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翼(1812—1861)出生于今湖南益陽赫山區(qū)泉交河鎮(zhèn),晚清“中興名臣”之一,官至湖北巡撫。胡林翼一生沒有在家鄉(xiāng)為過官,卻處理了一件棘手的家鄉(xiāng)政務——平定“安化民變”?!鞍不褡儭笔窃趺匆换厥?,這事為何落在胡林翼頭上,胡林翼又是怎樣平定這場“民變”的呢?
胡林翼
清朝入關后,實行簡政,故一個縣食俸官員極少。安化這樣一個大地盤的縣,吃朝廷俸祿的(包括差役)也不過80人??h里的公務人員忙不過來,這糧賦征收怎么辦?縣里想出了一個辦法:由各鄉(xiāng)大戶代為征收,一鄉(xiāng)委托一名大戶,同時管理戶籍, 安化稱這些大戶為甲書。然而,這些大戶都是當?shù)氐母辉H思遥臅H自去征收糧賦呢?于是,他們又在本鄉(xiāng)委托人征收,一般一鄉(xiāng)有數(shù)十人,這些人都冒稱甲書??h里只要能完成朝廷的任務,且當官的自己也能從中斬獲一份,對甲書收多收少、怎樣收,就不過問了。當時安化人李汝昭所著《鏡山野史》詳細記載了甲書制的弊端:每有新官到任,甲書都派人送錢,名曰硃價費,其缺父死子當,鄉(xiāng)民交糧只許交給甲書。每到一戶收繳糧賦,多少任由甲書決定。每逢糧少者,如果折合銀一兩,農(nóng)民往往被勒銀三四兩。鄉(xiāng)民怨聲載道,敢怒不敢言。
剝削壓迫必然引起反抗。歸化鄉(xiāng)(今高明鄉(xiāng))農(nóng)民趙升恒為此上告到縣里,知縣李逢春不僅不處理,反而袒護甲書。趙升恒于是上告到長沙府(時安化屬長沙府管轄)、布政司和巡撫衙門,皆不了了之。一次湖廣總督程矞采來湖南,趙升恒聞得消息,想方設法找到程矞采,向其痛陳甲書制度弊端。程主持了公道,作了批示,可安化縣卻頂著不辦。
趙升恒在家等了一年多,總不見府、縣查辦甲書,于是再次赴省告狀??h里得知趙升恒要把此事再捅上去,于是秘密買通省城巡夜官,以莫須有的罪名將趙升恒捆綁到長沙府。暴打之下,趙升恒一命歸天。
甲書制度本是安化的弊端,趙升恒的慘死直接引發(fā)了百姓與甲書間的沖突,進而演變成了百姓與官府的沖突,而且愈演愈烈,最終引發(fā)了大規(guī)模的民變。
咸豐四年(1854)二月,豐樂鄉(xiāng)(今屬漣源市)農(nóng)民大掠甲書家,知縣李逢春急募壯勇,準備鎮(zhèn)壓。二十日,鄉(xiāng)民相約赴縣,沿途逢甲書家就抄。當行至縣城附近時,縣里出動募勇,抓獲為首的張聯(lián)魁、王楊元并立即處決。二十四日,鄉(xiāng)民又抄甲書家。隊伍行至東華山,又遭募勇追殺,農(nóng)民死傷甚多。三月,知府倉景恬來縣,指示知縣李逢春、把總(綠營兵中的軍職)劉本立分別帶勇去歸化、豐樂兩鄉(xiāng)進行鎮(zhèn)壓。李逢春、劉本立帶勇到鄉(xiāng)后,大肆火燒民居。據(jù)史料記載,兩鄉(xiāng)烈焰沖天,其狀甚慘。
四月二十六日,大堯鄉(xiāng)(今木孔鄉(xiāng))農(nóng)民黃國旭因交糧與甲書發(fā)生摩擦,于是率領部分農(nóng)民自歸化走仙溪,向縣城進發(fā),一路尋仇甲書。隊伍行至望城坡,遭遇官府埋伏,一人中火槍斃命。黃國旭只得逃走。
此后,黃國旭派人在全縣九鄉(xiāng)串連農(nóng)民抗糧,對抗官府。四月末,長沙府派來500名府兵,協(xié)助鎮(zhèn)壓??蛇@些府兵在新橋接連遭到黃國旭率領的農(nóng)民的伏擊與偷襲,千總(綠營兵中軍職,職級高于把總)曹錕當場斃命,府兵傷亡過半。
此時太平軍在湖北、湘北鬧得昏天黑地,如果南下,安化舉事農(nóng)民很可能與之合流,局面將更加不可收拾,因此湖南巡撫駱秉章急于找到一名得力干將,迅速平定民變。
胡林翼本在貴州當官,為何攬下了平定“安化民變”這項差事呢?
一是此時胡林翼已離開貴州,暫留湖南。太平軍二度橫掃湖北后,湖北巡撫吳文镕奏請朝廷,調(diào)胡林翼到湖北助剿。咸豐四年一月,胡林翼率六百黔勇,離開貴州,開赴湖北。行至湖北金口,胡林翼突然得知,吳文镕在與太平軍作戰(zhàn)中兵敗自殺,武漢已二度淪陷。現(xiàn)在兵去何方?胡林翼左右為難。此時曾國藩正在衡陽創(chuàng)辦團練(湘軍前身),胡林翼與曾國藩早在當京官時就頗為相熟。另外左宗棠正在湖南巡撫駱秉章幕府,胡林翼曾多次舉薦左宗棠出山為朝廷效力。駱秉章對胡林翼也頗為賞識。胡林翼于是向曾國藩和駱秉章分別寫了一封信,告知情況,請示行止。駱秉章得知情況后立即奏請朝廷,留胡林翼在湖南工作。
二是胡林翼政聲昭著,才堪大任。胡林翼在貴州當了8年知府,曾主政4個地區(qū)。這些地區(qū)均是盜匪猖獗之地,但胡林翼每到一地,都把搞好社會治安放在首位,政績顯著,故而官聲大振。另外,史書還記載了這樣一件事:一次咸豐皇帝要總督、巡撫們舉薦人才。總督們舉薦了10人,巡撫們也保薦了8人,兩份名單中都有胡林翼的名字。咸豐皇帝曾下旨胡林翼進京覲見,因太平軍活動頻繁而作罷,后云貴一帶的官員進京面見皇帝時,咸豐皇帝都要問到胡林翼。因為政績突出,胡林翼成了皇帝心目中的紅人,成了全國的“明星知府”,并升任了貴東道員(道員為正四品,知府為從四品)?,F(xiàn)在平定“安化民變”,駱秉章正需要這樣一位干將。
此外,胡林翼是益陽縣人,益陽縣與安化縣是鄰居,胡林翼又是安化人的女婿(胡為安化籍兩江總督陶澍女婿),胡林翼與安化農(nóng)民對話自然方便一些 。
于是,駱秉章把這一燙手山芋扔給了胡林翼,并派兵三千,由胡林翼指揮。
胡林翼帶著三千人馬,浩浩蕩蕩開赴益陽。憑借在貴州的經(jīng)驗,胡林翼深知,處理此類問題,武力僅可作為后盾,政策上應以招撫為主,實行首惡必辦,脅從不問。更重要的是要鏟除導致民變的根源,使民心氣順。據(jù)《鏡山野史》記載,胡林翼將三千人馬屯扎益陽,只身來到安化小淹岳父家,和舅子五少爺商量對策。最后商定,由五少爺邀安化舉人楊春旂,親到黃國旭家,迎黃國旭到縣城講和。
兩人來到黃國旭家,對黃國旭說,安化禍端實由甲書開始,縣官李逢春不明情況,稱舉事農(nóng)民為匪,是錯誤的。革甲書定糧規(guī)事關國計民生,是為民請命,實屬義舉。胡林翼道臺今來處理此事,不忍心讓農(nóng)民受到冤枉,更不忍心兵戎相見。今邀請你到縣城,商量革除甲書、議定糧規(guī)大事。
一番言語,說得黃國旭深信不疑,只身隨五少爺前往縣城。黃國旭到縣城后,即被押解長沙府。咸豐五年(1855)十月,黃國旭在牢中被害。黃國旭被抓,且農(nóng)民已得知,有三千大軍駐扎益陽,再行舉事,無異于以卵擊石,于是黃國旭動員邀合的九鄉(xiāng)農(nóng)民遂偃旗息鼓。
“民變”暫時平息了,但產(chǎn)生“民變”的根源尚未鏟除。此時,湘北戰(zhàn)事緊張。胡林翼把善后的計劃向駱秉章做了交代后,即被派往龍陽、常德與太平軍作戰(zhàn)。后巡撫駱秉章以違抗上命、激起民變罪名將知縣李逢春革職,調(diào)直隸州知州謝世榮代理縣令。謝世榮到任后,召集九鄉(xiāng)紳民會議,誅殺了一名民憤極大的甲書,同時廢除甲書制,代之以戶首制,農(nóng)民的要求基本得到滿足,“安化民變”遂告徹底平息。