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境分布
一般生于海拔600-2400米的山坡灌叢中。分布于我國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以及越南等國家。
形態(tài)特征
吊鐘花屬于落葉或半常綠灌木,高1-3米;樹皮灰黃色;多分枝,枝圓柱狀,無毛。葉常密集于枝頂,互生,革質(zhì),兩面無毛,長圓形或倒卵狀長圓形,長5-10厘米,寬2-4厘米,先端漸尖且具鈍頭或小突尖,基部漸狹而成短柄,邊緣反卷,全緣或稀向頂部疏生細齒,中脈在兩面清晰,側脈6-7對,自中脈羽狀伸出,葉柄圓柱形,灰黃色。
花通常3-8朵組成傘房花序,從枝頂覆瓦狀排列的紅色大苞片內(nèi)生出,苞片長圓狀橢圓形、匙形或線狀披針形,膜質(zhì);花梗長1.5-2厘米,綠色;花萼5裂,裂片三角狀披針形,先端被纖毛;花冠寬鐘狀,長約1.2厘米,粉紅色或紅色,口部5裂,裂片鈍,微反卷;雄蕊10枚,短于花冠,花絲扁平,白色,被柔毛,花藥黃色;子房卵圓形,無毛,花柱無毛。蒴果橢圓形,淡黃色,長8-12毫米,具5棱;果梗直立,粗壯,綠色,長3-5毫米,無毛?;ㄆ?-2月,果期5-7月。
野外識別要點
在野外,吊鐘花容易與燈籠花(Enkianthus chinensis Franch.)混淆。吊鐘花和燈籠花最大的區(qū)別是葉片,吊鐘花為革質(zhì)葉,燈籠花為紙質(zhì)葉,花期也不一樣,吊鐘花在春季(1-2)月開花,燈籠花在夏季(5月)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