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敏
(鄭州城市職業(yè)學院,河南 新密 452370)
《奇異的插曲》是美國現代戲劇之父——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尤金·奧尼爾戲劇創(chuàng)作的最高成就。[1]尤金·奧尼爾中期創(chuàng)作的作品主要體現現代人的精神危機、人與外部世界關系和人與自我關系的異化。劇本描寫了尼娜和幾位男性關系的失衡,結尾和馬斯登美滿地結合在一起。作者通過刻畫人物關系異化和人物內心的精神危機,揭露戰(zhàn)爭和工業(yè)革命對人造成的傷害,以期通過物質繁榮與精神荒原的對比促使人們反思,從而構建和諧兩性關系。
劇本創(chuàng)作于1927年,雖然當時經濟處于繁榮時期,人們物質生活條件富足,但戰(zhàn)爭和技術革新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疏離,年輕人對傳統道德觀念產生了質疑,對生活失去了信心,企圖遺棄理想和傳統價值觀念。本文擬從生態(tài)批評學者魯樞元的社會生態(tài)和精神生態(tài)視角解析《奇異的插曲》,探索其社會意義和精神價值。魯樞元認為,生態(tài)批評主義包括三個方面:自然生態(tài)、社會生態(tài)和精神生態(tài)。自然生態(tài)研究的是人與自然的關系。而社會生態(tài)是以人類社會政治、經濟生活為研究對象,關注人與人、人與社會的關系,強調人的存在和發(fā)展離不開別人的支持和幫助。相反,個人也應該對他人和群體的存在和發(fā)展做出貢獻。[2]精神生態(tài)研究對象為人的情感生活和精神生活。它關注的是精神存在個體與生活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包括自然、社會和文化環(huán)境。一方面,它關注的是精神個體的健康成長,另一方面,它關注的是精神生態(tài)系統方面的平衡、穩(wěn)定和演變。[2]
人際關系作為社會契約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異化反映了社會生態(tài)的異化。技術革命提高了人們的物質生活條件,但同時使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變得冷漠。戲劇圍繞女主人公與幾位男性之間失衡的關系展開。
尼娜的理想戀人戈登英俊、優(yōu)雅,身體強壯而健康,還是橄欖球和劃賽艇能手,學習和運動成績都很出色,公正而且有人格魅力,尼娜對他充滿了眷戀和愛慕。戈登在遠去前線之前,決定和尼娜結婚,但尼娜的父親——利茲教授堅決反對,反對的理由表面看來是因為戈登出身于平常人家,但實際上,是因為父親對女兒的愛有點扭曲——若是女兒離開,父親會活不下去,利茲教授說:“我嫉妒戈登,這也是真的。我孤零零的,我不能沒有你的愛。我恨他,就像恨一個自己既沒法起訴也沒法懲罰的小偷。我竭盡全力阻止你們的婚姻。他死了我很高興?!保?]在利茲教授看來,女兒的眼里只有戈登,他嫉妒戈登所以戈登的死讓他很開心,沒了戈登,女兒再也不會有愛情和贊美,女兒的離開讓利茲教授覺得孤獨寒冷。當戈登戰(zhàn)死的消息傳來時,尼娜懊惱、痛苦,認為是父親阻止自己結婚,親手埋葬了自己和戈登的幸福,她厭惡父親,不管父親如何勸說、懇請自己留下,還是決定從家里搬出去,與父親決裂,再也不回到父親身邊。父親害怕女兒結婚而失去她,這種父愛遠遠超越了尼娜的承受程度,導致父女關系失衡。
埃文斯是戈登的同班同學,同時也是戈登的崇拜者,他稚嫩而英俊,迷茫而彷徨,舉止靦腆,缺乏自信,柔弱的外表下透露出尚未蘇醒的頑強力量。尼娜不可能愛上跟戈登大相徑庭的男性,但埃文斯卻非常愛尼娜,他知道,和戈登相比自己是個一無所長的人,他愛尼娜跟戈登的愛一樣深,他決心為了尼娜全力拼搏。他全心全意地照料尼娜,給予尼娜幸福,不要求任何回報,埃文斯對尼娜的愛純潔無瑕,無私而又無怨無悔。尼娜跟埃文斯結婚只是為了找到實現她渴望獻身的途徑,這樣便有了生育孩子的機會,讓她有事可做。因為戈登之死使尼娜感情生活干涸了,她必須找到正常的結婚對象,嫁給埃文斯能夠了卻尼娜的心愿。尼娜與埃文斯的婚姻是為了治療自己的情感傷痛,當尼娜得知埃文斯有家族遺傳瘋病,想離開他時,耳邊卻響起了戈登的聲音,“要公正,信任,信守承諾?!保?]為了拯救埃文斯,讓埃文斯快樂生活,尼娜只能在埃文斯母親的建議下跟達雷爾醫(yī)生發(fā)生關系生下了健康的小戈登。本以為利用一個自己不愛,也不愛自己的達雷爾,生下一個健康的孩子而已,但兩人此后,卻成了密不可分的情人,達雷爾的未婚妻因為尼娜的破壞跟達雷爾解除了婚約。尼娜對達雷爾召之即來揮之即去,達雷爾嘗試與尼娜決裂,并努力忘掉她,可每次逃跑后,都比前一回更卑躬屈膝地跑回來。尼娜一旦看到達雷爾有掙脫的機會,就會想出種種辦法把他召回來,這時,達雷爾會忘掉自己之前對自由的渴望,乖乖地搖著尾巴回來。達雷爾嘲諷自己為“尼娜的奴隸”。尼娜有時也感覺自己很卑鄙、自私,卻又離不開他,還愛上了他,而達雷爾因為尼娜的原因沒有再愛上別的女人。達雷爾是尼娜一生當中唯一體驗到快活的人,對達雷爾而言,尼娜毀掉了達雷爾的一生。尼娜和丈夫關系的異化主要在于尼娜和達雷爾關系的非同尋常。他們一直渴望埃文斯盡早瘋掉或者死掉,這樣兩個人就能結婚,同時要回自己的兒子,幸福地生活在一起。尼娜對于丈夫只是出于尊重,不是正常的夫妻關系,她的愛給了情人達雷爾。
尼娜對兒子小戈登的愛是無私的,也是自私的,她甚至不希望埃文斯愛他超過自己,她曾經怨恨地想,“他愛薩姆甚于我嗎?啊,不,他不能!但他更信任他!他對他更信任!”[3]她認為兒子被埃文斯搶走了。當然,她更不希望兒子的女朋友瑪德琳跟兒子結婚,因為害怕兒子結了婚自己失去他,所以一直很討厭瑪德琳,在兒子和瑪德琳之間扮演搗亂者的身份?!八f話的那種語調!她的愛已經占有了他!我的兒子!但是她休想!只要我活著!”[3]尼娜對兒子的愛是扭曲的,她不允許別的女人愛自己的兒子。小戈登像尼娜的情人一樣,尼娜對達雷爾說,“假如他娶了她,那將意味著他忘掉了我!他將像埃文斯忘掉他母親那樣把我忘得一干二凈!”[3]尼娜為了破壞兒子和瑪德琳的關系,不惜撒謊把兒子有家族遺傳瘋病的事情告訴瑪德琳,迫使瑪德琳知難而退,離開小戈登。尼娜怪異地、狂亂地想通過破壞兒子和瑪德琳的感情和關系,來奪回兒子。
生態(tài)理論學者魯樞元把“精神生態(tài)學”定義為:它是一門研究作為精神性存在主體(主要是人)與其生存的環(huán)境(包括自然環(huán)境、社會環(huán)境、文化環(huán)境)之間相互關系的學科。它一方面關涉到精神主體的健康成長,一方面還關涉到一個生態(tài)系統在精神變量協調下的平衡、穩(wěn)定和演進。[2]簡言之,精神生態(tài)對社會和自然有著平衡作用。技術革命使得人類精神與自然精神相疏離,導致自然本性的異化,失去自我,人與人之間淡漠、疏離,正如神學家阿爾貝特·史懷澤所說,我們的災難在于:它的物質發(fā)展過分超過了它的精神發(fā)展。它們之間的平衡被破壞了。[4]
雖然尼娜生活優(yōu)越,但是“人的精神卻在挨餓”。[5]戈登是尼娜的精神支柱和理想,代表被戰(zhàn)爭毀滅的光榮的夢想和期望。當戈登戰(zhàn)死的噩耗傳來,尼娜失去了愛情和生活的信仰,一蹶不振,內心時常伴有迷茫、悲觀、絕望。尼娜臉色猶如煙灰——美麗消逝了——沒有哪張臉龐承受得住極度的悲傷……[3]沒有了戈登這個理想戀人,尼娜陷入悲思當中,變得麻木冷漠,精神崩潰,甚至絕望。人就是精神,而人之為人的處境,就是一種精神的處境。[6]戈登之死讓尼娜決定用自己的肉體慰藉戰(zhàn)爭的傷殘士兵,從而祭奠沒來得及跟自己結婚就戰(zhàn)死的戈登的亡魂,這是一種殉道的病態(tài)渴望。于是,尼娜嘗試用假裝愛上那些戰(zhàn)爭受害者的方式,獻身給他們,讓他們覺得快活,但這個畸形的想法沒能奏效,她沒能說服傷殘士兵相信她的愛情。她渴望與人為善用肉體彌補對戈登的缺憾,但發(fā)現自己像個愚蠢而有罪的傻瓜。濫交并未減輕她的痛苦,反而使她更加內疚和不安,尼娜好像已經耗盡了對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情感反應,面如死灰,眼神散亂。
兩性關系是戲劇中討論的重要問題之一,在尤金·奧尼爾看來,戰(zhàn)爭打破了原本平和、安寧、田園詩般的環(huán)境,取代的是混亂不堪,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被割裂,只有重構兩性和諧關系才能解決生態(tài)危機。馬斯登在尼娜的一生中一直充當好朋友的角色,盡管很喜歡尼娜,但從未表白,只有每次尼娜面臨人生大事或者出現難題的時候,他都會默默地支持她、守護她。當埃文斯請求馬斯登幫助自己向尼娜求婚時,他內心充滿了嫉妒和醋意,但仍然無私地遵從尼娜的意愿。馬斯登在尼娜人生遭遇挫折與不幸時總是第一個站到她身邊,撫慰她那顆受傷的心靈,從尼娜第一次懷孕、流產到后來和達雷爾成為情人,馬斯登敏銳地察覺到她細微的情緒變化,以朋友的身份慰藉她,給予她精神上的支持,他知道尼娜一生的秘密之后,選擇了寬恕和理解。尼娜一直把馬斯登當作自己去世的父親一樣不肯原諒他,但馬斯登說,“我可以等待。我已經等待一輩子了,但很久以來我一直有一種強烈的心理直覺,我命中注定不會在那之前死掉?!保?]彼此選擇原諒是馬斯登和尼娜和諧關系的開始。馬斯登愛戀尼娜,苦苦等待、守候了將近三十年,最后當尼娜生命中的男人都陸續(xù)離開她之后,馬斯登對尼娜的愛終于得到了回應,他滿懷激情地思索道,達雷爾從她那兒得到的愛越來越少,尼娜越來越轉向我,我們在無從言傳的意氣相投與信任之上建立起一種秘密生活。[3]馬斯登對尼娜的愛比任何人的愛都優(yōu)雅、深刻,無人能及。他是尼娜心中唯一敬重的人,唯一可信賴的朋友。在馬斯登看來,人類是勇敢而高尚的,終究會建立和平、和諧的關系。經過思想上的斗爭之后,他向尼娜敞開心扉,決定和尼娜共度余生。
在現代社會里,精神污染成了越來越嚴重的問題。[7]奧尼爾描述尼娜與周圍人的扭曲的人際關系和內在的精神荒原,由此揭露戰(zhàn)爭和工業(yè)技術對人類和諧關系和精神世界造成的污染和傷害,奧尼爾最終讓尼娜回到了馬斯登的身邊,這種安排表明他貫穿在整部劇中的思想:構建和諧兩性關系是拯救工業(yè)社會扭曲人際關系和凈化精神世界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