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為何如此傾力 只因愛得深沉(上)

      2020-02-22 04:31:13楊曉敏中共云南省永勝縣委書記
      社會主義論壇 2020年6期
      關鍵詞:永勝攻堅教育

      文 楊曉敏 中共云南省永勝縣委書記

      歷經5年的奮斗,終于迎來了貧困縣退出國家評估檢查,我們已經準備好了,但又覺得一些工作沒有做好。也是,脫了貧,群眾又有了新的美好生活愿望;脫貧了,又將成為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

      2020年4月20日上午,在匯報了永勝縣脫貧攻堅基本情況后,我接受了評估組的訪談,與來自江西財經大學的顧勇、王拓、王青等專家老師分享了這一路的艱辛與幸福,不經意間,我的眼里含滿了淚水,因為我們肩上扛的使命太沉,我們對貧困群眾愛得太深,我們走過的這一路實在太艱辛,而今4月的永勝,春暖花開,瓜果飄香,從縣城到鄉(xiāng)村,人們都在傳遞著一個消息——永勝就要脫貧摘帽了。

      我是2015年12月9日到永勝報到的,記得宣布任職的當天,就去昆明參加全省脫貧攻堅大會,脫貧攻堅是本屆縣委的第一政治任務,縣委是一線總指揮部,縣委書記是第一責任人,我和全縣人民一道就要向著貧困發(fā)起沖鋒了。

      全縣15個鄉(xiāng)鎮(zhèn),下鄉(xiāng)的第一站,我選擇了魯地拉,那是永勝邊遠、艱苦、貧窮的代名詞。時值寒冬,通往魯地拉的公路崎嶇坑洼,灰坨坨的茅草房,淹沒在大山深處的雪地里。走進東樂村的傈僳人家,感受不到生活的氣息,簡陋的茅草屋里,老人蜷縮在火塘邊,苦熬著艱難的日子,餐具與豬食混雜一地,年輕人怕生,都躲到鄰家去了。我無法與他們溝通,看看住的地方,兩層茅屋,一樓是畜圈,二樓住人,蓋的被子單薄,糞氣撲鼻。聽畢志榮書記介紹,魯地拉的傈僳族生活狀況大抵如此。

      次日,前往格克,從東樂出發(fā),正在開挖江邊懸崖公路,走走停停,不見一絲綠意,金沙江干熱河谷地帶一派蒼茫、悲壯,風雪里,唯有那狗的叫聲,依稀傳來生命在抗爭。到了麥叉拉村委會,破舊的房屋,泥濘的院落,村干部的工作條件那么艱苦,說是干部,也是農民,他們對擺脫貧困沒有信心,他們不愿打破千百年來不變的日子,不說貧困的鄉(xiāng)親。鄉(xiāng)村干部對歲月輪回的習慣,沒有更多美好生活向往,是讓我最沉重的。去格克的路正在修,加上風雪阻路,我們只好返程。鄉(xiāng)里的干部介紹說,格克、東江,至今還不通路、不通電,這就意味著數千群眾仍舊生活在與世界隔絕的大山深處??倳洝安蛔屢粋€民族掉隊”的話語回響在金沙江河谷。

      從魯地拉回來,一個十分嚴肅的課題擺在面前,千條萬條,交通是首條,路不通,樣樣不通,要么易地搬遷,要么改善基礎。現在回過頭看,縣委,主要是我,對易地搬遷政策吃得不透,對這樣的民族整體素質狀態(tài)搬出去存在畏難情緒,好多次,財政部、省、市下來的領導希望我們下決心搬出去,最初,思維局限在一鄉(xiāng)一鎮(zhèn)之內搬遷安置,布局了27個安置點,無外乎只是搬到了公路邊,修建了安全穩(wěn)固的住房,不能根本擺脫那山那水束縛下的貧困。后來,聚焦深度貧困,搬了609戶2258名貧困群眾到縣城集中安置,這過程,無比艱難,故土難離,舍不得、丟不掉自己的窮窩窩。為動員搬出來,逐級下死命令,乃至每簽了一戶搬遷協(xié)議都成了一種成績,在微信群里分享。

      2016年,全面打響了脫貧攻堅新戰(zhàn)役,永勝首戰(zhàn)交通與就近集中安置兩件大事。當我走遍了永勝大地,行路難的問題越加沉重。第一個問題,未通高速公路。適逢云南“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大會戰(zhàn),我們抓住機遇,使橫貫東西南北的三條高速公路規(guī)劃進了國道省網。征地拆遷的任務十分艱巨,我和縣長掛帥出征,人大政協(xié)給力,陳正江副主任、成聯柱副主席坐陣指揮調度,抽調精兵強將,成立征遷指揮部,壓實沿線鄉(xiāng)鎮(zhèn)一把手責任。在脫貧攻堅最苦最難的時候,我們完成了三條高速公路征遷任務,高速時代就要到來,必將提速永勝大發(fā)展。第二個問題,六個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通行能力弱。縣委、縣政府在這個問題上高度統(tǒng)一,下決心改擴建羊坪、光華、松坪、大安、東山、魯地拉等六個鄉(xiāng)鎮(zhèn)通鄉(xiāng)油路,共154公里,投入4.68億元。如今,每當走在通暢的去鄉(xiāng)油路,我就充滿對大山的希望。第三個問題,鄉(xiāng)際、村際不連通,看著很近,走去很遠,從這鄉(xiāng)到那村,常走回頭繞行的路,金沙江沿線、冷涼山區(qū)鄉(xiāng)村串不起來。永勝投入2.7億元實施鄉(xiāng)村連接通達工程,形成了不再回頭的鄉(xiāng)村路網。第四個問題,村組不通達。因為居住分散,組組通達難。我們通過以獎代補政策,每公里補助10萬元,激勵鄉(xiāng)村干部、基層群眾出地投勞,完成了67條450公里村組通達工程。交通,依然是貧困山區(qū)的瓶頸,“十四五”時期,我們要實現組組硬化。

      2017年,我們消滅了茅草房。為了戶戶安居,國家實施了農村危房改造、易地搬遷等項目,而永勝縣特有1662戶茅草屋,必須消除。由于沒有項目支持,看在眼里,急在心頭,主要是資金籌措難,而且只有全部由政府承擔,因為茅草屋里的家庭,貧窮致深。有一天,縣長從東山、魯地拉回來找到我,表達了下決心消除茅草房的迫切心情。我們在魯地拉召開了現場動員、推進大會,各鄉(xiāng)鎮(zhèn)日夜奮戰(zhàn),終于讓永勝大地不見了象征著貧困的茅草房。

      改革開放以來,在共同富裕的路上,城鄉(xiāng)之間、壩區(qū)與山區(qū)之間,發(fā)展不平衡的問題凸顯,擺脫貧困成了全面小康最大的短板。永勝的脫貧攻堅,聚焦一江一山,突出傈僳族與彝族。金沙江干熱河谷帶、冷涼山區(qū),生存條件惡劣,民族發(fā)育程度低。彝族同胞具有抗爭的精神,年輕人大都出去打工了,僅羊坪鄉(xiāng),在外務工的年輕人達1571人,他們把希望與未來都寄托在下一代,在彝族地區(qū),沒有一個孩子因貧失學輟學,都竭力想辦法讓孩子到壩區(qū)、到城里接受更好的教育。在縣城,大量的山上彝族遷居租房,照顧娃娃上學。為了與命運抗爭,居住在高寒山區(qū)的彝族人自發(fā)投親靠友,向更適宜生存的溫熱地區(qū)遷徙,規(guī)模達482戶2171人,最長的已近30年。當初,他們也曾付出過代價,并不是憑白無故地來到新的住地,大多是與遷入地的熟人朋友私訂契約的,有的是因為那時政府管控不嚴遷到了國有林地,到了現在,戶口遷不了,老家回不去,成了全面脫貧路上的一個歷史問題。

      怎么看?怎么辦?中共麗江市委的態(tài)度十分明確,都是中國人、麗江人、永勝人,歷史要尊重,現實問題要解決,要求縣級負責,就地脫貧。為了解決好遷出地與遷入地的工作關系,縣委成立了自發(fā)遷徙移民辦公室,統(tǒng)籌協(xié)調,按照扶貧政策由遷出地落實、擺脫貧困由遷入地組織實施的原則,穩(wěn)定而有效地解決了這個特殊群體的脫貧。走出大山,是一種進步,各民族融合發(fā)展,更是少數民族新跨越的路徑。

      傈僳族居住在金沙江沿線的大山深處,是云南9個直過民族之一,人口5.3萬,貧困人口占全縣44%,貧困面大,貧困程度深,最直接的原因是生存條件惡劣,長期的封閉,大多數群眾沒有到過縣城,一生守望著那一座山、那一條江,重復著千百年來不曾變化的生產生活方式,處在低需求、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狀態(tài);最根本的原因是教育落后,文盲半文盲居多,很多中老年人不懂漢語,早婚早育問題突出。在傈僳族居住的六德鄉(xiāng),我曾寫過這樣幾句詩:

      他留山的梨花開了又謝

      馬過河的水漲了又枯

      懸崖邊上的傈僳山寨

      男人醉了

      女人走了

      唯有山下的國道353

      車來車往

      沒有路,可以修;沒有電,可以架;沒有水,可以引;沒有安全穩(wěn)固的住房,可以幫助建,唯有改變一方一族內生發(fā)展進步動力這一件事,不是三年五年可攻堅下來的,必須始終引起高度重視。我們一直在努力,這幾年來,交通的改善,讓傈僳鄉(xiāng)親告別了人背馬馱的歷史;茅草房的消除,農村危房的改造,讓傈僳群眾住上了安全穩(wěn)固的房屋;人居環(huán)境的整治,讓傈僳人家實現人畜分居,有了廁所,是一大革命。

      我們致力于貧困的代際阻斷,在解決好“兩不愁三保障”的同時,窮盡智慧、想盡辦法,加快推進民族地區(qū)教育發(fā)展進程。2016年教師節(jié),縣委召開教育發(fā)展大會,提出一個目標,堅決打贏教育翻身仗,重振永勝教育雄風。落實三級書記抓教育,全縣科級以上領導干部每人聯系一所學校,要求每年為學校辦幾件實事,教師節(jié)都要下學??赐繂?,形成黨重教、政興教的濃厚氛圍。

      舍得為教育投入,從2016年開始,縣級每年預算1000萬元支持教育改革發(fā)展,投入3億元補齊了農村教育基礎基本短板,城鄉(xiāng)義務教育均衡發(fā)展于2017年通過國家評估驗收。在戰(zhàn)略布局上,我們按照“高中辦在縣城、初中辦在壩區(qū)、山區(qū)辦好小學,做到控輟保學”的思路,新建了投資4.7億元容納3000人規(guī)模的民族中學,盡最大努力把更多優(yōu)秀少數民族兒女集中縣城就學,讓山區(qū)的娃娃融入到城里、壩區(qū),山里的孩子增長了見識,集中辦學的規(guī)模效益不斷凸顯。針對脫貧攻堅路上教育扶貧,傾盡了全縣之力,認真落實國家“兩免一補”等普惠政策,我們將貧困山區(qū)學前教育幼兒營養(yǎng)餐改善納入縣級預算,對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在校子女按小學600元/生/年、初中1000元/生/年、高中2500元/生/年、大學5000元/生/年給予生活補助,努力減輕貧困家庭教育支出負擔。在直過民族傈僳族的教育問題上,重視普及的同時,針對能進一步上高中、進大學的比例太少的現實,著眼培養(yǎng)這個民族引領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們在縣城創(chuàng)辦了3個班150名全免費的優(yōu)秀初中班,要求學校提供最好教師、最好資源,縣領導主動受聘為名譽班主任。在控輟保學的路上,鄉(xiāng)村兩級干部及教育行政部門、全體鄉(xiāng)村教師突出政治責任,以“一個都不能少”的目標要求,付出像父親母親一般的關愛。到2019年,永勝縣因學致貧、因貧失學輟學的問題得到了徹底解決。

      猜你喜歡
      永勝攻堅教育
      韓永勝
      大江南北(2022年11期)2022-11-08 12:04:18
      國外教育奇趣
      華人時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題解教育『三問』
      當代陜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唱一首祖國的贊歌
      一種兩級雙吸管道輸油泵
      準確理解脫貧攻堅的“辯證關系”
      當代陜西(2019年22期)2019-12-18 05:32:02
      既要繼續(xù)攻堅 也要防止返貧
      當代陜西(2019年10期)2019-11-17 03:17:16
      脫貧攻堅應及時清理“淤堵點”
      當代陜西(2019年14期)2019-08-26 09:42:14
      教育有道——關于閩派教育的一點思考
      謝永勝
      寶藏(2018年6期)2018-07-10 02:26:38
      西乌| 上思县| 东平县| 杭州市| 灵寿县| 准格尔旗| 门头沟区| 江门市| 衢州市| 湟源县| 深泽县| 筠连县| 潮安县| 梨树县| 武隆县| 包头市| 团风县| 喀什市| 武山县| 安达市| 修水县| 海安县| 长宁区| 双辽市| 南木林县| 怀来县| 蒙城县| 安岳县| 宜川县| 延庆县| 松溪县| 沙田区| 犍为县| 崇州市| 宁陵县| 长垣县| 钟祥市| 周宁县| 玛多县| 南昌市| 新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