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 秦長生 陳志云 徐金柱 李東文 莫 羨 楊 華 趙丹陽
(1. 中山市林業(yè)有害生物防治檢疫站,廣東 中山 528403;2. 廣東省林業(yè)科學(xué)研究院/廣東省森林培育與保護利用重點實驗室,廣東 廣州 510520)
橙帶藍尺蛾Milionia basalis Walker 屬鱗翅目Lepidoptera 尺蛾科Geometridae,又名黃帶枝尺蛾、羅漢松尺蛾、橙帶丹尺蛾,目前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臺灣、江西省均有危害報道[1-5]。該蟲為單食性昆蟲,以幼蟲為害羅漢松科羅漢松屬Podocarpus、陸均松屬Dacrydium 植物,在我國主要危害羅漢松Podocarpus macrophyllus 和竹柏Podocarpus nagi。幼蟲孵化后爬至頂端取食嫩葉,隨著齡期增大,開始取食老葉,進而把整株葉片取食干凈,僅留光禿的枝條。一年發(fā)生多代,且世代重疊,在植株上反復(fù)危害,嚴重發(fā)生時可導(dǎo)致寄主植物死亡。
該蟲幼蟲在取食過程中可將寄主植物含有的竹柏內(nèi)酯Nagilactone、羅漢松內(nèi)酯A 糖苷Inumakilactone A glucoside 等有毒成份轉(zhuǎn)移入體內(nèi)[4],使鳥類避食,其他天敵取食其幼蟲后也會死亡,導(dǎo)致該蟲的天敵較少,目前僅發(fā)現(xiàn)幼蟲被白僵菌和綠僵菌寄生,這也是該蟲爆發(fā)成災(zāi)的原因之一。
關(guān)于該蟲的研究報道較少,王輯健等[1]、林偉等[3]、何學(xué)友等[4]對其生物學(xué)特性進行了研究,并探討了其防控措施;余海濱等[2]、肖斌[5]評估了橙帶藍尺蛾在中國屬低度風(fēng)險有害生物,在廣東、江西省大余縣屬中度風(fēng)險有害生物;謝金禮[6]篩選了16 000 IU/mg Bt 可濕性粉劑750 倍液、1. 8%阿維菌素乳油2 000 倍液、0. 5% 甲維鹽微乳劑1 500 倍液、0. 5%苦參堿水劑500 倍液和25%滅幼脲乳油1 500 倍液等5 種生物農(nóng)藥對林間橙帶藍尺蛾3 齡幼蟲的防治效果,施藥7 d后,蟲口減退率和防治效果均達93.0%以上。何學(xué)友等[7]報道綠僵菌MaFZ-13 和MaXJ-04 菌株對橙帶藍尺蛾幼蟲的致死率較高,15 d 后分別達到96.7%、95.0%,可作為優(yōu)良菌株進一步開發(fā)利用。
項目組在前人已篩選藥劑的基礎(chǔ)上,繼續(xù)開展了不同藥劑處理對橙帶藍尺蛾幼蟲的防治試驗,以期篩選出更多防效好且持續(xù)時間長的藥劑,以便更有效的防控橙帶藍尺蛾的發(fā)生和危害,從而科學(xué)指導(dǎo)林間生產(chǎn)用藥,為實際生產(chǎn)應(yīng)用推廣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1.1.1 供試蟲源 供試蟲源于2020 年6 月9 日采自中山市壹號驛站農(nóng)場用于圍籬的日本羅漢松上,蟲齡為2~3 齡幼蟲。采回帶至實驗室用水培日本羅漢松枝條飼養(yǎng)待用。
1.1.2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為10%高效氯氟氰菊酯懸浮劑(南通功成精細化有限公司)2 000 倍液、1.2%煙堿·苦參堿乳油(內(nèi)蒙古帥旗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1 500 倍液、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美國杜邦公司)1 500 倍液、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山東省長清農(nóng)藥廠有限公司)1 500 倍液、20%除蟲脲懸浮劑(河南省安陽市安林生物化工有限責(zé)任公司)1 500 倍液。1.1.3 試驗方法 采集新鮮的日本羅漢松枝條插在水瓶中水培,每瓶枝條上分別接入30 頭橙帶藍尺蛾3 齡幼蟲和5 齡幼蟲,2 個齡期幼蟲分別設(shè)5個處理和1 個對照,對照和每個處理設(shè)3 次重復(fù)。用手動氣壓式透明噴壺(1.5 L)對處理組枝條進行均勻噴霧,噴至枝葉藥液欲滴、不流下為度;對照組噴清水。分別于施藥后1、3、5、7 調(diào)查供試枝條上活蟲數(shù),計算蟲口減退率及防治效果。
1.2.1 試驗時間和地點 試驗時間為2020 年6 月16 日,試驗地點選取連續(xù)3 年橙帶藍尺蛾發(fā)生嚴重的樂昌市龍山林場苗圃地的日本羅漢松。龍山林場屬中亞熱帶季風(fēng)氣候區(qū),光、熱、雨資源豐富,年平均日照時數(shù)為1 499.7 h,年平均氣溫19.6℃,年均降雨量1 522 mm,無霜期300 d。
1.2.2 供試藥劑 供試藥劑同室內(nèi)藥效測定所用藥劑。
1.2.3 試驗方法 選取橙帶藍尺蛾發(fā)生嚴重的苗圃地設(shè)置標準地,標準地面積設(shè)置0.2 hm2左右,標準地內(nèi)寄主植物500 株以上,共設(shè)5 個處理和1個對照,每個處理按對角線抽樣法設(shè)30 株樣株, 每個處理設(shè)3 次重復(fù)。采用PB-16 型背負式手動噴霧器(原昌有限公司生產(chǎn)),對樣株針葉正、反面均勻噴霧,噴至枝葉欲滳、不流下藥液為度。分別于施藥前調(diào)查蟲口基數(shù),藥后1、3、5、7 d分別在樣株上調(diào)查殘留活蟲數(shù),計算各處理區(qū)藥效(防治效果)。
蟲口減退率(%)=[(藥前蟲口基數(shù)-藥后活蟲數(shù))/藥前蟲口基數(shù)]×100;
防治效果(%)=[(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5 種藥劑對橙帶藍尺蛾3 齡幼蟲室內(nèi)防治結(jié)果表明(表1),10%高效氯氟氰菊酯懸浮劑2 000倍液和1.2%煙堿·苦參堿乳油1 500 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在藥后3 d 防治效果達到100%;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 500 倍液防治效果次之,藥后3 d 防治效果達85.0%;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1 500 倍液藥后前3 d 的防治效果較差,但第5 天可達到100%,其原因可能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是一種微生物源低毒殺蟲劑,其殺蟲機制為阻礙害蟲運動神經(jīng),對害蟲的藥效見效較慢;20%除蟲脲懸浮劑1 500 倍液的防治效果較差,藥后7 d 的防治效果僅為9.9%。
5 種藥劑對橙帶藍尺蛾5 齡幼蟲室內(nèi)防治效果表明(表2),10%高效氯氟氰菊酯懸浮劑2 000倍液、1.2%煙堿· 苦參堿乳油500 倍液和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 500 倍液的防治效果最好,藥后3 d 防治效果均達到80.0%以上,藥后5 d 防治效果達100.0%;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1 500 倍液防效較慢,藥后5 d 可達82.7%,藥后7 d 達90.5%。
5 種藥劑對橙帶藍尺蛾幼蟲林間防治結(jié)果表明(表3),5 種藥劑中,除20%除蟲脲懸浮劑1 500倍液藥效較差外,其他4 種藥劑的防治效果均較好,藥后3 d 防治效果可達80.0%左右,藥后5 d均可達90.0%以上,藥后7 d 可達97.0%以上。
表1 不同藥劑對橙帶藍尺蛾3 齡幼蟲的室內(nèi)防治效果 %Tab.1 Indoor contro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3rd instar larvae
表2 不同藥劑對橙帶藍尺蛾5 齡幼蟲的室內(nèi)防治效果 %Tab.2 Indoor contro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5th instar larvae
表3 不同藥劑對橙帶藍尺蛾幼蟲的林間防治效果 %Tab.3 Field control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insecticides on larvae
5 種藥劑對橙帶藍尺蛾幼蟲室內(nèi)及林間防治結(jié)果表明,10%高效氯氟氰菊酯懸浮劑2 000 倍液、1.2%煙堿·苦參堿乳油500 倍液、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1 500 倍液、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微乳劑1 500 倍液4 種藥劑對橙帶藍尺蛾3 齡和5 齡幼蟲均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以3 齡幼蟲前進行防治速效性更快,藥后7 d 均能有效控制該害蟲的危害。
本試驗中2%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1 500倍液對橙帶藍尺蛾3 齡幼蟲施藥1、3、5、7 d 的防治效果分別為7.4%、35.1%、100.0%、100.0%,謝金禮[6]報道的0.5% 甲維鹽微乳劑1 500 倍液噴霧防治橙帶藍尺蛾3 齡幼蟲藥后1、3、5、7 d 的校正死亡率分別為76.00%、86.36%、95.12%、100.00%,兩個試驗3 d 內(nèi)的防治效果略有差異,可能與試驗時的溫度不同有關(guān),本試驗時間為6 月上旬,廣東省廣州市的平均氣溫為33℃,而福建省泰寧縣2018 年5 月初平均氣溫為25℃左右;但兩個試驗7 d 后的防治效果及其持效性的結(jié)果是一致的。
目前防治橙帶藍尺蛾幼蟲可供選擇的藥劑主要有16 000 IU/mg Bt 可濕性粉劑、1.8%阿維菌素乳油、0.5% 甲維鹽微乳劑、0.5%苦參堿水劑、25%滅幼脲乳油、10%高效氯氟氰菊酯懸浮劑、1.2%煙堿· 苦參堿乳油、5%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為避免長時間使用同一藥劑使害蟲產(chǎn)生抗藥性,建議輪換使用以上藥劑以有效延緩害蟲抗藥性的產(chǎn)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