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育森
準格爾旗廣播電視臺 內蒙古 鄂爾多斯市 010300
一部優(yōu)秀的電視專題片當然需要具備好多條件,如主題鮮明的選題策劃,優(yōu)美搶眼的視頻畫面,文采飛揚的解說詞,感情真摯、富有感染力的配音解說,情景交融的背景音樂,專業(yè)流暢的后期剪輯,構思精巧的節(jié)目包裝等等。但電視專題片的畫面素材是電視專題片的基本語言,是制作一部專題片最基本的“原材料”,其質量的優(yōu)劣直接決定著專題片質量的高低。筆者僅從電視專題片前期拍攝的角度談談如何制作一部好的電視專題片。
電視專題片與新聞節(jié)目一樣,真實是他們的生命。這里的真實包括選題對象必須是社會生活中真實存在的客觀事實,所要拍攝的人物、場景、故事情節(jié)、人物關系、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地點、過程、結果等要素都要真實客觀。
電視專題片的真實還必須認真把握主觀真實和客觀真實兩個方面。任何一部電視專題片都是作者主觀意圖與客觀事件水乳交融、相互印證的統(tǒng)一體。所謂主觀意圖就是作者對客觀事實的再認識、再提煉、再總結,是專題片創(chuàng)作者對現(xiàn)實人物或事件的觀察思考以及情感、看法在片中的真實流露。因此專題片在傳遞信息的同時,也在表達著作者的態(tài)度和觀點,也就是專題片的主題思想。
在把握主觀真實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專題片所流露出的情感和認識等觀點必須堅持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對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積極意義的思想情感。拍攝者只有主題思想明確、策劃思路清晰、電視業(yè)務理論嫻熟、帶著真實感情才能拍攝出感人的電視畫面,才能有的放矢地抓拍到最能表現(xiàn)主題的感人畫面,才能為后期制作出質量優(yōu)秀的作品奠定基礎。
客觀真實是指專題片中所傳遞的信息必須是真實的,時間、地點、人物和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來龍去脈必須準確無誤,切不可為了制造離奇的噱頭而虛構人物或情節(jié)??偠灾?,電視專題片就是要在保持原有生活感性真實的基礎上,深刻表達出蘊含在生活之中的本質真實。盡管電視專題片在表現(xiàn)手法上有較多的藝術創(chuàng)新,但無論是紀實型專題片還是表意型專題片,運用什么樣的表現(xiàn)手法,都只是創(chuàng)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進行的一種藝術描述和所采用的表達方式,所拍攝的事件、人物及其相互關系都不應該失去它的根本屬性——真實。
拍攝電視專題片絕不是事無巨細見什么拍什么,而是應該根據(jù)事先確定的主題有所取舍,選擇與主題密切相關的事件、人物、情節(jié)而重點展開,要特別善于抓住能夠表現(xiàn)人物性格、故事情節(jié)、獨特自然環(huán)境、社會背景的鏡頭展開拍攝。細節(jié)決定成敗,專題片的拍攝更加注重細節(jié)的刻畫,才能拍攝出富有表現(xiàn)力、感染力的作品。因此,拍攝者在拍攝之前到拍攝過程中,一定要認真仔細地熟悉拍攝對象的全貌,深刻地挖掘被拍攝者自身存在的獨特之處。而這些獨特之處一定是通過細節(jié)性的鏡頭才能表現(xiàn)出來。比如,同樣是頌揚勞動模范的兩個專題片,由于拍攝者牢牢抓住了兩位主人公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生活習慣、生活經歷、生活環(huán)境、生活興趣等細節(jié),并以這些生活細節(jié)作為拍攝素材,就能拍攝制作出兩個個性鮮明、感染力強的專題片。反之,如果拍攝者只是按照拍攝人物專題片固有的套路,僅選取人物日常工作生活等模式化場景拍攝,就會給人千篇一律的感受,使觀眾越看越沒有滋味,越看越沒有興趣。
電視紀錄片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紀錄,它在拍攝過程中更注重紀實性。為了突出表現(xiàn)真實性,特別是以人物和突發(fā)事件為題材的紀錄片一般都不會過分追求畫面的藝術效果,往往是把原生態(tài)的鏡頭直接呈現(xiàn)給觀眾,以增強紀錄片的真實感,達到聲臨其境的視覺效果。
電視專題片則是融合紀錄片真實美和電視媒介藝術美于一身的獨立體裁,有自己獨特的專業(yè)要求。無論我們攝制什么類型的專題片,都要注意掌握拍攝優(yōu)質畫面的方法技巧,以增強作品的質感、美感,提升藝術內涵。在拍攝實踐中,我們要根據(jù)提前策劃好的主題確定所拍攝的主要人物、主要場景、主要景別、運用的主要鏡頭類型,做到心中有數(shù)、有的放矢,決不可倉促上陣、臨時湊數(shù)。
電視專題片畫面美的要求很多,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須做到畫面“穩(wěn)、準、勻”,這是每一個電視工作者都熟悉的“三字經”。但正因為熟悉而常常會被人忽視,在拍攝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把這三個字的要求拋之腦后,給后期剪輯制作帶來很大的困難。要知道“穩(wěn)、準、勻”三個字雖少,但字字千金,每個字的專業(yè)內涵非常豐富??梢哉f,吃透了這三個字就等于掌握了電視拍攝的基本要領,如果做不到,電視畫面的藝術美就無從談起。
電視專題片的畫面美是流動變換的美,一成不變或者套路連篇的專題片肯定不受歡迎。因此拍攝視角獨特、各種運用得當?shù)溺R頭就顯得尤為重要。如果一幅電視畫面特別的美,但老是停留在屏幕不動或很長時間才換一幅,電視畫面的藝術美還存在嗎?因此,拍攝者要在做到“穩(wěn)、準、勻”的基礎上,善于、巧于運用長焦、廣角、特寫、仰拍、俯拍、跟拍、航拍等各種拍攝手段,力求畫面富有動感、富有生活情趣、把觀眾的思緒帶到充滿遐想的境界才是拍攝者追求的目標。
下面就簡要介紹幾種主要藝術鏡頭和景別的特點。
廣角鏡頭是攝像機配置了廣角鏡后才能拍攝的一類鏡頭,它可以在較短的拍攝距離內拍攝到較大面積的景物,并能使被拍攝對象的前后景物在在畫面上清晰可見,能夠表現(xiàn)被拍攝畫面的空間縱深感,給人的感覺要比普通鏡頭更有質感、更有沖擊力。一般情況下,廣角鏡頭常被應用于搖鏡頭之中,能夠以超乎常人想象的視角展現(xiàn)景物的全貌,達到獨特的藝術效果。如我們在拍攝準格爾旗創(chuàng)建全國園林城市成果專題片時,就適量運用了廣角鏡頭:在筆直寬闊的柏油馬路兩邊,茂密的、層次分明的花草樹木隨著鏡頭的行進撲面而來;此時,視頻畫面給人的感覺是城市的街道更寬了,路邊的花草樹木更茂密、更鮮艷、更高大、更搶眼了,給人很強的視覺沖擊力,畫面的表現(xiàn)力比普通鏡頭更強。廣角鏡頭固然會產生耳目一新的視覺效果,但也不能濫用,一般情況下,在表現(xiàn)廣闊、宏大、高大景物時適當使用,常用亂用反倒破壞了專題片應有的美感和真實感。
微視距鏡頭是對微觀世界的放大效果,適合于表現(xiàn)被拍攝對象的具體細節(jié),使普通場景會出現(xiàn)戲劇性的場面,同時還具有虛化背景的作用。這類鏡頭往往用來拍攝小昆蟲、小花朵、小動物等景物的活動,以表現(xiàn)一般情況下肉眼無法觀察到的奇妙景象。如在拍攝農業(yè)科普專題片時,我們大量使用了微鏡頭,拍攝滴灌水珠滲入土壤、細嫩的黃瓜掛滿藤蔓、松毛蟲啃食針葉等鏡頭,更增添了專題片的生動性和可觀賞性。
仰拍與俯拍鏡頭表達著截然相反的情感,在專題片里經常使用。仰拍表達著作者對人物或擬人化景物的崇敬、贊美之情,俯拍除了居高臨下展現(xiàn)全景外,往往是作者表達厭惡、摒棄、反對等情緒的特殊語言。仰拍鏡頭常與推鏡頭配合使用,而俯拍常與拉鏡頭結合使用,從而更能體現(xiàn)作者強烈的愛憎分明的思想情感,達到突出主題、教育警醒觀眾的目的。
在這里要特別談一下航拍方式。隨著電視制作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機航拍技術在電視專題片中應用越來越廣泛。通過航拍這種獨特的高空視角,可以對地面的景物進行多點拍攝、跟蹤拍攝、長鏡頭拍攝,并且拍攝出來的畫面場面宏大、氣勢非凡、視角廣闊,能給人帶來強大的視覺沖擊力。目前很多城市形象宣傳片、生態(tài)建設成果宣傳片、企業(yè)和校園文化宣傳片等都采用這種拍攝方法。但是,進行無人機拍攝時,拍攝者需要熟練掌握操作技術才可以拍攝出滿意的畫面。
一篇美妙的文章需要精彩的描述和精心的刻畫,電視專題片更不例外。一部專題片如果缺少了感人至深的故事情節(jié)、缺少了細致入微的描寫刻畫,就會黯然失色,甚至失去了它存在的價值。特寫鏡頭就好比是文章里的細節(jié)描寫,它能從細微的變化中感悟生命的真諦、產生強烈的心靈共鳴。因此在一部專題片中拍攝好特寫鏡頭顯得尤為重要。特寫鏡頭特別注重畫面的構圖比例,比例過大失去了畫面的美感,過小則失去了特寫的視覺效果。所以能否掌握合適的畫面比例是衡量拍攝者專業(yè)技術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志。
特寫鏡頭在刻畫人物喜怒哀樂、性格特征、心理活動等方面能夠達到非常傳神的效果。比如人物面部的表情、眼神、嘴角變化等特寫鏡頭都能細膩地表現(xiàn)主人公的心理活動和內心世界;人物細密的皺紋、粗糙的手臂、花白的頭發(fā)等都能表現(xiàn)主人公滄桑的經歷;反之,燦爛的笑容、激動的眼神、跳躍的身軀等特寫則能表達歡樂、幸福的情感。即使是風光片,我們也可以把景物擬人化,大量運用特寫鏡頭,賦予它們鮮活的生命特征,同樣可以達到妙不可言的宣傳效果??傊?,學會拍攝恰到好處的特寫鏡頭是專題片出彩的重要手段。
電視專題片的美首先體現(xiàn)在視覺效果上,如果我們拍攝的視頻不夠專業(yè)、不夠完美,專題片的成功也就無從談起。因此,我們在拍攝過程中要格外注重積累拍攝技巧,絕不可馬馬虎虎。除了上述的基本技巧和要求外,我們有意識地拍攝一些逆光、側逆光、散光、暗光、冷暖光條件下的景物和人物,往往會產生奇特而美好的視覺效果。一般來說,逆光拍攝出來的鏡頭會給人營造幾分神秘、浪漫的感受,側逆光拍攝的景物會構造出五彩斑斕的絢麗景象,暗光、冷光條件下的鏡頭能營造緊張、嚴酷的環(huán)境氣氛,暖光條件下拍攝的鏡頭則能營造出溫暖、美好、遐思的效果。
盡管現(xiàn)在某些鏡頭的特殊效果可以通過制作軟件設計出來,但筆者還是認為巧妙利用自然光線拍攝出來藝術視頻更有魅力,我們不妨在拍攝中多實踐、多演練,一定會有意外的收獲。
電視媒體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專業(yè),其中所運用的手段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搭配,絕不是孤立的存在,因此我們在實踐中更要注意綜合手段的運用,才能拍攝出理想的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