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公共健康視角下的紐約中央公園建設緣起分析

      2020-02-04 07:32:00林廣臻黎淑翎
      廣東園林 2020年6期
      關鍵詞:工人階級

      林廣臻 黎淑翎

      摘要:19世紀紐約中央公園的建設是現(xiàn)代城市公園運動中一個標志性事件,對于風景園林學科的影響意義深遠。從紐約中央公園建設的經(jīng)濟社會背景,可以發(fā)現(xiàn)促進公共健康是影響紐約中央公園建設的一個重要因素,更為重要的一個背景因素便是在19世紀西方工業(yè)城市中普遍開展的城市環(huán)境改造運動。通過分析紐約中央公園建設的背景因素,探討公共健康視角下早期紐約中央公園建設中的一些關聯(lián)內(nèi)容。這些將自然生態(tài)空間和公共健康聯(lián)系起來的基本認識貫穿了紐約中央公園的建設進程,直至今日依然延續(xù)。

      關鍵詞:公共健康;紐約中央公園;奧姆斯特德;“城市之肺”;工人階級

      中圖分類號:TU986986

      文獻標志碼:AASA

      文章編號:1671-2641(2020)06-0041-06

      收稿日期:2020-05-11

      修回日期:2020-07-20

      Abstract: The creation of New York Central Park in the 19th century is a landmark of modern urban park movement, which is significant for th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From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background, it can be found that the promotion of public health i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Park, and a more important background factor is the urban environmental reconstruction movement which was widely carried out in the western industrial cities in the 19th century. By analyzing the background fac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entral Park, this paper discusses some related contents in early sta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ublic health. It is pointed out that these basic understandings of the connection between natural ecological space and public health have been carried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continue up to now.

      Key words: Public health; New York Central Park; Olmsted; “The lungs of the city”; Working class

      2020年3月30日,美國紐約中央公園內(nèi)搭建起了野戰(zhàn)醫(yī)院,計劃從次日開始收治新冠肺炎患者[1]。紐約市政府的這個安排,讓公眾和園林研究者將紐約中央公園與公共健康的認識聯(lián)系起來?,F(xiàn)時城市公園和公共健康之間的聯(lián)系越發(fā)復雜,功能也越復合,而事實上,紐約中央公園最初的建設緣起,就和紐約城市公共衛(wèi)生事業(yè)的發(fā)展有著特別的聯(lián)系。

      回顧紐約中央公園建設發(fā)展的歷史,會發(fā)現(xiàn)幾乎是在同一時期,西方各工業(yè)國家都大力發(fā)起了針對城市公園的建設。該現(xiàn)象的背景是19世紀西方工業(yè)化國家開展了大規(guī)模的城市環(huán)境治理運動,目的之一便是解決這一時期城市面臨的公共健康問題。

      1背景

      1.1工業(yè)革命后期的公共健康問題

      1845年,恩格斯(Friedrich Von Engels)在針對英國工人階級的社會狀況進行一番詳細的調(diào)研后,發(fā)表了其著名的《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書。在該書中,恩格斯指出了英國工人階級面臨著十分惡劣的居住環(huán)境、飲食、醫(yī)療衛(wèi)生、教育、勞動條件等問題,展現(xiàn)了工業(yè)革命中期英國工人階級悲慘的生存境況。恩格斯認為,工人階級酗酒、不講衛(wèi)生等各種不良的生活習慣,實際是惡劣的生存條件導致的,而不是其導致了他們惡劣的生存環(huán)境[2]。而不良生活習慣導致的工人階級不健康的身體狀況,進而可能威脅資產(chǎn)階級的統(tǒng)治。他尖銳地指出,英國資產(chǎn)階級如果要維持統(tǒng)治,就應該考慮改善公共衛(wèi)生的狀況—“霍亂、傷寒、天花以及其他流行病的一再發(fā)生,使英國資產(chǎn)者懂得了,如果想避免自己及家人成為這些流行病的犧牲品,就必須立即著手改善自己城市的衛(wèi)生狀況”[3]。

      事實上英國所面臨的問題,在整個19世紀西方工業(yè)城市中廣泛存在。工業(yè)化后城市迅速發(fā)展,城市建筑密集建設。失地農(nóng)民涌向城市尋找發(fā)展機會,擠在空氣流動極差的狹小空間中生活。且城市缺乏完備的基礎設施,生活污水無序排放。這些空間問題是這一時期資本主義國家的共性問題,引發(fā)了大量的社會對立和空間改造實踐。這一時期城市公園的建設,實質(zhì)上正是為了解決這些環(huán)境問題。

      早在1785年,公園倡導者已經(jīng)建議在城市中建造公園,以改善環(huán)境,緩解城市擁擠,為無法到鄉(xiāng)村的人們提供接近自然的機會,保護城市水源,提升物業(yè)價值等[4]。此時的紐約市同樣面臨著上述問題,人們開始認識到環(huán)境改善可以和健康生活聯(lián)系起來。在一系列商業(yè)推動和公共利益的驅(qū)動下,紐約城市公園的建設開始發(fā)展起來。

      1.2 19世紀紐約城市發(fā)展的需要

      19世紀上半葉,快速發(fā)展的工業(yè)和人口,使得紐約曼哈頓南部變成擁擠和疾病泛濫的廠房、倉庫、工人住宅區(qū)域。中產(chǎn)和富裕家庭選擇離開紐約市中心,到環(huán)境更好的周邊地區(qū)生活。環(huán)境惡化影響了社會各個階層人群的生命健康,被社會廣泛關注。創(chuàng)辦于1801年的《紐約晚郵報》(Evening Post)①在1840年代持續(xù)發(fā)表了系列有關公共綠地與城市健康生活關系的評論,這些評論“最終促成曼哈頓中央公園的建立”[5]。

      當時曼哈頓人口主要集中于南部,北部有著大量的土地還沒有得到開發(fā)。商業(yè)利益和公共利益的雙重疊加,促使紐約市準備在曼哈頓的中心區(qū)域修建一個大型開放式城市公園。1851年,社會各界逐漸形成共識,時任市長金斯蘭德(Ambrose C. Kingsland)向市議會提交建造大型公園的提案,認為這可以為后代帶來潔凈的空氣、純潔和健康的快樂。1857年,由中央公園委員會組織資助了設計競賽。次年,沃克(Calvert Vaux)和奧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的方案贏得了比賽[6]。

      從歷史來看,紐約中央公園的建設緣于19世紀紐約城市發(fā)展中一系列惡化的環(huán)境問題。當時的人們逐漸認識到環(huán)境惡化與公眾健康問題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并將改善城市環(huán)境作為解決公眾健康問題的一個手段。

      2城市環(huán)境的自然主義認識

      2.1“城市之肺”概念的提出

      19世紀西方工業(yè)國家快速工業(yè)化的進程中,出現(xiàn)了大量排放工業(yè)廢氣的現(xiàn)象。很快人們就發(fā)現(xiàn)工業(yè)廢氣對于公眾健康有影響,逐漸得出“毒氣理論(miasmatic theory)”的認識,強調(diào)污染空氣對人類健康的危害[7]。但是,此時的人們還無法從生物學或者醫(yī)學的角度認識到這種危害的科學細節(jié)。當時人們認識到,接觸自然對于健康有重要而積極的作用,而城市是一種明顯的人工建構(gòu),在城市中嵌入“自然”空間,被認為是改善城市環(huán)境空間的策略。由于呼吸依靠肺部,植物會進行空氣交換,這個時期的人們往往將城市綠地空間籠統(tǒng)地比附為城市的“肺”。如,1850年,公園建設的倡導者、作家班尼特(James Gordon Bennett)在文章中寫道:“曼哈頓島上沒有肺”[8]。

      雖然公園作為“城市之肺”的理念暗示著公園為市民提供一個遠離空氣污染的空間,但是城市公園的植被系統(tǒng)對于城市空氣質(zhì)量的影響研究,目前仍然沒有嚴格的科學依據(jù)。一般認為公園“樹木茂密的邊界”(heavily forested boundaries)能夠有效阻隔空氣污染物,形成空氣較為潔凈的公園內(nèi)部[9]。因此,這是一種觀念上的比附認識。這種將自然空間和人體進行比附的認識,同我國古代園林營造中“天人合一”的觀念有所相似,這在哲學上是一種自然主義(naturalism)的認識。

      克朗普頓(Crompton, J.L.)認為“城市之肺(the lungs of the city)”的認識一直影響著公園的發(fā)展[10]。這種認識也反映在奧姆斯特德的紐約中央公園設計中。1853年,結(jié)束歐洲旅程回到美國的奧姆斯特德就提出“如果公園是城市的肺,那么城市就患了肺病,因為它的肺狀態(tài)不好”②。因此,他和沃克在針對中央公園的規(guī)劃設計中非常注重攀擬自然景觀的營造,使其充滿濃郁的自然氣息。這與18世紀從英國開始的自然風景式園林實踐是一致延續(xù)的。盡管中央公園中的自然環(huán)境是通過大量工程創(chuàng)造出來的,但是人們依然能夠感受到自然的特性[11]。

      紐約中央公園占地范圍十分大,植被茂密,從而將城市中的空氣污染阻隔在外,人們在其間游覽可以呼吸到質(zhì)量相對更高的空氣。為了幫助人們更好地接觸自然,19世紀的中央公園中建立了一套分離車行、人行、騎行的交通系統(tǒng)(圖1)。奧姆斯特德在19世紀推動人們接觸“自然”的理念,在當時被認為是改善人們健康的舉措。時過百年,這種理念主導下的建構(gòu)仍在發(fā)揮著其最初的作用(圖2)。

      2.2供水和水環(huán)境的改造

      除了空氣,與健康相聯(lián)系的還有水環(huán)境。紐約中央公園的建設選址,原是一片有著大量濕地和沼澤的區(qū)域,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復雜,容易滋生蚊蟲,許多平整土地的工人因此感染了疾病,尤其是瘧疾。盡管當時的人們并不知道瘧疾是一種由瘧原蟲感染而引起的蟲媒傳染病,但已經(jīng)肯定了其與沼澤地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12]。轉(zhuǎn)換沼澤地的功能符合人們對于消除瘧疾的認識。

      選址區(qū)域原有一個服務紐約市區(qū)的供水水庫,由于人口快速增長,城市擴張,舊水庫的庫容已經(jīng)無法為當時的紐約市供應足夠的清潔飲用水。于是紐約市決定興建一個規(guī)模更大的水庫,來解決城市發(fā)展的用水問題。在奧姆斯特德所設計的中央公園方案中,公園底下一共埋藏了4根直徑約1.2 m的管道,用于連接城市的供水系統(tǒng)。新的供水水庫和中央公園同步建設,這一片沼澤地就被轉(zhuǎn)化成了新的城市供水水庫(圖3)。

      奧姆斯特德和沃克將舊水庫的正方形視為一種人造物的侵擾,這有悖于他們基于自然主義認識而形成的設計理念。他們將新水庫的形態(tài)設計得更加自然,使其能夠更好地融入公園的景觀當中,并且精心設計了圍繞水庫的步道和馬車道的景觀。針對正方形的舊水庫,奧姆斯特德和沃克使用了大量基于自然形態(tài)石頭和植被來柔和幾何邊界,從而獲得了形式上的“自然”狀態(tài)。

      雖然當時社會還不清楚改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有助于消除傳染病的背后機制,但是中央公園的水環(huán)境設計和建設受到了極高重視:1)確保步道排水,從而保證游客們得到相對干爽的步行體驗;2)為園內(nèi)大量的植物精心規(guī)劃灌溉和排水體系;3)建造者們意識到好的排水系統(tǒng)才能有利于公眾健康,否則將使中央公園成為“毒害點”,從而散播疾病。精心規(guī)劃的排水管道與公園內(nèi)的水池和湖泊相結(jié)合,形成高效的排水體系,而又不影響自然景觀[12]。

      通過建設完善的排水設施,在沼澤地興建大型水庫調(diào)節(jié)水系,改造中央公園內(nèi)部的水生態(tài)環(huán)境,將水利設施和城市風景建設相結(jié)合,為城市提供了干凈衛(wèi)生的飲用水和怡人健康的風景空間。

      3康體設施的建設

      城市公園空間為居民提供了體育健身和康復療養(yǎng)的場地和設施,有助于增加居民的運動量,提升健康水平[13~14]。

      3.1體育健康設施及其類型

      溜冰是19世紀最受歡迎的運動之一,也是當時為數(shù)不多的大眾體育運動,但當時市內(nèi)并沒有提供溜冰的場地[15]。奧姆斯特德和沃克在設計中央公園時就把湖定義為夏天游船、冬天溜冰的地方。于是溜冰場項目一完工便成為了公園的吸引點之一,僅在1860年完工后的冬天,就有約60萬人次前來溜冰[6]125(圖4)。

      1858年,奧姆斯特德和沃克對最初的方案進行修改時,在中央公園內(nèi)部分離出3個交通系統(tǒng):馬車道(Carriage Road)、騎馬道(Bridle Road)和步行道(Walk)(圖5)。每個系統(tǒng)的路徑和周邊景觀都根據(jù)其活動特點和交通量來規(guī)劃設計。不久之后,這些路徑還適用于其他運動形式,例如騎馬道逐步演化成現(xiàn)代的自行車道[16]73。

      在今天看來,人車分流體系很常見,建設慢行系統(tǒng)可以給公園使用者提供很好的運動空間。而在19世紀,奧姆斯特德的創(chuàng)新受到了競爭者的批評,同時修建多種路徑被認為是一種浪費。奧姆斯特德的理念是人需要接觸自然,才能獲得健康,建設專用步行道是幫助中央公園周邊居民接觸自然的關鍵。在本研究所查閱到的中英文資料中,奧姆斯特德這種把馬車、騎馬、人行交通分離的“人車分流”組織形式,是紐約市規(guī)劃史上的第一次實踐,早于20世紀初佩里(Clarence Perry)所提出的“鄰里單元”(The Neighborhood Unit)理論。

      現(xiàn)在的中央公園有98 km的步道,可以用于散步和跑步,此外園內(nèi)設有26個棒球場、30個網(wǎng)球場、2個籃球場和3個排球場,并且還能進行橄欖球和攀巖活動[17]。2008—2009年的中央公園公共使用調(diào)查顯示,園中的主動式休閑活動與被動式休閑互動的人群比例約為1:4。其中,主動式休閑活動包括跑步、球類等體育運動以及在兒童游戲場地游玩(圖6),被動式休閑活動包括散步、觀光和游船等,而且許多游客進行的活動類型不只一種[18]。

      現(xiàn)今的城市公園有著種類繁多的體育設施,但是大多數(shù)現(xiàn)代體育運動項目都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伴隨著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的發(fā)展才興起的。而在19世紀的紐約中央公園建設中,奧姆斯特德就堅持自然健康的理念,推動公眾接觸自然,形成公眾體育空間,實屬創(chuàng)新舉措。

      3.2少年兒童活動的空間

      城市公園內(nèi)部的活動空間對于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有著十分積極的促進作用。例如一項研究表明,兒童肥胖癥與兒童到達公園和休閑設施的距離存在一定關系[19]。奧姆斯特德是早期在城市公園中設計少年兒童活動空間的實踐者。他在規(guī)劃設計中央公園時考慮了一片專屬少年兒童的活動區(qū)域,還設計有一所奶制品店來提供新鮮牛奶??上У氖牵驮谶@片區(qū)域接近完工的時候,威廉·馬西·特威德(William Marcy Tweed)和坦幕尼協(xié)會(Tammany Hall)“控制”的市議會和公園理事會與奧姆斯特德和沃克的意見相左,把兒童區(qū)轉(zhuǎn)變成飯店[12]90。直到1926年,中央公園才出現(xiàn)第一個有兒童游樂設備的游戲區(qū)。1935—1936年,中央公園內(nèi)新建了18個兒童游戲場地[20]。兒童游戲場地又重新成為中央公園發(fā)展和修復的關注點。

      此后,針對中央公園兒童游戲場地的建設,又回到了奧姆斯特德規(guī)劃設計的“初心”?,F(xiàn)在的中央公園內(nèi)部共有21個兒童游戲場地,這些場地的修復工程堅持了奧姆斯特德的一些設計原則:1)強化游戲場地與公園的關聯(lián)性;2)提高游戲體驗的質(zhì)量和多元化;3)最大程度提高場地的可達性;4)提高安全標準;5)保留現(xiàn)有的、優(yōu)秀的、具有特色的設計特點;6)秉持可持續(xù)的設計和施工理念;7)采用創(chuàng)新的解決方案[21]。大部分游戲場地靠近公園的邊界和出入口(圖7),這提高了周邊社區(qū)兒童到達游戲場地的便利性。此外,每一個游戲場地的設計和設施具有不同的場地特性,豐富了兒童的游玩體驗,也與該場地所在區(qū)域的公園特征相匹配。

      斯拉維塞克(Slavicek)引用了作家尤金·金凱德(Eugene Kinkead)的敘述,指出奧姆斯特德驚訝于工人階級兒童惡劣的生活條件,希望創(chuàng)造一個空間,讓他們在炎熱的夏天能有一片樹蔭乘涼和活動[12]。奧姆斯特德時代的美國社會并沒有特別關注少年兒童的健康成長,大量的工廠里也存在雇傭童工的現(xiàn)象。奧姆斯特德考慮為少年兒童創(chuàng)造一個專屬活動空間,幫助少年兒童健康發(fā)展,是一個超越時代的偉大創(chuàng)舉。

      4結(jié)論

      凱樂特(Kellert, S.R.)指出,在奧姆斯特德的設計理念中,有規(guī)律地接觸吸引人的自然景觀,是決定人們身體和精神健康的關鍵因素?!叭说难劬θ绻槐淮蟪鞘械娜嗽煳镎紦?jù)……不可能沒有傷害,首先是他的精神和神經(jīng)系統(tǒng),最后是他整個身體組織……自然景觀的魅力具有最高的治療價值”[22]。

      奧姆斯特德將自然和人的健康聯(lián)系起來,而公園是“自然”的,則引申的邏輯便是自然形式的公園必然服務于人的健康。這是一種早期的自然主義認識。把自然和人的健康相聯(lián)系的概念,實際是一種自然健康觀念(the Concept of Health-by-Nature)。這種認識深刻影響了紐約中央公園的發(fā)展。時至今日,在中央公園的修復實踐中,在探討如何創(chuàng)新的同時,還堅持和實現(xiàn)奧姆斯特德的理念。在紐約中央公園之后,奧姆斯特德堅持該理念,開始進行其他公園的建設,把自然中的河流、泥灘、荒草地等自然空間作為設計要素,并通過多個公園共同串聯(lián)起一個公園體系,如波士頓公園體系,實現(xiàn)了將自然延伸進城市中心區(qū)的目的。自然健康觀念對現(xiàn)代美國的城市公園建設和城市規(guī)劃起到了重要影響。

      這種將城市公園和公眾健康聯(lián)系認識的觀念,也傳播到近現(xiàn)代中國。我國在近代城市公園的早期實踐中,就已經(jīng)認識到城市公園和公共衛(wèi)生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1914年,北平市政府將社稷壇改造建設為中央公園,就考慮以“共謀公共衛(wèi)生,提倡高尚娛樂,維持善良風俗”為宗旨。這對于當時的北平社會有著積極的意義[23]。

      回顧19世紀西方工業(yè)城市公園建設的緣起,促進公共健康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在這個時期,城市公園對于城市公共衛(wèi)生的意義集中于作為“城市之肺”的植被體系和水環(huán)境的生態(tài)保育功能。這個空間中所形成的良好“自然”環(huán)境給公眾提供了康復療養(yǎng)和體育運動的活動場所,有助于促進公眾的身心健康。這樣的認識對當前城市公園建設仍然起著重要影響。

      注:圖1、3~5來自紐約公共圖書館(https://digitalcollections.nypl.org/);圖2來自https://www.centralparknyc.org/attractions/greyshot-arch;圖6由作者繪制,數(shù)據(jù)來自文獻[18];圖7由作者編輯,資料來自https://planforplay.centralparknyc.org/interactive_map.php及https://www.centralparknyc.org/attractions。

      參考文獻:

      [1] CORNFIELD J. Not for the First Time, Central Park Is Providing Hospital Beds[N/OL]. CNBC,2020-04-03[2020-05-03]. https://www.cnbc.com/2020/04/03/new-yorks-central-park-is-home-to-a-new-covid-19-pop-up-hospital.html.

      [2] 岳夢婷. 列斐伏爾空間理論的思想脈絡探析[J]. 文教資料,2017(22):53-55.

      [3]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368.

      [4] TAYLOR D E. Central Park as a Model for Social Control: Urban Parks, Social Class and Leisure Behavior in Nineteenth-Century America[J].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1999,31(4):420-477.

      [5] 陸曄,周睿鳴. 面向公眾的科學傳播:新技術(shù)時代的理念與實踐原則[J]. 新聞記者,2015(5):4-11.

      [6] BRENWALL C. The Central Park: Original Design for New Yorks Greatest Treasure[M]. Abrams:New York,2019.

      [7] BRIMBLECOMBE P. The Big Smoke: a History of Air Pollution in London Since Medieval Times[M]. London:Methuen,1987.

      [8] MARTIN J. Genius of Place: The Life of Frederick Law Olmsted[M]. [S.l.]:Da Capo Press,2012.

      [9] XING Y,BRIMBLECOMBE T. Trees and Parks as “the Lungs of Cities” [J]. Urban Forestry & Urban Greening,2020,48:126552.

      [10] CROMPTON J L. Evolution of the “Parks as Lungs” Metaphor: Is It Still Relevant?[J]. World Leisure Journal,2017,59(2):105-123.

      [11] EISENMAN T S. Greening Cities in an Urbanizing Age:the Human Health Bases in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ies[J]. Chang Over Time,2016,6 (2):216-246.

      [12] SLAVICEK L C. New York Citys Central Park[M]. New York:Chelsea House,2009.

      [13] COHEN D A,LEUSCHNER K J. How Can Neighborhood Parks Be Used to Increase Physical Activity?[R]. Santa Monica:RAND Corporation,2018.

      [14] WOLF I D,WOHLFART T. Walking, Hiking and Running in Parks: A Multidisciplinary Assessment of Health and Well-Being Benefits[J]. Landscape and Urban Planning,2014,130:89-103.

      [15] CENTRAL PARK CONSERVANCY. The Lake[EB/OL].[2020-05-03]. https://www.centralparknyc.org/attractions/the-lake.

      [16] HECKSCHER M H. Creating Central Park[M]. New York: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2011.

      [17] CENTRALPARK. Exercising[EB/OL]. [2020-05-03]. https://www.centralpark.com/things-to-do/activities/exercising/.

      [18] CENTRAL PARK CONSERVANCY. Report on the Public Use of Central Park[R]. New York:Central Park Conservancy,2011.

      [19] WOLCH J,JERRETT M,REYNOLDS K,et al. Childhood Obesity and Proximity to Urban Parks and Recreational Resources: A Longitudinal Cohort Study[J]. Health & Place,2011,17:207-214.

      [20] CENTRAL PARK CONSERVANCY. Introduction[EB/OL].[2020-05-03]. https://planforplay.centralparknyc.org/history/introduction.php.

      [21] CENTRAL PARK CONSERVANCY. Design Approach[EB/OL].[2020-05-03]. https://planforplay.centralparknyc.org/planning_for_play/design_approach.php.

      [22] KELLERT S R. Building for Life: Designing and Understanding the Human-Nature Connection[M]. Washington DC:Island Press,2005

      [23] 戴海斌. 中央公園與民初北京社會[J]. 北京社會科學,2005(2):45-53+121.

      作者簡介:

      林廣臻/男/1986年生/海南萬寧人/博士/中恩工程技術(shù)有限公司(廣州 510000)/副總工程師/研究方向為風景園林規(guī)劃設計、風景園林理論

      黎淑翎/女/1986年生/廣東順德人/博士研究生/華南理工大學建筑學院(廣州 510000)/研究方向為城鄉(xiāng)規(guī)劃管理

      猜你喜歡
      工人階級
      重讀《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對當代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進行再認識
      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 07:35:14
      《曼斯菲爾德莊園》的政治經(jīng)濟學:范尼·普萊斯與大西洋的工人階級
      日常工作中加強國企黨和工人聯(lián)系的建議
      恩格斯對英國工人生存狀況的研究
      世紀橋(2017年6期)2017-07-25 00:48:22
      中國共產(chǎn)黨對農(nóng)民工階級屬性的界定
      踐行核心價值觀 工人階級是中堅
      青年時代(2017年9期)2017-05-09 12:00:53
      用自己的眼睛觀察自然
      從馬克思到盧卡奇:工人階級概念的變化
      工人階級的命運與前途
      淺談如何依靠工人階級做好“小家”建設
      申扎县| 珠海市| 新疆| 云和县| 肥乡县| 抚顺市| 卫辉市| 文登市| 海淀区| 浮山县| 绥江县| 张家港市| 广州市| 望谟县| 治多县| 定结县| 顺昌县| 兰西县| 沙雅县| 江川县| 晋江市| 甘孜县| 徐闻县| 靖安县| 古田县| 宜良县| 南丹县| 广州市| 余姚市| 苏尼特左旗| 乃东县| 蕲春县| 台山市| 遂川县| 夏邑县| 如皋市| 潼南县| 嘉峪关市| 新竹市| 城市| 滨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