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美國自然文學家約翰繆爾被譽為“荒野之子”“國家公園之父”,他用詩意的筆觸描繪了在荒野之旅中的所見所聞,并提出了“萬物有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tài)思想。他通過在旅途中感受到的荒野之殤,呼吁政府和民眾應聯(lián)合起來建設國家公園,回歸荒野之美。
關鍵詞:約翰·繆爾 自然 荒野生態(tài)
什么是荒野?從字面上理解是荒蠻的野地,指的是那些生態(tài)規(guī)律起主導作用,沒有人或雖有人到過、干預過,但沒有制約或影響自然規(guī)律起主導作用的非人工的陸地自然環(huán)境,如原始森林、濕地等。自工業(yè)革命發(fā)展以來,人類為了追求經(jīng)濟利益而忽視環(huán)境保護,由此產(chǎn)生一系列生態(tài)問題,如土地荒漠化、空氣污染等。自然環(huán)境的破壞導致人精神世界的貧乏與空虛,一些美國學者為了擺脫精神的迷茫,尋求心靈的慰藉,喚醒現(xiàn)代人的生態(tài)意識,將寫作目光投向了自然與荒野,荒野文學應運而生?;囊拔膶W是作家通過對荒野的自然書寫,闡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美學思想。約翰·繆爾是荒野文學的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我們的國家公園》《夏日走過山間》《阿拉斯加之旅》等均是荒野文學的典型之作。本篇擬通過分析約翰·繆爾的荒野作品,來論證他的荒野生態(tài)思想。
一、自然之子——約翰·繆爾的荒野之緣
作為“自然之子”的約翰·繆爾,他熱愛自然,一生都與自然為伴,與荒野為友。為何他會癡迷于自然與荒野,這與其成長經(jīng)歷有極大關系??姞柍錾谔K格蘭,這里風景迷人,幼年的他對大自然充滿極大的興趣。他曾說:“在蘇格蘭,當我還是個孩子時,我就十分喜愛一切野性的東西,這種對荒野景物的熱愛伴隨了我的一生,而且有增無減?!痹谒?1歲時和家人移居到美國威斯康星州,在這里他幫父親經(jīng)營農(nóng)場,閑暇之余會走進自然,觀察自然中的花鳥蟲魚,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之后繆爾進入威斯康大學學習,期間他接觸了愛默生、梭羅的思想著作,為他之后的荒野思想打下了堅實的理論根基。在威斯康大學只讀了兩年半,繆爾就進入了“荒野大學”,開啟了自然之旅。為了能夠深入體會自然魅力,探索自然奧秘,他走進了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開始荒野實踐之路。
二、約翰·繆爾的荒野生態(tài)思想
約翰·繆爾是荒野中的朝圣者,他通過在荒野自然中的體驗與探索,提出“萬物有靈”的生態(tài)思想,主張人類應該走進自然荒野之中,感知荒野自然中花鳥蟲獸、森林植被等自然物的生命靈氣。繆爾在對荒野的體驗與探索過程中也感覺到了人類對自然的肆意破壞與毀滅,對此他提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tài)觀念,人類應該反思自我,尊重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囊白匀蛔鳛槿祟惖脑娨鈼⒌兀瑢τ诨囊暗闹饾u消失,繆爾提出了“建設國家公園”的主張,呼吁人們積極加入環(huán)境保護的行列,投身于保護荒野的實踐過程中。
(一)走進自然,感悟生命
“走進大山就是走進家園,大自然是一種必需品?!笔紫?,約翰·繆爾提出我們要走進自然,在自然中享受美好的理念。他從進入荒野大學開始,通過徒步遠足把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感受大自然的勃勃生機,并且將大自然中美妙的事物記錄了下來。他的作品《夏日走過山間》記錄了他在1869年6月3日至9月22日,以“牧羊人”的身份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時光。他將自己完全融入大山之中,并與山間的溪流、樹木、動物等自然物和諧快樂的生活。書中記載:“每個清晨從沉沉的睡夢中醒來,周遭愉悅的植物、大大小小的動物,甚至連石頭都像在吶喊著:醒來吧,醒來吧,陶醉吧,陶醉吧,加入我們、愛上我們!來吧!快來吧!”
繆爾認為沉醉于自然之中,欣賞自然的美麗可以讓人全身心感到舒暢。不僅他自己在大自然中暢游與生活,他還呼吁更多的人像他一樣走進自然。尤其是那些生活在都市里并對自己的生活感到迷茫與心力交瘁的人,更應該走進自然,親近自然,在自然中尋求釋放與拯救?!巴ㄟ^遠足旅行,人們在終日不息的山間風暴里洗清了自己的罪孽,蕩滌著由惡魔編織的欲網(wǎng)。”
其次,約翰·繆爾提出“萬物有靈”的生態(tài)思想。上帝創(chuàng)造主宰著一切自然物,這些自然物蘊含于自然之中,都是上帝合理的安排。大自然是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生命體,花鳥蟲獸、森林植被、巖石河流等都存在其中?!霸诖笞匀痪薮笮呐K的脈搏里,每一個事物都保持一種快樂的有節(jié)奏的律動?!贝笞匀恢械囊磺猩锒汲錆M著生命與靈氣并點綴著自然之美。約翰·繆爾描寫冰川草甸花園時寫道:“在一群追芳逐艷的快樂昆蟲心中,似乎每一片葉子每一朵花都有一只屬于自己的飛翔的精靈,而正是這些小精靈使花園充滿了生機。”另外,對于自然中發(fā)生的海嘯、地震,繆爾不認為這是災難,而把它們看作是大自然充滿活力的生命體現(xiàn),是自然的另一種生命形式?!案鞣N風暴、激流、地震、天崩地裂,以及宇宙災變等,無論他們最初看上去是多么神秘、多么無序,但他們都是大自然創(chuàng)造之歌中的和諧音符,是上帝表達其愛意的不同形式。”
走進自然,感悟生命,約翰·繆爾認為:“在上帝的荒野里蘊藏著這個世界的希望?!蔽覀冃枰哌M自然,去觀察自然中的一切生物,感受自然的奇妙與魅力,在自然的世界里永久徜徉。
(二)認識荒野,反思自我
荒野是一種荒蠻的、未被人類涉足的自然,荒野世界里擁有原生的自然,在荒野中生存我們能獲得原始的生命活力與神奇的生命力量,荒野象征著自由、希望、生命之源。隨著工業(yè)革命的發(fā)展和生態(tài)危機的產(chǎn)生,人類在生活中越來越感到迷茫與困頓,很多人開始走進荒野世界,尋求一方凈土,尋找更加舒適的生存環(huán)境。可是,當人類涉足荒野世界之時,卻使得荒野被破壞,變得滿目瘡痍??姞栐诨囊疤剿鬟^程中發(fā)現(xiàn)了人類對其大肆破壞,比如加利福尼亞中央河谷,在三十年前那里開滿了金色和紫色的鮮花,當人類涉足之后,那里被開辟成農(nóng)田與牧場,鮮花已蕩然無存。還有生長在加利福尼亞的巨杉,被一些投機者與伐木工看中并大肆砍伐與摧殘,導致整個加利福尼亞都在呼喊:“救救生命之源的樹吧!”
認識荒野,反思自我。約翰·繆爾認為,大自然作為一個統(tǒng)一體,人和一切自然物存在于統(tǒng)一體中,我們應該平等友愛,和諧相處。尤其對于荒野自然,我們更應該懷有尊重與敬畏之情。面對人類對荒野自然的破壞與踐踏,約翰·繆爾表現(xiàn)出強烈的譴責與不滿?!拔覀冞@個自私、自負的創(chuàng)造物的同情心是多么的狹隘!我們對所有其他存在物的權利是多么的盲目無知!”對此,繆爾認為人類與自然中的一切生物處于主體間性的關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為主體,人類沒有優(yōu)越于任何自然物的權利。人類對荒野的破壞,也是人類對自己的毀滅,人類應該去反思,去懺悔。因此,他提出人類要想獲得和諧美好生活,應該不斷親近自然,保護荒野,與自然中的一切生物為朋友,友善交往。
(三)建設國家公園,回歸荒野
“國家公園”一詞是由美國藝術家喬治·卡特林提出。他看到美國西部大開發(fā)對自然與荒野造成破壞,深感憂慮。為了能夠留住荒野之美,自然之真,讓自然中所有生物被保護起來,并處于原始的狀態(tài),他設想建設一個國家公園。國家公園不同于一般的自然保護區(qū),它是以天然而原始的自然環(huán)境為基礎,輔之以必要的人文景觀。國家公園中的一切動植物處于原生狀態(tài),并且非常珍稀與獨特,建設國家公園的目的是為了保留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完整性,為了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也是回歸荒野的唯一形式。
荒野作為人類的詩意棲息地,約翰·繆爾在荒野的實踐過程中,看到了人類對其的破壞與踐踏。對此他一邊旅行,一邊給聯(lián)邦政府上書,希望政府能夠采取措施加強環(huán)境保護,最好通過建設國家公園的形式來保留荒野的原始性。隨后,政府采納了繆爾等環(huán)保主義者的建議,相繼建立了黃石國家公園、紅杉國家公園。1892年,繆爾和其他環(huán)保主義者在政府支持下成立了環(huán)保組織——塞拉俱樂部,塞拉俱樂部的成立為后來美國的環(huán)境保護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約翰·繆爾不僅在實踐中促進了美國的環(huán)保事業(yè),還在思想上為美國的環(huán)保事業(yè)貢獻力量。1901年他出版了作品《我們的國家公園》,這本書記錄了大自然的美妙與奇特,記錄了自然中充滿善意的生物與自然現(xiàn)象,有人評價此書:“它是一部至高無上的指南,是對約塞米蒂和其他那些了不起的公園的激動人心的展示。”繆爾的思想影響了美國前總統(tǒng)羅斯福,總統(tǒng)受邀與繆爾在約塞米蒂地區(qū)進行了一次愉快的旅行,并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姞栂蛄_斯福諫言希望聯(lián)邦政府支持環(huán)保事業(yè),采取更大的措施保護荒野自然。羅斯福表示贊同繆爾的想法,之后在美國大力推進環(huán)保事業(yè)。后來,羅斯福評價說:“繆爾影響了加州人與整個國民的思想,人們從此去拯救并保存那些偉大的自然景色。”
建設公園,回歸荒野。國家公園被稱為國家地質(zhì)圖書館,它具有休閑、娛樂、審美、健康、科學、經(jīng)濟的價值,它的建設能夠為我們?nèi)祟愄峁﹥?yōu)美的環(huán)境,健康的生存空間,它的建設也是保護荒野環(huán)境的最好形式?;囊白匀蛔鳛槿祟惖脑娨鈼⒌?,為人類的生存與發(fā)展提供了天然的養(yǎng)分,是人類的精神家園。為此,約翰·繆爾呼吁國家、政府、人民加入環(huán)境保護的行列,通過建設國家公園,使荒野自然能夠長存下來。
三、約翰·繆爾荒野思想的生態(tài)價值
繆爾懷著崇敬與熱愛之情走進自然世界,感受荒野之美,并用詩意的筆觸描寫了荒野自然中的爭奇斗艷的鮮花、親切天真的動物、靜穆的大森林、充滿活力的激流巖漿,還有無數(shù)的湖泊溪流瀑布。大自然是一個充滿樂趣、神圣的殿堂,約翰·繆爾是這座殿堂的傾聽者、參與者、欣賞者。當自然遭受破壞與踐踏之時,他便化身自然的保護者與捍衛(wèi)者??姞栍没囊爸脝⑹救藗儯旱谝唬覀円磳θ祟愔行闹髁x,倡導生態(tài)主義。人類不是自然的中心與主宰力量,人類只屬于自然的一部分,與其他生物享有平等的權利。自然是一個整體,自然界的一切生物相互依存產(chǎn)生聯(lián)系。我們要敬畏自然,與自然中的萬物和諧共生。第二,我們要通過建設國家公園,回歸荒野自然。工業(yè)發(fā)展導致人類對自然大肆破壞與踐踏,而荒野作為人類最后的詩意棲息地,我們必須讓其完好無損地保留下來。國家公園作為保護荒野自然的最好形式,它的建設能夠讓荒野自然處于原始的狀態(tài),能夠保護荒野中的生態(tài)多樣性。我們應該呼吁政府用法律的形式制定國家公園制度,傳播國家公園理念,建設更多的國家公園,還應呼吁民眾提高環(huán)保意識,配合政府工作,保護荒野自然。
參考文獻:
[1] 梁彩群.美國當代文學的生態(tài)解讀[M].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6.
[2] 約翰·繆爾.我的青少年生活[M].馬永波,王雪玲譯.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
[3] 約翰·繆爾.我們的國家公園[M].郭名倞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12.
[4] 約翰·繆爾.夏日走過山間[M].邱婷婷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4.
[5] 程虹.尋歸荒野[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1.
[6] 羅德里克·納什.大自然的權利:環(huán)境倫理學[M].楊通進譯.青島:青島出版社,1999.
[7] 包慶德,夏承伯.國家公園:自然生態(tài)資本保育的制度保障——重讀約翰繆爾的《我們的國家公園》[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2(6).
基金項目: 2019年廣西民族大學研究生教育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一般項目)
作 者: 李彤,廣西民族大學文學院美學專業(yè)在讀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美學。
編 輯: 曹曉花 E-mail:erbantou20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