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培正學院體育學院,廣東 廣州 510830)
足球體育運動在高校體育教育方面進一步普及,為高校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也為我國體育足球人才培養(yǎng)提供新的契機。為更好適應未來階段高校體育足球課程教學需求,做好無球跑動意識訓練教學創(chuàng)新至關重要,對高校體育足球教學能力提升及學生足球能力的提高均有著一定推動作用。
足球是一項集體性運動,無球跑動意識培養(yǎng)在于為足球防守及進攻創(chuàng)造機會,并協(xié)助隊友傳球或移動。因此,若球隊主體能具有良好團隊協(xié)作意識,并可以進一步提高無球跑動信息判斷能力,則對提升足球隊整體實力將起到推動作用。高校體育足球課程對無球跑動意識的訓練,有利于幫助學生在其強化訓練階段打好基礎和后續(xù)階段足球體育課程教學推進,對教師積累專業(yè)教學經驗具有一定幫助。所以,無球跑動意識訓練培養(yǎng)必須要引起高校體育足球教學重視,及時做好教育實踐創(chuàng)新及教育內容革新,使高校體育足球教學課程始終與體育教育發(fā)展充分契合,為未來更好開展體育足球課程教育實踐奠定堅實基礎。
足球預判是足球運動員所需具備基本能力,也是衡量足球運動員綜合實力的一項標桿。傳統(tǒng)形式下高校體育足球課程設計對學生預判能力的培養(yǎng),多來源于傳球訓練及定點射門等。在無足球跑動意識的培養(yǎng)上,未能將足球預判訓練融入其中,導致高校學生足球預判速度過于緩慢,對球場情況的判斷也相對滯后,難以充分發(fā)揮自身足球專業(yè)水平。正因如此,加強無球跑動意識訓練并融入預判能力培養(yǎng)尤為必要,對提高學生足球預判能力及養(yǎng)成良好球場形式分析習慣,均有著一定輔助作用。此外,無足球跑動意識訓練是一個長期性循序漸進過程,加強無球跑動培養(yǎng)能為學生體能素質的提高創(chuàng)造便利條件,使其能更好融入到足球賽場環(huán)境。
個人英雄主義是影響無球跑動意識培養(yǎng)的關鍵。學生急功近利心理的形成,對其理解團隊協(xié)作意識形成阻礙,使學生不愿意為他人的成功而付出或犧牲自我。尤其在高校體育足球競技方面,常出現賽場中球員意見分歧,為爭取名利強行出頭,最終使球隊自身無法發(fā)揮專業(yè)優(yōu)勢,降低球隊球場競技綜合水平。另外,拜金主義、個人主義及利己主義對高校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也使得學生個人目標與高校大學生球隊團體目標不能達成一致,加劇球隊綜合實力下滑。為此,未來階段高校體育足球課程無球跑動意識培養(yǎng),必須先從學生思想意識著手,通過提高個人思想覺悟及團隊合作意識加強無球跑動意識訓練水平,使其能從隊友角度思考問題,以此使無球跑動意識培養(yǎng)能從根本上發(fā)揮實際意義。
足球項目運動通常為90 分鐘一場,無球跑動要求運動員必須在高強度體能消耗下,仍能夠積極對隊友聯動做出反饋。而體能素質的不足,恰好是足球體育運動關鍵命脈。學生體能不足,是近年來高校體育足球教學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之所以造成這一情況,主要是學生對足球課程學習缺乏興趣,加之前期階段過重的學業(yè)壓力,使其不愿意積極的參與足球課程學習實踐,在體能鍛煉方面也未能得到專業(yè)教育指導,使高校學生身體素質逐漸下滑。此外,信息化時代網絡計算機發(fā)展,也是導致高校學生體能水平不足的主要因素。過度依賴網絡環(huán)境使大學生運動意識、運動能力嚴重缺乏,最終對高校體育足球課程無球跑動意識訓練,形成基礎條件限制。
無球跑動意識訓練是特殊性訓練項目,需要運動員通過長期經驗積累,有效觀察賽場動向,進而判斷出對方球員的走位方向。而傳統(tǒng)模式對無球跑動意識的培養(yǎng),更多的來源于基礎項目訓練,未能對訓練內容做特殊化設計,導致高校體育足球課程無球跑動課程教學,無法深入到最根本環(huán)節(jié)。對于這一問題,高校必須基于現有無球跑動訓練模式,不斷對訓練技巧及方法進行創(chuàng)新,選擇適宜本校學生無球跑動訓練方法開展教學,從培養(yǎng)學生思維意識角度設計相關教學細節(jié),保障無球跑動訓練能切實強化學生思維邏輯能力。幫助學生更好對跑動方向進行判斷,最大限度提升學生足球感知能力,為未來階段高校體育足球教學,為更好提升學生足球體育綜合能力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具備體育足球教學能力,但在基礎設施方面并不完善,部分關鍵性設施應用難度較高,甚至出現設施缺乏維護及使用困難問題,對高校體育足球教育培養(yǎng)產生不利影響。尤其無球跑動訓練對場地環(huán)境要求較高,若無法獲得充分教育資源支持,則難以保障無球跑動訓練培養(yǎng)實踐有效性。針對該問題,高校應圍繞體育教育需求,做好體育設施的應用建設,并做好體育設施維護管理規(guī)劃。保障高校體育足球教學工作能在良好環(huán)境下穩(wěn)步推進,盡可能為高校體育足球教學提供有利系統(tǒng)支撐,不斷的為高校體育教育輸送教育資源,使高校體育足球教育務求跑動訓練,能進一步做到教育的有的放矢。
強化體能鍛煉是無球跑動訓練的基本條件。高校體育足球課程創(chuàng)新,要結合無球跑動訓練特點做好體能強化內容設計。首先,要基于學生體育運動興趣愛好,將部分具有趣味性體育課程融入足球體育訓練,使學生能產生自主參與體育鍛煉意識。其次,在體能鍛煉方法上要適當加入部分無球跑動訓練技巧,使學生對無球跑動訓練能有部分了解,以便為后續(xù)階段無球跑動訓練實施做好鋪墊。最后,高校要重視對學生基本體能素質的掌握,針對學生體能情況采取適宜的體能強化方法。例如,對肺活量不足學生,能從加強肺活量的角度做好課程設計,盡量避免對高消耗運動選擇。一方面提高學生體能持久力,另一方面,也能充分保障學生體能訓練安全性,以免因無法適應高強度訓練而產生安全問題。
加強高校學生體育競技文化精神尤為必要,是培養(yǎng)其團隊協(xié)作能力有效途徑,也是學生足球體育競技發(fā)揮無球跑動意識基本要素。高校體育足球教育先要為學生明確團隊協(xié)作重要性,并將團隊合作能力作為足球體育考核主要標準。從團隊意識培養(yǎng)角度強化學生體育精神思想,保障學生足球競技目標,始終圍繞團隊利益目標做規(guī)劃。對于學生個人英雄主義問題,需要采取教育疏導策略,避免直接否定個人英雄主義在體育足球競技方面作用,要使學生將個人英雄主義在適宜的條件下加以施展,使學生在充分融入體育足球集體的同時,能更好的發(fā)揮個人英雄主義有利一面。
體育對抗是豐富學生體育足球經驗的有效方式,也是培養(yǎng)無球跑動意識一種科學方法。高校應積極組織體育足球競技實踐,并基于學生在體育對抗中的表現給予評價,通過補齊學生體育足球學習短板,強化學生足球競技優(yōu)勢,結合學生自身的體育足球實踐特點做好課下無球跑動意識訓練內容調整,使無球跑動意識訓練與培養(yǎng),始終能契合學生體育足球學習需求。教師要能及時的針對學生所展現出的問題,進行深度教學課程強化,積極調動學生無球跑動意識,彌補學生在運球、傳球等諸多方面不足,使其能通過體育對抗訓練提升自身足球體育專業(yè)能力。
技術性訓練對培養(yǎng)無球跑動意識將起到重要輔助作用。高校學生對足球關鍵性技巧的掌握能力較強,但實踐水平通常相對較低,在無球跑動訓練中無法將理論學習內容付諸實踐。而技術性教學比重的提高,則是運用對學生實踐技巧的掌握,強化學生運動協(xié)調能力,使其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達到最佳無球跑動意識訓練效果。例如,在傳球接應訓練方面,先要培養(yǎng)學生控球意識,了解各個站位的最佳接球點,根據不同的傳球方向制定多種跑動訓練方法,并幫助學生不斷的進行跑動訓練技術探索,使學生能清楚的知道自身在球場中定位,根據控球技術尋找最適合的跑動切入點,繼而,保障無球跑動訓練能在技術教學導引下,進一步為學生足球水平提高夯實基礎。
綜上所述,無球跑動訓練是高校體育足球教學的基礎項目,對學生判斷能力及體能水平均有一定要求。高校體育足球課程創(chuàng)新,要圍繞無球跑動意識訓練做好內容規(guī)劃設計,加強學生自主運球、控球能力,使高校學生足球綜合水平能在無球跑動訓練下得到顯著提高,并為高校未來階段更好開展體育足球教學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良好基礎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