘自《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