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羽佳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主力部隊順利渡過于都河,開始了舉世聞名的長征。10月下旬,紅三軍團第四師作為先頭部隊,挺進江西信豐新田鎮(zhèn)百石村,打響了中央紅軍長征第一仗——百石戰(zhàn)斗。隨后幾天內,多路軍團先后突破國民黨軍設置的第一道封鎖線,取得萬里長征的第一場勝利。
1933年夏,國民黨軍不斷壓縮蘇區(qū)邊界,蔣介石認為,第五次“圍剿”將是與共產黨的最后一戰(zhàn)。他想不到的是,面對駐防4萬多人、以桃江為天塹的百公里封鎖線,1934年10月17日,中央紅軍向指定的進攻發(fā)起地域多路秘密開進。
18日,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發(fā)布突圍命令,由金雞、新田、古陂等地域突破封鎖。10月19日至20日,紅軍主力進抵陳濟棠的南路軍碉堡群防線,完成突圍前的作戰(zhàn)準備。如果當時紅軍在思想上畏首畏尾、猶豫不決,在軍事行動上不敢主動出擊,不敢突破,后果將不堪設想。
九死一生的長征路,從一開始就注定是一條浸透鮮血的艱險之路。百石戰(zhàn)斗中,紅三軍團第四師先頭部隊第十一團紅軍戰(zhàn)士冒著槍林彈雨,越過鐵絲網,翻過深深的壕溝,沖向敵人碉堡。僵持之際,四師獨臂師長洪超親自指揮十一團,卻不幸被子彈擊中,壯烈犧牲,年僅25歲。
倒下的是身軀,立起的是豐碑。將領的沖鋒陷陣,讓紅軍戰(zhàn)士們士氣倍增。百石一戰(zhàn),紅軍全殲守敵200余人。幾天之內,各路紅軍先后在信豐縣境內的新田、金雞、古陂、石背等地打垮國民黨守軍,順利突破“銅墻鐵壁、堅不可摧”的封鎖線。
百石戰(zhàn)斗當天正逢新田集市,紅軍先頭部隊發(fā)現這個情況后,積極做群眾的思想工作,動員群眾不要趕集,以防泄露軍機。當地老百姓為支持紅軍行動,都待在家里。正因如此,當日,紅軍已逼近新田鎮(zhèn)制高點時,敵軍才發(fā)現,這讓紅軍有了先發(fā)制人的良好機會,為贏得勝利打下堅實基礎。
當時,村民們知道紅軍要突破敵人的阻擊,都主動給紅軍當向導,讓紅軍熟悉地形,選擇最佳位置突破。當敵人躲進“萬人祠”圍屋時,當地群眾又主動為紅軍出謀劃策,選擇最佳突破口進攻。
百石戰(zhàn)斗打響時,得知紅軍隊伍在征召新戰(zhàn)士,村民們積極響應,當年百石村參加紅軍的就有幾十人,有效補充了紅軍部隊的戰(zhàn)斗力量。百石村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十多個,還走出了開國少將童國貴。
百石戰(zhàn)斗后,陸定一寫下“十月里來秋風涼,中央紅軍遠征忙。星夜渡過于都河,古陂新田打勝仗”的豪邁詩篇。
〔金衛(wèi)東薦自七一網(七一客戶端)/《黨史信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