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展
兩個小鬼轎夫抬著瘦高的新娘,旁邊威嚴的鐘馗手執(zhí)一把帶有“喜”字的折扇,由數(shù)塊小型黃河石組成的《鐘馗嫁妹》惟妙惟肖、饒有趣味。
走進甘肅蘭州的張裕福家中,仿佛到了一個迷你的奇石博物館,書架、書桌上,擺滿了各種造型的經(jīng)過二度創(chuàng)作的黃河石藝術(shù)作品。
張裕福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蘭州人,現(xiàn)年74歲的他在黃河邊長大,對黃河石有著特殊的感情。從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他就迷上了石頭,至今已有30個年頭。張裕福和其他黃河石收藏者不一樣,他喜歡二度創(chuàng)作,通過對黃河石的組合形成新的藝術(shù)作品。
“挑石頭比的是眼力,尤其是藝術(shù)鑒賞能力,這需要長期的積累?!痹谑詹剡^程中,張裕福通過不斷撿拾以及一次次搭配組合,不斷提高自己的鑒賞能力。
張裕福說,要做出好的黃河石造型作品絕非易事,因為取材是不由人的,要根據(jù)不同石材來考慮做什么造型。“只有不斷尋找,長期積累,才能有好的組合出現(xiàn)。完成一件好的造型作品,往往要花很長時間?!?/p>
張裕福說,他準備在適當?shù)臅r候把藏石捐給博物館,以拋磚引玉,弘揚黃河石文化。
(摘自中新網(wǎng),苦樂年華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