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黨見 陳家明 胡鵬
中國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國·廣東 廣州 510000
微表處和稀漿封層是兩種較為常見的預防性養(yǎng)護技術,人們在實際應用中經(jīng)常會不加區(qū)分,實際上兩者具有不同的設計要求和應用情形。論文從功能作用、施工結構層、技術要求、開放交通等方面進行區(qū)分討論。
微表處;稀漿封層;差異
采用機械設備將乳化瀝青、粗細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劑等按照設計配比拌和成稀漿混合料攤鋪到原路面上形成的薄層。按照礦料級配的不同,稀漿封層可以分為細封層(I型)、中封層(II型)和粗封層(II型),分別以ES-1、ES-2、ES-3表示;按照開放交通的快慢,稀漿封層可以分為快開放交通型稀漿封層和慢開放交通型稀漿封層;按照是否摻加了聚合物改性劑,稀漿封層可以分為稀漿封層和改性稀漿封層。
采用專用機械設備將聚合物改性乳化瀝青、粗細集料、填料、水和添加劑等按照設計配比拌和成稀漿混合料攤鋪到原路面上,并很快開放交通的具有高抗滑和耐久性能的薄層。微表處開放交通時間的長短依工程所處環(huán)境的不同而變化,通常在氣溫為24C,濕度為50%(或更小)的狀況下可以在1h內開放交通。按照礦料級配的不同,微表處可以分為II型和II型,分別以MS-2和MS-3表示[1]。
稀漿封層的作用有:防水作用、防滑作用、耐磨耗作用、填充作用、恢復路面外觀等。與稀漿封層相比,微表處既具有高抗磨耗、抗滑性能,具有更好的防止水下滲防水作用,還具有有效延長路面的使用壽命[2]。
稀漿封層可以用于:①二、三、四級公路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yǎng)護罩面;②新建或改擴建各等級公路(包括高速公路)的下封層。
微表處可以用于:①高速公路,一、二級公路的瀝青路面的預防性養(yǎng)護罩面和瀝青路面的車轍修復,以及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橋面、水泥混凝土隧道道面罩面;②新建或改擴建高速公路,一、二級公路的瀝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橋面的表面磨耗層[1]。
瀝青路面(高速公路)的預防性養(yǎng)護、粗粒式或貫入式路面的上封層;原路面整體強度和穩(wěn)定性均符合技術要求、輕微網(wǎng)裂、貧油、麻面等病害的路面;高等級路面的下封層,舊路面的上封層及路面的修補,城市道路、機場跑道等;鄉(xiāng)道的半剛性基層路面以及低級路面面層。
微表處作為預防性養(yǎng)護的有效方法之一,主要應用在改善路面的抗滑性能、降低路面滲水、進行車轍修復等方面。因微表處厚度僅1cm左右,實施微表處技術不能增加路面抵抗變形的能力,期望1cm左右厚的微表處能治百病是不現(xiàn)實的。因此,必須確定一個微表處的合理適用范圍,不能什么樣的病害路段都用微表處進行處理。擬實施微表處的路段應滿足以下條件。
(1)原路面結構強度必須滿足要求。為保證微表處實施效果,就要求擬進行微表處的路段道路結構強度必須滿足要求,否則應首先進行補強處理。應在分析病害成因的基礎上選擇瀝青層挖補、基層翻修甚至路基土的換填等方式進行處理,然后再進行微表處罩面。
(2)原路面存在的裂縫、坑槽、裂、網(wǎng)裂等病害必須事先進行修補、灌縫處理。試驗證明,原路面上寬度大于5mm的未處理裂縫、坑槽、裂、網(wǎng)裂、嚴重車轍、擁包、波浪等瀝青路面病害,在通車1~2個月左右便會反射到表面上。
(3)當橋面為瀝青混凝土鋪裝時,若路面濕度較大情況下實施微表處工程,因微表處具有封水效果,會將瀝青面層的水分封住,在車輛荷載作用下,會加速橋面混凝土的破損[2]。
稀漿封層采用未改性的不同型號乳化瀝青,而微表處采用改性的快凝型乳化瀝青;微表處用乳化瀝青的殘留物含量要求不大于62%高于稀漿封層用乳化瀝青不小于60%的要求,對殘留物性質的要求也不相同。
微表處用集料的砂當量大于65%,稀漿封層的砂當量大于45%的要求,即微表處用集料比稀漿封層干凈;微表處用集料的磨耗損失不得大于30%比稀漿封層用集料不得大于35%的要求更為嚴格,說明微表處要求集料必須堅硬、耐磨耗,以保證可以始終提供一個粗燥的抗滑表面。
微表處混合料浸水一小時的濕輪磨耗指標高于稀漿封層說明微表處混合料的耐磨耗能力優(yōu)于稀漿封層混合料;微表處混合料還必須滿足浸水6 天濕輪磨耗指標,而稀漿封層沒有該指標要求,這說明微表處混合料比稀漿封層混合料有更好的抵抗水損害的能力;微表處可以用做車轍填充,因此對微表處混合料提出了負荷車輪碾壓1000次后試樣側向位移不大于5%的要求,而稀漿封層沒有這一指標的要求。微表處區(qū)別于稀漿封層的重要特點之一,就是微表處可用來進行車轍修補,而稀漿封層不能用于車轍填充??梢钥闯觯⒈硖幓旌狭蠌脑牧腺|量要求、混合料設計指標、使用范圍等各方面都比稀漿封層要苛刻的多。因此,它的路用性能、使用壽命都明顯優(yōu)于稀漿封層[3]。
微表處能夠快速開放交通,因此要求混合料滿足成型速度和開放交通時間的黏聚力指標。與稀漿封層相比,微表處多使用于大交通量的場合,瀝青用量不宜過大,因此必須通過黏附砂量指標控制最大瀝青用量,以防止泛油的出現(xiàn),而稀漿封層僅在用于重交通道路時才有這一要求。
以上幾點論述可知微表處從各方面都比稀漿封層的技術要求高,施工后的性能也優(yōu)于稀漿封層。因此,在施工過程中應結合項目實際情況因地制宜,選擇合適的乳化瀝青、對集料添加劑等進行質量控制、做好施工前原路面的準備(具備足夠的強度和剛度、良好的整體穩(wěn)定性、路面的清理)、施工完成后的交通管控等,滿足技術指標要求,達到處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