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稻蝦種養(yǎng)模式對土壤肥力的影響

      2020-02-22 05:41:08楊智景顧海龍顧明王慧茹王顯楊大柳馮亞明
      江蘇農業(yè)科學 2020年23期
      關鍵詞:青蝦土壤肥力

      楊智景 顧海龍 顧明 王慧茹 王顯 楊大柳 馮亞明

      摘要:稻蝦種養(yǎng)模式是我國農業(yè)供給側改革的重要舉措。土壤肥力是評價稻蝦種養(yǎng)模式綠色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選取新開挖的稻蝦種養(yǎng)稻田為研究對象,通過與相鄰的水稻單種稻田的土壤肥力進行比較,以此探討稻蝦種養(yǎng)模式對稻田土壤肥力的影響。結果表明,稻蝦種養(yǎng)模式可以顯著提高稻田及環(huán)溝內的土壤肥力。稻蝦種養(yǎng)模式中稻田土壤中pH值增加1.1,全氮含量增加了0.96 g/kg,特別是配合用尿素進行追肥的稻田內全氮含量增加了 1.24 g/kg,差異顯著。稻蝦種養(yǎng)模式中稻田土壤中速效鉀含量下降了46.5 mg/kg,差異顯著。稻田土壤有機質和有效磷含量呈上升趨勢,但差異不顯著。此外,新開挖的環(huán)溝土壤肥力顯著低于稻田土壤肥力。經稻蝦種養(yǎng)模式管理后,環(huán)溝內土壤肥力指標(pH值除外)均有顯著上升,但仍低于稻田土壤肥力。綜上所述,稻蝦種養(yǎng)模式對水稻單作下的土壤有改良作用,能增強土壤肥力。但是在施用有機肥的同時,還需要施用適量鉀肥進行追肥。

      關鍵詞:稻蝦種養(yǎng)模式;青蝦;環(huán)溝土壤;土壤肥力

      中圖分類號: S158.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002-1302(2020)23-0245-05

      稻蝦種養(yǎng)模式是一種將水稻與青蝦水產品養(yǎng)殖相結合的農業(yè)生產模式,稻蝦種養(yǎng)模式能有效利用水產品與水稻互利共生的生態(tài)優(yōu)勢,減少農藥、化肥的使用量,有效降低農業(yè)點、面源污染[1-2]。針對目前我國化肥和農藥使用過量的現狀以及農業(y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需求[3],稻蝦種養(yǎng)模式確實是一種符合當前生產性應用的好模式。國內外對稻漁種養(yǎng)模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水稻生長、產量、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的研究[4-5]。相關研究表明,稻蟹[6]、稻鱉[7]、稻魚[8]共作對土壤理化性質的改善和提高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但也有研究顯示,湖北地區(qū)的稻小龍蝦共作模式讓土壤磷肥供給能力顯著下降,長期的稻漁種養(yǎng)模式會破壞土壤中的磷肥供給能力[9]。但湖北地區(qū)的稻小龍蝦共作模式與江蘇里下河地區(qū)的稻蝦種養(yǎng)模式的生產管理、施肥管理等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江蘇里下河地區(qū)的稻蝦種養(yǎng)模式對稻田土壤肥力的影響尚不清楚。

      土壤肥力是土壤內物質、結構和理化性質與外界條件綜合作用的結果[10],它的重要評價指標是土壤養(yǎng)分[11]。pH值、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等對植物從土壤中吸收養(yǎng)分有重要的影響,是評價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8]。江蘇里下河地區(qū)主要由稻蝦種養(yǎng)模式集成了綠色施肥、病蟲草害防治等多種生態(tài)共作技術[1]。通過這一模式的推廣,農民收益持續(xù)增長,稻蝦種養(yǎng)模式受到種養(yǎng)殖大戶的歡迎。

      為了研究稻蝦種養(yǎng)模式對稻田土壤肥力的影響,在興化市中堡鎮(zhèn)國家現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新開挖了稻蝦種養(yǎng)塘口,通過改變施肥方法及病蟲草害防治方法,檢測土壤肥力評價指標變化規(guī)律,以期為稻田土壤肥力的提高提供基礎數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材料

      1.1.1 試驗稻田 試驗于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在江蘇省泰州市興化市中堡鎮(zhèn)國家現代農業(yè)示范園區(qū)基地進行:稻小龍蝦種養(yǎng)面積 2.33 hm2,其中水稻種植面積2.1 hm2;稻青蝦種養(yǎng)面積 1.33 hm2,其中水稻種植面積1.2 hm2。稻田四周開挖環(huán)溝,環(huán)溝深度為1.2~1.5 m。在稻田環(huán)溝栽植水生植物,水草覆蓋面積占環(huán)溝面積的 40%~60%。

      1.1.2 種養(yǎng)品種 養(yǎng)殖品種為青蝦,苗種來源于繁育基地,活力強,肢體完整,規(guī)格整齊,經檢驗檢疫合格;水稻品種為遲熟中粳稻品種南粳9108,具有優(yōu)質、高產、耐肥力強及抗病能力強等特點。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計 試驗設3個處理,T0為水稻單作常規(guī)種植,按照水稻單作施用化肥;T1為稻青蝦種養(yǎng),施用有機肥取代化肥;T2為稻青蝦種養(yǎng),施用有機肥的同時以尿素進行追肥。水生動物養(yǎng)殖面積以環(huán)溝面積進行統(tǒng)計。青蝦苗種于3月份放養(yǎng)。其中,青蝦苗種規(guī)格1 000~2 000 尾/kg,放養(yǎng)密度15 000~20 000尾/667m2,青蝦平時采用地籠方式適時捕撈、上市,水稻收割后干池捕撈。水稻于6月份育秧和移栽,水稻生長期間,T1、T2組水稻均不使用除草劑、農藥,11月份收割水稻。稻田種養(yǎng)模式的日常管理參照馮亞明等的管理方法[12]。苗種按照各模式要求放入環(huán)溝中養(yǎng)殖。整個種養(yǎng)周期內做好飼料投喂、水稻種植、水位控制、生物疾病防控等管理工作。飼料投喂遵循定時、定位、定量、定質投餌和“葷素搭配,精粗結合”的原則。

      水稻種植過程中前期做到薄水返青、淺水分蘗、夠苗擱田;擱田復水后濕潤管理,孕穗期和抽穗期建立淺水層;抽穗以后采用干濕交替管理,遇到高溫天氣灌深水調溫。水位過淺及時補充,水質過濃及時換水。根據水質的變化情況定期潑灑微生物制劑改善水質。

      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方針,一般每隔15~20 d,生石灰加水溶解成150~225 kg/hm2后在環(huán)溝中潑灑1次。定期在飼料中添加光合細菌、免疫多糖、維生素C、維生素E等藥物,制成藥餌投喂,以增強水生動物體質,減少病害的發(fā)生。

      1.2.2 土壤樣品采集與測定指標

      1.2.2.1 土壤采樣 分別于實施稻田種養(yǎng)模式前后在各稻田采集土壤樣品。按照5點取樣法隨機取5個點的土樣,取樣深度在0~20 cm。混勻每塊稻田的土壤并編號,簡單處理后在室溫下風干,進行后續(xù)相關指標測定。

      1.2.2.2 土壤理化性質測定 土壤pH值、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有效磷含量、速效鉀含量的測定方法參考郭海松等的方法[8]。土壤 pH值的測定方法為NY/T 1121.2—2006《土壤檢測第2部分:pH的測定》中的玻璃電極法,有機質含量測定方法參照LY/T 1237—1999森林土壤有機質的測定中的重鉻酸鉀氧化-外加熱法,全氮含量測定方法參照LY/T 1228—1999森林土壤全氮的測定中的半微量凱氏法,有效磷含量測定方法參照HJ 704—2014土壤有效磷的測定碳酸氫鈉浸提-鉬銻抗分光光度法,速效鉀含量測定方法參照LY/T 1236—1999森林土壤速效鉀的測定乙酸銨浸提-火焰光度法。

      1.3 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使用Excel 2007進行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種養(yǎng)模式對土壤pH值的變化規(guī)律

      從圖1可以看出,剛開挖的環(huán)溝內的土壤pH值比稻田內土壤pH值高1.0;與處理前相比,處理后T0、T1、T2處理稻田土壤pH值分別為6.2、7.3、7.4,分別增加了-0.1、1.1、1.1,T1、T2組稻田土壤pH值顯著提高;環(huán)溝土壤T0、T1、T2處理pH值分別為7.2、7.5、7.5,分別增加了0.0、0.2、0.3個單位,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2.2 不同種養(yǎng)模式對土壤有機質含量的影響

      從圖2可以看出,剛開挖的環(huán)溝土壤有機質含量比稻田土壤有機質含量低23.7 g/kg;與處理前相比,處理后T0、T1、T2稻田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別為29.7、29.6、28.4 g/kg,分別增加了1.4、2.8、0.9 g/kg,處理間差異不顯著;處理T0、T1、T2環(huán)溝土壤有機質含量分別為4.7、10.7、12.3 g/kg,分別較處理前增加0.1、6.0、7.7 g/kg,T1、T2組環(huán)溝土壤有機質含量較處理前顯著增加。

      2.3 不同養(yǎng)殖模式對土壤全氮含量的影響

      從圖3可以看出,剛開挖的環(huán)溝土壤全氮含量比稻田土壤全氮含量低1.38 g/kg;與處理前相比,處理后T0、T1、T2稻田土壤全氮含量分別為2.15、2.92、3.19 g/kg,分別較處理前增加0.18、0.96、1.24 g/kg,T1、T2組稻田土壤全氮含量顯著提高;處理T0、T1、T2環(huán)溝土壤全氮含量分別為0.6、1.38、1.52 g/kg,分別較處理前增加0.01、0.80、0.81 g/kg,T1、T2組環(huán)溝內全氮含量顯著增加。

      2.4 不同種養(yǎng)模式對土壤有效磷含量的影響

      從圖4可以看出,剛開挖的環(huán)溝土壤有效磷含量比稻田土壤有效磷含量低19.5 mg/kg;與處理前相比,處理后T0、T1、T2稻田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別為40.8、46.5、46.2 mg/kg,分別增加1.9、5.9、6.5 mg/kg,差異不顯著;處理后T0、T1、T2環(huán)溝土壤有效磷含量分別為19.6、26.2、26.1 mg/kg,分別增加了0.2、7.3、7.0 mg/kg,T1、T2處理組環(huán)溝土壤有效磷含量顯著增加。

      2.5 不同種養(yǎng)模式對土壤速效鉀含量的影響

      從圖5可以看出,與處理前相比,處理后T0、T1、T2稻田內土壤速效鉀含量分別為138.7、94.8、108.3 mg/kg,分別降低了1.8、46.5、44.5 mg/kg,T1、T2處理組稻田土壤速效鉀含量顯著降低;處理T0、T1、T2環(huán)溝土壤速效鉀含量分別為64.8、89.4、88.8 mg/kg,較處理前分別增加1.6、23.9、27.0 mg/kg,T1、T2處理組環(huán)溝土壤速效鉀含量顯著增加。

      3 討論與結論

      pH值是土壤的一項重要指標,會影響土壤肥力及土壤微生物環(huán)境[13]。稻田內長期施用化肥導致土壤利用強度大,土壤酸化面臨嚴峻的挑戰(zhàn)。土壤pH值對植物的生長有較大影響,土壤pH值降低會造成植株株高變矮,產量降低[14]。水稻最適宜生長的土壤pH值在7左右,但長江中下游糧食主產區(qū)在傳統(tǒng)的耕作模式下稻田土壤pH值總體緩慢下降,呈酸化的趨勢,這與施用過磷酸鈣等化肥有關[15]。剛開挖的環(huán)溝土壤pH值比稻田土壤pH值值高1.0,長期的水稻種植對土壤pH值有較大的影響,使土壤呈酸化趨勢;與稻蝦種養(yǎng)模式前相比,稻田土壤pH值約提高了1.1,這與稻蝦種養(yǎng)模式下使用石灰水消毒有關,石灰水消毒既能滿足青蝦的生長,又能中和土壤中的酸,促進有機肥的腐熟分解,達到土壤養(yǎng)分平衡的作用。同時,在水稻管理中應該減少過磷酸鈣這類化肥的使用。

      有機質含量和全氮含量是衡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標,是水稻獲得高產的主要限制因素[16]。相關研究表明,長期施用氮肥土壤有機質含量大多是增加的[17],全氮含量影響不明顯[18];施用有機肥后,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全氮含量增加比較明顯[17,19]。本研究結果表明,剛開挖的環(huán)溝土壤有機質、全氮含量比稻田土壤有機質、全氮含量分別降低了23.7、1.38 g/kg,環(huán)溝底層土壤養(yǎng)分比稻田表層土壤養(yǎng)分少。與T0組相比,T1、T2組稻田土壤中有機質含量均有所提高,但各組之間差異不顯著;全氮含量顯著增加;環(huán)溝土壤有機質和全氮含量均顯著增加。有機質含量有上升的趨勢但變化不明顯,這可能與有機肥及追加施用的尿素用量比較小有關。施用有機肥和化肥能使土壤中的全氮含量顯著增加,本結論與李燕青等研究結果[19]一致。環(huán)溝土壤有機質和全氮含量的顯著增加應與環(huán)溝新開挖養(yǎng)分較低、種植水草、飼料投喂、排泄物等因素有關。此外,環(huán)溝內雖然長期淹水但為了滿足青蝦生長需要,水體氧氣充足,有利于有機質的積累,能在1個養(yǎng)殖周期內迅速提高環(huán)溝底層土壤養(yǎng)分。

      土壤中有效磷和速效鉀是能夠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形態(tài),是評價土壤供磷、供鉀水平的重要指標[20]。本研究結果表明,剛開挖的環(huán)溝土壤有效磷、速效鉀含量比稻田土壤有效磷、速效鉀含量分別降低了19.5、77.3 mg/kg;與T0組相比,T1、T2組稻田土壤中有效磷含量均有所提高,但差異不顯著,速效鉀含量顯著減少;環(huán)溝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鉀含量均顯著增加。稻蝦種養(yǎng)模式下有機肥、飼料及排泄物增加了土壤的有機質含量,減少了無機磷的固定,促進了無機磷的溶解,從而有效提高了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本結論與佀國涵等研究結果[21]基本一致。稻田土壤中速效鉀含量顯著下降,這可能是由于水稻生長過程中未施用鉀肥,而且有機肥中鉀含量偏低,水稻生長消耗速效鉀較多[8,21-22]導致的。在稻蝦種養(yǎng)模式中,可能還需要試驗配合適時適量的補充鉀肥,以供水稻正常生長所需。

      稻蝦種養(yǎng)模式下土壤肥力指標提升存在差異。由于養(yǎng)殖產生的殘餌、排泄物等原因,土壤中pH值、有機質含量、全氮含量和有效磷含量均呈上升趨勢,土壤肥力得到顯著提高,有利于水稻的生長。經過一輪生長周期,環(huán)溝土壤的肥力顯著上升。但研究發(fā)現種植水稻的土壤中速效鉀含量顯著降低。在連續(xù)種養(yǎng)的田塊需要及時補充鉀肥以滿足水稻生長所需。

      稻蝦種養(yǎng)模式下青蝦可以利用稻田的雜草、浮游生物等天然餌料,減少水稻的病蟲害,青蝦的排泄物還能促進水稻的生長。稻蝦種養(yǎng)模式不僅是水稻種植和青蝦養(yǎng)殖的簡單空間結合,而且稻蝦種養(yǎng)模式改變了稻田的管理和生產方式,如增大了有機肥的投入,減少了化肥的使用,能避免噴灑農藥,是一條可持續(xù)的綠色農業(yè)生產道路。

      參考文獻:

      [1]楊智景,顧海龍,唐建清,等. 稻-蝦與稻-蟹種養(yǎng)模式下的水質及蝦、蟹生長動態(tài)[J]. 貴州農業(yè)科學,2018,46(2):84-88.

      [2]羅 衡,趙良杰,李 豐,等. 養(yǎng)殖鱉的引入對稻田土壤細菌群落結構的影響[J]. 水產學報,2018,42(5):720-732.

      [3]劉新宇,巨曉棠,張麗娟,等. 不同施氮水平對冬小麥季化肥氮去向及土壤氮素平衡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0,16(2):296-303.

      [4]王 蓉,朱 杰,金 濤,等. 稻蝦共作模式下稻田土壤氨氧化微生物豐度和群落結構的特征[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9,25(11):1887-1899.

      [5]聶志娟,李非凡,趙文武,等. 哈尼梯田稻-鯉綜合種養(yǎng)模式下的微生物群落結構[J]. 水產學報,2020,44(3):470-480.

      [6]汪 清. 稻蟹共作對土壤理化性質和土壤有效養(yǎng)分影響的初步研究[D]. 上海:上海海洋大學,2011.

      [7]趙 靜. 鱉稻綜合種養(yǎng)模式生態(tài)學效應及其機理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學,2018.

      [8]郭海松,羅 衡,李 豐,等. 不同水稻栽培密度下青田稻-魚共生系統(tǒng)的土壤肥力[J]. 水產學報,2020,44(5):805-815.

      [9]Li Q M,Lei X,Xu L J,et al. Influence of consecutive integrated rice-crayfish culture on Phosphorus fertility of paddy soils[J]. Land Degradation & Development,2018,29(10):3413-3422.

      [10]唐海明,孫國峰,肖小平,等. 輪耕對雙季稻田土壤全氮、有效磷、速效鉀質量分數及水稻產量的影響[J].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11,20(3):420-424.

      [11]康 軒,黃 景,呂巨智,等. 保護性耕作對土壤養(yǎng)分及有機碳庫的影響[J]. 生態(tài)環(huán)境學報,2009,18(6):2339-2343.

      [12]馮亞明,楊智景,顧海龍,等. 稻田生態(tài)養(yǎng)殖青蝦技術[J]. 農業(yè)工程技術,2018,38(32):68-73.

      [13]Pietri J,Brookes P C. Relationships between soil pH and microbial properties in a UK arable soil[J]. 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2008,40(7):1856-1861.

      [14]易鎮(zhèn)邪,袁珍貴,陳平平,等. 土壤pH值與鎘含量對水稻產量和不同器官鎘累積的影響[J]. 核農學報,2019,33(5):988-998.

      [15]李建軍,辛景樹,張會民,等. 長江中下游糧食主產區(qū)25年來稻田土壤養(yǎng)分演變特征[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5,21(1):92-103.

      [16]張廣凱,宋祥云,劉樹堂,等. 長期定位施肥對小麥-玉米氮素利用及產量品質的影響[J]. 華北農學報,2015,30(4):157-161.

      [17]盧志紅,嵇素霞,張美良,等. 長期定位施肥對水稻土有機質含量及組成的影響[J]. 中國農學通報,2014,30(27):98-103.

      [18]張 剛,王德建,俞元春,等. 秸稈全量還田與氮肥用量對水稻產量、氮肥利用率及氮素損失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6,22(4):877-885.

      [19]李燕青,溫延臣,林治安,等. 不同有機肥與化肥配施對氮素利用率和土壤肥力的影響[J]. 植物營養(yǎng)與肥料學報,2019,25(10):1669-1678.

      [20]王偉妮,魯劍巍,魯明星,等. 水田土壤肥力現狀及變化規(guī)律分析——以湖北省為例[J]. 土壤學報,2012,49(2):319-330.

      [21]佀國涵,彭成林,徐祥玉,等. 稻蝦共作模式對澇漬稻田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J]. 中國生態(tài)農業(yè)學報,2017,25(1):61-68.

      [22]黃紹文,金繼運,楊俐蘋,等. 糧田土壤養(yǎng)分的空間格局及其與土壤顆粒組成之間的關系[J]. 中國農業(yè)科學,2002,35(3):297-302.王福喜,劉勁馳,吳定桂,等. 基于建筑泥漿脫水泥餅的基質配方對綠植生長發(fā)育的影響[J]. 江蘇農業(yè)科學,2020,48(23):250-255.

      猜你喜歡
      青蝦土壤肥力
      北方高寒地區(qū)淡水青蝦孵化育苗試驗
      當代水產(2021年10期)2022-01-12 06:21:18
      Autosomal recessive 333 base pair interleukin 10 receptor alpha subunit deletion in very early-onset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青蝦有價無市,塘口價賣到看120元/斤!這個小品種為何沒有得到重視?
      當代水產(2019年10期)2019-12-18 05:29:06
      拉薩市土壤肥力變化趨勢與改良策略
      青蝦養(yǎng)殖模式及市場前景淺析
      越冬青蝦放養(yǎng)管理三要點
      提高秋季池塘養(yǎng)殖青蝦商品率的方法
      安吉白茶園土壤肥力現狀分析
      茶葉(2014年4期)2014-02-27 07:05:15
      西湖平原區(qū)連續(xù)13年定位施肥對麥、稻產量及土壤肥力的影響
      施氮對不同土壤肥力玉米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影響
      青岛市| 吴堡县| 喀什市| 安岳县| 民权县| 邹城市| 靖西县| 涞水县| 嵩明县| 原平市| 中江县| 梅河口市| 东乌珠穆沁旗| 乐东| 崇州市| 白城市| 中牟县| 会宁县| 衡阳市| 江都市| 措勤县| 南通市| 二连浩特市| 轮台县| 焉耆| 页游| 旌德县| 襄城县| 女性| 马鞍山市| 嘉兴市| 建始县| 中阳县| 建阳市| 娄底市| 杂多县| 楚雄市| 和平区| 从江县| 响水县| 会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