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主要介紹了彝語樂居話的幾種疑問代詞及其用法,包括各個疑問代詞的構(gòu)成、疑問用法和非疑問用法等。文章通過對語料的分析和歸納,總結(jié)了彝語樂居話中帶有[+Q]的語素和詞,并將其與漢語中的疑問代詞進(jìn)行比較。彝語樂居話疑問代詞及其用法研究,有助于進(jìn)一步深入描寫和分析彝語的語法,擴(kuò)充了不同地域的彝語次方言的研究。
關(guān)鍵詞:彝語樂居方言;疑問代詞;疑問句;SOV
1. 前言
樂居位于云南省昆明市西山區(qū)團(tuán)結(jié)鎮(zhèn)。樂居的彝族自稱“s?33?i??31”或“sɑ33?i??31”,該自稱與已有文獻(xiàn)中其他彝族的自稱沒有對應(yīng)關(guān)系,但和“撒尼”這一自稱最為接近。朱文旭《彝語方言學(xué)》)、陳士林等《彝語簡志》將彝語分為六大方言區(qū),并將昆明市的彝語方言歸為彝語的東南部方言。“撒尼”人所使用的就是東南部方言,但彝語樂居話與現(xiàn)有的東南部方言在語音、詞匯上有較大差異。暫未發(fā)現(xiàn)彝語樂居話可與其他地區(qū)彝語方言通話的前例。
2. 彝語樂居話的特殊疑問詞
2.1詢問地點的特殊疑問詞
彝語樂居話詢問地點的代詞是t?551,。例如,彝語樂居話中可單獨用t?55表示疑問,但限于詢問地點,不能用于詢問時間。如:“你在哪?”“你去哪?”
不是所有詢問地點時,t?33都可以單獨使用。如:“你從哪兒來?”只能說成:
這句話是賓語省略句,在基礎(chǔ)生成中省略了賓語。一般用于詢問他人,某物是從哪里獲得的,而且是具有責(zé)備和審問的意味時才會使用。
在疑問句“你在哪?”中,彝語樂居話有“na21t?44g?22ts?21?”和“na21t?33ts?21?”兩種方式可以表達(dá)。所以,通過上面的例子,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在彝語樂居話中,t?55是一個具有[+Q]特征的語素。它與漢語中的“哪”在疑問句中的用法相似,組合其它語素后可以在疑問句中做疑問代詞。下面從其它問句中對其進(jìn)行進(jìn)一步的驗證。
這里的t?44g?22可譯為漢語的“哪兒”“哪里”,但是這個“里”和漢語中的“里”是不同的。在漢語中,家里、這里、哪里,用的是同一個“里”字。在彝語樂居話中,“家里”是xi44x?55或者xi44?55,表示“里”的詞是x?55,也可說成?55。而“這里”“那里”“哪里”的在“這、那、哪”后接的音節(jié)為g?22,這個g?22不是一個獨立的自由語素,暫將其看作是與指示代詞連用的后綴。
這個句子直譯在漢語普通話中是不成立的,但這在漢語方言西南官話昆明話中是合法的句子。在昆明話中詢問別人在哪里時,常使用這樣的表達(dá),如“你在哪點?他克哪點?”等。樂居彝族生活地區(qū)距昆明市區(qū)僅十七公里,附近最近的漢族村小廠村距離樂居不足六公里。筆者認(rèn)為由于日常生活中與漢族接觸較頻繁,彝語樂居話在表達(dá)上也受到漢語方言的影響。
t?44g?22和t?44n?55在認(rèn)知上的區(qū)別在于,t?55g?33一般用于較遠(yuǎn)、較大的處所的提問,而t?55n?51用于在說話人的認(rèn)知中相對沒有那么遠(yuǎn)的、小的地點及處所的提問。比如“哪兒受傷了?”只能用t?44n?55做疑問代詞來提問,不能用t?44g?22。
以上的例子都是t?44與其他詞連用時,可以表示疑問的用法。
2.2 詢問時間的特殊疑問詞
這里和表示d?44和th?44不能在分開后表示分開使用。在表時間和表地點時,t?44都可以充當(dāng)疑問代詞的[+Q],唯一的區(qū)別是,t?44單獨使用時可用于詢問處所,而時間的詢問必須在t?44后加表示時間的t?44。
2.3 詢問人物的特殊疑問詞
2.3.1 疑問用法
詢問人物的疑問詞是a22s?33,
a22s?33在疑問句中代表“誰”這一含義,但彝語樂居話中的“誰”這個疑問代詞的用法與其他疑問詞稍有區(qū)別,在不同的句類中,情況有所不同。
2.3.2 a33d?42的非疑問用法
a33d?42單獨使用時,有誰、哪一個的含義,例如:
但這個句子不是疑問句,句話是一個反問句,是不需要回答的,這是為了表達(dá)說話人的情緒,加強表達(dá)的感情色彩。假設(shè)有這樣的語境:一個人做錯了一件事,被他的父親罵了,父親責(zé)罵他時就會反問說:
此時,其實說話人想傳達(dá):你不能這么做。這并非要對方回答說是誰同意他這么做的。這時,既可以用a33s?55,也可以用a33t?35。
而在陳述句中表否定時,偏向使用a35t?35。有一個特殊的否定,只能用a33t?35來表述“誰”這一含義:
a22t?42 d?22 t?42是一個固定表示否定的“誰”的用法。這個時候的a22t?42是不可以換成a22s?33的。這可能與固定用法有關(guān):反問句中在語義上也是有否定意的,所以人們習(xí)慣在有否定意時更多的用a22t?42來表示“誰”。進(jìn)一步深究發(fā)現(xiàn),a22t?42其實是“哪一個(人)”這一詞義,只能用于人。此時具有[+Q]特征的是語素a22。
2.4 詢問事物的特殊疑問詞
彝語樂居話詢問事物的疑問詞主要是wu55與其他音節(jié)組合成的疑問詞,wu55也可單用:。例如:
wu55??22和wu55表示非疑問用法時的區(qū)別:
wu55??22的色彩表現(xiàn)說話人想要斥責(zé)、警告,適用于在表達(dá)消極感情色彩時使用。如主人發(fā)現(xiàn)有個小偷在偷東西,主人對小偷大喊“wu55??22??? p?44?或na21(你)wu55??22?? p?44?”這時,主人并不是要小偷回答自己小偷在做什么,而是為了要讓小偷知道,他偷別人東西被別人發(fā)現(xiàn)了。這相當(dāng)于漢語里的“你干什么?!”
而用wu55 p?44時,則表示說話人不但不厭惡對方,且常是說話人對對方很有好感,或雙方關(guān)系密切,則會使用wu55p?44。如女兒給母親買了一個禮物,母親會對女兒說“wu55p?44”,意思是不必如此破費。這可能和樂居彝族的風(fēng)俗習(xí)慣和思想觀念有關(guān)。一般情況下,遇到別人特別為自己著想的情況或是收到禮品時,人們一定會先說“wu55p?44????? z?33(語氣詞)”,表達(dá)“讓對方費心了、下次不必如此了”的意思,這可能與彝語樂居話中極少使用感謝語有關(guān)。那么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大致可判斷出,wu55是具有[+Q]的語素。它在表示疑問時,一般來說是不能單獨使用的,它要和??22一起構(gòu)成wu55??22,才能表示一個完整“什么”的意義。
2.5 詢問原因的特殊疑問表達(dá)
詢問原因的特殊疑問表達(dá)主要有兩種wu55??22 bu42 d?33和kh?22??33 bu42 d?33,其中kh?22??33 bu42 d?33的非疑問用法比wu55??22 bu42 d?33普遍,多于反問。例如:
提問原因時,wu55??22 bu42dao33表示什么原因,這是最長的一個疑問短語,bu53dao33是表“因為”的意思,在這句話中帶有[+Q]的是wu51??22,這與其他疑問代詞有所區(qū)別,??22雖然是一個實際的詞匯意義,但如果沒有它,wu55和bu42d?33直接組合是不合法的。??22的作用在下一個疑問代詞中也會有體現(xiàn)。
2.6 詢問方式的特殊疑問詞
詢問方式的特殊疑問詞在彝語樂居話中有兩個,分別是kh?22??33和kho31??35,kho31??35可用于非疑問中。例如:
k?22??33在彝語樂居話中表示“如何、怎樣”。沒有單獨的“kh?22”用于句中的情況。有時“如何、怎樣”還有一個疑問代詞“kh?22 ??55”,(kh?22??55是kh?22??33的屈折形式)。如:
kho22??44的非疑問用法:
kho22??44在表示非疑問時,可單獨使用,表示“怎么會?不會的?!边@類含義。如兩個學(xué)生一起預(yù)測自己的高考成績,甲對乙說:你肯定考上北京大學(xué)了。乙回答:kho22??44。這時乙的回答肯定不是在追問甲“我怎么考上的”,而是在表達(dá)“我怎么可能考得上”。這種自謙的話,和樂居彝族的社會文化心里也有很大的關(guān)系,平常不好意思被人當(dāng)面夸獎或祝賀,每當(dāng)被人夸獎的時,人們會用“kho22??44”來接話,這與漢語中,人被夸后常說的“哪里哪里”所表達(dá)的感情色彩和意義較接近。
3. 結(jié)語
本文的對所列的每個疑問代詞及其用法都做了簡要描寫,但還沒有進(jìn)行充分的解釋和分析,形成理論上的抽象概括。對SOV語言的生成語法理論知識了解甚少,在進(jìn)行分析時多用漢語中的相關(guān)現(xiàn)象進(jìn)行對比解釋,對于理解SOV語言的疑問句法方面也僅是淺嘗輒止,期望日后做進(jìn)一步的研究。
參考文獻(xiàn)
[1]? 普忠良.納蘇彝語語法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xué),2016.
[2]? 徐杰.疑問范疇與疑問句式[J].語言研究,1999(02):22-36.
[3]? 殷自菊. 彝語格租話與漢語永仁方言疑問句的對比研究[D].云南大學(xué),2011.
作者簡介:陳齊卿(1993.05—),女,云南省昆明人,北京市中國傳媒大學(xué),語言學(xué)及應(yīng)用語言學(xué)專業(yè),碩士研究生。
注釋:
①? 用在31聲調(diào)后做獨立語素使用時,變調(diào)33。
②? 這里的a55與漢語的“從”不是直接對應(yīng)的,可能是一種標(biāo)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