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琳
(北京中醫(yī)醫(yī)院懷柔醫(yī)院,北京 101400)
在疾病的臨床診療中,可采用B超作為診斷方法,根據(jù)兩種疾病患者病灶部位的超聲影像特征,準確進行判斷。本研究探討了42例脂肪肝患者和4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B超診斷情況,比較其差異性,現(xiàn)報告如下。
本組研究對象為2018年3月~2019年4月期間于我院接受診療的42例脂肪肝患者和42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行分組對照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4/18,年齡30~79歲,平均年齡(43.16±4.62)歲。對照組患者男女比例為23/19,年齡29~80歲,平均年齡(42.85±4.57)歲。兩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具有可比性(P>0.05)。
使用GE LOGIQ F8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設置凸陣探頭和線陣高頻探頭的頻率(3.5 MHz和7.0~10 MHz)。患者取仰臥位,確定腹部肝區(qū),將探頭置于該位置進行多切面(冠狀面、矢狀面、橫切面)掃查。觀察超聲影像,根據(jù)影像特征進行判斷。
以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的處理和分析,應用(±s)和(%)進行計量和計數(shù),由t值和x2檢驗,P<0.05代表對比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脂肪肝患者經(jīng)B 超診斷后,9 5.2 4%(40/42)的患者得以確診,2.38%(1/42)的患者出現(xiàn)誤診,2.38%(1/42)的患者出現(xiàn)漏診。對照組病毒性肝炎患者經(jīng)B超診斷后,76.19%(32/42)的患者得以確診,14.29%(6/42)的患者出現(xiàn)誤診,9.52%(4/42)的患者出現(xiàn)漏診。
觀察組脂肪肝患者經(jīng)B超診斷后,超聲影像顯示為肝大42例(100%)、脾大4例(9.52%)、回聲彌漫增強42例(100%)和膽囊炎樣變6例(14.29%)。對照組病毒性肝炎患者經(jīng)B超診斷后,超聲影像顯示為肝大30例(71.43%)、脾大40例(95.24%)、回聲彌漫增強9例(21.43%)和膽囊炎樣變37例(84.09%)。
脂肪肝的形成,主要與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有關,肥胖、酗酒者的患病風險較高。脂肪肝患者的肝內(nèi)脂肪堆積,導致肝功能受損,引起脂肪代謝障礙,出現(xiàn)血脂升高的情況,容易誘發(fā)心血管疾病。病情的持續(xù)進展,會導致肝功能損傷的加劇,進而形成肝硬化,存在癌變的風險。而病毒性肝炎的發(fā)生,為肝炎病毒感染所致,并具有傳染性。
病毒性肝炎會逐漸進展為肝硬化、肝癌等嚴重肝臟疾病,加劇肝功能損害程度。脂肪肝和病毒性感染的發(fā)生,均會導致患者免疫功能的下降,影響其消化功能,干擾其日常生活。在脂肪肝的臨床治療中,以生活調(diào)理為主,配合使用具有保肝、降脂及抗氧化功效的治療藥物,形成良好的膳食習慣,堅持運動鍛煉,進而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而在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治療中,則采用抗病毒、免疫調(diào)節(jié)等方法,用于清除病原體,進而控制病情進展。但是兩種疾病患者有著類似的癥狀表現(xiàn),難以準確鑒別、區(qū)分,容易出現(xiàn)誤診、誤治的情況。而臨床治療工作的有效開展,需要以準確的診斷結果作為參考依據(jù)。
B超是診斷脂肪肝與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方法,在超聲影像中,可以清晰的顯示出兩種疾病的病灶特征。在脂肪肝患者的B超檢查中,其超聲圖像顯示為肝內(nèi)彌漫性密集回聲,肝區(qū)回聲分布不均(近部增高,深部衰減),肝內(nèi)血流信號減弱,并存在肝大表現(xiàn)。而在病毒性肝炎的B超檢查中,其超聲圖像顯示為肝實質(zhì)回聲減低(早期),后期逐漸增強,呈不均勻分布。與此同時,疾病還會引起膽囊炎樣變。在超聲影像中,顯示為膽囊壁增厚,呈雙環(huán)狀改變,并會導致膽囊肌層增厚。脂肪肝與病毒性肝炎患者的B超檢查結果存在顯著差異,可以將其作為疾病鑒別、診斷的重要依據(jù)。
綜上所述,在脂肪肝與病毒性肝炎診斷中,B超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可以準確鑒別疾病,為對癥治療提供參考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