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堅守與變革:人工智能2.0時代職業(yè)教育的現代化發(fā)展

      2020-02-06 03:53:37汪燕何少慶
      成人教育 2020年1期
      關鍵詞:人工智能智能職業(yè)

      汪燕 何少慶

      【摘要】人工智能2.0即將掀起人類第四次產業(yè)革命的新浪潮,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初露鋒芒。人工智能2.0將為職業(yè)教育帶來重大變革,包括碎片化和深度學習方式的興起,關聯主義認知理論的廣泛應用,跨學科知識與技術走向深度融合,技術技能層次逐步下移等。在此背景下,我國的職業(yè)教育現代化發(fā)展應當秉承既堅守又變革的原則,既要堅守“創(chuàng)新”的核心發(fā)展要義和“技、藝、道”相融的匠人精神,又要加快教育方式和評價方式的變革,搭建技術平臺,力推智慧管理和智慧教育。

      【關鍵詞】人工智能2.0時代;職業(yè)教育;現代化

      【中圖分類號】G434【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20)01-0058-06

      【作者簡介】汪燕(1975—),女,浙江龍游人,碩士,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管理;何少慶(1964—),男,浙江義烏人,碩士,教授,副院長,研究方向為職業(yè)教育管理、教育信息化。

      2017年7月,國務院發(fā)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fā)展規(guī)劃》,確立了我國人工智能“三步走”的戰(zhàn)略目標,并把“智能教育”列為智能社會建設的首要任務。近年來,在科技創(chuàng)新與產業(yè)發(fā)展的促動下,在國家政策的推動與引導下,國內有關“人工智能+教育”的研究日漸興起,其中的“人工智能2.0+職業(yè)教育”成為研究焦點之一。具有標志性的事件是2018年3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三屆中美智慧教育大會,大會主題就是“職業(yè)教育與產業(yè)發(fā)展”。[1]在人工智能2.0時代背景下,職業(yè)教育現代化發(fā)展的核心意蘊是什么,職業(yè)教育在我國建設科技強國、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等戰(zhàn)略實施過程中應當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應當如何扮演好這種角色,正是面向職業(yè)教育2035的時代之問。

      一、人工智能2.0時代的發(fā)展趨向

      2018年,在上海召開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戰(zhàn)略咨詢委員會組長潘云鶴在題為《迎接人工智能2.0時代》的發(fā)言中指出“人工智能必將邁向2.0”,而且人工智能2.0在當前已經開始展現出它的鋒芒。[2]

      一是大數據智能廣受關注。近年來,在高科技領域,全球最為矚目的事件之一是阿爾法狗(AlphaGo)在圍棋人機大戰(zhàn)中連續(xù)取得勝利,世界最頂尖的圍棋高手也不得不甘拜下風。阿爾法狗的勝利源于大數據技術“加持”下的深度學習能力,它的勝利無疑是一個契機,不僅昭示了當代人工智能的強大功能,也讓全世界空前關注到人工智能技術的發(fā)展。

      二是群體智能開始解決高難問題。隨著人工智能2.0時代的到來,以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為媒介,把成百上千人的資源和智慧聚集一起,很多科學難題迎刃而解。其中最為典型的案例便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采用群體智能的方法確認了視覺神經的功能。普林斯頓大學通過網絡渠道動員了145個國家的16萬多名專家和志愿者,一起標記了視覺神經束的結構并確認其功能,從而讓人類對視覺神經的認知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三是人機增強智能開始大幅度提高體驗效果。長期以來,在眾多以數學、邏輯學為基礎的科研問題上,與人類腦力相比,智能機器的優(yōu)勢可謂得天獨厚,但對于那些以動作、直覺、推理為基礎的實踐問題,用智能機器來解決則極為艱難?;谶@樣的現實,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家們以人機結合為方向開發(fā)出了人機增強智能技術,其中最為典型的便是VR頭顯在游戲、旅游、設計、勘測、影視、教育、軍事訓練等場景下的應用。

      四是跨媒體智能正在實現著人類的特定意圖??缑襟w智能是以信息理論為基礎,綜合運用電腦圖形學、圖像處理、分布式計算、網格計算、并行計算,以及超媒體資料挖掘檢索等技術,實現識別、推理、設計、創(chuàng)作和預測等綜合為一體式的新型人工智能。目前高端跨媒體智能在信息檢索、分析與推理、知識圖譜構建、智能存儲等方面都表現出了卓越的能力。

      實際應用上,把可視化圖像直接轉換為語音描述的跨媒體智能眼鏡已經成功幫助盲人在不借助任何其他外在工具的情況下正常出行,可以任由操作者在自然街景中實時扭曲、改變視頻圖像的跨媒體智能VR眼鏡也已經推向市場。這些新興產品都表明跨媒體智能正在實現很多人們過去無法想象的特定意圖。

      五是智能無人系統(tǒng)迅速發(fā)展。無人智能系統(tǒng)早在人工智能1.0時代就開始了廣泛應用,如各式各樣的無人售票系統(tǒng)。在人工智能2.0時代,藉由更多高新技術的支持,現代智能無人系統(tǒng)迅速向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領域滲透,如交通運輸領域的無人汽車、無人飛機,商業(yè)服務領域的服務型機器人,面向高危工作研發(fā)的空間機器人、海洋機器人等。無人智能系統(tǒng)的迅速發(fā)展不僅豐富了人工智能技術的應用場景,也為人工智能技術的進一步發(fā)展積累了寶貴的應用數據。

      二、人工智能2.0對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影響

      1.碎片化學習和深度學習方式日漸興起

      有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成年網民通過各類信息終端閱讀的接觸率達到了80.8%,其中通過PC端、移動端和其他電子閱讀器的閱讀接觸率與2017年相比都有明顯上升。[3]這種態(tài)勢一方面說明民眾自我發(fā)展提升的需求比較強烈;另一方面說明智能化信息推送已經成為民眾自主學習、了解資訊的重要渠道。智能終端的普及、民眾需求與智能化信息推動的結合共同催生了碎片化學習。當今社會,不論是在校學生還是職場白領,都普遍推崇充分利用零星時間的碎片化學習,而這種學習方式也大大提高了民眾日常時間的利用效率,并且也有利于我國人口素質的整體提升。

      深度學習,原本是指在計算機系統(tǒng)中建立具有階層結構的人工神經網絡,在這種神經網絡結構下,計算機系統(tǒng)通過接收、存儲和分析信息,就可以訓練出一定的發(fā)現規(guī)律能力和推理能力,從而具備某種程度的智能。深度學習是人工智能2.0的最重要特征之一,當機器具備了深度學習能力時,只要操作者對機器的人工神經網絡進行反復訓練,機器就能產生知識遷移,從而表現出類人的智能。機器的深度學習,本質上是人教會了機器如何進行學習,人工智能的這種特性為人類的學習活動提供了有效借鑒,促進人類的深度學習。[4]

      第二,面對人工智能2.0時代的社會經濟變革,職業(yè)教育教師群體應當與時俱進,建立新時代的人才觀、教育觀。

      一要增強互聯網思維,樹立人工智能思維,把人才培養(yǎng)、教育教學的視野和構建置于人工智能下的產業(yè)格局和社會關系之中。

      二要做好角色轉換,弱化知識輸出者的角色,向教育引導者的角色轉變,逐步成為教、研、做合一的綜合型教育工作者。

      三、堅守與變革:人工智能2.0時代職業(yè)教育現代化的必由之路1.面向人工智能2.0職業(yè)教育依然要堅守“創(chuàng)新”的核心要義

      人工智能發(fā)展的核心要素是創(chuàng)新,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人工智能,更不可能推動人工智能走向2.0時代。與之相應,創(chuàng)新也是人工智能時代職業(yè)教育發(fā)展的核心要義,只有牢牢把握這一核心要義,才能更好地引領我國職業(yè)教育現代化發(fā)展。

      第一,要樹立以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的職業(yè)教育人才觀。在人工智能時代,由于生產方式的轉變,勞動分工隨之發(fā)生巨大變化,人直接面向機器以體力勞動輸出為主的被動型勞動將逐漸減少,而人機融合的以腦力勞動輸出為主的智能型勞動將逐漸增加。[10]因此,人工智能2.0時代需要從業(yè)人員具備終身學習能力,具備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并兼具較高的知識與文化素養(yǎng),以持續(xù)適應人工智能升級迭代的現實要求。而要讓技術技能人才勝任持續(xù)迭代的智能型勞動,就需要通過職業(yè)教育令其擁有跨學科的知識結構、多學科的學習整合能力、多領域知識的理解力,并具備研發(fā)、運用人工智能產品和維修、維護人工智能設施設備的能力。

      第二,要樹立以創(chuàng)新精神為核心的職業(yè)教育專業(yè)觀。如上文所言,當前職業(yè)教育領域的專業(yè)教育是基于學科知識分類而建立起來的,它的弊端在于學科與學科之間、專業(yè)與專業(yè)之間、專業(yè)學習與專業(yè)實踐之間的疏離隔絕,而基于這種專業(yè)構架建立起來的行政管理體系無疑又加劇了這種脫節(jié)。因此,現行的職業(yè)教育專業(yè)建設模式并不能適應人工智能發(fā)展的需要,打破學科之間、專業(yè)之間、理論學習與實踐訓練之間的藩籬已經迫在眉睫。職業(yè)學校必須重新梳理和設置專業(yè)目標、專業(yè)定位,以培養(yǎng)高端復合型人才為目標,基于人工智能應用的具體領域和場景,有機組合相關學科知識、智能產品設計技術、智能產品制造技能和教學手段、教學方法,著力促進專業(yè)建設、專業(yè)培養(yǎng)和教學過程走向開放,通過引導學生深度學習和知識管理,促進學生在包容開放的教育環(huán)境中增強自身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2.面向人工智能2.0職業(yè)教育依然要堅守“技、藝、道”相融的工匠精神的培育

      人工智能不論多么強大,終歸是一種需要人來掌控和運用的技術,人工智能不論如何創(chuàng)新發(fā)展,都不可能脫離技術和產品這一本質,只有在人的勞動主導下人工智能才能產生和創(chuàng)造價值。[11]作為高新技術代表的人工智能2.0具有遠超以往人類生產技術的多元性、復雜性、集成性、精密性等特征,人工智能2.0時代的技術技能人才要駕馭這一高新技術,除了需要完備的知識結構和嫻熟的操作技能以外,尤其需要具備一種職業(yè)精神——工匠精神,否則,當代技術人才就將難以精通并良好運用高度復雜的人工智能技術。正所謂“科技是一把‘雙刃劍”,越是先進的科學技術,越是強大的科技力量,在為人類創(chuàng)造巨大價值的同時,也蘊含著令人難以承受的巨大風險。上世紀震驚全球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事故,就是一個小小的操作失誤,最終讓人類付出了近十萬人死亡、數千平方公里的土地幾乎被永久污染的慘痛代價。

      就人工智能自身而言,隨著其集成性越來越強、功能越來越完備,也就會有越來越多的設備連接到同一個人工智能系統(tǒng)之中,會有越來越多的工作交由同一個人工智能系統(tǒng)來完成,可以想象,若成千上萬件工作、成千上萬個設備都被一個人工智能系統(tǒng)管理和調度,那么一旦這一系統(tǒng)出現故障或者遭到破壞,將產生何等嚴重的后果。因此,不論是推動人工智能技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還是規(guī)避人工智能技術可能帶來的危害,都需要未來的技術技能人才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擁有嚴肅認真、勤勉踏實、愛崗敬業(yè)、精益求精的職業(yè)態(tài)度。

      人工智能時代,我們必須把工匠精神的培育作為人才培養(yǎng)的根本。[12]要讓技術技能教育順著“由技近乎藝,由藝近乎道”的方向次第推進,同時把“技、藝、道”融會貫通于人才培養(yǎng)的全過程。據此,職業(yè)學校一是要把工匠精神納入專業(yè)培養(yǎng)體系,滲透在各學科知識學習、技術技能訓練與運用的全過程之中,讓工匠精神的培育融入日常教學;二是要把師生工匠精神的踐行狀況納入業(yè)績考核范疇,利用智能化的誠信系統(tǒng)為師生建立誠信檔案,以制度約束的力量強化全體師生的工匠精神。

      3.面向人工智能2.0職業(yè)教育要加快教育方式變革,搭建技術平臺,力推智慧教育

      現代教育模式多樣,教育形式和方法也不斷被創(chuàng)新,基于不同的影響因素,不同類型、不同階段的教育所采用的方式也大不相同,但在影響教育發(fā)展形態(tài)的因素當中,科技永遠都是最根本的因素之一。[13]在人工智能2.0時代,以智能產業(yè)崛起為代表的產業(yè)革命正對職業(yè)教育提出全新的命題和要求,職業(yè)教育只有主動積極適應人工智能2.0時代的社會經濟發(fā)展特征和要求,持續(xù)深化教育模式、教學方式方法的改革,才能為社會培養(yǎng)出有用之才。

      現階段,要實現職業(yè)教育培養(yǎng)方式的變革,要順應時代的趨勢,積極利用人工智能領域的科學和技術成果,構建智能化教育教學平臺來支撐新的教育方式落地。

      在我國一些辦學實力較強的高職院校中,已經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基于人工智能技術的智慧教學平臺,這種平臺功能完善、廣泛適用,既能“即插即用”,方便操作,又能與其他智能移動設備、智能穿戴以及PC端設備兼容,足以進行跨時空的教學互動和交流體驗,由此滿足了學生跨學科學習、無邊界學習和深度學習的需要。此外,這種平臺能夠承擔線下教學的諸多功能,還能夠實現一些線下無法企及的教育功能,堪稱是學生個體自主學習的“智能微型學校”。在這所“學?!崩飳W習不僅完全不受空間和學科界限的限制,還能實現課程結構、教育資源、教學評價與教學環(huán)境線上線下全面融合,智慧教育也從理想變成了現實。

      盡管目前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智慧教育平臺對大多數職業(yè)學校來講還面臨著諸多實際困難,但智慧教育平臺運行的成功已經證明這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職業(yè)教育現代化發(fā)展之路。職業(yè)學校一方面要加強資源整合,科學配置資源,將學校的人力財力物力資源適度向信息化建設、智能化建設傾斜,努力超前建設現代化教育平臺,早日形成智慧教育平臺建設與教育成效提升之間的良性循環(huán);另一方面要加強人才隊伍建設,越是先進的技術,越是需要高素質的人才。職業(yè)學校要實施人工智能技術人才自主培養(yǎng)和外部引進“兩條腿走路”的戰(zhàn)略,及早儲備智慧教育平臺搭建與維護所需要的技術力量和人才資源。

      4.面向人工智能2.0職業(yè)教育要加快評價方式變革,融入技術手段,強化智慧管理

      在人工智能2.0時代,隨著智能教育教學系統(tǒng)的不斷完善,傳統(tǒng)的職業(yè)教育評價系統(tǒng)和方式方法都將被全新的人工智能評價工具所替代。在宏觀層面,全國性的大數據收集與分析系統(tǒng)將為各級政府以及權威組織提供更為客觀、更為精確、也更為全面的職業(yè)教育發(fā)展評估結果。在微觀層面,學校師生工作學習的大數據收集分析和動態(tài)監(jiān)測系統(tǒng)將為學校的日常教學管理評估、教師教學成效評估、學生的生活學習狀態(tài)評估提供更加強有力的支持。例如評價一個學生的品行,傳統(tǒng)的操行評定往往依賴教師對學生日常表現的印象,不可避免地產生片面性、模糊性和主觀性,很難做到公正客觀。但在人工智能2.0時代,通過大數據技術分析與學生品行有關的日常行為數據,如處罰、獲獎、助人、參與集體活動等,給予每種數據一定的權重指標,就能依據學生平時表現量化評定其操行,完全不必依賴教師的個人印象。這種基于人工智能技術和工具的評價方式,能夠更加準確、客觀、全面地反映人才培養(yǎng)的實際情況,從而為優(yōu)化職業(yè)教育教學模式提供依據。[14]

      第一,在日常教學層面,加強智慧化技術的嵌入。職業(yè)學校要積極在教學評價中融入人工智能技術手段,改革傳統(tǒng)教學的一次性、終結性評價方式,基于大數據智能技術建立動態(tài)性、過程性、多向性的新型評價方式。如構建“監(jiān)測—激勵”型自主學習狀態(tài)評估系統(tǒng),通過實時監(jiān)測、分析學生利用學校智慧教育平臺下載課件、在線學習的內容和時長等信息,以及在手機等移動平臺上碎片化學習相關課程的信息,就可以大體了解每個學生在每一學習階段的自主學習習慣和學習深度,從而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第二,在學校管理層面,加強現代智慧化手段和技術的應用。相較于傳統(tǒng)的人工管理形式,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的智慧校園管理模式無疑具有顯著優(yōu)勢。職業(yè)學校通過建設智慧校園管理一體化平臺,可以將過去分屬于不同部門的管理職能統(tǒng)一納入智慧校園管理平臺,實現招生管理、教學管理、學生管理、流程管理、檔案管理等的一體化,從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并降低管理工作的錯誤率。

      5.面向人工智能2.0職業(yè)教育要加快人才培養(yǎng)體系改革

      傳統(tǒng)意義上的人才培養(yǎng)體系,是基于學科體系建設的,具有很強的封閉性,到了人工智能2.0時代,難以適應社會經濟發(fā)展要求,亟待改革。

      第一,要基于人工智能領域組建開放性的新型學科體系,以利于學生無邊界學習?;谌斯ぶ悄茴I域組建新型學科體系,就是要立足和圍繞智能技術研發(fā)、智能產品生產、智能服務供給所需,打破相關學科的邊界,促進不同學科的交叉融合。由于人工智能始終處于不斷升級的狀態(tài)中,基于人工智能發(fā)展組建的學科體系也應當是不斷變化的,這種變化正體了現代職業(yè)教育人才培養(yǎng)過程中的專業(yè)建設的開放性。

      第二,要形成“人工智能+X”教學體系,大力實施任務驅動型教學模式?!叭斯ぶ悄?X”教學體系,是指影響教學目標達成的各類要素當中,人工智能應始終占據一席之地,比如教師至少應當具備人工智能思維,具備智能教學工具使用能力,以及專業(yè)領域的人工智能產品設計與制作能力;教學手段要始終保持智能軟硬件的跟進和支撐;教學方法上始終有智能教學系統(tǒng)為情景教學、任務驅動教學、案例教學、協同學習等提供多維的素材與環(huán)境;教學評價始終由智能測評工具給予最合理的動態(tài)監(jiān)測評估等。

      第三,要形成開放型教材開發(fā)體系,職業(yè)學校要摒棄傳統(tǒng)的以學科知識體系分類搭建專業(yè)體系的做法,適應案例教學與任務驅動教學為主的新興教學方法,開發(fā)跨學科、跨技術、夸理工人文的教材體系。與此同時,職業(yè)學校應當加強在線數字教材的開發(fā)力度,尤其是要懂得積極利用互聯網廣泛聚集開發(fā)資源,組織跨地區(qū)甚至是全球范圍內的教師、學生、企業(yè)人員,激勵他們通過智能系統(tǒng)形成群體智能,協同合作開發(fā)在線教材。

      總之,不論是人工智能產業(yè)蓬勃發(fā)展所帶來的機遇,還是國家政策的不斷釋放的“利好”,都有助于推動我國的職業(yè)教育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再上新臺階。廣大職業(yè)教育工作者要與時俱進,牢牢把握堅守與創(chuàng)新相結合的原則,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推進智能化教育,培養(yǎng)更多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為實現國家“兩個一百年”戰(zhàn)略目標和民族復興中國夢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尹霞雨,呂芳卓,劉夢蓉,Ooi Pey Shin.人工智能2.0與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職業(yè)教育:來自第三屆中美智慧教育大會的觀點[J].中國遠程教育,2019(1):18—22.

      [2]潘云鶴.迎接人工智能2.0時代[J].上海信息化,2018(10):22—23.

      [3]左志新.第十六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成果發(fā)布綜合閱讀率保持增長有聲閱讀成新增長點[J].傳媒,2019(8):62.

      [4]陳凱泉,沙俊宏,何瑤,王曉芳.人工智能2.0重塑學習的技術路徑與實踐探索:兼論智能教學系統(tǒng)的功能升級[J].遠程教育雜志,2017(5):40—53.

      [5][9]楊緒輝,沈書生.教師與人工智能技術關系的新釋:基于技術現象學“人性結構”的視角[J].電化教育研究,2019(5):12—17.

      [6]程晨,吳俊杰.如何理解作為學科的人工智能教育[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9(10):4—8.

      [7]傅蝶.人工智能時代學校教育何去何從[J].現代教育管理,2019(5):52—57.

      [8][德]卡爾·雅斯貝爾斯.什么是教育[M].鄒進,譯,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1:18.

      [10]張學英.人工智能視閾下基于勞動就業(yè)迭代的技能形成問題研究[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30):17—24+56.

      [11]邱玥,杜輝.人工智能對就業(yè)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19(3):5—14.

      [12]梁珺淇,石偉平.人工智能視域下技能人才需求的未來走向與職業(yè)教育的路徑選擇:基于OECD教育報告的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9(4):10—13.

      [13]郝人緣,吳雪萍.第四次工業(yè)革命背景下的職業(yè)教育改革[J].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28):12—16.

      [14]王文靜,莊西真.人工智能視閾下職業(yè)教育的機遇、困厄與出路[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8(22):33—37.

      【Abstract】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 is about to set off a new wave of human beings fourth industrial revolution, and a new generation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s also emerg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 will bring about major changes in vocational education, including the rise of fragmentation and deep learning methods,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relevance theory,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terdisciplinary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gradual downward shift of technical skills. In this context, the moderniz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a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perseverance and change. It is necessary to persevere in the core development essentials of innovation as well as the craftsmanship spirit of artistry, art and morality, and accelerate the change of education methods and evaluation methods, build a technology platform, and promote wisdom management and wisdom education.

      【Key word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2.0 era; vocational education; modernization

      (編輯/樊霄鵬)

      猜你喜歡
      人工智能智能職業(yè)
      守護的心,衍生新職業(yè)
      金橋(2021年8期)2021-08-23 01:06:44
      2019:人工智能
      商界(2019年12期)2019-01-03 06:59:05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3期)2018-12-14 01:06:06
      職業(yè)寫作
      文苑(2018年20期)2018-11-09 01:36:00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9期)2018-11-09 01:30:14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 01:29:26
      智能前沿
      文苑(2018年21期)2018-11-09 01:22:32
      人工智能與就業(yè)
      IT經理世界(2018年20期)2018-10-24 02:38:24
      數讀人工智能
      小康(2017年16期)2017-06-07 09:00:59
      我愛的職業(yè)
      南平市| 象州县| 囊谦县| 台北市| 西安市| 敦化市| 英山县| 韩城市| 秦安县| 沙坪坝区| 安徽省| 北川| 汝州市| 曲沃县| 年辖:市辖区| 沈丘县| 荃湾区| 德清县| 横山县| 濉溪县| 宜川县| 姜堰市| 九龙县| 馆陶县| 永安市| 错那县| 门源| 洞头县| 龙门县| 思南县| 平罗县| 巴里| 隆回县| 略阳县| 邵阳市| 安仁县| 将乐县| 英吉沙县| 肥西县| 宁蒗| 东乡族自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