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群
(遼寧省本溪水文局,遼寧 本溪 117000)
受氣候變化影響,區(qū)域極端降雨頻發(fā),造成的損失也越來越大[1],極端降水引發(fā)的山區(qū)洪澇災害已經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熱點和焦點[2]。為此,國際氣象組織針對氣候變化引起的極端氣候構建27個指數進行分析[3],其中10個為極端降水指數。近些年來,區(qū)域極端降水指數研究逐步得到國內學者的廣泛關注[4- 9],各成果通過對極端降水指數時空變化分析來指導區(qū)域防洪減災規(guī)劃[10]。當前,極端降水事件頻發(fā)的原因逐步得到國內外氣象水文學者的關注,通過建立大氣環(huán)流指數和極端降水指數之間的相關性,從而分析影響極端降水指數的大氣環(huán)流影響因子[11- 14]。遼寧東南部山區(qū)屬于極端降水易發(fā)區(qū)域,受氣候變化影響,其極端降水引發(fā)的洪澇災害損失已經成為其主要的災害之一[15],為科學指導遼寧東南部山區(qū)防洪減災規(guī)劃,需要對區(qū)域極端降水指數時空變化進行重點分析,并對其主要影響的大氣環(huán)流因子進行研究。為此本文結合10項極端降水指數,分別應用趨勢檢驗以及Pearson相關系數對遼寧東南部山區(qū)極端降水指數及其余大氣環(huán)流的相關性進行重點分析,成果可用于防洪減災規(guī)劃。
在國際氣象組織推薦的27個極端氣候指數中選取10個極端降水指數,選取結果見表1。結合泰森多邊形法對其面降水極端指數進行計算。
表1 10項選取的極端降水指數
該方法通過設定檢驗的數據變量序列(x1,x2,…,xn)為獨立且來自同一個樣本總體的數據,應用變量統(tǒng)計方法進行檢驗,其變量統(tǒng)計方程為:
(1)
xi>xj(1≤j≤i)
(2)
(3)
(4)
式(1)—(4)中,S—檢驗的統(tǒng)計變量;xi、xj—分別為來自同一個樣本總體的不同樣本數據系列;σs—樣本檢驗的方差值;sign—計算符號;n—總體樣本的個數;Z—樣本檢驗的水平,Z>0,表示為檢驗樣本數據系列呈現遞增變化,Z<0,則表示為檢驗樣本數據系列呈現遞減變化,但檢驗水平的絕對值分別大于或者等于2.32、1.64、1.28,表示其檢驗水平分別達到99%、95%、90%。
本文以本溪地區(qū)為研究區(qū)域,區(qū)域屬于典型的溫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多年平均降水量主要為800~1000mm,50%以上的降水主要集中6—8月,降水年際變化差異性較大,年降水呈現遞減變化趨勢,但趨勢顯著性較弱。區(qū)域內降水站點分布較為廣泛,布設降水站點35個,各降水站點分布如圖1所示。
圖1 研究區(qū)域降水站點分布
結合遼寧東南部山區(qū)35個站點1955—2016年降水數據,統(tǒng)計分析了區(qū)域近64年各極端降水指數的時間變化特征,結果如圖2所示。結合非線性趨勢檢驗方法對各指數的趨勢變化進行分析,分析結果見表2。
表2 各極端降水指數非線性顯著性檢驗結果
從表2中可看出,最大1日、5日、雨強及極強降水4項指數呈現顯著上升趨勢,其余各指數呈現遞減變化。各指數變化具有相似性,其中最大1日以及極強降水指數的趨勢顯著性達到90%。從圖2中可看出,近64年,遼寧東南部山區(qū)中雨和大雨日數有所下降,下降傾斜率均值分別為-1.45d/10a和-0.41d/10a。強降水和極強降水呈現遞增變化,其中極強降水的變化最為顯著,其非線性顯著性水平達到90%。而從其持續(xù)干旱變化可看出,持續(xù)干期遞減明顯,主要遼東南部區(qū)域屬于降水量較為充沛的地區(qū),而持續(xù)濕期變化顯著性較低,主要是其降水持續(xù)天數較短。最大1日和極強降水變化較為相似,均通過90%的顯著性檢驗,遞增變化趨勢十分明顯。受到持續(xù)干期和濕期影響,區(qū)域年降水總量呈現一定的遞減變化,但遞減顯著性較弱。從降水強度變化特征可看出,受氣候變化影響,區(qū)域降水強度呈現較為明顯的上升變化,其強度有所加劇。
對各區(qū)域極端降水指數傾斜率空間變化進行了分析,分析結果如圖3所示。
從圖3可看出,空間上,除干濕變化特征外,其余8項極端降水指數在空間上呈現由南到北逐步遞減變化規(guī)律,從其各極端降水指數空間分布可看出,其空間變化存在一定的差異性。R10mm呈現遞減變化的降水站點的數目比重為60%,主要分布在區(qū)域南部和中部,而80%的R20mm呈現較為明顯的遞減變化,主要分布在中部區(qū)域,和R20mm空間變化較為相似,45%的R95p站點數遞減顯著性變化可達到90%的檢驗水平。43%的R99p站點數呈現上升變化趨勢,但空間變化趨勢性較低。CDD遞減變化顯著的站點比例達到65%,且遞減顯著性明顯高于其他指標。CWD指數中有35%的站點呈現上升趨勢,但總體趨勢顯著性變化不強。RX1day和RX5day變化具有相似性,分別有75%和73%的站點呈現顯著上升的變化,52%的PRCPTOT站點呈現一定的下降變化,而62%的SDII站點通過顯著性為90%的遞增變化檢驗。
圖2 遼寧東南部山區(qū)1955—2018年各極端降水指數時間變化特征
圖3 1955—2018年遼寧東南部山區(qū)極端降水指數傾斜率空間分布特征
在各極端降水指數時空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礎上,結合5種模式下的大氣環(huán)境因子,分析極端降水指數與大氣環(huán)流的相關性,分析結果見表3—7。
表3 極端降水指數與大氣環(huán)流因子MEI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顯著水平達0.05和0.01。
表4 極端降水指數與大氣環(huán)流因子AO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注:*表示顯著水平達0.01。
表5 極端降水指數與大氣環(huán)流因子NAO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注:*表示顯著水平達0.05。
表6 極端降水指數與大氣環(huán)流因子PDO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注:*表示顯著水平達0.05。
表7 極端降水指數與大氣環(huán)流因子SOI的相關性分析結果
注:*和**分別表示顯著水平達0.05和0.01。
從各降水指數和大氣環(huán)流的相關性分析結果可看出,各極端降水指數均與北極濤動(AO)相關程度最高,其相關系數大都可達到0.05的顯著性變化水平。而RX1day和RX5day與北極濤動(AO)也具有較好的相關性,可見北極濤動(AO)是影響遼寧東南部山區(qū)極端降水指數變化的最為明顯的因素。CWD與AO、NAO的相關性可達到0.05的顯著性變化水平,說明這兩項指標也是區(qū)域持續(xù)濕期變化的主要影響因素。PDO指數與R99p、RX1day以及SDII的相關性水平也可達到0.01的檢驗水平,也可表明太平洋年代際振蕩對遼寧東部山區(qū)的降水極端指數也呈現一定程度的影響。
(1)從2000年以后,遼寧東南部山區(qū)極端降水指數上升趨勢均較為明顯,尤其是應重點結合RX1day和RX5day變化趨勢進行防洪規(guī)劃標準的提升。
(2)遼寧東南部各極端降水指數50%~70%的上升趨勢明顯的站點均分布在其南部和北部山區(qū),應盡量向這一區(qū)域的山洪及中小河流治理規(guī)劃進行相應的傾斜。
(3)本文只探討了極端降水指數與大氣環(huán)流因子之間的相關性,未來還需針對其影響內在機理進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