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步升
日本的本阿彌家族是以刀劍的鑒賞和研磨為祖?zhèn)骷覙I(yè)的,在這個曾經(jīng)盛行武士道的國度,對寶劍名刀的崇拜達到了登峰造極的程度,風氣使然,也誕生了一批刀劍鑒賞家,而本阿彌家族則獨領風騷。
刀劍鑒賞不僅是一門高深的學問,更需要高邁的職業(yè)道德做支撐,眼力、膽力、正義感、責任感,缺一不可。德川家康身為幕府將軍,是天皇面前的重臣,掌握著日本的軍政大權,他珍藏了一把短刀,據(jù)說是前幕府將軍足利尊氏的鎮(zhèn)宅之寶,還附有本人的親筆題款。有一天,德川當著天皇的面,將名人光德招來,讓他對寶刀做出評價。光德明知干系重大,可經(jīng)他認真鑒定后,還是說,此刀被重新澆鑄過,不過是一件廢品,雖然附有足利尊氏的題款,也說明不了什么問題,因為他本人不是刀劍鑒賞家,何況在他手上刀還是新的。德川家康在天皇面前丟了面子,盡管不高興,可光德是全日本刀劍鑒賞的絕對權威,權威的樹立是因為他的心中只有刀劍,而沒有刀劍的主人是誰這個概念。光德認為,即使在最高當權者面前,要他說出違背自己本心的話,也還不如去死,而德川家康也意識到,手握重權的將軍并不等于手握真理的將軍,他也沒找光德秋后算賬,只是不再召見他罷了。
光德的后輩空中齋光甫也遇到過一件事,他在江戶浪游時,武士今田四郎左衛(wèi)門拿出一把插在古鞘中的銹刀,說主人令他以兩枚金幣的價格出售,可是,沒人看得上這把刀,刀子究竟有無價值,想請大師幫忙鑒定。光甫接過刀子仔細一看,雖然刀身的銘文已經(jīng)模糊,且銹蝕不堪,但他立即判定,這是一把寶刀。他對武士說,你不用再找別人了,你想出讓的話,不管什么價格,我都愿意買下。光甫將刀帶回京都,經(jīng)過一番研磨,便光芒四射,誰看都是一把寶刀。他給刀身貼上金幣250枚的標簽,并在象眼部位刻上“正宗”二字。做完這些,他便以這個價格從今田手中買回了這把刀。
當時日本正是經(jīng)濟起飛物欲橫流的時代,滿地都是見錢眼開的人,當今田武士明碼標價售刀時,任何買主分文不少買下來,都不算是什么壞事,一家愿賣一家愿買而已,雖欠公平,卻符合市場交易的基本規(guī)則。可在本阿彌家族看來,以鑒賞刀劍為業(yè)的眼光既已看出了刀的真正價值,而利用對方的無知進行低價收買,便無異于令人羞恥的掠奪行為。他們也需要靠專業(yè)技能生存,但更值得他們珍重的是在職業(yè)方面的權威地位,如果為一時之利所惑,使家族的威望受到損害,比死還要可怕。
本阿彌家族的兩件事,一件是不以職業(yè)的尊嚴阿諛權力,一件是不以職業(yè)的尊嚴謀取利益,自己對自己的誠實,自己對他人的誠實,這便是一切職業(yè)尊嚴的來源;而且,由于敬業(yè),由于對業(yè)務的精通,以此獲得了權威的信譽,便應以這份信譽更敬業(yè),更講信譽,如果借權威的名號謀私利,趨炎附勢,那么,這權威就要打折扣,一次次折扣下來,直到一錢不值。
(劉名遠摘自《特別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