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勝強,劉巖,駱雷鳴,肖文凱,吳紅梅,葉平
(1.中央軍委聯(lián)合參謀部警衛(wèi)局衛(wèi)生保健處,北京 100017;2.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yī)院第二醫(yī)學中心心血管內(nèi)科)
有研究[1]證實,代謝綜合征(MS)與心血管病發(fā)病有重要關聯(lián)。而高尿酸血癥也與心血管疾病發(fā)病密切相關,它們之間有何關聯(lián)?雖然有研究[2-3]報道代謝綜合征及其組成成分與高尿酸密切相關。但血尿酸與MS關系的大樣本研究較少。本研究在北京地區(qū)社區(qū)人群中較大樣本探討血尿酸和MS之間的關系。
1.1 研究對象 解放軍總醫(yī)院2007年至2009年在北京市石景山區(qū)蘋果園街道進行的橫斷面研究。共調(diào)查社區(qū)居民1 859例,排除膠原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糖尿病除外)、肝腎疾病和炎癥,最終1 680例資料完整。以問卷調(diào)查方式填寫病史、用藥史、生活方式(吸煙、飲酒、運動)家族史等。所有研究對象簽署知情同意書,由受專門培訓的醫(yī)務人員做體格檢查。既往有高血壓史或體檢發(fā)現(xiàn)收縮壓≥140 mm Hg和(或)舒張壓≥90 mm Hg或服用抗高血壓藥物定義為高血壓;所有研究對象均行血脂、肝腎功能、血糖、血尿酸、超敏C反應蛋白(hs-CRP)等檢測。
1.2 相關定義 腰圍以站立位肋骨最低點和髂嵴之間中點為基點測量。每天至少1支香煙,連續(xù)1年以上視為吸煙;每周飲用1次白酒、啤酒或其他酒類視為飲酒;不論采用何種煅練方式,平均每日運動量不少于30 min[4]視為運動。
MS依據(jù)修訂的美國國家膽固醇教育計劃成人治療組第三次指南定義[5]:(1)腰圍男性≥90 cm或女性≥80 cm;(2)三酰甘油(TG)≥1.7 mmol/L;(3)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男性<1.03 mmol/L或女性<1.3 mmol/L;(4)收縮壓≥130 mm Hg或舒張壓≥85 mm Hg;(5)空腹血糖≥5.6 mmol/L。以上5項中具有≥3項者定義為MS。
估計腎小球濾過率(eGFR)計算采用四變量MDRD公式基礎上修正的中國人公式[6-7]計算:eGFR=175×標準化血清肌酐(mg/dl)-1.234×年齡(歲)-0.179×0.79(女性)。
表1 1 680例研究對象基本情況
注:BMI為體質(zhì)指數(shù),HDL-C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s-CRP為超敏C反應蛋白,eGFR為估計腎小球濾過率,MS為代謝綜合征,下表同
2.1 研究人群基本特征 男、女兩組間年齡、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體質(zhì)指數(shù)(BMI)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他指標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男性UA水平高于女性(318.6 μmol/L與259.5 μmol/L,P<0.01),男性MS患病率低于女性(34.56%與42.22%,P<0.01)。見表1。
2.2 MS組與非MS組間血尿酸水平比較 校正年齡、性別因素后,MS組血清UA水平高于非MS組(299.23 μmol/L與269.15 μmol/L,P<0.05)。
2.3 MS不同組分個數(shù)間血尿酸水平比較 當MS組分個數(shù)由0、1、2、3、4-5遞增時,血尿酸水平(年齡、性別因素校正后)逐漸升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并呈線性升高趨勢(P=0.002)。見表2。
2.4 MS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UAⅠ、UAⅡ、 UAⅢ、UAⅣ分別代表UA四分位水平。3種模型進行l(wèi)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1校正因素包括:性別、年齡、肌酐、eGFR、飲酒、吸煙、運動;模型2在模型1基礎上增加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校正;模型3在模型 2基礎上增加hs-CRP校正。以UAⅠ為基準,模型1 UAⅡ、Ⅲ、Ⅳ水平MS發(fā)病風險OR值分別為1.778 (P<0.01),2.413 (P<0.01),4.796 (P<0.01);模型2 UAⅡ、Ⅲ 、Ⅳ水平MS發(fā)病風險OR值分別為1.718 (P<0.01),2.306 (P<0.01),4.552 (P<0.01);模型3 UAⅡ、Ⅲ、Ⅳ水平MS發(fā)病風險OR值分別為1.721 (P<0.01),2.237 (P<0.01),4.559 (P<0.01)。所有模型中,隨著UA水平逐漸遞增,OR值也呈遞增趨勢,并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3。
表2 代謝綜合征組分個數(shù)年齡、性別校正后血清尿酸水平比較
注:( )內(nèi)為95%CI
2.5 血尿酸與其他各項指標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多元線性回歸分析納入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BMI,腰圍、收縮壓、舒張壓、TG、LDL-C,HDL-C,TC、hs-CRP、空腹血糖、肌酐、eGFR、飲酒、吸煙、運動。多因素分析表明,UA與BMI、腰圍、LDL-c、TG呈獨立正相關,與女性、eGFR、空腹血糖呈獨立負相關。見表4。
表3 代謝綜合征相關因素的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注:aP<0.05,bP<0.01
表4 研究人群血尿酸與其他指標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注:a為經(jīng)log轉(zhuǎn)換數(shù)據(jù)
2.6 應用ROC曲線評價UA對MS的診斷價值 UA診斷MS的ROC曲線下面積0.611(95%CI:0.580~0.643),最佳截斷點為276.35 μmol/L,敏感性64.6%,特異性52.8%。見圖1。男性最佳截斷點為230.65 μmol/L,敏感性53.6%,特異性62.4%。見圖2;女性最佳截斷點為276.25 μmol/L,敏感性55%,特異性70.8%。見圖3。
圖1 UA診斷MS的ROC曲線(總體)
圖2 UA診斷MS的ROC曲線(男性)
圖3 UA診斷MS的ROC曲線(女性)
本研究顯示,校正年齡、性別因素后,當MS組分由0、1、2、3、4或5遞增時,UA水平差異顯著(P<0.01),并呈線性升高趨勢(線性趨勢P<0.01)。多因素logistic分析表明,調(diào)整年齡、性別、肌酐、eGFR、hs-CRP、LDL-C等因素后,UAⅡ、Ⅲ、Ⅳ較UAI組MS發(fā)生風險逐漸增加(OR值分別為4.559、2.237、1.721),這說明血尿酸水平升高是代謝綜合征發(fā)病相關危險因素。
已有文獻報道UA與MS密切相關[8-11]。Sui等[8]的研究納入8429例男性和1260例女性。男性中與血尿酸最低三分位值相比,血尿酸最高三分位值的MS發(fā)病風險升高1.6倍;而相對應的,女性血尿酸最高三分位值的MS發(fā)病風險升高2倍以上。研究認為血尿酸是MS發(fā)病的獨立預測因子。Oda[9]的研究納入1 606例男性和958例女性,校正年齡、吸煙、飲酒、服用藥物等因素后,與最低第四分位血尿酸值相比,血尿酸最高第四分位MS發(fā)病風險HR值男性為2.206 (95%CI:1.344~3.620,P=0.002),女性為3.110 (95%CI:1.121~8.627,P=0.029),研究顯示血尿酸水平與MS發(fā)病獨立相關。
本研究多元線性回歸分析顯示,UA與腰圍、BMI、三酰甘油呈獨立正相關。Hikita等[12]研究了血尿酸與肥胖的關系,發(fā)現(xiàn)腹部脂肪面積、皮下脂肪面積與血尿酸呈顯著正相關(P<0.05);多元回歸分析顯示,腹部脂肪面積是影響血尿酸水平的重要因子(P=0.0027),三酰甘油也是影響血尿酸水平的重要因素(P=0.0254);Tamaba等[13]研究顯示56.1%的高尿酸血癥患者存在腹部脂肪堆積(腹部脂肪面積>100 cm2);而23.5%MS患者存在高尿酸血癥,血尿酸水平與腹部脂肪面積呈顯著正相關(r=0.223,P<0.05);其機制被認為與細胞內(nèi)線粒體氧化應激和胰島素抵抗有關[14-15]。
血尿酸與MS密切相關,對MS有重要篩檢價值。Chiou等[16]研究血尿酸是否對MS有診斷價值。對于年輕、中年、老年女性,血清尿酸診斷MS靈敏度分別為60.2%,61.4%,58%,特異度分別為66.1%,68.4%,65.3%;而年輕、中年、老年男性,血清尿酸診斷MS靈敏度分別為58.9%,55.9%,55.2%,特異度分別為66.0%,62.2%,61.9%。而本研究血尿酸診斷MS,女性靈敏度55%,特異度70.8%;男性靈敏度53.6%,特異度62.4%,與之相似。
總之,高尿酸水平是MS發(fā)生的相關因素,血尿酸水平升高對MS有一定的篩查診斷價值,但因為本研究是橫斷面研究,因此尿酸與MS兩者的關系還需進一步行前瞻性研究來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