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最好的朋友,在讀高中那年,我們相互約定,一定要考上同一所大學。
高二那年,我的努力起了作用,成績像是坐上火箭般沖進了年級前20名??赡嵌稳兆永铮某煽儏s逐漸開始下滑。我注意到,那時的她常常在課下看各式各樣的課外書,還總是和朋友們一起追星刷劇,仿佛很少將心思放在學習上。
我想起我們那個要去同一所大學讀書的約定,想起我們還要做一輩子的好朋友,為此,我開始憂心起了她的成績。起初,我還好言相勸著,還用寫信的方式來勸她??墒?,她沒有改變。眼見軟磨硬泡無效,我干脆發(fā)起了脾氣,三下五除二地沒收了她的所有雜志,還將她的手機也藏了起來。有時看到她在自習課上和同桌小聲說話,也總是毫不留情面地兇她幾句。
直到有一天,她嘆了口氣,將自己的雜志從我懷中一把拽走,冷著臉和我吵了一架。在十五六歲的年紀,我還聽不下太多“逆耳”的話,為此,我和她爆發(fā)了一場持續(xù)時間很長的冷戰(zhàn)。好在,后來我們又慢慢和好?,F(xiàn)在,雖然我們所在的城市相隔很遠,但我們依然是很要好的朋友,她也原諒了那時固執(zhí)又任性的我。
十三說,她的好朋友在高考時,考上了一所不錯的大學,而她也終于明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學習方式,不該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別人。在親密的關系中,相處會更難,因為靠得近,便希望對方“好”。但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我們不該以愛的名義去“綁架”別人,而是該尊重對方的想法,理解每個人不同的選擇。
尊重與理解多么稀缺,而控制與馴服多么常見。越親密的情感,殺傷力越強,親情如此,友情亦然,而不經(jīng)反思的親情(親密關系),夾雜著太多的為所欲為。(心理學家曾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