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懷貞 楊學奎
摘 要:隨著我國農業(yè)快速發(fā)展,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在全國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提升玉米產量對于農業(yè)發(fā)展和滿足糧食需求有著重要意義。本文簡單闡述了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實踐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重點提出了解決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問題的一系列對策。
關鍵詞: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田間管理
玉米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隨著我國人口的增長,對玉米產量的需求量進一步擴大。玉米高產栽培技術的目的是通過在玉米種植過程中采用科學的栽培技術和引入雜交品種等方法,使得玉米產量全面大幅度提高的栽培技術。
一、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實踐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玉米高產栽培技術被廣泛推廣開來,玉米的產量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與此同時,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在生產實踐中也存在著一些問題。第一,沒有做到優(yōu)選種子。部分農戶在選種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種植區(qū)域的氣候和土壤環(huán)境,沒有保證種子處于適宜的生長環(huán)境,也容易使玉米遭受病蟲害和自然災害而減產。第二,耕地質量差。玉米根系的良好生長對于玉米產量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部分農戶在種植前沒有對土地進行深翻或者翻耕的深度不足,沒有徹底清除雜草,不僅導致土地的養(yǎng)分無法得到充分利用,也使玉米更加容易遭受到病蟲害的威脅。第三,種植密度過大。部分農戶在種植過程中對于玉米的營養(yǎng)需求、土壤條件、光照和溫度、播種時間等條件缺乏全面的考慮,沒有對播種的行距和株距進行合理安排,導致玉米缺乏健康生長的環(huán)境,嚴重可引起玉米倒伏。第四,田間管理不科學。田間管理包括玉米出苗后的查苗、補苗、定苗工作,以及肥料的追施和防病蟲害措施。部分農戶對于田間管理知識理解不充分不全面,沒有科學地實行田間管理工作,影響了玉米的產量。
二、解決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問題的對策
1.選取優(yōu)質品種
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實踐過程中應對玉米種子依照下列條件進行一定的優(yōu)選。首先,對于種子的選擇應結合當地實際氣候和土壤條件,玉米生長區(qū)域的光照條件、溫度和降水量等氣候條件會對玉米高產品種的生長期造成一定的影響。其次,選種時應當結合該片種植區(qū)域的上一茬作物進行選種,例如,當上一茬作物為大豆時,土壤肥力得到良好的保持,可以選擇高產品種進行種植。當上一茬種植的是玉米時,應注意同一品種不能在相同區(qū)域連續(xù)種植三年以上,防止造成土壤的養(yǎng)分嚴重流失以及優(yōu)質品種的退化。玉米生長情況良好、產量較高時,可以繼續(xù)使用相同品種進行種植。此外,選種時應注意考慮種子的抗逆性和抗病蟲害能力,針對當地易發(fā)的自然災害和病蟲害進行選種,以防止因災害造成的大規(guī)模減產。例如,東北某地區(qū)海拔低,氣候寒冷,土壤肥沃,少干旱,病蟲害較多,選種時應優(yōu)先采用抗寒抗病蟲害的優(yōu)質品種。
2.播種前深耕
玉米種植過程中,土壤的質量是提高玉米產量的基礎條件。農戶在播種前應積極對土地進行翻耕,翻耕深度一般在25cm左右,結合種植地區(qū)的實際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同時,應獲取土壤樣品進行成分檢測,便于對肥料的選定,保證玉米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到充足的養(yǎng)分。翻耕應盡量選在秋季進行,提早深耕時間可以提高土壤的熱化程度,秋翻可以保證土壤充分利用秋季和冬季雨雪帶來的營養(yǎng),提高土壤的肥力從而為玉米種子提供良好的生長條件。播種前還應進行深松作業(yè),松動厚實的犁底層以保證土壤的密度處于合適狀態(tài),保證玉米根系充分吸收土壤中的各種營養(yǎng)成分。播種前應充分針對種植地區(qū)的氣候條件選擇播種時期。例如,吉林市處于東北平原,地理環(huán)境良好,五月上旬時期地表溫度基本穩(wěn)定在10℃以上,晝夜溫差相對穩(wěn)定,此時可以合理開展播種工作,有助于提高玉米產量。如果播種過早,溫度較低,可能會導致種子萌芽晚,出現缺芽現象。如果播種過晚,則會由于生長期短造成玉米營養(yǎng)不良的問題,導致產量的降低。
3.合理密植
種植過程中對于種子密度的安排要充分考慮到多方面要求。播種過密會使玉米間互相搶奪資源,影響植株生長速度,播種過稀則會導致土地資源的浪費,減少了玉米產量。土壤肥力強的地區(qū)可適當加大密度,干旱而缺少灌溉條件的地區(qū)應減小種植密度。光照條件好、熱度高的地區(qū)可以相應增加種植密度,光照不足的區(qū)域應減小種植密度。種植密度還應根據具體的種子種類進行適當的調整。一般來說,玉米的播種行距為60cm左右,株距為26cm左右,緊湊情況下可以達到每畝4000株的播種量。
4.做好田間管理工作
玉米播種時可適當加入磷鉀肥作為基肥,從而使苗期的生長勢頭得到明顯提升。玉米苗期應根據實際種植情況適當給予水肥,玉米的耐澇性較差,過多的澆水會造成出苗慢、缺苗等現象。追肥時間可以根據出苗情況、土壤營養(yǎng)條件等情況進行判斷。種植密度高、套種玉米地區(qū)和低洼潮濕地區(qū)可以提早在定苗期進行追肥。土壤營養(yǎng)充足的情況下可以少追肥或不追肥。苗期追肥應多施以磷肥和鉀肥,根據土壤情況施加適當的氮肥。玉米播種后的7天后。應對田間進行有效檢查,及時了解玉米出苗情況。出現缺苗等情況時應及時進行補苗,保證玉米產量。中耕可以松動土壤,提升通氣性從而促進玉米根系的生長,同時促進了地表溫度的提升,對病蟲害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在玉米苗期應開展除草作業(yè),防止雜草搶奪養(yǎng)分,保證幼苗的良好發(fā)育。如果雜草較少,可采用人工方式進行除草。否則在選擇除草劑時,應針對田間雜草種類合理選擇,并控制噴灑量減小對環(huán)境的影響。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高產玉米栽培技術得到全面推廣的情況下,在實踐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問題。農戶在栽培高產玉米的過程中應該積極選取優(yōu)質品種、深耕深翻土地、合理密植、做好田間管理,全面保證玉米植株的健康生長發(fā)育,促進玉米產量的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姜國柱,丁作法.淺析玉米高產栽培技術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農家參謀,2019(20):57.
[2]邸艷波,朱秀章.探究玉米高產栽培技術[J].農業(yè)與技術,2019,39(18):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