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楊 峰
說起生長痛,可是令不少父母揪心的事兒,孩子白天跑跳玩耍,到了晚上卻喊腿疼,有的會疼得哇哇大哭,嚇得爸爸媽媽膽戰(zhàn)心驚,生怕出現什么問題。為此,有必要給家長們說說這生長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生長痛是兒童生長發(fā)育時期特有的一種生理現象,一般多見于3~12 歲,而5~7 歲最易出現“生長痛”,因為這一年齡段的兒童是生長發(fā)育的第一增高黃金時期,骨骼生長迅速,而四肢長骨周圍的神經、肌腱、肌肉的生長相對慢一些,這樣的“不同步”發(fā)育,很容易造成下肢膝蓋與小腿之間或大腿側面,出現短暫的、間歇性的,猶如抽筋般的疼痛,即為生長痛。
孩子的生長痛最大的特點就是白天玩得生龍活虎,到了晚上,甚至午夜時分,下肢就會出現疼痛,疼痛閾值較低的孩子更易發(fā)生。由于白天孩子的活動量比較大,到了晚上休息時,因肌肉疲勞,產生酸性代謝產物堆積等引起疼痛發(fā)作。一陣陣間歇性疼痛,可促使血管充分擴張,加速血液循環(huán),將運動產生的乳酸等廢物盡快排出體外。到了早上醒來,孩子一點兒也不感覺到疼痛了。
正處于生長旺盛階段的孩子出現生長痛,有些家長們認為是缺鈣造成的。其實,生長痛是肌肉疼,不是關節(jié)和骨頭,跟缺鈣無關,而鈣充足的孩子也可能出現生長痛。所以,家長不要亂給孩子補鈣,以免引起副作用。
生長痛與長高并沒有太大的關系,生長痛是種自然的生長現象,而身高與先天遺傳,以及后天營養(yǎng)、睡眠、激素、心理等多種因素有關。所以,沒經歷過“生長痛”的孩子未必個兒矮,出現“生長痛”的孩子,不一定就長得很高。
生長痛是正?,F象,而且疼痛程度大多可以忍受,切忌濫用藥品。不要給孩子亂敷什么藥膏或貼膏藥,以免引發(fā)皮膚過敏。也不需要吃止痛片一類的藥物。
一是保證孩子的營養(yǎng)需求。在注重膳食合理,保證孩子營養(yǎng)需求的同時,應讓孩子常吃些能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yǎng)素,如牛奶、骨頭湯、蝦、貝類、核桃、雞蛋等食物,都含有彈性蛋白和膠原蛋白。而維生素C 有利于膠原蛋白的合成,可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 的青菜、豆芽、韭菜、菠菜、柑橘、柚子等蔬菜和水果,營養(yǎng)均衡,能夠優(yōu)化孩子的軟骨組織,從而起到緩解孩子生長痛的作用。
二是給孩子作撫觸按摩。皮膚是人體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覺器官,媽媽用雙手對孩子的皮膚和部位進行有次序、有手法技巧的撫觸按摩,溫和的刺激,通過稚嫩皮膚的感受器傳到孩子的中樞神經系統,產生神奇的生理效應。在撫觸按摩前,先用溫熱毛巾對孩子疼痛部位進行熱敷,然后媽媽一只手握住孩子的腳后跟,另一只手拇指朝外輕輕揉捏孩子腿部的肌肉,接著按摩孩子的膝部、小腿至腳踝及足跟部,再輕揉寶寶的腳掌、腳面及腳趾。溫柔的撫觸刺激,能緩和孩子的緊張情緒,產生愉悅的心情,疼痛得到緩解,孩子會安靜地進入夢鄉(xiāng)。
三是不要讓孩子進行劇烈活動。小孩子活潑好動,若是白天跑跳玩耍過于激烈,晚上腿部疼痛感便會加劇。因此,當孩子出現生長痛的不適癥狀時,媽媽不要讓孩子進行劇烈活動,要多加休息,有利于肌肉放松,減輕生長痛的不適感。
四是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生長痛多發(fā)生在夜間,常給孩子造成恐懼心理,害怕疼痛而不愿上床睡覺。爸爸媽媽可以給孩子講一些童話、英雄人物故事,看有益有趣的卡通片,或做游戲,玩玩具等,這些方法既能吸引孩子,轉移注意力,又可使孩子從中受到精神激勵,可以說是比藥物還要有效的鎮(zhèn)痛良方。
五是防寒保暖。生長痛多發(fā)生在夜間,可用暖寶寶給孩子暖暖腿,局部熱敷可防寒保暖,有利于緩解生長痛,讓孩子安然入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