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翠萍
(北票市臺吉林果服務(wù)站,遼寧 北票122122)
遼西地區(qū)氣候干旱,土壤瘠薄,雖然年降水量有500 mm 左右,但主要集中于6-8 月份,春季則是干旱頻發(fā),有“十年九旱”之說,因此提高造林成活率一直是荒山造林的難點,為此先后發(fā)明和采用了小坑造林、浸根造林、容器育苗造林、覆膜造林、DJS造林法等多種提高造林成活率方法。其中DJS造林法是根據(jù)半干旱地區(qū)的自然條件、樹種特性以及幼樹個體水分平衡原理,并運用聚乙烯塑料不透水的特性,將苗木或幼樹植入裝有營養(yǎng)土與水配比的混漿植苗袋,進行植苗袋容器造林的新技術(shù)[1]。DJS造林法與普通澆水造林方法對比,生態(tài)樹種單株節(jié)水11.2 kg,經(jīng)濟樹種單株節(jié)水23.5 kg,植苗袋可保墑2 個月;DJS 造林方法平均可提高裸根苗造林成活率25%~28%,提高造林保存率34.7%[2]。然而,DJS 造林法雖然可顯著提高裸根苗造林成活率,但荒山造林采用的針葉樹絕大多數(shù)是容器苗,為此自2010 年起在容器苗造林中改進了DJS 造林方法并應(yīng)用到荒山造林的生產(chǎn)實踐中,大大提高了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為使改進了DJS 造林方法(以下簡稱容器苗DJS 造林法)能夠發(fā)揮更大作用,現(xiàn)把多年經(jīng)驗總結(jié)提煉的造林方法介紹如下。
2~3年生油松和樟子松容器苗。
容器苗運達造林地點后,首先選苗,去除根系脫離容器杯的苗木,然后用刀片把杯底劃略小于杯底直徑的2~3 道口子,在低洼處緊密平放,把杯擺正,灌水浸泡12 h,使杯體浸濕浸透。
整地采用栽前整地方式,株行距為3 m×4 m。在鉤機能作業(yè)的地方,用鉤機挖長、寬、高為60 cm×60 cm×60 cm 以上的栽植坑;坡度大、土層薄或石頭多的荒山處用人工挖直徑60 cm、深40 cm 的魚鱗坑。挖好坑后回填土到坑深的1/3,石頭坑用客土回填。
4月1-30日,最好在4月20日前后完成。
把容器苗裝入已經(jīng)在底部有8~10 個小孔(直徑1 cm 以下)的長寬均30 cm 以上的塑料袋中,然后往塑料袋中裝入3~4 鐵鍬泥漿,運到栽植坑中心?;蛘甙延锌椎乃芰洗苯臃旁诳拥?,底部裝入3~4 鐵鍬泥漿,再把容器苗放在泥漿上。接著把塑料袋上口敞開,填土裝滿塑料袋。然后在敞開塑料袋的四周填土,坑填滿后踩實。回填深度以超過袋頂15~20 cm 為宜,使苗根莖處略低于地表,利于雨水能進入坑內(nèi)塑料袋中。然后視地形情況,修成直徑50~100 cm 的樹盤,集聚降水,滿足樹木生長的水分需求。
栽后連續(xù)10 d 沒有10 mm 以上降雨,立即澆水,每株13~15 kg。如遇特殊干旱年份,1 個月后再對樹木澆水1次。
為防野兔咬傷,秋季草木枯黃后(約11 月20日)應(yīng)立即人工抹藥(北票市林業(yè)和草原局林業(yè)科研所生產(chǎn)的多效防啃劑)。需戴兩副手套,內(nèi)層是防水手套,外層是棉線手套。用手蘸稀釋藥液握住苗的主干直接從苗接地表處往上擼40 cm,可一次性解決秋冬春幼樹野兔啃咬問題。此防啃劑還有防病、防蟲、防凍、保水作用,有效期可達6個月。
2008 年常規(guī)植苗造林113 475.6 hm2,當年10 月造林成活率只有30%,1 年后所剩無幾。2010 年開始用容器苗DJS 造林法在同一地塊造林65.6 hm2,當年造林成活率達到78%,2019 年保存率仍然能達到60%以上。
2016 年在石質(zhì)山造林11.33 hm2,用風鎬挖坑,規(guī)格60 cm×60 cm×60 cm,采用DJS 造林技術(shù),3 年生油松全部客土栽植,栽后由于長期無降雨進行了2 次澆水,每次每株澆水13~15 kg。當年造林成活率達到95%以上,2019 年保存率達到了80%以上,可見容器苗DJS造林方法在提高遼西地區(qū)荒山造林成活率方面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