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良 袁宗勝 蔣天雨 朱曉如 陳瑞炎 張國防
摘 要:以芳樟195#一年生扦插苗為試驗對象,通過二次正交回旋組合設(shè)計試驗研究接種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膠凍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對芳樟苗高生長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微生物菌肥促生芳樟的苗高生長效果極顯著(P=0.001),芳樟的苗高增長最大的是處理9(固氮菌=20億只/盆、巨大芽孢桿菌=40億只/盆、膠凍樣芽孢桿菌=40億只/盆、枯草芽孢桿菌=40億只/盆),其苗高增長量為34.53cm,比對照高1.98倍。這表明,微生物菌劑對芳樟的苗高促生效果顯著,且在不同生長期,不同的微生物菌肥組合對芳樟的苗高生長具有不同的促生作用。
關(guān)鍵詞:芳樟;微生物菌劑;苗高;二次回歸正交旋轉(zhuǎn)設(shè)計
中圖分類號 S725.5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 A文章編號 1007-7731(2020)01-0101-03
Abstract:Based on annual Cinnamomum camphora 195 code cuttings,The effects of inoculation of Azotobacter chroococum,Bacillus magaterium,Bacillus mucilaginosus and Bacillus subtilis on the Seedling height of C. camphora.The result shows:The growth effect of microbial fertilizer-promoting C. camphora was extremely significant (P=0.001). The highest growth of C. camphora seedlings was treatment 9 (Azotobacter chroococum=2billion/pot,Bacillus mucilaginosus=4 billion/pot,Bacillus magaterium =4 billion/pot,Bacillus subtilis=4 billion/pot),and the growth rate of seedlings was 34.53 cm,which was 1.98 time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It is indicated that the microbial agents have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the growth of C. camphora seedlings,and different microbial fertilizer combinations have different growth promoting effects on C. camphora seedling height growth in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Key words:Cinnamomum camphora;Microbial agent;Seedling height;Quadratic orthogonal gyrocombination design
樟樹是集重要防護(hù)林、珍貴用材、天然名貴香料、園林綠化于一身等的多用途樹種[1]。芳樟[Cinnamomum camphora]系樟科樟屬的一個生化變種,含有豐富的芳樟醇(C10H18O),故稱為芳樟[2]。香樟具有顯著的經(jīng)濟(jì)效益、生態(tài)效益和社會效益,栽培前景十分廣闊[3],在我國福建、廣西、海南、廣東等地均有發(fā)展芳樟油料林。
目前,樟樹的繁殖方法主要有扦插繁殖、種子繁殖、嫁接繁殖等[4]。水肥氣熱等條件均影響著苗木的生長,曾進(jìn)[5]等研究表明,不同肥料(化肥)對芳樟各項生長和抗性生理指標(biāo)的影響不同;林鈴[6]等研究發(fā)現(xiàn),水分脅迫對芳樟根系活力產(chǎn)生了抑制作用;袁宗勝[6]等研究表明,經(jīng)內(nèi)生菌處理后可促進(jìn)芳樟生長,提高保護(hù)酶活性,使芳樟對不良環(huán)境條件得到了一定改善。
微生物菌肥既能提高肥效,達(dá)到增產(chǎn)和提質(zhì)的目的,又可節(jié)約成本、減少環(huán)境污染、提高土壤中的生物多樣性、減輕病害,是發(fā)展新型農(nóng)業(yè)的理想肥料。本研究通過4因素5水平二次回歸正交旋轉(zhuǎn)設(shè)計,研究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膠凍樣芽孢桿菌及枯草芽孢桿菌在不同水平條件下對芳樟苗高生長的影響,以確定微生物菌劑的最佳方案,為開發(fā)與應(yīng)用這些有益微生物和促進(jìn)芳樟產(chǎn)業(yè)化發(fā)發(fā)展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盆栽試驗供試材料為1年生芳樟195#扦插苗,材料來源于永安種苗中心。單一成分微生物菌肥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膠凍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均來源于滄州旺發(fā)生物技術(shù)研究所。
1.2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福建農(nóng)林大學(xué)南門妙峰山苗圃地(設(shè)施育苗大棚),試驗苗圃所處區(qū)域位于東經(jīng)118°08′~120°31′、北緯25°15′~26°29′,屬亞熱帶海洋氣候。
1.3 試驗設(shè)計 芳樟盆栽試驗采用二次回歸正交旋轉(zhuǎn)試驗設(shè)計(表1)。共設(shè)23個試驗處理和1個對照空白處理(不施菌劑)(表2),3次重復(fù),每個重復(fù)10個盆栽。盆缽規(guī)格為:38.5cm×30cm×30cm(上緣直徑×下緣直徑×高),每盆統(tǒng)一裝消毒后的黃心土5.5kg和10g有機質(zhì),每盆栽植1株芳樟苗。
1.4 試驗方法 將微生物菌肥固氮菌、巨大芽孢桿菌、膠凍樣芽孢桿菌、枯草芽孢桿菌按照試驗設(shè)計方案,與盆栽土壤均勻混合作為栽植芳樟的基質(zhì)。試驗苗于當(dāng)年10月栽植,翌年6月份結(jié)束。每7d澆水和拔草1~2次,以保證試驗苗的正常生長條件。在每個試驗組中隨機選取6株芳樟苗,并標(biāo)記記號用于測量苗高。在試驗期間,每個月的15日測定試驗組的芳樟苗高,并將數(shù)據(jù)整理保存。
1.5 數(shù)據(jù)分析 采用Excel 2017和DPS 7.05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軟件。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月份的芳樟植株苗高方差分析 對芳樟不同試驗組的不月份的苗高進(jìn)行差異顯著性檢驗,結(jié)果顯示,在10月時,不同試驗組的苗高P值為0.0947,在顯著性為0.05的水平下,苗高不存在顯著性差異,表明試驗苗的苗高較均勻,符合試驗要求;12月至次年6月,不同試驗組的苗高存在極顯著性差異或顯著性差異(表3)。表明不同的微生物菌肥處理對芳樟試驗苗的苗高生長影響顯著;在不同時期,同一微生物菌肥處理對芳樟試驗苗的苗高起著不同的作用,且影響顯著。
2.2 不同月份芳樟植株的苗高 由表4可知,芳樟試驗組在不同月份的芳樟的苗高平均值分別為25.16cm、26.26cm、28.23cm、30.83cm、33.88cm、38.78cm、40.05cm、50.15cm。這表明,芳樟試驗組的苗高在10—12月的漲勢較緩慢,這是因為芳樟苗移栽后需要一定的緩苗期;在1—4月的漲勢較強,而且各個月份較均勻;在5月的漲勢較小,這是因為5月期間受高溫高濕和積水脅迫的影響,其苗高長勢減緩,但苗高在6月的長勢最強。
2.3 微生物菌肥對芳樟苗高的促生效果 試驗組4、7、10、15、20、22的苗高在10月移栽時苗高較對照組的小,至12月,試驗組4、7、10、15、20、22的苗高還是較對照組的小,但在1月份時,試驗組4、7、10、20的苗高較對照組的大。至2月試驗組15和22的苗高比對照組的大。這是由于芳樟10月移栽至12月期間芳樟苗木剛移栽處于緩苗期和氣溫較低致使微生物菌肥發(fā)揮作用較慢、根系吸收養(yǎng)分慢從而生長較緩慢,但在3月以后原先移栽時試驗組苗高反超對照組的苗高,其中試驗組15在4月、5月時的苗高排在前3位,在6月排第4位,表明微生物菌肥促生芳樟的苗高生長效果明顯。
試驗組的芳樟苗木在不同月份的苗高生長情況不同。10月苗高值較大的前3組分別是試驗組3、6、8;12月苗高值較大的前3組分別是試驗組3、6、12;1月和3月苗高值較大的前3組分別是試驗組3、18、9;2月苗高值較大的前3組分別是試驗組3、18、21;4月和5月苗高值較大的前3組分別是試驗組6、3、15;6月苗高值較大的前3組分別是試驗組6、9、12,同時其他不同試驗組的苗高的生長情況在不同月份中也是不同的。這表明,這芳樟在不同生長期,不同的微生物菌肥組合對芳樟這的苗高生長具有不同的促生作用。
3 小結(jié)與討論
通過芳樟苗高不同月份的方差檢驗可知,在10月份,芳樟的苗高均不顯著,其余月份均存在顯著或極顯著差異。這表明,所選用的試驗苗的苗高長勢較均勻,符合試驗條件,但經(jīng)過微生物菌肥的處理后,各個試驗組的苗高生長情況出現(xiàn)了生長差異,且在不同生長期,不同的微生物菌肥組合對芳樟的苗高生長具有不同的促生作用。
經(jīng)不同微生物菌肥處理后,芳樟的苗高增長最大的分別為處理9、處理6和處理12,其苗高增長量分別為34.53cm、34.00cm和32.83cm,而對照組的苗高增長量為11.59cm,處理9、處理6和處理12的苗高增長量分別比對照高1.98倍、1.93倍和1.83倍。這表明,微生物菌劑對芳樟的苗高促生效果明顯,其中以處理9(固氮菌=20億只/盆、巨大芽孢桿菌=40億只/盆、膠凍樣芽孢桿菌=40億只/盆、枯草芽孢桿菌=40億只/盆)對芳樟的苗高促生效果最佳。
參考文獻(xiàn)
[1]張棟,高秀芬.不同樟樹無性系造林效果比較及施肥對其幼苗生長的影響[J].防護(hù)林科技,2019,186(03):31-33.
[2]江燕.芳樟醇型樟葉精油中主要成分變化規(guī)律的研究[J].香料香精化妝品,2018,171(06):7-9.
[3]黃炳超.試析香樟優(yōu)良種源及配套栽培技術(shù)[J].現(xiàn)代園藝,2019,14:37.
[4]鄒自光.樟樹良種繁育及栽培技術(shù)[J].安徽農(nóng)學(xué)通報,2016,22(7):100-101.
[5]曾進(jìn),何正和,潘洋劉,等.不同施肥種類及用量對芳樟生長及抗性生理的影響[J].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xué)學(xué)報,2018,38(6):50-55.
[6]林鈴,張國防,黃秋良,等.基質(zhì)及多菌靈對水分脅迫下芳樟扦插苗根系活力的影響[J].西南林業(yè)大學(xué)學(xué)報,2018,38(3):8-14.
[7]袁宗勝,劉芳,黃秋良,等.內(nèi)生細(xì)菌對芳樟光合特性和幾種酶活性的作用[J].基因組學(xué)與應(yīng)用生物學(xué),2019,38(8):3559-3565.
(責(zé)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