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軼
和遠在日本東京訪學的好友聊天,意外地得知一個日本的“細節(jié)”:每年10月的第二個周一,是日本的法定節(jié)假日——體育節(jié)(體育の日)。在這一天,日本會放假,中小學都會在這一天舉辦運動會,爸爸媽媽和孩子們一起享受運動的樂趣。
好友也是一個新手爸爸,家中有一個5歲多的女兒。因為工作關(guān)系,經(jīng)常赴日出差,熟悉日本的中小學教育。他觀察發(fā)現(xiàn):日本全國上下重視體育的程度令人驚嘆,在對兒童體育的用心上更是如此。畢竟,專門為體育設(shè)一個全民節(jié)假日,在全世界不多見。而且,這個假日已有53年歷史了。
網(wǎng)上有一段走紅了很久的兩分多鐘的小學生籃球賽視頻。這是2015年日本福岡市舉辦的小學生夏季籃球賽決賽。對陣雙方分別是:身穿白衣的“百道shooting stars”,身穿黑衣的“和白東小學”。球賽第4節(jié)結(jié)束時,雙方仍戰(zhàn)成45分平,進入了加時賽,雙方比分交替領(lǐng)先。這段視頻就是加時賽的場景。
從視頻中可以看到,在比賽還有最后9秒時,身穿白衣的小球員殺入禁區(qū),造成對方犯規(guī),獲得兩次加罰機會。兩罰都一口氣命中,比分實現(xiàn)反超,白隊49比48領(lǐng)先。此時,比賽只剩下兩秒了,白隊的場下替補、支持者已在歡呼勝利。
但沒想到,令人震驚的一幕出現(xiàn)了:最后兩秒,黑隊的一名隊員在后方半場投出了一記超遠距離的球,砸中籃板,進了!50∶49,比分反超——就在最后2秒——這是一次不折不扣的奇跡,一次驚天大逆轉(zhuǎn)。
這段視頻被上傳到了YouTube,也流傳到了中國,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引發(fā)了超過570萬人次的點擊。不到最后一刻不放棄,嫻熟的運球技術(shù),精妙的團隊配合,強大的心理素質(zhì),這群10歲左右的日本孩子所體現(xiàn)的運動素養(yǎng),令人敬佩。這也是不少家長期望孩子在體育運動中養(yǎng)成的品質(zhì)。
在日本,孩子有多喜歡體育,家長又有多支持呢?2018年日本文部科學省公布了一項調(diào)查,調(diào)查顯示,喜歡體育的日本男女生高達90%以上;也有高達70%表示自己在上小學時,非常喜歡運動會。
孩子們愛上體育課,非常容易理解,畢竟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日本家長也非常支持孩子參與體育運動。日本演藝界明星夫妻反町隆史、松島菜菜子就非常有代表性。松島菜菜子被譽為“國民影后”,出演過《東方快車謀殺案》《午夜兇鈴》等影視劇。她在2001年人氣頂峰時宣布結(jié)婚生子,將演藝事業(yè)放一邊,以照顧孩子為優(yōu)先,對兩個女兒的體育教育也頗為重視。在女兒學校舉辦運動會時,這兩位大牌明星會特意空出時間,前來觀戰(zhàn)應援。兩人一襲白衣,佩戴墨鏡,手持攝像機、相機,記錄女兒揮灑汗水的瞬間。
普通父母呢?他們對孩子參與體育運動的支持也毫不遜色。鈴木一郎是日本全民偶像、“棒球之神”,號稱“安打制造機”。他在小學時就加入了當?shù)氐陌羟蚓銟凡?。在童年的訓練生涯里,他的父親會在下班后開車帶他去附近的打擊練習場進行擊球訓練。三年級時,他就能擊出100km/h的球速。
2016年,日本上映過一部紀錄片《紀實72小時·傾盆大雨中的加油站》。片里說到一位45歲的單親媽媽,在女兒兩歲時離婚,后來姐姐離世又留下兩個孩子。她一邊工作,一邊撫養(yǎng)3個孩子,很忙,很累。但只要上高中的女兒的社團舉行手球比賽,盡管女兒不上場,她還是要趕過去,“就想讓她知道我去看了”。這是一種無聲的陪伴與支持。孩子成長的路上,不缺席的陪伴是關(guān)鍵一環(huán)。
中國的孩子也愛體育,但許多家長、學校卻未必如此。身邊的爸媽普遍反映的是:除了幼兒園,稍高一點年級的孩子的學校運動會,基本只有學生和老師唱主角,很少有家長出席。校方似乎也沒有意識要鼓勵或邀請家長參加。
學習成績固然重要,日本學校同樣極為重視學生體育教育。在中國的學校里,體育課、美術(shù)課、音樂課……這些對應試沒什么作用的課,在緊張的升學大戰(zhàn)中,往往都要給語數(shù)外之類的主課讓路。而在日本,在《體育基本法案》等的法律保障下,學?;旧喜粫霈F(xiàn)體育課被其它課時占用的情況。
在體育課程的設(shè)置上,日本注重根據(jù)年齡段因材施教。一二年級以游戲為主,三四年級增加跑跳,五六年級增加球類運動。小學里的體育項目非常豐富,除了傳統(tǒng)的球類運動、游泳、田徑、體操,還有跳山羊、騎馬打仗、獨輪車等不那么“安全”的體育運動。小學還會在放學后的時間里開展興趣活動,孩子們可以參加感興趣的體育俱樂部。
日本學校十分重視體育運動的實用性。比如,游泳是每個孩子都要學會的技能,也是小學的必修課。有意思的是,小學課程中還特別開設(shè)“著衣游泳課”,顧名思義就是,在泳裝外還要穿著自己平時的衣服,這要比穿著泳衣游起來更困難,更慢。之所以這樣設(shè)置,是因為日本經(jīng)常發(fā)生海嘯等自然災害,“著衣游泳課”更貼近實際突發(fā)情況,提高孩子的生存本領(lǐng)。
日本為什么這么重視學生尤其是兒童、青少年的體育?我認為,國家意志起到了關(guān)鍵作用。1961年,日本就頒布了《體育振興法》,后又先后補充了《體育振興基本計劃》和《體育立國戰(zhàn)略》等政策計劃,強調(diào)運動要從青少年抓起。
在基礎(chǔ)設(shè)施、教練團隊、發(fā)掘后備人才上,日本也一直肯下功夫。文部科學省關(guān)于運動設(shè)施的調(diào)查揭示,日本總計有19萬多處體育設(shè)施,其中,學校內(nèi)的有11.6萬多處,占比超過60%。學校體育館對外開放率更高達95.7%。
日本政府在兒童體育上很舍得投入。比如,僅僅在資助少年運動的全國大會支出上,2019年文部科學省就投入了超過5000萬日元。有了財力支持,日本少年運動全國大賽不但有人氣很旺的棒球、足球,就連中國民間不常見的手球運動,也已經(jīng)連續(xù)舉辦了32屆。
不但政府支持,日本民間財團也熱心兒童體育發(fā)展。在人氣最旺的棒球和足球全國少年大賽中,不難發(fā)現(xiàn)三得利、美津濃、讀賣新聞等大企業(yè)的冠名贊助。NHK、日本電視臺更是會進行在線直播。小學生田徑全國大賽更把比賽場所安排到了2002年韓日世界杯決賽的舉行場地——橫濱國際綜合競技場。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足球上,中國對陣日本曾有著70年的不敗之績。1913年至1934年的遠東奧運會時期,中國隊10次參賽9次奪冠,經(jīng)常贏日本足球四五個之多。直到1984年,日本男足才第一次戰(zhàn)勝中國男足。
可是到了今天,日本足球突飛猛進,已被譽為“亞洲之光”。日本2019年的集訓大名單幾乎實現(xiàn)了全部海外效力。日本男足的“國腳”柴崎岳、大迫勇也、岡崎慎司,都是從小學到高中一步一步從校園足球走向世界足壇,岡崎慎司更是隨隊獲得了英超聯(lián)賽冠軍。
日本足球為什么強?許多人可能都會從校園、教練、聯(lián)賽、青訓體系、父母上尋找答案。十年前,筆者曾在上海有過一段親身經(jīng)歷,從中或有新體悟。當時,筆者注意到在上海的很多足球場,經(jīng)常可以看到日本孩子踢球、訓練。他們的家長都是在上海工作的日本普通人。他們在訓練中非常自律、講禮儀。訓練結(jié)束后,很少會有家長一手包辦孩子的足球鞋、書包。孩子們大都是自己默默地收拾角旗、三角錐,然后喝水、脫鞋、換衣服,臨走還會向教練鞠躬,道再見。
十年前的2009年,生活在上海的日本人大概有5萬。除去那些單身的、子女成年的、家人不在上海的,家里剛好有五六歲到十來歲孩子的日本家庭能有多少?最多不過幾百千余家吧?他們千里迢迢跑到中國來,大部分也都是普通人,也要養(yǎng)家糊口。他們的孩子,絕大部分也成不了職業(yè)球員,更不會以此為生。但偏偏,身在異國他鄉(xiāng),他們心里卻還想著去找教練,租場地,日復一日地陪孩子踢球。你說,這樣的國家,他們的足球會沒有希望嗎?前“國腳”謝暉也曾有類似發(fā)現(xiàn),他感慨地說過:“現(xiàn)在上海青少年踢球人數(shù)最多的團體,是日本小孩,你說這諷刺嗎?”謝暉還特別提到過一個數(shù)據(jù),上海最大的青少年足球社團是面向日本人的社團,有2000名日本小孩注冊定期培訓。以筆者所知,上海現(xiàn)在做青少年足球培訓最好的機構(gòu)之一,就是一對日本兄弟創(chuàng)辦的,當年他們只招收在上海學習的日本少年,2009年開始向中國孩子開放,至今大概已培訓了4000余名學員,活躍的有1300多名。
日本如此重視兒童體育教育,效果很明顯,想不出成果都難。從國民身體素質(zhì)的角度看,根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報告,日本人肥胖率只有3%,是世界上肥胖率最低的發(fā)達國家之一。此外,日本也是世界上最長壽的國家之一。這其中,除了健康飲食外,和兒童時期養(yǎng)成的運動習慣密不可分。
日本兒童和青少年體育基礎(chǔ)堅實,為競技體育輸送了不少人才。比如,在日本所有小學生運動會項目中,接力以23.6%的比例成為孩子們最喜歡的運動。正是這種廣泛的社會體育基礎(chǔ),讓日本成為亞洲田徑強國。從1912年第一次參加奧運會,日本代表團至今一共奪得了近500枚獎牌。即使在中國體育崛起的今天,日本體育的實力也不可小視。
2017年華東師范大學發(fā)布的《中日兒童青少年體質(zhì)健康比較研究成果公報》指出,日本兒童在心肺耐力、柔韌性和靈敏協(xié)調(diào)性方面均顯著高于中國。
日本人在兒童體育上非常重視團隊精神。在日本小學生的運動會中,不同于其它國家的是,這里沒有個人項目,全部是集體項目。他們一般將班級分為幾個小組,用不同顏色標記,進行小組間的對抗。
運動會一般要求全員參加,沒有“獨虎”,只有“群狼”。在這里,沒有個人英雄主義,沒有誰嘲笑別人的失敗,更多的是孩子們之間的團結(jié)協(xié)作,互相鼓勵,完成一個個高難度動作。在社會分工越來越精細的今天,日本小學生從小就在體育運動中學會了協(xié)作共贏。
同樣,對于克服困難的教育也可以進行訓練。日本大部分學校冬季都會開展耐寒訓練。在寒冷的冬季,穿著單薄的短褲、短袖進行長度不等的長跑訓練,寒假結(jié)束后還會組織馬拉松式長跑比賽。
很多家長可能會疑惑,寒冬臘月的,這么跑,孩子不會感冒么?事實是,孩子們通過訓練,不但增強了身體抵抗力,還鍛煉了堅強的意志,并學會了一個道理:盡管做起來很難,身體很不適應,但是通過努力,這一切都可以克服。
據(jù)說日本人都堅信:一個人在年幼時能不斷努力,克服困難,堅持不懈,在將來的工作學習中也絕不會懈怠?!敖∪木?,宿于健全的身體?!痹诤⒆映砷L的路上,成績差一點沒有關(guān)系,暫時的落后完全可以追得回,但身體差了,健康跑了,就很難追回來了。
(作者系文史學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