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玉米新品種“德單5號”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

      2020-02-07 05:34:23張晶晶
      農(nóng)家科技中旬版 2020年1期
      關鍵詞:心葉葉鞘褐斑病

      張晶晶

      沈丘縣現(xiàn)有耕地114萬畝,土壤肥沃,氣候溫和,光、熱、水等自然條件優(yōu)越。種植面積和產(chǎn)量均占很大比例,在全年糧食生產(chǎn)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因地制宜,科學種植,加強管理,奪取玉米高產(chǎn)豐收,對保障國家糧食生產(chǎn)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德單5號”玉米新品種主要病蟲害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一、玉米螟

      俗稱玉米鉆心蟲,玉米螟是危害玉米較重的常發(fā)性害蟲,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發(fā)生,平均減產(chǎn)10%,近年來,隨著氣候條件的變化,耕作制度的改變,玉米種植密度的加大,肥水條件的提高,玉米螟的危害日益加重,前期幼蟲鉆蛀葉片,啃食葉肉,形成花葉,影響光合作用;穗期為害常使穗部發(fā)育不全,莖稈折斷,造成玉米減產(chǎn)。

      1.發(fā)生及為害規(guī)律

      玉米螟一年發(fā)生2~3代。老熟幼蟲主要在玉米、高梁及其它寄主秸稈內(nèi)越冬,少數(shù)在根茬、穗軸、苞葉或收獲時遺落的枯葉及其它場所越冬。次年5月中旬,越冬幼蟲開始化蛹,蛹期約10天,5月下旬開始出現(xiàn)成蟲,6月上旬為成蟲盛期。田間第一代卵始見于5月底6月初,高峰期在6月中旬,末期在7月初,卵期5-6天。第一代幼蟲從6月中旬初到7月中旬初,經(jīng)25-30天成熟,6月中旬末到7月中旬末在心葉或莖內(nèi)化蛹,蛹期約4-14天,7月上、中旬第一代成蟲開始羽化。二代卵盛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幼蟲期為7月下旬末至8月下旬末,經(jīng)約15-22天,8月中旬末開始出現(xiàn)成蟲。平原區(qū)二、三代卵重疊發(fā)生,三代卵期為8月中旬至9月上旬,盛期在8月下旬,作物成熟時末代幼蟲大部老熟越冬。幼蟲一般蛻皮5次。1~3齡幼蟲有遷移為害習性。初孵幼蟲在玉米抽雄穗前集中吃心葉(喇叭口內(nèi))或未抽出的雄穗,雄穗全部張開后多分散蛀入莖內(nèi)或雌、雄穗為害,并排出粉粒狀糞便。部分幼蟲吐絲下垂,被風吹轉移到鄰近植株為害。以幼蟲擴散危害,有趨糖、趨觸、趨濕和趨光等特性。4齡后鉆蛀危害,集中在心葉、幼嫩的雄穗、花絲與雌穗柄、莖桿、雄穗柄,穗軸蛀空危害,輕者影響?zhàn)B分運輸運輸,重者莖稈折斷、穗柄蛀空、折斷等。

      2.為害癥狀特點

      玉米螟以幼蟲為害。初齡幼蟲蛀食嫩葉形成排孔花葉。3齡后幼蟲蛀入莖稈,為害花苞、雄穗及雌穗,受害玉米營養(yǎng)及水分輸導受阻,長勢衰弱、莖稈易折,雌穗發(fā)育不良,影響結實。幼蟲為害棉花蛀入嫩莖,使上部枯死,蛀食棉鈴引起落鈴、腐爛及僵瓣。玉米螟初孵幼蟲在心葉內(nèi)取食嫩葉,使玉米心葉出現(xiàn)花葉和排糞孔,當被害葉展開后,在葉片上形成不規(guī)則的半透明薄膜狀排孔,被害嚴重的葉片支離破碎,不能展開。玉米雄穗抽出后,大部分幼蟲開始蛀入雄穗軸、雌穗軸和雌穗以上的莖稈,造成雄穗及上部莖稈折斷,影響?zhàn)B分運輸,危害玉米籽粒,使玉米籽粒破損,發(fā)育受阻,此時也是影響玉米產(chǎn)量最嚴重的時期。

      3.化學防治

      (1)在春天玉米心葉末期,花葉株率10%時要進行普治。心葉中期花葉率超過20%,或100株玉米累計有卵30塊以上,需再防一次。(2)夏玉米在心葉末期防治一次。穗期蟲穗率10%或100%穗花絲有蟲50頭時,要立即防治。(3)成蟲發(fā)生期利用黑光燈或性誘劑誘殺。

      4.藥劑防治

      玉米心葉末期顆粒劑防治,可用3%為樂爾顆粒劑、或98%巴丹可溶性粉劑制顆粒劑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內(nèi),殺死初孵幼蟲。常用藥劑有18%殺蟲雙水劑500倍液,90%敵百蟲晶體或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50%乙硫磷乳油1000倍液等。這些藥液均按每株10毫升的用量灌注露雄期的玉米雄穗。防治時可采用投放顆粒劑,用20%三唑磷乳油100毫升或18%殺蟲雙水劑250毫升兌細沙5千克拌成顆粒劑,投到玉米心葉中,每株投1-2克為宜。

      二、玉米褐斑病在各玉米產(chǎn)區(qū)均有發(fā)生,主要危害葉片、葉鞘和莖稈,以葉片和葉鞘交接處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

      初為白色至黃色小斑,漸變成褐色或紅褐色,圓形或橢圓形,隆起成皰狀,有時相互愈合成不規(guī)則大斑,病斑附近的葉組織常呈粉紅色。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褐色粉末,病葉局部散裂,葉脈和維管束殘存如絲狀。最后葉片退綠發(fā)黃、干枯,嚴重者造成植株枯死。莖上病斑多發(fā)生于節(jié)的附近,遇風易倒折。該病一般在玉米8~11片葉時開始發(fā)病,主要侵染葉片、葉鞘、莖稈,葉片上病斑小而密集,直徑1mm左右,多自葉片上半部和基部發(fā)生,初期病部變黃,以后逐漸干枯;葉鞘及葉片主脈上病斑稍大,常愈合成大而不規(guī)則形的褐色斑塊,嚴重時葉片全部干枯,對玉米產(chǎn)量和品質影響很大。

      1.發(fā)病癥狀

      玉米褐斑病是近年來為害玉米較重的一種葉部病害,各玉米產(chǎn)區(qū)均有發(fā)生,病斑主要發(fā)生在葉片、葉鞘和莖上,有時在果穗外苞葉和雄花上出現(xiàn)黃色長圓形到圓形的很小斑點,葉片上也出現(xiàn)橫帶狀癥狀。病組織逐漸變成褐色到赤褐色,并愈合成大而不規(guī)則的斑塊;病組織細胞瓦解,并顯出膿皰狀突起,其中含有黃褐色到暗褐色的孢子囊。葉鞘受害的莖節(jié),常在發(fā)病中心折斷。主要為害葉片、葉鞘和莖稈,以葉和葉鞘交接處病斑最多,常密集成行。初為白色至黃色小斑,漸漸變成褐色或紅褐色,圓形或橢圓形,隆起成皰狀,有時相互愈合成不規(guī)則大斑,病斑附近的葉組織常呈粉紅色。后期病斑表面破裂,散出褐色粉末。病葉局部散裂,葉脈和維管束殘存如絲狀。莖上病斑多發(fā)生于節(jié)的附近,遇風易倒折。

      2.發(fā)病原因

      在玉米5~8片葉期,土壤肥力不夠,玉米葉色變黃,出現(xiàn)脫肥現(xiàn)象,玉米抗病性降低,是發(fā)生褐斑病的主要原因。夏玉米區(qū)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空氣溫度高、濕度大,陰雨天多,促進了病害的蔓延。土壤中及病殘體組織中有褐斑病病原體菌;首先,高感品種連作時,土壤中菌量每年增加5~10倍;其次,施肥方面,用有病殘體的秸稈還田,施用未腐熟的廄肥堆肥或帶菌的農(nóng)家肥使病菌隨之傳入田內(nèi),造成菌源數(shù)量相應的增加;玉米5~8片葉期,土壤肥力不夠,玉米葉色變黃,出現(xiàn)脫肥現(xiàn)象,玉米抗病性降低,是發(fā)生褐斑病的主要原因;空氣溫度高、濕度大。夏玉米區(qū)一般6月中旬至7月上旬若陰雨天多,降雨量大易感病。

      3.藥劑防治

      每畝用25%的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葉面噴霧,或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12.5%禾果利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均可預防玉米褐斑病的發(fā)生。

      猜你喜歡
      心葉葉鞘褐斑病
      基于玉米DH系分離群體葉鞘、花絲、花藥與穗軸顏色性狀的遺傳分析
      作物雜志(2023年3期)2023-08-07 01:04:08
      蘋果園褐斑病防治正當時
      “一帶一路”上的國花文化——捷克·心葉椴
      天天愛科學(2022年9期)2022-09-15 01:12:00
      高溫多雨 注意防治蘋果褐斑病
      楚雄州桑樹褐斑病發(fā)生規(guī)律研究
      蘋果褐斑病的發(fā)生與綜合防治
      煙臺果樹(2019年1期)2019-01-28 09:34:56
      結束鉛華歸少作,屏除絲竹入中年——讀《竹太空心葉自愁:近體詩詞習作習得錄》有感
      三氯異氰尿酸對香蕉葉鞘腐爛病的抑制效果
      植物保護(2016年1期)2016-09-14 06:14:52
      鳳棲梧·植保員
      甘蔗葉鞘破壞與剝離方式試驗與分析
      屏南县| 吉木乃县| 马龙县| 宜昌市| 平江县| 牙克石市| 河西区| 宁国市| 嘉兴市| 宁安市| 常州市| 镇坪县| 万载县| 上饶县| 石城县| 岱山县| 宜城市| 斗六市| 潮州市| 武汉市| 安阳县| 霸州市| 石河子市| 紫云| 尉氏县| 颍上县| 庄河市| 应用必备| 维西| 仁布县| 抚州市| 新建县| 铁岭市| 山阳县| 怀远县| 沅陵县| 图们市| 通许县| 安福县| 屯昌县| 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