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先琴
劉伙、周溝、小漫坡、大山根……直到汽車穿過那座叫娘娘洞的短隧道,從那束通透的亮光里,再也看不到遠處松柏叢里的縷縷紙煙,我才回過頭來,任淚水奪眶而出。
母親就這樣安眠在我的身后,此去,只會離她越來越遠。母親目光里的女兒,從此將永遠用目光尋找母親。
我是3歲進的寄宿幼兒園,接著進的寄宿學校,也許那時年少,也許幼兒園與學校毗鄰,而媽媽就在學校工作,意識里沒有與母親分別的感覺,直到中學畢業(yè)上山下鄉(xiāng),背起行李離開家門,才發(fā)現(xiàn)孩子離開家庭,對于母親是一件多難的事情。提前幾天的各種用品打理自不必說,每一件都要看過理好,再找理由添加,塞進大包小箱,直到合不住箱蓋、拉不住拉鏈。而最不理解的是影子似的相伴相隨,從提起行李那一刻,無論我在干什么,媽媽都會跑過來跟在身邊,把那些整理過的物品、交代過的事情,一件件一樁樁重復個遍。出家門了,出院門了,沒話了,就那么走著跟著,無論你怎樣一次次說走吧走吧,媽媽都始終不肯離開,直跟到車站的那道無法通過的閘門才站住,還要揮揮手,記住媽交代的話呀……我怕同學熟人笑話,趕快大步走開,到長途汽車邊上了,回頭一眼,卻見媽媽還在那里,看見你轉(zhuǎn)過身,她臉上竟然浮出孩子般滿足的笑容……
如果那一刻我沒有回頭,媽媽她會怎樣?多少次送別之后,我才有了答案。
那次進車站不久,天上就下起了大雨,我們那趟班車一直沒有進站,記得是一個多小時后,車站一個工作人員跑到候車區(qū)域,大聲叫我的名字,遞過來一把雨傘,一個塑料袋,那袋子熱乎乎的,打開來竟是幾個白生生的熟雞蛋?!笆侵芾蠋煟▼寢屝罩埽┙o你的,你媽看車沒有來,叫我等著,回去拿了這些東西……”
媽媽怎樣在熙熙攘攘的車站找到這個“熟人”,怎樣在雨中來回奔波不得而知,從此我確認的是,看女兒離開,看女兒上車,看那輛車開走,或者說,是最后看不見,才是母親離開的時刻,無論孩子是否回頭……
后來,我參加了工作,后來,我有了自己的車,每次回家,我都要用盡一個業(yè)余司機的技能,七扭八拐把車停在家門口,讓媽出門就看我上車。誰知一定是覺得沒有了發(fā)車時間的限制,媽一如過往把所有事情說個遍還不夠,還一次次回轉(zhuǎn)身,把她認為重要的東西塞進車里,無奈之中,只有發(fā)動起來開車走,巷道里沒有速度,她竟然跟著走到大路邊,倒車鏡里,依然看到她站在那里,感覺到她眼巴巴的目光。
再后來,媽老了,我和弟弟把她接進省城,住進我們自己的家里。安頓下來,心想朝夕相處的媽媽,再也不會有分別的糾結了吧。哪知每天上班的時刻又成了她忙碌的時刻。90多歲的老人聽力已經(jīng)嚴重下降,卻能準確分辨女兒的腳步,幾乎同步從自己房間出來,伸手摸摸你的衣服厚薄,看著你開門,隨著走到單元門口,再三勸阻才不進電梯,還大聲問一句什么時候回來。弟弟家在一樓,媽媽在那里的時候更是麻煩,每次去探望離開時,她都要甩開小阿姨的攙扶,執(zhí)意走下門口的臺階,送你到停車的地方,看你上車離開。
弟弟住在小區(qū)最后面角落的那棟樓,送別成了一件事情,是參加一次必須踩點到達的活動,還是一次需要抓緊發(fā)走的稿子?總之那一次的焦急中,我想出一個主意,從弟弟家出來,就快步轉(zhuǎn)過墻角躲了起來。只見媽媽步履蹣跚地走出門洞,看到小區(qū)通道上沒有我的身影,就疑惑地向后張望,我暗自慶幸母親會轉(zhuǎn)身回家時,卻見她只是猶豫了半分鐘,就堅定地開始向前尋找,最后,我還是現(xiàn)身趕快打電話讓小阿姨出來。耽誤了更多時間的我,那次真的生氣訓斥了老媽:“都多大了,還把我當小孩!”我氣急敗壞的樣子肯定嚇住了媽,她孩子似地辯解:“媽還沒有問你上哪兒呢?
到哪里去?做什么?何時回來?對于孩子,是日復一日的重復,母親那里,卻永遠是新的出發(fā)。當年年輕的媽媽面對年少的我,這樣的道別這樣的提問尚能理解,而如今,90高齡的母親仍要在每一次離開時,追問已經(jīng)做了母親的女兒。我的白發(fā)老媽,你是糊涂了,每一次的追問卻那么清晰又認真;你已經(jīng)成為習慣,歲月漫漫,你為何就是保留了這個習慣?
直到?jīng)]有了你的這個年關,我才在一個剎那明白,雖然明白得太晚太晚。
這個春節(jié),我們?nèi)覜Q定在海南度假,假期結束時,兒子被通知到工作單位以外的地方開會,機票臨時改簽,汽車重新預約。所有行程自然是兒子自個兒在手機上搞定的,幾點走,到哪里,自然是我問出來的,最后一個提問兒子終于不耐煩了:“能不能不再問約車號碼了,是我乘車好不好!”沒有得到答案的我,把鬧鐘定到凌晨出發(fā)的時間,決定隨兒子到樓下,就可以看到約車牌號了。哪承想得知我的目的后,兒子竟然毫不客氣地電話指揮約車停到另一個門道前,在模糊的晨曦中揚長而去!
“我就是要讓媽媽明白,我不是孩子了,應該像成年人一樣得到尊重?!笔潞?,兒子的朋友在電話里這樣告訴我。
同樣的送別,同樣的不耐煩,兒子歸結為沒有得到應有的尊重,而我當年則認為母親耽誤了我的時間,相同的是,我們都沒有想到那個心心念念牽掛你的母親的感受!
多想飛奔到母親身邊,告訴她我錯了,多想再牽著媽媽的手,走出家門,在道路的盡頭,轉(zhuǎn)身看見彼此的笑容……
如今,刻骨銘心的頓悟,只能面對黃土,說給沉睡的親人,只能化作青煙,尋找天堂里那顆與你相守相望的靈魂!
這就是人生,擁有時不懂珍惜。這就是親情,只有歲月告訴你,她無怨無悔。
找個時間吧,與兒子像朋友那樣談談心,等下一次出門吧,告訴兒子,只要媽媽在,你永遠都是孩子……不!親情不需要解釋,有一種永遠無法探尋無法表達的人類情感密碼,只能在血脈里跳動感知,流淌傳承。
今生,再也沒有人會送我直到看不見;今生,我的目光注定會追隨一個身影,直到他看不見……
(摘自《光明日報》)(責編 拾谷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