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永文
漢中位于我國候鳥遷徙的中線通道上,作為候鳥遷徙的中轉、越冬、繁衍地,這里發(fā)現(xiàn)了超過400種鳥類。彩鹮是近年發(fā)現(xiàn)的“重量級嘉賓”,它是我國二級保護動物。因為栗色羽毛在陽光的照射下,會閃耀金屬光澤,色彩斑斕,所以叫做“彩鹮”。
上世紀30年代后,我國再未看到彩鹮的身影,直到2003年,消失多年的彩鹮首次在中國臺灣被發(fā)現(xiàn),此后數(shù)年,國內(nèi)多地陸續(xù)觀察記錄到彩鹮的身影。2019年,3只彩鹮現(xiàn)身漢中。曾經(jīng)主要棲息在廣州、上海、浙江等地的它們,在漢中這片幾乎從未涉足的土地上安家,自然繁衍了4只小彩鹮后,才舉家離去。
2019年4月5日夜,漢中一位資深鳥友拍攝到3只少見的鳥類,向我詢問品種。照片中的鳥禽長著長彎嘴,體型與朱鹮相近,身長約50到60厘米,額頭為鉛黑色,喙根有一圈藍白色細斑紋,通體栗色為主,羽毛呈藍紫色金屬光澤。彎喙長頸,雙腿不似鶴、鸛、鷺類那樣長,根據(jù)經(jīng)驗,我猜想這可能是一種鹮類。正巧我在編輯一份關于朱鹮的資料,里面涉及中國分布的鹮科鳥類,經(jīng)翻閱查驗,發(fā)現(xiàn)圖中鳥類的所有特征與彩鹮一致。我不由得興奮,彩鹮在中國一度被宣布野外滅絕,近幾年才在國內(nèi)各地被陸續(xù)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竟現(xiàn)身漢中!
事實上,彩鹮在全球分布范圍十分廣泛,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指標,種群數(shù)量穩(wěn)定,所以屬于無生存危機的品種。但由于彩鹮在中國的數(shù)量少,分布地區(qū)十分狹窄,主要在廣州、浙江、福建等地。且它們賴以生存的沼澤湖泊面積不斷縮減,加上環(huán)境污染導致水中有害物質增多,使得彩鹮生存環(huán)境急劇惡化。從上世紀30年代起,中國國內(nèi)長達70年未觀察到彩鹮。按照國際學界標準,一個物種在野外50年沒有觀察到,就被視為野外滅絕,所以1998年《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不得不宣布彩鹮在中國絕跡。直到2003年,中國境內(nèi)才逐漸有了彩鹮的身影。興奮之余,我回復鳥友:此鳥為彩鹮,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屬于珍稀瀕危鳥類,在漢中乃至陜西都是首次記錄。當下正處于繁殖期,應注意保護觀察,它們可能會在此繁殖。
漢中初現(xiàn)彩鹮的消息在鳥類愛好者間流傳開來,并引起研究鳥類保護的專家學者關注。經(jīng)專家在現(xiàn)場確認,證實漢中市漢臺區(qū)濂水河大橋發(fā)現(xiàn)彩鹮,一時間,各地鳥友和研究人員聞訊而來。在漢江支流的濂水河畔,每天都有人架起“長槍短炮”,少則數(shù)十門,多則上百門,一起對著河道中覓食的彩鹮進行拍攝。一些急切的攝影愛好者為了拍到精彩的近照,不惜下到河床向彩鹮逼近,引起它們警覺,開始惶恐不安地飛來飛去。這一舉動讓現(xiàn)場其他鳥友十分憤怒,他們果斷站出來制止,雙方開始對峙。為了避免彩鹮受到過多驚擾,有人將這一情況反映到漢中市野生動物管理部門和相關機構,當?shù)夭块T迅速做出反應,讓專人到現(xiàn)場進行巡查監(jiān)管,對一些攝影愛好者的不文明行為進行公開批評,并豎起多面勸導指示牌和野生動物保護法宣傳牌,此后這一情況得到緩解。
諸事纏身,當我趕回漢中后,已過去半個多月,此時圍在這里的鳥友仍然不少,二十多臺相機支在南岸,河道里卻不見彩鹮的蹤影,我心底不由一沉。恰好碰到一位熟悉的鳥友,他熱情地向我展示他的得意之作,并告訴我彩鹮在上游覓食,建議我上去看看。我急忙沿河堤向上,走了約三百米,看到一堆人在河堤上認真拍攝。趕忙掏出相機,調好參數(shù),小心翼翼地向他們靠攏。果然,三只彩鹮都在河邊覓食。
河道里的漲水剛剛褪去,岸邊草叢里淤積著許多泥沙,低處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洼,彩鹮正在水洼里抓捕擱淺的魚蝦。覓食時,它們用鐮刀樣的、長約14厘米的彎嘴在泥沙里不停探尋,一碰到小魚小蝦或者蚯蚓,甚至青蛙、泥鰍就一口夾住,扯出水面,仰頭挺直脖頸生吞活咽。由于光線不好,它們的羽色看上去呈栗褐色,眼睛和鉛黑色的頭部混為一體,無法觀察它的表情,只有喙根那道藍白色的斑紋比較醒目。這就是令無數(shù)鳥友魂牽夢繞的栗色精靈。
我再次來到濂水河畔時,天氣晴朗,三只彩鹮都在河床里低頭覓食,它們時聚時散,各自獵捕食物。兩只體形稍大的彩鹮常常相互追隨,時不時眉目傳情。最大的那只叼起一截樹棍在中個子面前炫耀,一會又將棍子像獻花一樣遞給對方,中個子一邊興奮地鳴叫一邊接住樹棍的另一頭。大個子看到自己的“禮物”被接受,也興奮得咕咕直叫。開始我以為它們在搶魚吃,拍了兩張照片放大一看,原來它們在用樹棍調情。這個情景令我很興奮,用嘴夾小木棍給對方是彩鹮在表示愛慕,是它們發(fā)情的征兆?,F(xiàn)在中國境內(nèi)還沒有彩鹮野外成功繁殖的記錄,如今正值繁殖期,它們有望在此繁殖。
一周后,江水已經(jīng)退盡,河床中央露出一塊草灘。清晨我到達河畔時還有些許薄霧,一只彩鹮正沿著灘邊覓食,看體型是最小的那只,另外兩只應該躲在僻靜處談情說愛。陽光灑在河畔,薄霧漸漸散開,不經(jīng)意間那對彩鹮情侶扇動翅膀飛來,羽毛顏色在光線的照射下變得五彩斑斕。它們和小個子彩鹮聚在一起,相互點頭啼叫,然后各自散開覓食。吃飽喝足后,小個子彩鹮站在岸邊梳理羽毛,大個子彩鹮站在水灘里發(fā)呆,另一只中個子彩鹮蹲下將羽毛浸到水里,雙翅上下扇動拍得水花四濺,還時不時地把頭部也埋進水里左右搖晃。大個子彩鹮看到愛侶洗得愜意,也撲過來一頭扎進水里煽動翅膀,攪起大片水花。中個子彩鹮急忙起身躲閃,并向上伸展翅膀抖落滿身的水珠,一臉不屑和矜持。大個子討了個沒趣,自顧自地在水里不停地撲騰。玩累了站起身來,也向上伸直翅膀抖落羽毛上的水滴,站在水里扭頭用長嘴清理身上的泥沙和雜草,梳理羽毛。
午后,兩只彩鹮相繼離開,飛向上游,只留下小個子在橋下覓食。我想驗證一下這兩只彩鹮是否真的結成伴侶,就悄悄地沿著河提向上搜尋。剛走了三百多米,就看見大個子彩鹮在河對岸的草灘里轉悠,一會兒中個子彩鹮也從草叢里探出頭來,它嘴里叼著一截樹枝,左右看了一下,就地騰起徑直飛向河岸南側的竹林里。那是一塊人工栽種的竹林,株高過十米,枝繁葉茂,林下有一方魚塘,幾間茅舍。竹林里棲息著眾多鷺鳥,有牛背鷺、池鷺、夜鷺、白鷺、大白鷺……放眼望去,竹林里掛著許多大小不一的鳥巢,鷺鳥一只接一只地正忙著從河道里搬運枝條雜草。很明顯,這里是鷺類的一處繁殖勝地。
彩鹮向來喜歡與其他鷺類和鸛類混群營巢,難道它們也在這里做窩了?這個發(fā)現(xiàn)讓我的心不禁砰砰直跳。這時,大個子彩鹮嘴里夾著一段草莖飛了過來,我用鏡頭緊緊地跟住它。它徑直飛進竹林最深處,停在一處高大濃密的竹叢間,枝葉晃動的瞬間,我發(fā)現(xiàn)中個子彩鹮也在那里,隱約看見它們在用枝條搭窩。太好了,彩鹮要在這里安家繁殖!
5月后,體型最小的那只彩鹮往往獨自活動,兩只結為伴侶的彩鹮開始忙于筑巢、孵卵和喂養(yǎng)雛鳥。彩鹮筑巢時,通常由雄鳥運送枯枝、草莖等材料,雌鳥負責筑巢和看守鳥巢,防止別的鳥偷走筑巢材料。6月初驕陽似火,彩鹮夫婦已順利進入孵化期,預計中旬小鳥就會出殼,我用鏡頭仔細觀察它們筑巢的那片竹叢,茂密的竹葉里隱約看到一只彩鹮的腦袋,它在那里安靜地一動不動,應該正在孵卵。彩鹮的孵化期通常在21天左右,白天由雄鳥孵卵,夜晚則換成雌鳥。
雛鳥孵出后,由兩只親鳥共同喂養(yǎng),親鳥覓食回巢后或將食物吐出,或由雛鳥將嘴伸到親鳥喉囊里啄食,有時它們甚至將整個頭都伸到親鳥的喉囊之中。彩鹮的整個繁殖期將持續(xù)五周以上。7月下旬,彩鹮夫婦成功繁殖一窩4只幼鳥,這是首例彩鹮回歸后成功在中國境內(nèi)自然繁殖的記錄。
9月初,彩鹮一家離開了漢中,濂水河成為它們的故鄉(xiāng)。它們在漢中的五個月生活,被各方關注。在我國,彩鹮屬于旅鳥,在遷徙過程中只是稍作停留,像這樣在漢中停留長達數(shù)月并在野外筑巢自然孵化成功的,在國內(nèi)還是首例。彩鹮之所以在漢中安家,得益于這里優(yōu)越的地理位置和生態(tài)環(huán)境,它地處秦嶺和巴山之間,氣候溫潤,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彩鹮棲息的濂水河,是漢江的一個支流,這里淺灘多,水草茂盛,食物豐富,旁邊的竹林和高大的樹木可以筑巢棲息,聚集了很多鷺類,很適合喜歡與鷺類群居的彩鹮。
再者,當?shù)卮罅ν苿訚竦馗脑焐鷳B(tài)修復,漢中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得到極大改善,消失多年的朱鹮、斑頭雁、灰雁、豆雁、中華秋莎鴨等珍稀野生鳥類都相繼落戶。在漢中,像彩鹮這種從滅絕到再次發(fā)現(xiàn)的鳥類不是個例,它的近親朱鹮也有相似遭遇。朱鹮有“東方寶石”之稱,紅臉白羽是它顯著的標志,它和彩鹮一樣,都喜歡食用小魚、泥鰍、蛙、蟹、蝦、蚯蚓等,常生活在沼澤、濕地。1964年野生朱鹮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一度被認為已經(jīng)滅絕,直到1981年才在陜西被觀測到,經(jīng)過保護,野生朱鹮的數(shù)量逐漸上升,2005年漢中成立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如今漢中擁有世界上唯一分布的野生朱鹮自然種群。
無論是彩鹮的出現(xiàn)還是朱鹮的駐留,鳥禽回歸是漢中生態(tài)修復最有力的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