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哥白尼》(軍事科學)畫報 供稿
2018年1月24日,是AG600“鯤龍”的新年第一飛。清晨,它爬到3000米高度,平穩(wěn)飛行73分鐘后安全降落。別看它身材魁梧,四肢……哦不,雙翼發(fā)達,看上去自信滿滿。其實啊,它對自己的身份,還有點困惑:國產(chǎn)大飛機“三劍客”里,自己到底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呢?讓我們來幫它解答吧。
天生“水機”不尋常
“鯤龍”并不是普通的固定翼飛機,它是一架水上飛機,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陸兩用飛機。在它的機翼兩端,各有1個浮筒,這個結(jié)構(gòu),決定了它天生就是飛機家族中的“異類”。
水上飛機,簡稱“水機”,它誕生的時間,幾乎與普通固定翼飛機一致,都是20世紀第一個10年里的事。1910年,法國工程師法布爾成功放飛世界上第一架水上飛機。從此,飛機家族開始在占地球表面積71%的水域上盡情馳騁啦!
“水上飛機”(Seaplane)這個詞的發(fā)明人是英國曾經(jīng)的首相丘吉爾。他一生熱愛飛行,但只要一上飛機,就驚險不斷,甚至有兩次墜機事故差點兒要了他的命。即便如此,他一直沒有放棄飛行,盡管沒拿到飛機執(zhí)照,但他卻是一位升空超過140次的“老牌飛行員”。
飛機?飛船?你來猜
除了兩翼上的浮筒以外,“鯤龍”身上最顯眼的就是它的機腹了。這“富態(tài)”的“肚子”,看起來倒像運輸機,怪不得和運-20“鯤鵬”就差一個字呢。不過,“鯤龍”的“肚子”并不是運輸機那種滾圓的,看起來有點方,更像船底。那么,它到底是飛機還是“飛船”?快來猜猜看!
浮筒飛機
水上飛機誕生之初,人們只想造一架“能浮水的飛機”。最常見的結(jié)構(gòu)就是在機腹下裝1到2個浮筒,把機身與水面隔開。這種浮筒飛機一般是小型飛機,主要用于偵察和火力觀測。
“飛船”
后來,為了加大水上飛機的載重,人們改變思路,開始設(shè)計“能飛的船”,也就是飛船式水上飛機。它們的機腹通常是船體,機艙容量也隨之加大。一戰(zhàn)期間,它們是執(zhí)行轟炸、海上救援任務(wù)的不二之選。
一些大型“飛船”為了停泊時能保持平衡,會在兩翼裝浮筒,但產(chǎn)生浮力的關(guān)鍵部位還是機腹的船體?!蚌H龍”機腹是船體,它的雙翼又裝有浮筒。所以,“鯤龍”從本質(zhì)上來說是一種“飛船”。
“水機”的落后史
在國產(chǎn)大飛機“三劍客”中,運-20和C919使用的都是高端大氣上檔次的渦扇發(fā)動機,飛得又高又快,唯獨“鯤龍”還頂著4臺渦槳發(fā)動機。正是這一點,給“鯤龍”造成了困惑。
水上飛機身上又是浮筒,又是船體,線條一點兒也不流暢。二戰(zhàn)時,它的最高時速只有戰(zhàn)斗機的一半,但卻很活躍。PBY“卡特琳娜”水上飛機,由于擅長魚雷攻擊、海上救援,還成為太平洋戰(zhàn)場上截斷日軍補給線的功勛飛機。二戰(zhàn)后期,噴氣式飛機投入實戰(zhàn),但水上飛機并不需要提速,反而是飛得越低越慢,越方便投魚雷、目視偵察。然后……你懂的。
八卦時間
然后,由于偵察機用各種傳感設(shè)備代替了目視偵察;轟炸機不是快到好幾倍聲速,就是隱形得雷達都看不見;航母的甲板上可以起降各種型號的飛機……水上飛機最擅長的事只剩下海上救援、森林滅火、資源探測和客貨運輸。
“鯤龍”幫大忙
說了這么多,“鯤龍”更困惑了——自己都被戰(zhàn)場遺棄了,還有什么用呢?
有緊急情況!在遠海某海域,有一艘客輪側(cè)翻,有乘客落水。這可怎么辦呢?直升機、小型救援船由于容量不夠,不能容納太多落水乘客。大型救援船要趕到事發(fā)地點還需要一段時間,大型運輸機又不能在水面降落……這時,就輪到“鯤龍”大顯身手了!
“鯤龍”一次能救護50名遇險人員;起降能抵抗2米高度的海浪;只需要一片長1500米、寬200米、深2.5米的水域,它能說降就降,說走就走。除此之外,它還能在12秒內(nèi)“喝”下12噸水,然后直接從水面起飛,前往失火林場滅火,能夠在水域和失火地之間來回穿梭。牛不牛?
八卦時間
航母的原型其實是運載水上飛機的“水上飛機母艦”。這種軍艦把水上飛機吊放到水面上起飛,等水上飛機降落后再把它們吊到艦上來運走。后來,這類“飛機搬運工”軍艦“背”上了能起降飛機的飛行甲板,才正式化身為航空母艦。
2017年12月24日,AG600“鯤龍”水上飛機首飛成功。一個月后,又成功進行了第2次試飛,也就是2018年的新年第一飛。它98%的零件來自國內(nèi),90%機載設(shè)備是國產(chǎn),使用的4臺渦槳發(fā)動機更是響當當?shù)膰a(chǎn)“心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