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勇
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jīng)進入了2020年,新的一年又開始了。
我們都知道,新年的第一個月,稱為元月,而元月的第一天,叫作元旦。那么,元月、元旦中的“元”這個字是怎么來的,又是什么用意呢?
“元”的本義指人頭
在商代金文和甲骨文中,元的字形為:
第一個元字,像一個側(cè)面站立的人形,但頭部被明顯地放大了。后面的兩個元字,側(cè)立的人形面朝的方向不同,頭部的位置卻都寫了兩個短橫。兩個短橫是指示符號(也有人認為兩個短橫表示“上”),用來表示頭在人體所處的部位。所以,元的本義,是指人頭。
《爾雅》是我國最早解釋詞義的專著。《爾雅·釋詁》:“元,首也?!焙苊鞔_地把元解釋為人頭。
元首·元帥·元勛
頭在人體的最上方,是支配整個身體的器官。所以,元又有表示為首的、領頭的意思。
如:元首,本義指頭,引申指掌握整個國家政權的君主、國家的最高領導人?!稌ひ骛ⅰ分姓f:“元首明哉,股肱良哉,庶事康哉!”意思是說,像腦袋一樣的國君如果英明,像股肱(大腿和胳膊)一樣的大臣們就賢良,一切事業(yè)就都安定了。
元帥,指古時候統(tǒng)帥全軍的主要將領。唐代從高祖李淵起,就設立了“元帥”的官職。唐代的元帥,常由皇子或親王擔任,而副元帥多以有威望的大臣擔任。
元勛,指為首的、創(chuàng)立了巨大功勛的人。東漢末,曹操上奏表給漢獻帝,請求為謀士荀彧賞賜爵位,他寫道:“(荀彧)宜享高爵,以彰元勛?!保ā墩埦糗鲝怼罚?意思是說:荀彧應該享有高的爵位,這樣可以表彰那些帶頭創(chuàng)立了巨大功勛的人。
元旦、元日、元宵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這樣解釋元字:“元,始也。從一,從兀?!痹S慎將元的本義解釋為開始,并認為元是由一、兀(與元意思相同)組成的會意字。其實,開始、第一是元的引申義。
元旦,現(xiàn)在通常指公歷新年的第一天,也是公歷新年的開始。
元日,也是指新年的第一天。在古代,通常指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
在北宋,人們要在正月初一燃放爆竹、喝屠蘇酒、換桃符(春聯(lián)的雛形),這些習俗,和我們現(xiàn)在過年時的習慣,還是有很大不同的。
元宵,指農(nóng)歷正月十五的夜晚,也即新年的第一個月圓之夜(宵,指夜晚)。人們過元宵時,通常要煮食一種用糯米粉做成球形的帶餡兒的食品,這種食品的名字也被稱為元宵。
解元、會元、狀元
在封建時代,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的人為“元”。元在這里仍表示第一的意思。
明清時期,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的省城舉行科舉考試,考中者稱為舉人,這種考試稱為鄉(xiāng)試。鄉(xiāng)試的第一名,稱鄉(xiāng)元,也叫解元。
會試,是每隔三年,將各省的舉人匯集在京城舉行的考試。考中的人,稱為貢士。會試的第一名,稱為會元。
殿試,是明清時期等級最高的科舉考試。在會試中錄取的貢士,聚集在朝廷,由皇帝親自發(fā)起策問。在殿試中,分為三甲錄取。一甲錄取三人,賜進士及第。其中的第一名,稱為狀元(殿元)。狀元的得名,和唐代科舉制度有關。唐代的舉人進京參加禮部考試,都要投狀(遞上親筆寫的文狀)??贾械牡谝幻麨闋铑^,也就是狀元。
中狀元是古代讀書人的最高榮譽和理想。即便在今天,人們也常以狀元來泛指考試中取得第一名的人,還用來比喻在各行各業(yè)中成績最好、成就最高的人。
在新的一年里,我們都可以做最好的自己。只要努力工作、積極進取,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創(chuàng)造幸福美好生活的“狀元”。
(編輯高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