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仲明
說到玩,有人很快就會聯(lián)想到玩物喪志,誠然,諸如打牌賭博、網(wǎng)絡游戲等,這些低級趣味,一旦上癮,的確能讓人頹廢墮落,精神不振。倘使脫離這些低級趣味,把玩變成好的愛好,去游山玩水,琴棋書畫,哪樣不是人生一大樂事?既可修心養(yǎng)性,又可提升素質(zhì),甚至還能成名成“家”。
這方面,古人有不少典范。陶淵明玩隱居,好淡泊,追求閑情逸致,開創(chuàng)出清新的田園詩風;李白一生仗劍俠游,斗酒詩百篇,被尊稱一代詩仙;徐霞客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一部《徐霞客游記》流芳百世。更有書圣王羲之,呼朋喚友,雅聚蘭亭,喝酒吟詩,即興揮毫,寫下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今人陳樹中先生,自小追慕古人,愛寫字畫畫,用他自己的話說,好玩而已??蓻]想到,這一玩,就是幾十年,不僅玩出了深厚感情,更是玩出了大境界。
學書者,最怕一個俗字,得俗病者,無藥可救也。有很多老干體,字寫得規(guī)規(guī)矩矩,但就是不耐看,沒特色,沒韻味,經(jīng)不起歲月的沉淀與洗禮。而樹中先生的字畫,是有看頭的,有追求的,有神韻的。也就是說,樹中先生在玩書畫時,追求的是一種大雅境界。
其實,樹中先生也曾說,自己從臨帖到創(chuàng)作,也走過不少彎路,也有過一段俗的時光,好在他反思過,并沒因眾人違心吹捧而沾沾自喜。樹中先生知道,學書法到一定程度,其高度取決于對藝術(shù)價值的判斷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靠的是學養(yǎng)。樹中先生是一名官員,不大不小,可手頭卻管理著一攤子事,一天忙得像陀螺,連軸轉(zhuǎn)。盡管如此,但他從沒放棄做提高自我學養(yǎng)的功課。平時出差在外,他最大愛好就是泡書店,讀古人碑帖,看文史哲之類的書籍,日積月累,學養(yǎng)越來越高,眼界也隨之擴大,審美情趣也隨之豐富,自然,他的書畫品位也就不低。
何為書法之“道”?其實在求“技”的過程中,通過臨習,以經(jīng)典為師,通過多種書體不同內(nèi)質(zhì)的練習,深思篤行,技法的兼收并蓄,性情的自然流露,厚積而薄發(fā),何嘗不是進“道”之路?樹中先生以虔誠與敬畏之心學習書法,經(jīng)過長期的臨帖,楷行隸草無所不精,字字珠璣,個個都有獨立面貌。尤其是小行書帖意濃厚,字與字之間,牽絲連帶,一開一合,體勢上,中宮縮緊,線條收放自如,有黃山谷書寫之意。墨當首字下去,墨色逐漸由黑變淡,直至筆中墨色干渴,然后重新蘸墨入紙。墨色變化使行距、字距節(jié)奏跌宕起伏,過渡合理自然。觀樹中先生書法,筆力老辣,傳承明顯。
書畫同源,書畫一家。由于功課做得扎實,書法的意韻,畫的色彩總是讓樹中先生靈感勃發(fā)。樹中先生極好畫雞,其作品形神相兼,妙趣橫生。
好玩成就藝術(shù),藝術(shù)純屬好玩,樹中先生悟出其中真諦,書畫已成為他的生活方式,從中獲取安靜,享受樂趣。入道愈深,與功利愈遠,進入了放松、自在的書寫狀態(tài),這也是他一直所追求的大境界。在藝術(shù)的漫漫長道上,愿他時常保持這種心境,書寫自己的愜意人生!
(作者為湖南省衡陽市作協(xié)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